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9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0/956

  忽必烈指着王四郎对群臣笑道:“你们听见王四郎说的话了么?就是这个理,朕认为说的很好。嗯,王四郎,你继续说。”
  “喳!”王四郎心中喜不自胜,“还有就是,这些西夷,都信什么十字教,所以虽然不是一国,却往往会沆瀣一气,共同对抗朝廷。这就如同中原汉人,他们都信华夷之辩,所以不好对付。”
  王四郎说起这种话,全无丝毫愧疚之心,完全不管自己也是个汉人。
  “那么,大元就要想个法子,来分而治之。大汗之前推行六教并存之制,让十字教、律教、佛教、道教、儒教、萨满教并存,信仰自便,相互制衡,的确是大大的英明,奴才敬服万分。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王卿,你只说便是了。”忽必烈并没有生气,这点气量他还是有的。
  王四郎大着胆子说道:“只是这佛、道、儒、萨满四家,如今加起来都不能和律教相比,更比不上十字教。这十字教,臣估摸,信仰者不下七八千万,当真势大无比,律教比之也尚有不如。所以,靠其他几家制衡,力有不逮啊。”
  “而朝廷又不能完全禁绝十字军,不然的话,这造反之事就真的永无休止,朝廷也会疲如奔命,再无安生。”
  “这对大元来说,极其不利。所以,光把他们命名为很多小部族还不行,还要分解十字教,把十字军细分为多家。”
  伯颜忽然道:“王四郎,我承认你说的在理,可是这十字军,据我所知,本来就分为两派,相互之间也不对付。”
  王四郎笑道:“两派哪里够?起码也要七八派才成。再说,他们这两派,差别其实不大,相互之间也不是不能捏合到一起。”
  安童插话:“那你说怎么办?部族可以随便赐个名字拆分,可是这十字教,用不同的名字就成么?”
  “仅用不同的名字当然不成。”王四郎道,“但要是分立多个教廷就不一样的。朝廷可以立七八个教廷,各教廷负责各自的辖区,全部由朝廷掌握,教长全部由朝廷任命。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等几年之后,再赐予各教廷不同的名义。比如天堂教、真经教、红衣教等不同名目。规定不同的教职名称,教服颜色也各有不同,仪式和祭祀日期也各有不同。就是教堂,也要用不同名目,可用寺,庙,观等。”
  “第三步,也是最紧要的一步,修改他们的经书,内容各有不同,名称各有不同。就是那什么上帝之名,也可用天王、天主、天公、神王等不同名义。”
  “第四步,废除他们的历法,用大元授时历。据说,十字教和他们的历法息息相关,废了他们的历法,就能收到奇效。”
  “第五步嘛,就是焚书了。凡是不利于我大元之书,无论何种文字记载,都应该毁弃禁绝之,莫使荼毒人心,有碍大元一统。以蒙古字、大食字、汉字为官字,行以公文。”
  ……
  “如此以来,数十年后,十字教便分裂为多个不同教派,各自为政,相互制衡。而朝廷自可高枕无忧。不但十字教,律教也该同样如此办理…但需缓图之。”
  王四郎一口气连说七八条,当真是条条毒计。这些东西,有些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有的是跟李唐学的。
  忽必烈和群臣听的连连点头。尤其是忽必烈,很是赞赏。王四郎说的,其实也是他想说的。只是他的想法没有王四郎这么细密,这么精当。
  “准奏!”忽必烈笑道,气色都好了很多,“王四郎,朕任命你为钦差大臣,文教大总统,组建文教院,食一品俸禄,赐千户那颜出身。”
  王四郎扑通一声跪下,“奴才谢大汗恩典,万岁万岁万万岁!!”
  忽必烈再次猛烈咳嗽起来,如同风中的枯叶,看的王四郎不由担心不已。
  “该出去打仗的出去打仗,朕身子不适,就不给你们出征送行了。”忽必烈喘着气说道。
  “还有一事,伯颜,大食海湾的水师战船,建的怎么样了?要恢复大元水师,这些战船是最紧要的。”
  伯颜出列道:“大汗放心便是。大食海湾秘密修建的战船,已经有三百余艘大船,足够数万水师之用。我大元水师,年内就能重建了。”
  “好好!”忽必烈笑道,“以谁为水师都元帅呢?嗯,忻都,虽然你屡战屡败,还做过李洛的俘虏,但熟悉大海的国族大将,也就是你了。朕听说,你这几年知耻而后勇,经常研究水战,朕心中有数,就由你做这水师都元帅吧。”
  “喳!谢大汗!”忻都出列下拜谢恩,声音哽咽。
  说起来,他也是黄金家族的宗室,当年也算良将。可是先征日大败,后又丢了东瀛,当了李洛的俘虏。
  被耕牛赎回来后,忻都受尽了国族们的白眼,只能研习水战,以图将来把面子再从大海上找回来,他知道,大海一定会重建水师。
  他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说起来,忻都这几年的确进步不小,也的确是元军水师统帅的最佳人选。
  然而正在这时,忽然宫帐之外传来喧哗声,不一时,一个怯薛侍卫神色难看的进帐,看到一脸病容的忽必烈,欲言又止。
  “出了什么事?”忽必烈心中立刻升起不降的预感,“雅格其,说话!”
  “喳!”雅格其战战兢兢的跪下,艰难无比的说道:“大汗息怒。半月前,唐军水师忽然进入大食海湾,占了海湾不说,还,还…”
  “狗奴才!还什么还!”忽必烈心头突突直跳,再也忍不住的抓起案头的一方砚台砸过去,“说!”
  雅格其吓得脸色苍白,根本不敢躲,咬牙说道:“回大汗话,数百艘水师战船,全被唐军水师缴获了。”
  什么?
  群臣不敢相信的看着雅格其。什么?唐军水师竟然杀到大食海了?水师战船…都成了唐军的战利品?
  这…
  群臣一起胆战心惊的看向忽必烈,却见忽必烈身子一晃,就倒了下去。
  “大汗!”
  “父汗!”
  众人吓得一起拥上去,一边大呼太医。被李洛为了省爵位放回来的高丽王王賰,也紧张兮兮的冲出宫帐,寻其妻安平公主。
  “公主,大事不好,父汗,父汗晕过去了!”王賰说道。
  安平公主脸色一变,一边往宫帐跑,一边对丈夫说道:“没用的东西,你慌什么!快给太子哥哥写信!”
  等到安平公主等贵族来到宫帐,忽必烈已经幽幽醒来。
  “父汗!”安平公主扑上去,抱着忽必烈形销骨立的身子,泪流满面。
  忽必烈摸着女儿的头发,“朕没事,朕…朕还撑得住。”
  群臣都是担忧不已,大汗这样子,只怕熬不过今年冬天了啊。
  “扶朕起来。”忽必烈在安平公主的搀扶下坐起,盘着双腿,冷冷看着群臣,“朕告诉你们,一时半会长生天还不会收了朕。你们不要太过忧虑,不要自乱阵脚,懂么?”
  “喳…”数百大臣黑压压的跪了一地。
  忽必烈努力平复心口的气息,苍老的面庞犹如一匹孤独的苍狼,“太子朕是放心的,你们也是放心的。大元的天,不会塌,不过是几百艘战船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大不了,在西边的海再建就是了。唐军水师,总不会跑到西海去。”
  忻都露出苦涩至极的笑容,郁闷的差点吐血。他这个水师都元帅……
  “传旨,汗庭即刻西迁。安童,桑哥,这迁移人口牛羊之事,就有你们留在阿里麻力办。”忽必烈强撑着站起来。
  “喳!奴才遵旨!”安童和桑哥一起领命。
  “仗还是要打好,多拖延一段时日。乃颜呐,这西域的战事,你要打好,还要活着去西边。”忽必烈说道。
  “喳!”乃颜泪目领命。
  忽必烈看向西边,“朕在回到长生天怀抱之前,在见到成吉思汗之前,一定要先平了西夷的叛乱,杀的他们老实了,朕才能放心的去。”
  第二天,数万骑兵拥着风烛残年的忽必烈,离开阿里麻力,先行一步往西方而去。
  元廷再次西迁,意味着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唐军恢复西域的脚步了。
  西域和波斯的元军,战略上也只是为转移人口牛羊争取时间罢了。仗还是会打,但结局已经注定。
第979、980章
质疑军令的大唐武士
  唐军海陆大军三十余万,兵分四路西征,可谓攻略如火。
  华夏3988年四月十五,唐廷西征水师大都督郑和,统带三万水师,历经大半个月的航行,从南洋过天竺海,进入大食海湾(阿拉伯海湾),攻占元军秘密水师基地阿巴斯港,缴获元军刚刚建造完工的大战船三百二十余艘。
  元军战船借鉴了唐军战船,由大食和波斯船匠建造的,质量相当不错。这个造船大计划,在三年前就开工了,可惜全部便宜了唐军。
  元廷好不容易积攒的战船,又成了唐军的战利品。接着,郑和派遣陆战队万人,在阿巴斯港登陆。
  与此同时,波斯招讨使陈淑桢,率领南洋唐军,经过理国和被改为大理河的印度河,从开伯尔山口攻入廓尔地区(阿富汗中部),与云南王统帅的波斯元军对峙于赫尔特(阿富汗西)。
  这是南方。
  在北方,西征大将军江钧亲率十万大军攻入天山之北,占领先唐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古城。
  而副帅武岩率领十万大军攻入天山之南,直逼重镇轮台。
  唐军的凌厉进攻,让蒙元地方政权一片惊慌。闻风而动的各地官府和蒙汉领主贵族集团,匆匆忙忙的征召青壮和私兵,协助元军抗唐。
  一时间,各地蒙汉领主贵族集团动员了十余万人,扬言誓死保卫大元。事实上,他们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庄园和领地。
  所以,就是汉军贵族领主,也对主要由汉人组成的唐军非常敌视。
  然而,这些蒙汉贵族成为西域地方领主不过数年,他们对属民的统治并不牢固,并不能令属民组成的团练真卖力气,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
  但是,这么多团练被动员起来,起码声势很大,也给唐军的进军带了了不少麻烦。
  最少表面上,元军的数量急遽膨胀起来。
  然而,征西大将军江钧等人,不但不发愁,反而很是高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0/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