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8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6/956

  “衍圣公当汉奸,不配当圣人子孙,不配当衍圣公啊。可这怎么说呢,总归是当过衍圣公爷爷,杀了不吉利。”
  百姓们的议论,竟然都觉得,圣天子不会杀孔洙。
  事情就是这么诡异。
  …………
  秋风瑟瑟,衰草萋萋的济水古道上,十几个挎刀背弓的铁甲骑士,正簇拥着一辆低调奢华的马车,踏着清晨的薄霜,孤寂的前进。
  马车之上,一杆绣着篆书“孔”字的旗帜,在秋风中飘扬。
  沿途的百姓,哪怕是粗通文字之人,也知道这马车中的主人极有来头,属于高高在上的大人物。
  没错,就算已经到了豫州地界,也没有人不知道鲁地的曲阜孔氏。
  那可是荣耀了一千多年的豪门贵族。
  如果非要在华夏找出天下第一世家,那只能是孔氏。
  孔圣人的后裔!
  此时,车中正有两个老者,都是年过六旬,气度俨然高古。虽然都是身穿葛衣,头戴木簪,可浑身上下都透着难以掩饰的雍容华贵气息,完全没有一丝寒酸之色。
  车中之人当然不是衍圣公孔洙,而是“孔庭族长”孔治和“孔庭族举”孔泽。
  “孔庭族长”和“孔庭族举”(副族长),都是由衍圣公推举、朝廷敕封的命官。自宋徽宗设立以来,这两个官职已经世袭了近两百年,属于衍圣公的属官,负责辅佐衍圣公管理家政族规,其实就是孔府家宰。
  衍圣公之下是孔庭族长,孔庭族长之下是孔庭族举。族举之下是六厅,相当于六部。六厅之下还有办事官。
  而且孔府的封地曲阜,县令也是孔府担任。除了历代赏赐的大量土地庄园,还有祭田、学田、庙基地、孔林地,而且全部免税。
  不光如此,孔府还拥有成千上万的户口属民,自编户策。还对属民有行政司法征税大权。可以说,孔府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封国。无封国之名,可位在封国之上。
  明清两朝甚至发展到,衍圣公之尊荣富贵,更在亲王之上,仅次于明清皇帝的现象。到了清代,孔府拥有土地一百三十万亩,富甲天下。而且衍圣公还是除了满清皇帝之外,唯一能行走宫中御道的人。
  虽然现在还不是明清,可孔府的势力已经很大了。从孔治出行,能大摇大摆的带着铁甲武士护卫,就可见一斑。那可不是私兵,那是朝廷都承认的“钦设陵庙守卫”,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桓帝元嘉三年就设立了。
  孔治作为孔庭族长,真可谓位高权重,跺跺脚齐鲁就要抖三抖。
  孔治就是当年向蒙元举报衍圣公孔浈“非孔氏子”,导致最后孔浈被废,而他自己也没有捞到爵位,使得衍圣公爵位中断四十年的男人。
  但是,虽然孔治扳倒孔浈后没有得到爵位,却捞到了“孔庭族长”,掌管孔府长达三十余年,无衍圣公之名,而有衍圣公之实。
  而孔洙虽然是当代衍圣公,可因为出身南孔,只是有名无实而已。
  历史上,再过六年之后,年近七十的孔治,终于得到了姗姗来迟的衍圣公爵位。
  马车内,孔治一边随着马车荡漾着身子,一边忧心忡忡的说道:“孔洙本是南孔之人,因为当年让爵,讨了忽必烈欢喜,这才又继承了爵位。可是他倒好,得罪了赵显和李唐,被下狱了。我北孔,这次一定要撇开干系。”
  孔庭族举(副族长)孔泽道:“撇清干系还不够,总要拿回衍圣公爵位才成。只是那李洛,全无斯文之举,行事乖张狠戾,尚不如胡人,怕是不好相与。”
  孔治冷笑:“他无非认为孔氏向夷狄屈服,坏了华夷之防,还搞出什么汉奸的罪名。哼,倘若孔氏不能以柔克刚,安能存留至今?孔门要是当年就没了,苻坚和拓跋宏会行汉法,尊圣人?中原世族还能存在?杨坚能从鲜卑手里拿回天下么?”
  “远的不说,就说不远。大金当年要是不尊圣人,能有汉法昌盛么?忽必烈要是灭了我孔家,这天下读书人会是什么下场?为何这些唐主看不到,偏偏揪着一些无可奈何之事做文章?当真没有皇帝的气量。他要是乱来,怕是也没有坐稳天下的福分。”
  这些恬不知耻,贪天之功的话,孔治说起来毫不羞愧,完全就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他不认为,唐主李洛真能把孔府如何。
  李洛要是还认自己是汉人天子,那就必须要继封衍圣公,就必须要尊重曲阜孔氏。
  他这次去见李洛,一方面是洗清孔府,为孔府辩解,同时也是想要得到衍圣公爵位。
  马车来到曹州城外,面前的十字路口,竟然停了很多有私兵护卫的马车,似乎在等候孔府的人。
  每辆马车,都有旗帜,上面写着颜、孟、端木、冉、曾、仲、颛孙、言、卜、闵,总共九个姓,却是十辆马车。
  原来,正是号称十姓十二家的圣贤世族!
  他们,是颜回(子渊)、孟子、端木赐(子贡)、冉雍(仲弓)、冉耕(伯牛)、冉求(子有)、曾参、仲由(子路)、颛孙师(子张)、言偃(子游)、卜商(子夏)、闵损(子骞)的后裔。
  “拜见老师!”十二人看到孔府马车,一起下车行礼。
  行的是…跪拜礼!
  他们皆为当家家主,其家族也都是齐鲁一代的世家大族。
  孔门十哲的嫡系后裔,除了绝后的宰予后裔,都来了!
  还要加上孟子和曾子的后裔。
  一共十二家!他们在明清时代,都成为世袭翰林,全部拥有了世职。就算此时还没有世袭官职,那也绝对都是一等一的世族。
  这些家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低调豪富。
  每家都是大地主,千百年来一直不停出仕,但都名不见经传,那是有意隐身,保持超然姿态。他们相互联姻,同气连枝,都团结在孔府周围,在齐鲁地面上形成一个低调的超级势力。
  任何人在齐鲁做官,都要看孔府的脸色。在齐鲁的地面上,没有人敢得罪十二世家,更没有人能得罪十二世家背后的孔府!
  当然,这都是过去式了。自从金国灭亡,蒙元不把孔家太当回事,他们的日子也没有金宋时期那么逍遥了。可是,毕竟孔子的地位摆在那,忽必烈也不得不假惺惺的意思意思,他们的处境仍然优渥,只是更低调。
  如今,得知唐主李洛大胜,正要驾临开封,他们这才都急了起来。
  对于李洛其人,孔家和十二世家早有研究。李洛的种种大政,在他们看来都是离经叛道之举,是桀纣豺狼之属。
  可问题是,李唐越来越强大,如今又大败元军,收复了河南之地,他们除了赶过去服软,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他们都是受到孔的手书之后,奉命前来的。按照历朝历代的制度,他们都收到孔府节制,永执师生之礼。凡祭祀、礼法等大事,皆报孔府裁决。十二大家族的人犯罪,地方官不得过问,而是要交给孔府的管勾厅审理。
  孔府和十二大家族,虽然势大财雄,可都深知乱世自保之道。在他们眼中,什么气节,什么华夷之辩,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如今,他们知道李洛对孔府很不待见,深知对儒家都不待见,哪里还能坐得住?尤其是连衍圣公孔都被下狱,他们就再也无法淡定。孔一份紧急传信,他们立刻在去开封的必经之路曹州汇合。
  这是约定好的日期,一起进入开封拜见唐主,当然是拉上的人越多越好。
  就凭这等阵容,孔治自信,李洛绝对不敢怠慢。
  孔治看着十二家的家主一起下跪行拜师礼,双手虚扶的说道:
  “都起来吧。当年,圣人周游列国,为的是克己复礼,天下太平。而今,乱世未歇,民不聊生,世风日下,明教不彰,真有礼崩乐坏之虞啊。”
  “如此危局,我等怎能置身事外,优游林下?当效法圣人,为民请命,还这天下朗朗乾坤,纲常有序。不使这浩然正气,儒雅斯文,泯然于世间矣!”
  十二家主一起肃然拱手行礼,“善哉!谨奉教旨,愿随我师西入大梁,为明请命。”
  至于究竟如何为民请命,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这些文化贵族,要说真是没有节操,那肯定也是扯淡。但很明显,他们首先关心的是传承。
  “善哉!吾道不孤也,岁万千人,吾等往也。”孔治行礼说道。
  一行马车簇拥着孔家马车,就这么往东迤逦而去,面见李洛为民请命去了。
  他们,还是很有底气的!
第843、844章
天子之怒!
  孔治率领十二世家家主,一起西来开封的消息,很快就由特察局快马飞报唐主。
  那些人还没到开封,李洛就对他们的来意了若指掌。
  九月十五,孔治一行终于来到开封城下。
  孔治下车,抬眼看着雄伟的城墙,感叹道:“巍巍乎大梁,今日再归汉家。我心甚慰,我心甚慰啊。”
  其他家主也装模作样的感叹一番。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真的是忠贞节义的汉家遗老,谁能想到这些面容儒雅,一身正气的长者,都是出仕过蒙元的失节之臣?
  “大梁已到!驾车入城!”孔府甲士大声喝道,有峙无恐的驾着马车直往城门而去,傍边进出城的行人都不敢侧目,纷纷往两边闪避,让出一条通道。
  甚至,还有人向马车行礼作揖,口称师长。
  孔治神态和蔼的向一个身穿简陋襕衫的士子拱手,吓得那士子赶紧跪下,恭敬的说道:“学生完颜文韬,见过师长。”
  开封城曾是金国之都,姓完颜的仍然不少。这个完颜文韬不过一介寒士,却是识得多次来开封的孔庭族长。
  事实上,孔治既是孔府家宰,又是名士,还曾在开封为官,开封不认识他的读书人,还真没有几个。
  “不必大礼,起来说话。”孔治平易近人的呵呵一笑,“老夫且问你,大唐天子可在城内皇宫?”
  完颜文韬不敢怠慢的回答:“回禀师长,陛下正在皇宫,据说明日就要起驾西去洛阳了。师长此来,还不算晚。”
  孔治笑道:“哪有天子等候臣子的道理。就算老夫来迟,大不了赶去洛阳觐见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6/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