葬元(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956

  所以,蒙古人对高丽人的限制比对汉人要小得多。一个高丽人的官再大,他们也放心的很。
  就算你做到高丽王又如何?还不是大元的宠物。
  所以,以高丽人的身份谋取权力,操作空间极大,就算你要在这个小国当权臣,蒙古人也未必放在心上。
  可是,如果你是个汉人,在江南这种地方当个小县令,一旦聚集上百人剿匪(真心剿匪),就可能“图谋不轨”,达鲁花赤就会问你:你个南蛮小官人,要作反耶?(史料记载)
  因此,李洛才暂时委屈做个高丽人,还要冒充李氏子弟。
  再说,没有李氏撑腰,他这骨瓷技术必定会遭到很多势力的觊觎,他很难保住秘密。
  有了李氏顶着,就没人能来硬的,连高丽王都不行。当然,蒙古人除外。
  可问题是,蒙古人对军事之外的任何技术都不在意。蒙古人的赚钱方式,主要就是杀和抢,来钱更快。对这样文明的技术才不会感兴趣。
  可以说,有了李氏的名义,会多很多好处,却少很多麻烦。
  善于权衡利弊,妥协取舍,实现利益最大化,才是明智的选择。
  李洛从来不是只看眼前三分利的鼠目寸光之徒。
  …………
  李洛回到江华已经是第三天中午。
  三百个银瓶运进内院,崔秀宁看到后笑容比平时多了好几倍。
  在李家资金快要断炊时,一下子就进账九千贯,起码好几个月不愁经费了。
  李洛回来后召开了一次军官会议,听取各队的汇报后,就第一时间再次烧制骨瓷。
  他要在李氏找上门来之前,抢先烧制一百多件骨瓷,再大赚一笔。
  洛宁营训练的事,李洛只是每天去操场上看看,隔几天开一次会,其他的训练事宜全部丢给崔秀宁,都烈,乌图等人。
  “夜月堂”培训的事,李洛每晚也就讲两堂课,另两堂课崔秀宁讲。再就是布置每周的测验考试题目。
  除了这些,李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瓷院和骨瓷打交道。
  两人每天都很忙,歇息的也晚,基本上都是十一点之后。
  李洛睡在外间,总是听见里间的崔秀宁夜里喊累。
  四月二十七。这晚,李洛临睡前进了里间,他有事要和崔秀宁商量。
  里间与外间是一个套间,按照李家的“家规”,除了李洛和崔秀宁,所有人都不许进入这个套间。就连里面的卫生,都是两人自己维护。
  入住好几个月了,这套间已经添了不少很多摆设装饰,越来越像富贵人家的内室了。
  套间旁边,就是浴室,里面有浴池。这个浴池仆人倒是可以进来烧水。两人往往在浴室洗完澡,就直接进入套间。
  崔秀宁正躺在不再烧火的炕上,一手揉着腿脚一手写写画画。
  看到李洛进来,她把脚往外一伸,“给我按摩一下。我先把这个方案设计好。”
  相依为命五个月了,两人之间的关系比当初亲密太多。虽然不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也会彼此关心。
  是那种复杂而特别的亲密关系
  李洛坐在炕沿上,抓过她的脚,看到她的脚底茧子很厚,和柔嫩的脚背对比明显。
  可见这段时间,崔秀宁的确很辛苦。除了负责队列和体能科目,还要抓情报工作。
  说起来,这段时间不是第一次给她做足部按摩了。
  李洛一边按摩一边问:“今天又带头跑五公里了?”
  崔秀宁头都不抬的说:“负重十公斤跑五公里。到现在腿脚还酸。”
  “你是教官,又是女人,没必要这么拼。”
  “他们还是未满三个月的新兵,我是教官,能不带头吗?再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你脚上的泡要不要帮你挑破?”
  “泡不用管,按摩几个穴位就行。”
  “你在写什么?”
  “写接下来的情报谍网策划案。哎,就是没有骨干用。”
  “你不是有十个情报学员吗?他们还不行?”
  “最少还要再学一个月才能敷衍着用。警特工作很专业,不是那么容易上手的。”
  “换只脚,把左脚给我。”
  “这么快就换,你敷衍我啊。有五分钟吗?右脚再按一会儿……你是不是要和我说买船的事?”
  “对。今天问好了价钱,一千料的大商船(五百吨),半成新,开价一千五百贯。”
  “半成新是多新?”
  “船龄不到两年。警察你管着钱,后天就要结算了。到时船从对岸开过来,钱他们拿走,船我们留下。”
  “几艘?”
  “两艘。”
  “哎,这九千贯进账才几天,就要花掉三千贯。”
  “这还不是战船呢,造战船更烧钱。”
  “李洛,运几千人到宝岛,谁去那主持局面?”
  “你和我都走不开,都烈乌图也走不开。我们也没有一个人能用。要不,请义父过去主持局面?”
  “亏你想的出来,义父六十五了,还要去那岛上受罪?他年老体衰,万一他在岛上出了事怎么办?”
  “那怎么办?几千人的移民,没有一个给力的人管理,还不得出事?现在宝岛上的高山族,可是野蛮的很。”
  “李洛,要不我先过去。等岛上移民走上正轨,我再回来。”
  “你?你要是被食人族吃了,我找谁哭去?还能独活吗?我可不放心。”
  “好了吧你,别假惺惺。换只脚。”
  “我手都按酸了。”
第七十一章
看谁冒泡
  四月二十日,两大一小三艘海船从海峡对岸开过来,停泊在摩尼乡的海港。
  早等候在此的管家李敏镐,将船上来人迎接到李家坞堡。
  这几人,来自西海道专做船舶交易的“海马商社”。海马商社做的是二手船舶转手生意,并不建造新船。
  半个小时后,李洛带着几个本地的老船匠,跟着几人来验货。
  两艘大海船都是一千料(五百吨),是典型的三桅福船。福船源于福建,南宋时传入高丽。
  由于福船采用水密舱室和尖底的先进设计,非常适合在大风大浪的海上航行,所以迅速普及。成为东亚自宋代以后的主流船型。
  李洛登上船,发现这两艘大福船都是松木建造,船桅用的杉木。上下三层,长约四十余米,宽约十余米,高度七八米,加船帆的话高度接近二十米。
  这等海船,一次最少能运载千人。
  说“巍峨如山,海上高楼”或许夸张,但站在上面还是有些震撼的。
  船侧板用二重或三重木板,并用桐油、石灰舱缝,防止漏水。每船都分隔成十余个舱,看来即使有一两舱漏水,也不致使全船沉没。
  李洛看看高达三丈的桅杆和巨大的白帆,观测评估着正常航海速度,应该在四节到七节之间(7.5~13公里/小时)。从高丽出发到台海宝岛,快则四五天,慢则六七天。
  表面上看,的确是设计良好,建造合格,状态不错的大海船,只可惜不是战船。
  几个老船匠在船上仔细观察了半天,对李洛禀报道:“大人,这两艘大船没有毛病。”
  李洛这才放心,当场向“海马商社”交付了价值三千贯的银瓶,得了船契文书,算是钱货两讫。
  买了两艘大船,没有水手照应可不成。李洛前天就发下文书在摩尼乡和西湾乡境内招募水手船工,如今已经找了四五十人。
  每艘船上安排了二十多个水手船工,任命经验丰富之人为船长船副,再每船拨了五十名乡勇和私兵守护,以防止大船被海盗夺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