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9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3/956

  赵显谢恩,从怀中掏出一张礼单,双手奉上道:“这是臣敬献陛下的心意,请陛下笑纳。”
  李洛接过来一看,道是黄金九千两、母牛九千头、象牙九十对、陨铁九十斤、极品蓝宝石九十颗、极品绿宝石九十颗、极品粉宝石九十颗。
  礼物很重了。
  李洛知道,天竺盛产宝石,而且宝石的质量很高。赵显送的蓝宝石,很可能是蓝钻,绿宝石很可能是祖母绿。
  “卫王有心了。不过,卫国初建,百废待兴,这等重礼,以后不必再送。”李洛很坦然的说道。
  赵显亲自用手从木箱中拿起一块银霜炭,小心翼翼的放进火炉,坐回来说道:“臣此次回京,也是向陛下禀报卫国之事。”
  “陛下送了臣五万汉军俘虏,又送了一万户汉人,又将王师打下来的土地赏赐给臣,臣凭此方能建国。”
  “如今,臣已完成清查人口田亩之事。卫国有汉人十万零三千余,有天竺土著三百六十万余。卫国兵马除了五万汉军,又招募了三万天竺兵。”
  “卫国王廷也已经组建,臣离开后,由臣母执掌朝政。眼下卫国还算安稳,天竺土著当年被海宋征服过一次,汉化本有了一些根基,后又被王师征服,反抗者已经偃旗息鼓。”
  “卫国王廷大政,如今以推行我华夏教化为主。这婆罗门教,都已经被废止,改宗汉传佛教。汉话汉字,也逐渐推广。等再过两年,臣就要移风易俗,逐步废除天竺风俗衣冠,改易汉家之风了。”
  李洛连连点头:“你做的很好,就要如此才对。卫国的汉化,要尽快赶上梁国和理国。我华夏联盟,占了东方最好的土地,就要拿出华夏风姿,傲立于外夷。等到数十年后,天竺汉化够了,再广建道庙,引入道家名教。”
  “还有一事,务必仔细了。卫国汉人稀少,以寡治多,岂能长治久安?这等级划分,乃是百世大计,所谓釜底抽薪也。只要照此办理,数十年后,汉人日多,土著日少,总有寡众易形的那一天…”
  赵显笑得:“臣铭记在心。陛下于我华夏,真乃不世出之圣君仁主。可于外夷,又不啻是雷霆烈火啊。”
  李洛道:“你要记住一句话,别重蹈你赵氏祖先的教训。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就算再过一千年,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外族固然有立足天地间的资格,也该有他们的活路,可这华夷之辩,却不能不严守内外。”
  “华夏如大树。大唐是根干,诸侯是枝叶。根深干壮,枝繁叶茂,便参天而立,遮天蔽日。枝如离干,无根不活。干若无枝,其势无存。”
  赵显肃然道:“陛下殷殷教诲,用心良苦。金玉良言,震耳发聩。思谋万世,庙谟深远,实非臣能揣测于万一也。臣虽愚钝,却铭记在心,念念不忘,以为赵氏家训,传之后世国君,永为大唐封藩,诸夏一国。”
  唐主点头:“朕言尽于此,卿善为之,善为之。”
  …………
  腊月二十一,唐廷常朝。
  十国使臣,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一起上殿觐见大唐皇帝。
  唐主和崔后居高临下的看着一群高鼻深目的天竺人,不由微微一笑。
  是高种姓。
  他们的皮肤比较白,瞳孔颜色也很浅,当然是高种姓了,也就是雅利安人的后裔。
  “雅达瓦国使臣,巴耶寞迪,拜见大皇帝陛下,完税,完税,完完税!”
  一个天竺使臣操着生硬无比的汉话,跪拜下去。
  其他五国使臣,也都用明显是现学的蹩脚汉话,向大唐皇帝跪拜问安。
  “卡卡提亚国使臣,特郎拜灯,拜见大皇帝,完税,完税,完完税!”
  “朱罗王使臣,坚义苇索,拜见大皇帝…”
  “索兰基国使臣,约汉逊沙,拜见大皇帝…”
  满殿唐廷大臣,眼见这些色目人,不由都面露不屑。
  这些人的长相,实在有些怪异。
  …
  卫王赵显,以及宋、梁、理这三国使臣也一起跪拜,大声道:“臣宋国(梁国理国)使节…拜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洛笑道:“诸卿平身。”
  “谢陛下!”卫王和三国使臣一起平身,天竺六国使者却面面相觑,只能跟着站起来。
  宋国使臣是李洛的老熟人罗谡,所以李洛先和他说话。
  “宋王和太王可好啊?”李洛象征性的问道。
  罗谡回答:“殿下和太王殿下甚好,陛下勿念。只是,殿下很思念中原,决定明年亲自入朝觐见陛下,也回乡祭祖,请陛下恩准。”
  李洛欣然点头:“准了。罗卿,朕和你也是多年不见了,罗卿并不老,想不到如今满头银发了。”
  罗谡叹息道:“臣年仅四十,可久在海岛,思念中原,哪能不早生华发呢?可喜的是,陛下仍然风采如昔,实乃大唐之福,华夏之福啊。”
  李洛感叹的说:“罗卿也算朕之故人,还要善自珍重。这次回中原,可多住一段日子。朕赐你一些辽东老山参,给你调理调理身子。这南洋宋藩之事,还需要你这样的汉家老臣操心劳肺。”
  罗谡眼圈发红,很是感念的拱手道:“谢陛下恩典!臣犬马之躯,蒙陛下不弃,感激涕零!”
  李洛又看向梁国使臣,“梁王可好?”
  梁国使臣立刻回禀:“回陛下话,梁王殿下甚好,陛下勿忧。梁王殿下就是思念中原,也想亲自入朝拜见陛下。”
  李洛微笑抚须,“回去后告诉梁王,既然思念中原,可回来看看。朕在长安等他来。”
  “谢陛下!”梁国使者谢恩。
  李洛也没忘记理国使臣,“你家王太后可好?”
  理国使臣回禀道:“回禀陛下,王太后甚好。只是,王太后同梁王一般,也很是思念中原。另,理国地处恒河之西,离蒙元太近,国家难安。”
  李洛道:“只要她想回来看看,朕就没有不允之理。至于这蒙元…转过年,大唐就要对波斯用兵,夺了蒙元的阿姆河省。你们,不用再害怕了。”
  “谢陛下!”理国使者立刻下拜。
  天竺六国的使臣,根本听不懂大唐君臣在说什么,只是戳在那里,呆头呆脑,忐忑不安。
  很快,就轮到天竺六国的使臣了。
  “你们,带了什么好消息给朕么?”大唐皇帝似笑非笑的问道。
  充当翻译的岭南海商,立刻将皇帝的话翻译给六国使臣。
  六国使臣听完,又叽里咕噜的说了一番话。
  岭南商人恭敬万分的行礼道:“陛下,他们说,愿意尊大唐为宗主国,年年纳贡,岁岁入朝。”
  李洛的笑容真实了两分,看了礼部尚书一眼。
  礼部尚书吴镇楼立刻问道:“他们敬献大唐多少牛,说出来让陛下知道。”
  没错,唐廷大臣们都知道,眼下陛下最关心的就是牛,还是母牛。
第957、958章
《洛阳和议》…财务收支
  李洛正坐在龙案上,身穿黑底龙纹衮服,头戴十二旈冠冕,胸前挂龙凤呈祥玉符,腰间配剑名“龙牙”,乃是大朝时的服饰。
  威严,肃重,高贵,大气。
  而今日其实只是常朝。
  这当然是因为十国使节入京觐见,才改公服为衮服,彰显汉家天子威仪,展示华夏礼服之堂皇。
  这一身装束,令大唐皇帝的威严更加厚重。天竺六国使臣见到威严如湿婆神的大唐皇帝,都是谨小慎微,惴惴不安,大冷天的浑身冒汗,唯恐惹来唐皇之怒。
  六国在耕牛战争中惨败后,立刻开始了解东方的大唐。这不了解还好,一了解真就吓了一跳。
  原来,唐王李洛是曾经的大唐后裔,李世民的后代。李世民和大唐,天竺贵族们还是知道的。当年,那个大唐就曾打败过天竺。
  想不到,李洛在大唐灭亡数百年后,又重新复国了。不但复国,还打败了天下无敌的蒙古人,将元廷赶出了东方。
  这几年,唐军四出征伐,开疆拓土,连灭多国,不但雄踞东方,还占了天竺之北,称霸南洋,虎视天下。
  不久前,还平了吐蕃,进军大漠。
  如此兵威,蒙古大军亦不可挡,更何况他们六国?
  唐廷有精兵百万,不但霸道强横,火器犀利,还有梁、卫、宋三国在天竺为爪牙,谁敢不服?
  这次北上一路走来,看见大唐地大物博,国泰民安,天下富庶,连乞丐流民都难以见到,到处都是一派井井有条的勃勃气象,可以想象大唐的强大。
  倘若拒绝唐主,他们的国还能保得住么?得罪大唐的后果会是什么?
  李洛暂时放过六国使臣,漠然问道:“礼部,天竺六国来朝,为何锡兰国和曼索拉国却没有来?难道是不服大唐么?”
  同样穿戴礼服梁冠的吴镇楼出列奏道:“启禀陛下,锡兰和曼索拉有意怠慢,心存不恭,不知天朝之威,是以抗拒不朝,罪莫大焉。”
  岭南商人立刻将君臣之间的对话翻译给天竺六国使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3/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