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8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2/956

  这才是真正的权倾天下!
  很快,一道密旨就发到军师阁和兵部。
  特务们的注意力,也转向了海宋和南洋群岛。
  …………
  第二日,关汉卿进宫谢恩,陛辞时献上一篇《白云楼赋》,说是济南士子张养浩所写,请陛下御览。
  这就是举荐了。
  唐主听说是张养浩,顿时来了兴趣。他看了《白云楼赋》,称赞不已,遂传旨召见张养浩。
  翌日,张养浩便被任命为正七品御前奉事,成为又一个皇帝秘书,骤为新贵,平步青云。
  唐廷虽然以科举取士,可建国日短,科举官员还比较稚嫩,所以荐举制仍然存在。当然,有直接荐举权的必须是三品以上,而且被荐举者必须要由皇帝或宰相过目“面试”,合格者才能授官。直接向天子推荐的人,往往起步就是七品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大唐草创未久,人才储备仍然不足,官职空缺不少。而且很多早已成名的老牌士子,不愿意和后辈一起参加科举争抢基层官位。
  李洛这才暂时用科举制结合荐举制来网罗人才。
  如今大唐中央到地方,需要的官员很多。可洛宁体系培养的新官员数量不足,不敷使用。
  同时因为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极大制约了义务教育的进度。虽说建国几年来文盲率降低很快,可识字率仍然不到一成,其中能达到做官水平的,就更是微乎其微。
  天下绝大多数的读书人,此时还是旧体系培养的旧文人,要是不用他们,大唐王朝就难以运转了。总不能用军警宪特治国,搞军政府吧?
  当然,要是谁举荐不合格的人,不但不会被录用,还会在皇帝面前失分。于是重臣们举荐人才都很谨慎,唯恐连累自己。
  张养浩被授为御前奉事,大感意外,却不知道他能这么轻易得到这个前途无量的清贵之职,完全就是靠他自己的后世名声。
  属于简在帝心。
  …………
  十一月中旬,恒北的消息一个个传回来。
  陈淑桢的大军到恒北时,也先帖木儿的大军就已经提前退兵了。
  元军折损七八万人,却没能突破关河防线一步,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撤回阿姆行省。
  而恒北都护府,梁国,理国境内的教民造反,也被彻底镇压。跳出来的反抗分子,几乎都被剿杀。
  恒北都护府彻底站稳了脚跟。
  十月下旬,陈淑桢率四万唐军渡过恒河,支援梁国和理国,抵抗再次南下的中南天竺联军。
  天竺联军三十万,和华夏联军十五万,在那格浦尔决战。
  由于凶悍的唐军的参战,天竺联军大败,死伤十几万,一溃千里。华夏联军追杀数日,天竺联军仅剩数万人逃过温迪亚山脉,就连最强国雅达瓦国的国王,也被唐军斩杀。
  由于那格浦尔被梁国改为格浦郡,所以这场大战史称“格浦之战”。
  格浦之战影响很大。格浦之战后,梁国和理国收复了失地,巩固了统治。而中南部的天竺贵族,则被唐军吓破了胆,再也不敢轻易北下,也没有力量北下了。
  而梁国和理国,也真正成为大唐的封国藩王。
  而陈淑桢在大败天竺联军后,又顺便抢了海宋在天竺占据的海西道(奥里萨)。那是海宋的一块飞地,驻兵不多,连天竺人的反抗都难以平息,陈淑桢只打了一仗,就灭了海宋驻军,收了奥里萨。
  “娘娘,中南天竺诸国,很可能会派出使者来大唐朝觐,他们害怕大唐会对他们继续用兵。”李织汇报道。
  “学生猜测,几国的使者,应该已经出发了。”
  崔秀宁问:“海宋有何最新的消息么?”
  李织只能先汇报海宋的消息:“婆罗洲的土著,开始造反了,还有吕宋的土著,也要造反。海宋派兵镇压,忙得焦头烂额。”
  “还有,从大食海商那里得到的消息。”李织说起一个重要的情报,“元军已经攻打拂菻(东罗马),安西王阿难答包围了什么君士堡城,命汉军火器兵轰击。”
  这的确是个很重要的消息。
  李洛心头一跳。元军能打下坚固的君士坦丁堡么?
  虽说元军有火器,但要打下君士坦丁堡,也绝非易事。
  可李织接下来的一个消息,就更让李洛有些兴奋了。
  “还是大食海商的提供的消息。极西之地的十字法皇(教皇),宣称要组建十字大军,来对付元军西征。可能,是想救援拂菻(东罗马)…听大食商人的话,那十字军似乎很强,元军未必是对手。”
  什么?罗马教皇终于坐不住了?要号召组建十字军东征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有好戏看了啊。
  等到李织汇报完情报出去,李洛问崔秀宁:“你觉得西欧出兵的可能性有多大?”
  崔秀宁不假思索的说:“我推测不出意外的话,西欧一定会出兵。”
  她拿出炭笔,熟练的画了一幅图,“你看,这是意大利,罗马教皇的大本营,这呢,是拜占庭帝国!看到没?两者是接壤的。”
  李洛对地图不熟,尤其是外国地图。他第一次知道,原来意大利是通过巴尔干半岛和拜占庭帝国连在一起。
  崔秀宁很笃定的说:“元军要是灭亡拜占庭帝国,那么教皇就直接处于元军的兵峰之下!所以,教皇一定会组建十字军!”
  “鉴于元军这次西征的规模和威势,西欧各国肯定知道消息,也肯定都害怕了。我估计,这次十字军的规模,不会小。”
  “这都是两个月前的消息了。估计现在,十字军已经组建起来了。毕竟元军这次西征快一年了,西欧各国不会不知道,不准备。”
  李洛道:“警察,你能画一幅欧洲的全图么?大概的图就行。”
  崔秀宁点点头,很快画出欧洲地图,不过,地图上标注的是后世各国,她没学过古代西方历史地图。
  但是历史,李洛就是强项了。
  他拿过崔秀宁的炭笔,在德国的位置一点,然后圈了一个大圈,“这是神圣罗马帝国。”
  又在意大利中部一点,“这是教皇国…”
  “这是西西里王国,这是匈牙利王国,这里是…”
  “要是组建十字军,主力应该是神圣罗马帝国,主战场么,很可能在克罗地亚或者匈牙利。因为,西欧一定不会真的救援东罗马。要是东罗马完了,他们就会抵抗元军继续西征。”
  “半年之内,东南欧可能会爆发一场东西方大战。倘若元军大败,将会退出东罗马。而要是元军大胜,神圣罗马帝国就危险了。”
  崔秀宁饶有兴趣的看着地图,“匈牙利大平原,最有可能是战场。这里,很有利蒙古骑兵。”
  李洛似乎很高兴,“哈哈,真希望他们好好大打一架啊。十字军还是很强的,元军以西亚色目人为主,蒙古兵不多,未必能打的过。”
  崔秀宁道:“你别忘了,元军中还有汉奸军,是会使用火器的。十字军还是悬。”
  李洛将图收起来,“好了,他们在西边打他们的,我们在东方打我们的。南征准备已经就绪,是时候出兵南洋群岛了。”
  很快,出兵的密令就飞出洛阳。
  半个月后,待命中南半岛的唐军舰队,兵分两路。一路开向后世的菲律宾,一路开向后世的马来西亚。
  南洋水师两万人,运载陆师四万人,水陆六万精兵攻打海宋!
  与此同时,大唐使臣姬长恭,也跟随舰队出发。
第873、874章
虎狼之国,实不可敌也
  海宋畏惧李唐,日夜担忧李唐南征,所以对北方的动静极为关注。南洋都护府和象州的唐军一动,消息立刻向海宋朝廷传回。
  海宋京都,安京(后世印尼巨港)。
  此地,本叫勃林邦城,是三佛齐国的王城。海宋攻灭三佛齐国后,将其更名为安京,作为都城所在。
  此时的安京,已经和多年前大不一样了。
  中原风格的建筑,替代了原本南洋特有的高跷陡脊屋(尖顶高脚屋),加上中原式样的城墙,使得此地像是在中原。
  就是城中来往的行人,也大多像是中原人。他们中有汉人,越人,高丽人,东瀛人,也是海宋的“国族”,属于一等人。
  海宋作为“外来客”,为了统治广大土著蛮族,也只能效法蒙元,搞出种族等级制度,因为这个法子的确很好用。
  但是,海宋同时也是李唐的好学生。
  主要是在对土著蛮族的同化政策上,海宋受李唐的影响很大,差不多就是李唐汉化政策的翻版。
  早在好几年前,宋主赵昌就颁布《国字令》、《赐姓令》、《右衽绾发令》等一系列政令,“教化”蛮族。
  反抗使用汉字,用汉姓,绾发右衽的,一个字: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2/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