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6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7/956

  李洛的三大内,和前唐三大内,有相似之处,参考了不少前唐三大内的资料,可更多的是不同。比如同是兴庆宫,李洛的兴庆宫是太子和未成年的诸王公主居住的宫殿群。
  宫城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座宫门。面南的朱雀门,是主门。
  十平方公里的宫城,除了三大内百余座殿阁之外,还有御花苑,太液池,马球场,蹴鞠场,游泳池,大剧院,宫乐院,瞭望台,御马厩,宫人院,内政府十六司衙门,宫市街,皇学堂,内库,武库,侍卫司,以及珍藏古籍原本的石渠阁等等。
  三大内,皇帝皇后居住大明宫,太上皇以及太后居住太极宫,太子居住兴庆宫,兴庆宫就是东宫。
  最大,最核心,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皇帝皇后所在的大明宫。大明宫修建在前唐大明宫的遗址龙首原上,那里是整个长安地势最高的地方。
  大明宫有九个宫门,处于宫城最北,建筑群由三大殿,五小殿,以及几十座别殿,阁,台,亭组成。基本上,是前唐宫殿的复原工程。
  三大殿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功能和前唐类似,都是用来举办大朝会和重大典礼的地方,含元殿前面,就是巨大的丹凤广场,以及百官进宫走的龙尾道。
  宣政殿,是李洛举办常朝的地方。两边还有军师府、政事堂、翰林院、录事司、御史台、内政府、侍卫司、禁卫司、太医院这九个官衙。其他外朝官衙,都在宫外。
  紫宸殿,是李洛处理日常公务,召开御前会议,召对大臣的所在。
  三大殿之后,就是皇帝皇后居住的寝宫,只是不是飞霜殿,而是改为乾坤殿,帝后宫殿并不分开。
  乾坤殿之后,才是嫔妃居住的宫殿,大多是别殿。寝宫虽然属于大明宫,可和三大殿其实严格独立开来,戒备森严。
  规模第二大的,就是太极宫。太极宫也有九门,同样是前唐太极宫的复原工程。也有三大殿,除了太上皇,皇太后,太妃之外,所有先帝的嫔妃,都居住在太极宫。显然,这个功能和前唐的太极宫不同。
  规模最小的兴庆宫,同样是前唐兴庆宫的复原工程。又分为东宫和皇子皇女居住的别殿。其中东宫相对独立,皇子别殿和皇女别殿同样独立。
  但是,皇子年满十五周岁,就要离开大内,去宫外或封地居住。皇女,可以居住到出嫁。而且皇女归宁回宫,仍然可居住原来的居所。
  这三大内虽然都在宫城之中,却都有各自的宫墙,相对独立。
  三大内呈品字形,围绕占地三里方圆的太液池和御花苑风景区。太液池中将修建明月殿、蓬莱阁等水上建筑。御花苑中将遍植奇花异草,竹木藤萝,放养鸟兽,还要修建草庐亭台。
  宫城中有五条地下排水沟渠,将宫中污水排放到城东的东沟。
  东沟不但贮存宫中雨水和生活污水,还要贮存整个长安东城的雨水和生活污水。然后,东沟的污水,会沿着沟渠,直接流到农田中的蓄水池,给农民用来灌溉。
  北沟,南沟,西沟,也都承担相应的功能,排放雨水和污水,灌溉城外四郊的农田,一举两得。
  宫城之外的皇城,宽十一里。皇城八座大门,每边两座。
  皇城中是几大道宫,大唐学宫,医道学宫,天师府,真道宫,太庙,天坛,九部十二司(寺)衙门,大唐银行总行,钟楼鼓楼,国库,武库,禁军大营,王府,五品以上朝臣府邸等等。
  皇城虽然不是寻常百姓居住的地方,但也有街市,叫皇城商街,分为东南西北四条商街,但由专卖司的官商经营,属于国有商业,收入归国库。
  皇城之外,就是外城了。
  外城占了整个长安城的大半面积,是五品以下官员和平民百姓居住的。
  像前唐的长安城一样,外城同样设置了坊。但李洛的坊和唐朝的坊区别很大,生活区和商业区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李洛的坊其实就是后世的小区。
  李洛计划将长安城分为长安、万年、盛世、太平四个城中县,各以东南西北划分。
  城中道路,分为天道,街道,坊道三级。
  天道有四条,呈井字型,每条宽达七丈,每隔十丈,设置一对灯台。四条天道共设置灯台两千座,每夜耗油千余斤。
  与此配套,还要有上百辆消防水龙车,每夜巡视全城,防范火灾。每夜还要有数百名警士,巡查夜市。
  街道呈口字型,围绕皇城和外城一圈。各坊以街道为中轴线,相对排列。每坊都有坊墙。出门就是街道,街道两边就是商铺。
  天道和街道两边,还要栽种花草树木,规划人行道和车马道。
  每县都要有清城所,管理清洁和环保,经营粪便,加工粪肥。
  除了商街两边的商铺商楼,还要修建东南西北四座百货商城,经营衣物、布匹、皮货、珠宝、文具、书籍、食品、车马等综合百货,招商给私人经营,形成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四大商业中心。
  每坊还要修建学堂,蹴鞠场,消防水池。每县建公共藏书阁,马球场,公园,慈恩院,铜簋举报所,剧院。还要配备消防水龙车。
  还要有容纳数万兵马的禁卫军兵营,防守京城九门。
  街道也要设置灯台照明,同样需要两千座灯台。天道加上街道的照明费,一年需要十万银元。可未来的长安城,在几千座灯台的照耀下,也成为不夜之城,增加的商业税收,足以抵消照明费。
  坊道,就是各坊之间的道路。坊(小区)虽然有墙,但不是封闭的,相互之间可以流通。但一个坊市到另一个坊市,必须要登记,就像后世管理比较严格的高档小区。
  这当然是为了治安和管理需要。
  长安城可是未来要承载百余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所以各坊内的民居,必须要以二层阁楼为主体建筑,还必须采取四合院的模式,节省院子,不让百姓单门独户的独享一个院子。
  这么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几户人家以四合院的模式居住,相互之间可以监督,一旦有人作奸犯科,或者有伤风败俗之事,或者有外来人口,就很容易被发觉,难以隐瞒。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邻居关系变得更亲密。
  如此一来,坊市密布,又不封闭,又利于管理。
  不过,考虑到居民的贫富不同,四合院按照大小和豪华程度,也分为三等。有钱的商人,完全可以购买整套。或者购买官府拍卖的城中空地,自己修建,但面积有限制。
  各坊同样有地下排污沟渠,呈现蜈蚣脚般排列,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排污口,修建在院子的低落位置,一下雨,水就流入沟渠。
  李洛和崔秀宁的计划太大了,也太规整了。他们计划搞一个古代的房地产开发,修建四万个四合院,满足百万人口的居住需求。
  如此算来,光是排水排污渠道,就长达好几千里,哪怕平均每条渠道半平方米的横截面积,也需要两千人修一年。
  四万个四合院,需要十万人修一年。
  加上修建皇宫和城墙,官署府邸等,以及伐木,烧砖,采石等,要想两年内完工,需要五十万修建!
  这样完工的长安城,将成为前所未有的“天之城”。
  李洛要把这个长安城,留给后世作为最大的建筑遗产,光耀后世千百年。
  可是,唐国所有的俘虏和奴隶,如今也才三十多万。
  他们也是要吃饭的,体力活的消耗很大,就算没有工钱,两年下来也要耗费三百万石粮食,折合银元三百万元。
  雇佣的二十万民夫,除了吃饭,还有工钱。
  这一算,又是几百万元。
  即便拥有几十万奴隶和俘虏,这个工程仍然需要上千万银元。
  但别忘了,这是房地产开发。四万套四合院,除去补偿二十万长安百姓的之外,起码还剩三万套,十二万户。每户民宅卖五十元,也能收回六百万甚至更多。
  李洛不会亏。
  长安城,是一座木石建筑。只有砖瓦木石做建材,不用水泥。
  因为,现代水泥的制作太难了,远没有那么简单。别说李洛,崔秀宁都没办法。
  不说其他,1600度的高温锅炉,两人就只能想想。两人目前搞出来的最高温度,也就是1300度,已经很牛了,不能再高了。差了几百度,怎么搞?
  还要粉碎机器,将石灰石,铁矿石坚硬的材料磨碎成面粉状。
  所以,李洛真的觉得小说里面的穿越者动不动搞出水泥就很离谱。
  你先搞出1600度的高温再说吧。
  没有?
  那你制造水泥?不是扯么?
  好,就算你有本事搞出1600度的炉温,那粉碎机呢?用人工把铁矿石碾成粉末?
  就算粉末的工艺能符合要求,你需要多少人手干这事?那你烧出来的东西成本有多吓人?
  那么用原始水泥呢?
  也不行。
  原始水泥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水泥,效果还比不上糯米水加石灰。
  李洛收回思绪,在纸上写写画画,才算完成底稿。
  可是这男人很快就犯难了。
  找哪个大建筑师来主持?
  刘秉忠?早死了啊。
  还有谁能?
  李洛依稀记得,元初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古代建筑大师,似乎姓张,可是想不起来是谁了。
  此事,只能交给特察局了。李洛不知道的是,大建筑师张志纯,已经被特察局“请”来了,正在来关中的路上。
  李洛满意的收起图纸,目光憧憬,似乎看到一座美轮美奂,充满华夏古典之美的伟大城市,拔地而起。
  那是比前唐长安,洛阳更辉煌,更文明的天之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7/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