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8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1/956

  是自己的无能,才让十几万大军陷入绝境。
  大汗,奴才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啊!
  还没有沉入水中的元军,拼命的往两头冲,希望能冲过裂冰层。可是他们冲的越急,冰就碎裂的更快。
  天地之间,到处都是“咔咔”的碎裂声,宽达百丈的渭河上,巨大的蜘蛛网在飞快变大,令人触目惊心。
  “往山上爬!往两边山上爬!”没落水的元军,眼见无法逃脱裂冰,只好转而往两边冲。
  两边虽然是陡峭的山坡,可徒手还是勉强能攀爬的,总比落水强。
  如此一来,冰面更是承受不住这种急躁而疯狂的践踏。
  “咔咔-轰!”
  大片的碎冰再次大规模的崩塌,不知道多少元军落水。
  彻底的碎裂,坍塌了。
  落水的元军如同失去父母保护的孩子般哇哇大叫,拼命抱住浮冰,不使穿了盔甲的沉重身躯沉下去。
  最惨的是元军重骑兵,因为人马都带着重甲,最容易下沉。这个当口,就是卸甲也来不及。
  此时,唐军一口气撤出数里,终于险而又险的撤出裂冰范围,再次安全了。
  武岩和虎古用望远镜看着在裂冰区挣扎的元军,不禁都露出微笑。
  他们也想不到,元军竟然以这种方式覆没。原本,还以为会经过最后的决战的。
  只能说,大唐气运兴旺。
  刚刚降唐的沙陀将领李思晋,心中不由万分庆幸,又后怕不已。
  倘若不是自己见机得快,关键时刻降唐,此时还不是要在冰冷的河水中扑腾?
  元军打着拉唐军下水的打算,结果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唐军愣是不接招,结果只有他们自己沉入水中,唐军却屁事没有。
  就问昔里别金,可气不?
  事实上,元军虽然大半沉入水中,可淹死的并不多,毕竟有碎冰和战马可用,暂时还能苟延残喘。
  可是为了不沉下去,很多人把兵器都扔了。
  但很明显,他们坚持不了多久。
  只有少数成功爬到山坡上的元军,才相对安全了。
  “投降——我们降了!降了啊!”
  终于,很多西域胡兵忍不住大喊起来。他们并不怕厮杀而死,可就这么活活冻死淹死,实在太煎熬了。
  唐军就这么默默的观望,毫无接受投降的意思。
  这倒不是唐军不愿意受降,而是…救不了他们。
  前方这片碎冰区,实在很难救人。那么,就干脆当做没听到。
  最后,只有一万多元军逃出来…投降。
  其余的,全部覆没在冰水中。
  两个时辰之后,数以万计的元军,都在水中僵立不动了。大雪继续下着,河面再次被冰冻起来。
  到了第二天,数里长的冰面上,出现了数以万计的“雪人冰雕”。他们有的半身露出冰面,有的只冒出一个头,有的伸出一只手。
  密密麻麻,触目惊心,显现出一种残酷而惨绝人寰的“美”。
  死人脸上那种绝望、惊恐、痛苦之色,定格在生命的最后一瞬,如同亘古不变的雕像,在天地之间静静的宣泄着怨念。
  这一幕,就连拥有铁血心肠的唐军将士,也看的目瞪口呆,毛骨悚然。
  除了感觉惊悚,也觉得可惜。可惜那么多战马啊。
  第三天,文天祥亲率三万步兵赶到,看到这一幕也久久不语。
  他也想不到,元军残部会以这种方式全军覆没。
  元军统帅昔里别金和蒙古将领阔失,以及汉军大将张显,都不是冻死的,而是在冻死前绝望自刎的。
  或者说向忽必烈谢罪。
  这使得他们身边的冰雪都是红色的。
  这些元军大多是西域胡人,他们原本好好的呆在西域,却在元廷的鼓动下东侵。结果,匹马不得归西。
  不对,是归西了。可再也见不到他们的家人了。
  “太尉,来年冰一融化,这么人马的尸体,就会顺河而下,漂入关中啊。”虎古很担忧的对文天祥说道。
  文天祥也在皱眉,他当然也知道此事的棘手。
  河中冻死的人和马,数量超过十万啊。这么多尸体,到时漂入关中会如何?
  现在也没办法,只能在合适的时候,将尸体全部打捞上来,这很麻烦。
  “传令陇右各郡,编造几面拦河大网,运到下游清水堡。等到冰一化,立刻层层网住河水,趁着尸体还没臭,打捞尸体。”文天祥下令。
  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了。尸体太多,只能这么干。不然,春暖花开之际,数以万计的腐尸漂入关中,就很难办了。
  就连黄河,也会被腐尸污染。
  接下来,文天祥再次给李洛写奏章,奏报陇西大胜,元军全军覆没,被俘一万余人,缴获战马五万多匹,以武岩为首功。
  又奏报李思晋率部五千降唐。
  然后,文太尉挥师西进。
  腊月二十,文天祥渡过黄河。
  当日,占领兰州(金城)
  随即,数万唐军一路北上,如入无人之境,直逼河西。
  而此时的河西,几乎没有元军驻防了,根本无力抵御唐军。元廷官府和蒙元色目贵族纷纷逃往西域,一边派出快马向元廷汇报。
  文天祥还没到凉州(武威),整个甘凉的元廷官吏都跑光了。唐军行军途中,只能见到一座座被抛弃的城池,一座座空寂的庄园和村庄。
  所有的麦田,早就被元军破坏殆尽。要到明年十月才能重新播种,收割更是要等到后年夏天。也就说,甘肃汉人要赈济最少一年半!
  原本还有好几十万汉人,可汉人被元军驱逐到陇右,眼下甘凉的人口就更少了。往往大军行军一天,也看不到几个人影。
  很是荒凉。
  大军北上,见到俗称塞上江南的富饶之地十室九空,一片惨淡光景,文太尉心中悲凉,心有所感之下,不禁吟道:
  “闻道塞上江南好,谁知零落孤城边。烽烟未绝炊烟尽,犬声已寂哭声残。祁连雪落千山白,黄河冰封万水寒。若非胡马踏玉门,怎教汉甲耀阳关。冽洌朔风吹瀚海,萧萧铁骑过贺兰。可怜古今征战处,几多忠骨埋此间。”
  文天祥吟完,颇不满意,再发文人之叹:“唉,老夫这些年一心操持军务政务,翰墨竟然生疏至此,以至于作此平庸之诗,不能尽抒心中之感了。惭愧,惭愧!”
  一边的虎古闻言笑道:“太尉说哪里话?此诗在末将看来,当是极好的上品之作啊。”
  文天祥苦笑,“你不懂,你不懂!不说也罢。完颜将军,你率领骑兵先行,收了阳关和玉门。五日之内,必要赶赴。”
  文天祥为防西域元军抢占阳关、玉门关两关,决定分兵。
  “诺!”虎古当下点了两万骑兵先行。
  文天祥自将几万步兵,不慌不忙的连收张掖,酒泉,直驱敦煌。
  腊月二十六,唐军骑兵过敦煌,到达月牙泉南,鸣沙山北。虎古将兵马一分为二,一路万人由自己率领去阳关,一路由李忆率领,去玉门关。
  腊月二十七,唐军骑兵轻而易举的歼灭了只有千余人的元军守军,分别收复了两关。
  唐军的浴火凤凰战旗,飘扬在古老的关城之上。
  至此,沦入异族之手数百年的阳关和玉门关,重新回到中原王朝手中!
  唐军占据两关,恢复河西四郡,完全扼住了后世史称的“丝绸之路”,将东西方陆上锁钥掌控在手里。
  这就是汉武帝当年的战略:“列四郡,据两关。”
  倘若西方军队东侵,要么攻打依山傍水、易守难攻的两关,要花费很大代价。要么绕道漠南,攻打长城。
  无论哪条路,都很艰难。
  可唐军要是出塞,却轻而易举。河西四郡作为战略后方,一完全能承担唐军西征的后勤基地。
  战略位置之重要,比起燕云有过之而无不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1/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