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9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8/956

  岛国锡兰,也就两个海州(弯弯)大小,百姓不过百余万,兵马不过两三万,如何能抗衡大唐百战百胜的虎狼之师?
  一万五千锡兰甲兵,依仗数百头战象冲锋,结果不但没给唐军造成伤亡,反而在唐军的火器下大败亏输,溃不成军。
  完全不是一场像样的战斗。
  不过,罗昱等唐军将领心里也明白,王师选择正月出兵,又有最佳行军路线图作为情报,其实是占了很大的便宜。
  因为锡兰岛虽不大,却气候炎热,地形复杂,山地丛林纵横,湖泊草甸密布,其实很不好打。
  要不是有路线图,加上此时不算太热,就是一个两月,唐军也难以打到普罗城。
  唐军一路走来,附近村社的百姓早就望风而逃,也就是寺庙中的僧人,还算淡定。
  夕阳西下,罗昱站在普罗城的城墙上,望着城外的壮美的山峦,宁静的寺庙,河边饮水的野牛,繁花似锦的草甸,以及漫天飞起的百鸟,不禁心旷神怡。
  “这里,还真是个好地方啊。”罗昱笑道,“虽说太热了些,可山水如画,鸟兽成群,风景宜人,当地起大洋明珠四字。”
  部将道:“的确是个宝地。这次大将军率领两万大军,为大唐开疆拓土,拿下锡兰,陛下一定龙心大悦,大将军怎么也要升一级爵位。”
  罗昱哈哈一笑,“两万人,也能叫大军?莫让人笑话。”
  另一个部将道:“那倒不一定。我大唐将士,个个精锐剽悍,屡次以少胜多,哪怕五千人,也能称得上是大军了。以末将说,征服这锡兰小国,区区数千人足以,根本不用两万大军呐。”
  众人一起大笑,都是意气风发,骄狂不可一世。
  罗昱笑声一收,正色道:“陛下说过,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却要重视敌人。哪怕敌人再弱小,一旦打起来就要狮子搏兔,不能麻痹大意。”
  部将们听到主帅提到陛下,一起肃然收敛笑容。
  罗昱继续道:“陛下给本帅的旨意,早说过锡兰易下,治理却不易。这锡兰是佛国,比当初的暹罗更加礼佛。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鸟兽草木极多,要成为大唐的大洋明珠。”
  大唐把海州成为东海明珠,如今又把锡兰称为大洋明珠,意思当然很明了。比起海州,锡兰的资源更是得天独厚。
  “陛下说,要花最小代价控制锡兰,就要拿到佛牙舍利,占领无畏山寺。锡兰佛法是小乘,不承认菩萨存在,只承认释迦牟尼佛。这怎么行?”
  部将问:“大将军,难道陛下的意思是让锡兰人该宗大成佛法?”
  罗昱点头,“就是这个意思。陛下在佛界,那可是文殊大菩萨在世,大威德明王。所以吐蕃人称陛下为文殊师利大皇帝。”
  “哼,小乘没有菩萨,不管渡人,只管渡己,简直岂有此理。他们不要别人来渡,那大唐算什么?”
  “我们的仗好打,但要这些僧人放弃小乘改汉传大乘,就要费些功夫了。”
  一个部将皱眉道:“大将军,为何不直接强令他们该宗天道?我大唐天道教法,才是正宗之法啊。他们要敢不修道庙,就干脆灭了。”
  罗昱摇头,“道教虽是大唐国教,可却不能随意推广出去,只能在本土推行。海外领的土著们奉了国教,对我华夏本土未必是好事。他们信佛那是最好不过,起码百年之内,他们要信佛,你们可明白了?”
  众将都是一起点头。陛下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这海外领成了本土,那才有资格信道。
  至于何时成为本土,那当然是华夏人多土著人少的时候。
  “大将军,此岛如此重要,为何陛下不干脆大量移民此地,直接变成本土一州?”又有人问。
  罗昱道:“那是因为,大唐如今需要的是更多的海外领,而不是更多的本土。大唐本土已经够大,可海外领却不多。这海外领还有个名字,也是陛下说的,叫殖民地。你们想啊,殖民地都成了本土,那大唐还能捞到那么多好处么?”
  部将们想想也是,还是这殖民地更好。
  他们不知道的是,皇帝陛下其实是规避后世沙俄的道路,走的是英国的路子。
  沙俄的扩张,是把殖民地全部变成本土。弊端就是,沙皇政府没了殖民地,很难得到殖民地的供养,无法优化国内的政治经济结构。
  相对而言,英国就聪明的多。本土就是本土,殖民地就是殖民地。殖民地必须为本土服务,向本土输血。然后本土在政治经济结构上处于主导地位,始终保持优势。
  罗昱指指夕阳下的风光,“大好山河,不久之后,便是大唐梨州了。梨州,呵呵,好名字!”
  之所以叫梨州,是陛下说这锡兰岛的地图如同一只梨的意思。
  听起来是个地道的华夏地名,可注定很多年之内,没有成为本土的资格。
  在李洛的规划中,锡兰和中南半岛的真腊暹罗等国,还是不同的。
  真腊和暹罗在人种和文化上,更接近中原,地理上也和本土相连。
  可是锡兰,本质上是欧罗巴人种和澳洲棕色人种的混血,文化上和中原差若云泥。这样的种族,同化起来绝非几十年就能做到,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963、964章
你们看,多精神!
  东方的唐军在攻伐锡兰国和曼索拉国,西方的元军也没有闲着。这几年,元军一直在打仗。
  至元二十八年二月,儒略历1290年3月(西元1291年),极西之地的英格兰国已经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眼下是复活节前夕,本来无论是贵族,教会,还是普通人,都会准备节日的庆典。儒略历三月,也是“战神月”,应该还要纪念战神玛尔斯。
  可是,此时的英格兰,却绝无丝毫节日的气氛。就连灿烂的春光,也无法让人们的心变得温暖。
  恐惧的消息,被一群群的乌鸦,一群群的流浪者传遍整个英格兰岛,再传到爱尔兰岛,传到威尔士,传到苏格兰。
  哪怕仇视英格兰的威尔士和苏格兰人,此时也因为“上帝之鞭”的到来充满了与英格兰人同样的恐惧。
  曾经令英格兰人骄傲,令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畏惧的长腿国王爱德华一世,已经在去年底,被东方来的蒙古人在诺曼底杀害了。
  哪怕是城中的一个底层鞋匠,或者乡下的一个农夫,都知道现在是什么局势了。
  身为王储的威尔逊亲王爱德华二世,在听到父亲爱德华的死讯后,立刻在威斯敏斯特宫加冕,然后在伦敦塔正式继承王位。
  爱德华二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大宪章》,在圣保罗大教堂召开“模范会议”,紧急商议对付要渡海而来的东方异族军队。
  参加“模范会议”的有贵族、主教、修道院长、郡代表、自治镇代表。这群拥有统治权和荣誉头衔的人们,在惊慌中经过激烈的争执之后,才让远比不上他父亲的爱德华二世知道该怎么做。
  第一,派出大量信使,去四处号召骑士,教士,市民,农奴,流氓,侠盗,罪犯,猎人。让他们拿起武器,守卫海峡,保卫英格兰。
  第二,无条件的延长骑士的服役期限。签署《特别法案》,要求骑士的服役期必须服从王国的安全。
  第三,和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进行火速谈判。告诉他们,只要参加保卫英格兰,就允许他们获取独立。
  第四,拿出爱德华一世在柴郡切斯特的封地,准备一批新的贵族头衔,赏赐英勇抗敌的人们。
  第五,无偿征集所有的武器,马匹,粮草,船只。
  第六,无偿征调所有的木匠,刀匠,铁匠,医生,炼金师。
  第七,告诉占总人口35%的农奴、30%的隶农、10%的奴隶,谁能英勇战斗,王国和教会将会赐予谁人身自由和婚配自由。(占总人口75%的人没有自由,只属于领主和教会的“财产”)。
  第八,告诉骑士和战士们,不允许再穿着两英尺(60厘米)的尖头鞋。要是有人脚上还像往常那样带着长长的鞋尖,那么他的屁股将会被尖头鞋踢烂。
  第九,颁布《箭术法案》,每人每周日必须练习两个小时的箭术,由当地教士和神父监督。以此储备后备力量,做长期抗战准备。(提前七十年颁布《箭术法案》了。)
  第十,假若谁的驴子偷吃军粮,那么该驴子就该接受审判。当然,偷吃军粮的老鼠和蝗虫,也将进行严厉的审判,法官可以缺席判决它们有罪。
  第十一,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生,倘若不敢和蒙古人战斗,那么他们就必须吃可能导致幻觉的、陈年黑麦做的面包来充饥。并且,不允许他们再穿漂亮的细腰紧身衣。
  ……
  英格兰最高教会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也发布了教令,号召凡是希望赎罪的人们,以及任何迷途的羔羊,都要拿起武器战斗。
  上帝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幸福美好的天堂。
  当然,要是谁胆敢懦弱,那么地狱将是他们最好的归属。要么勇敢的抵抗蒙古人,要么将卑劣的灵魂交给撒旦。
  选择吧!
  金雀花王朝和考特伯雷大主教的努力,总算在整个欧罗巴大陆沦陷之际,再次组织起反元十字军。
  也是最后一支大规模的由政府和教会组织的正规军。
  东方历一月,坐镇法兰西巴黎卢浮宫的真金太子,一边分遣诸将镇压各地的反元起义,招降纳叛,一边派安西王阿难答率军五万,从多佛尔海峡渡海进攻拒不投降的英格兰。
  元军在西欧获取了很多船,还占领了诺曼底的军港。反观英格兰,反而缺乏船只。
  因为海岸防御设施不足,匆匆组建起来的英军仅仅在多佛尔海岸抵挡了五天,终于还是被元军虚晃一枪的在英吉利海峡渡海,最后在斯塔特角登陆。
  等到多佛尔海岸的英军主力赶来阻击,元军一部已经到了安普顿。
  于是,安普顿之战爆发了。
  这一部元军只有两万多人,一万多骑兵,加七千汉军火器兵。由蒙古名将突土哈率领。
  元军虽然人少,但都是百战精锐。
  英军虽然有七八万人,可装备锁子甲的骑士,不过一万多人。长弓手也只有一万多人,其余的四万多人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这已经是英格兰王国暂时能聚集的最大军力了,而且因为对蒙古军队的恐惧,他们的战斗意志很是可疑。毕竟,英明的爱德华一世,不但在大陆葬送了王国的主力大军,他自己也兵败身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8/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