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7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2/956

  可是皇帝实在是个大度的人,并没有把他怎么样,还是顾念了一些香火之情。起码他现在官至正三品鸿胪寺卿,爵封景川乡侯,李氏也在南国站稳了脚跟,很是不错了。
  “李卿平身。”李洛温和的说道,对于李签,他还是厚道的。
  后世有话说,越是出身高贵的开国皇帝,对待故人就越厚道。李洛来自后世,拿到古代当然算是“出身高贵”。
  “不知李卿觐见,所为何事啊?”李洛有些奇怪,今日上午还开了朝会,李签有事,朝堂上为何不提呢?
  李签神色有些赧然,“臣冒昧见驾,是面奏陛下征高丽。”
  征高丽?
  李洛顿时明白李签为何没在朝会上提了。
  高丽是他老家,祖辈多代的父母之乡,毕竟赵郡李氏几百年前就迁居高丽,还成为高丽顶级门阀,出身李氏的高丽王妃多达七人。
  李氏虽然祖籍中原,却是地地道道的高丽人。
  李签要是在朝堂上奏请征讨高丽,一定会被其他大臣鄙夷。
  这无关立场,只关乎人格私德。
  所以他才来独自面奏征讨高丽。
  为何他要这么干?
  这就是老政客的无情凶狠之处了。
  为了表忠心,让皇帝放心。而且,高丽一日不收回,他在高丽君臣眼中就是叛逆。只有高丽也成为大唐一州,他的污点才能被洗掉。
  到时大家都是大唐臣民,谁有资格说谁?
  而且他也很清楚,皇帝想要高丽。如今雍州已下,皇帝势必要给元廷再找些麻烦。高丽就是最好的目标。
  李洛不得不佩服李签。
  果然是门阀之主,曾经的高丽宰相,真是够狠,够厚黑,目光也够准。
  揣摩上意真是见火候了。
  没错,李洛的确想对高丽动手。
  “哦?那李卿说说,为何现在要对高丽用兵呢?”李洛没有诘问李签为何这么奏请,他又不是道德洁癖者。
  李签小心翼翼的回答:“高丽半悬海外,又有鸭绿江天险,元廷兵马不多,只要封住鸭绿江,可一战而下,收之易如反掌。”
  “而我大唐收了高丽,可开疆拓土,再增一州,还能威胁元廷心腹之地,一举二得…”
  李洛笑道:“李卿所言极是。如今大唐兵强马壮,将士日日盼着打仗。那就遂了他们的愿,征讨高丽。”
  李签松了口气。
  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也就更相信他的忠心了。
  当然,皇帝一定会看不起他的私德和人品。可那重要么?对李氏来说,皇帝的放心和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李洛没有明令下诏,而是密令水师和出征将领。
  他要在元廷反应过来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封锁鸭绿江,一口吞下高丽!
第727、728章
李洛来了!他带着大军来了啊!
  “陛下,臣很了解高丽。”李签斟酌着说道。他风度俨然,儒雅天成,光看卖相,那的确是敦敦君子。
  李洛心中一哂,笑话,你能不了解高丽么?
  却听李签继续说道:“臣以为,我大唐虽然天下无敌,可要征服高丽,却非十万大军不可。”
  “中原自古征讨高丽,多有不遂,其实就是小看了高丽。高丽虽小国,可山海表里,民虽彪悍不足,可坚韧有余。只有以狮子搏兔之势,一举粉碎高丽战心,方能速战速决。”
  “臣建言,可兵分五路。一路封锁鸭绿江,阻止元廷援军,攻打双城总管府。第二路在西海岸登陆进攻平壤,攻克西京。”
  “第三路从汉江水而入,攻克高丽南京汉阳(汉城)。第四路也在西海岸登陆,攻打王京开城。第五路从东海岸登陆,攻打东京庆州。”
  李签说道这里,老脸不由有点燥热,“如此一来,高丽被断绝外援,四京一下,立时便亡。当初隋炀帝和太宗攻打高句丽,都是大军从北往南推进,以至于高句丽得以南撤。”
  “蒙元征讨高丽,也举措失当,采取从北推南之军略,导致高丽抵抗数十年,五次攻打才得以征服。”
  李洛听得不住点头。说起来,最危险的人的确是叛徒啊。他原本的策略,是兵分两路,一路封锁鸭绿江,一路攻占王京开城。
  可李签却提出了五路伐丽的战略。仔细思量,的确是五路伐丽更容易征服高丽。
  高丽是小国,可绝对不是弱国。四五百万人口,常备军十万,预备军超过二十万,哪里弱了?
  高丽国土面积超过二十万平,和整个江南差不多大,从军事的角度说,的确是多路出兵更好。
  李签又道:“当年蒙元征服高丽,犹有三别抄军矢志反元,百姓多有暗通声气者。就是因为蒙元保留了高丽王廷,让三别抄还有效忠之君。”
  “高丽人和安南人不同。与其保留高丽王为傀儡,不如直接废之。高丽王保留一天,哪怕只是傀儡,高丽很多人就不会真正屈服。”
  李洛听到李签的话深以为然。说的真好啊。高丽人包括后世的朝鲜人,可不都是这样么?
  不能给他们希望,一点都不能给。
  安南和蒲甘都需要傀儡过渡,可高丽恰恰相反。
  这是国民性的差别。
  说白了,安南人比高丽人更坚韧更有脾气,却没有高丽人理性狡猾。对于安南人,要留三分面子,给个台阶。可高丽人,就要干脆利落的断了他们任何念想。
  后世日国殖民朝鲜王国,刚开始保留了朝鲜王作为傀儡。可朝鲜王一日没有被废,朝鲜王朝民间的反抗就轰轰烈烈,还发生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事件。
  安重根这么干,很大的原因是“做给大王看”。因为大王还在位嘛。
  伊藤博文被刺杀,才让日国认识到,保留朝鲜王作为傀儡是个天大的错误,完全弊大于利。所以伊藤被刺后不久,日国就终结了朝鲜王的名义统治,连傀儡都不给当了。
  讽刺的是,朝鲜王一被废,反日势力顿时开始瓦解,再也不成气候。
  李签的话,可谓说到了点子上。
  既然决定征讨高丽,李洛干脆立刻出兵,赶在自己生日之前,拿下高丽,作为自己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这个男人,就是这么任性。
  还有,他还是要自己御驾亲征。
  唐军水师如此强大,灭掉高丽是必然的。让将领挂帅出征,等于是送功劳,而且是灭国之功。
  那么,最少要封个公爵。
  派谁去,对其他将领都不太公平。稳操胜券的灭国之功,最好还是自己来打,谁也不会抢。
  当天夜里,李洛就下令几道密旨,由侍卫带着去东洋舰队松江水师大营,以及驻扎江南的大军。
  唐宫侍卫利用蒙元留下来的发达驿站,快马两日就到达江南,传达了李洛的密旨。
  江南唐军战略重兵集团和松江水师,顿时秘密调动起来。
  随即,李洛的御驾也顺着长江东下。
  没有大张旗鼓,没有发布檄文,就这么不声不响的启动了对高丽的战争。
  洪武三年四月初一,唐军水师突然北上,做出去瀛州的姿态。
  两万水师和十二万陆师,乘坐千余艘大小战船,远离海岸线,秘密北上。而元军的水师早被唐军扫荡殆尽,连海上敌情都无法探查了。
  布置在南方的元廷奸细,就算有漏网之鱼,也很难再送出情报。唐军占了陕西,又封锁江海,让元廷在南方的耳目成了摆设。
  这使得元廷都没能及时收到唐军水师大举北上的消息。
  为了出兵迅捷,唐军只携带了半个月的粮草。很明显,李洛打着因粮于敌的主意。
  遮天蔽日的巨大舰队,不可一世的北上。仅仅五日后,就到了耽罗(济州岛)。
  济州岛,已经被元丽双方抛弃了。
  不抛弃没办法。元军的水师被唐军剿杀殆尽,高丽最后一支水师也在江华道投降了李洛,成了唐军水师。
  元廷和高丽只要一建战船,马上就被唐国特务探知,还没有正式服役,就会被唐军游击舰队摧毁。
  这几年,元廷和高丽其实造了不少船,但一下海就被干掉被缴获。现在,他们认命了,干脆不造了。
  造也白造,反而便宜了唐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2/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