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9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6/956

  看上去,这家人的日子,还算凑合。
  又看了好几家,基本都差不多。特点是几乎家家有弓箭,少数家庭还有马。有马的家庭,大多都是军属。
  接着,又来到一家烈属家庭。
  “传烈属来见朕。”尊贵的大唐天子直接坐在坑上传令。
  很快,一家百姓被带进来。
  一个老者,一对中年妇男女,还有一个少女。四人一进来就赶紧下跪,头都不敢抬起,也不知道如何说话,只是叩首。
  “起来吧。扶他们起来。”李洛温言说道,还用手虚扶了一下。
  “谢陛下。谢陛下…”四个烈属也只会谢恩。
  “战死的骑兵,是你们的儿子?”李洛问那对中年男女。
  “回陛下。”老者回话道,“战死的李十二郎,是草民次子。他们…”他指指三人,“是草民长子长媳和孙女。”
  老者说到这里,目中已有泪水。
  唐主叹息道:“为了大唐,十二郎战死沙场,朕心甚悯之。李老先生,不知烈士抚恤,可领到么?”
  老者无声垂泪回答:“好教陛下知晓,领了三百银圆,足够草民养老了。谢陛下恩典,草民,草民谢陛下…”
  “你不用谢朕,朕和朝廷还要谢你们。”李洛说道,“来人,赐十二郎家一百银圆。”
  老者赶紧推辞,“陛下啊,草民万万受不起。十二郎为大唐战死,为陛下尽忠,死后灵牌不但入了村中道社,还入了郡县道庙和长安道宫,这是他天大的荣耀。抚恤银朝廷已经给了那么多,还免税二十年,草民受不起了。”
  “无妨。”李洛道,“朝廷虽然给了,但朕既然来了,就是朕的意思。”
  “谢陛下…”老者带着三人再次跪下,一家人谢恩磕头。李洛亲自扶起老者。
  接着,李洛又去看了另外一家烈属,同样赏赐了一百银圆。
  最后,李洛也没有忘记去村中道社看看。
  乡村有道社,县有道庙,郡有道观,各京有道宫。宫观庙社四等道庙,很是森严。
  根据天师府的规定,村中最少有炎黄道社和忠武道社这两社,而在乡中,必须五道社俱全。
  李家寨的炎黄道社和忠武道社,就在学堂后面的两个幽静处的窑洞中。占地不到四分之一亩,也没有道士管理,只有神像,香炉和灵符。因为乡村道社是最低一级的道庙,没有设置道官,一般都是村官负责管理。
  两个道社虽都很小,却都很是肃穆。
  忠武道社中还有两个烈士的灵牌。
  从小道社的香火看来,平时来道社祭拜的村民还是很多的。
  可以想象,村民独自来道社祈祷的情形。尤其是在夕阳时分,在大雪纷飞时,在细雨朦胧时,某个疲惫而迷茫的人来到这里,静静的对着神像祈祷,最后摘下道社中的一道灵符,心境安谧的离去。
  而在风雨如磐的大夜,道社中的风铃传来隐隐的叮铃声,似乎也能驱散乡人深沉的梦魇。
  莫要小看这不起眼的道社,这必将流传千百年,成为华夏大地上特有的风情,是乡国中永久的记忆。
  李洛和大臣们在炎黄道社和忠武道社上了香,就下令启程。
  临走时,皇帝下令赏赐村中百姓每户三斤肉。
  一日之后,御驾来到无定河边,但见河水呜咽无语,从苍茫原野中蜿蜒而来。
  隔着无定河向西北放眼瞭望,秦汉长城的烽火台,已经隐约可见了。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李洛轻轻吟道,对群臣说道:“这无定河,古来多是中原边塞之河,不知道埋葬了多少汉家男儿的尸骨。而在我大唐,无定河再也不是边塞之河,而是内河。”
  唐主扬鞭一指西边,大声说道:“大唐的边塞之河,只有里海!也就是大唐的西海!”
  “传旨,过无定河!”
  “遵旨!”
  半日之后,御驾渡过无定河。过河之后,才算深入到河套地区了。此地风貌,已经是草原风情了。
  时值五月,草甸上百花盛放,蜂蝶飞舞,不远处青山如眉,河流如带,长城静寂。既秀美绚丽,又壮美宏阔,笔墨难以描画。
  “妙哉,朕想不到,河套之地,竟如斯之美也。”李洛赞叹道。
  河套地区,是林海和草原交汇之处,这样的地方,风景往往也最为壮美。
  不远处,就是长城了。
  驻守长城镇北台的唐军分队,见到御驾前来,立刻下城迎驾。
  镇北台扼守两山之间的山口,连接两处长城,是抵御塞外胡人的重要关隘。但其实,历史上此处多次被匈奴突厥蒙古等胡人攻破。
  李洛登上镇北台长城,但见这秦汉时期的古长城已经残破不堪,沧桑无比。和后世的明长城区别很大。
  登上长城,众人就似乎穿越时空,来到秦汉隋唐。
  往北一看,苍野茫茫,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似乎延伸到天际,时值夕阳西下,残阳如血,落霞如锦,映照着辽阔的天地,壮观无比。
  很少见到塞外风光的唐廷大臣,都是见此忘机了。
  李洛看着这一幕,拍拍斑驳的城墙,对着夕阳草原说道:“这道长城,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可是,又有几次能真正挡住胡人南下的马蹄?”
  “万里长城,又有多少兵马,够用来驻守?”
  “这道用砖石修建的长城,真的那么有用么?”
  群臣听了皇帝的话,都是若有所思。
  文天祥叹息道:“陛下,长城真要能挡住胡人,千百年来,又安有胡人屡次南下之祸。”
  “文先生说的不错。”李洛声音陡然拔高,“以朕看,这长城,多半是个摆设,与其说长城挡住了胡人,还不如说,他挡住了汉人占领草原,利用草原的机会!”
  “唉——”唐主感慨万分,“真正的长城,是一腔血勇,是进取之心,是利用草原的智慧!而绝不是这个长城!”
  “百世英雄百世梦,万里长城万里空啊。”李洛念出张廷玉最有名的诗句。
第987、988章
崔秀宁的意外之喜
  “只有进取之心和尚武之心,才是真正的长城。”
  “长城固然让胡人南下不便,可也消磨了汉家扫荡大漠的意志。”李洛说道,“长城要好好保护,成为千秋万世的遗迹,但大唐不会再修建一寸长城!”
  长城到底有没有用?
  实事求是的说,当然有用,而且用处不小。
  可是,长城绝非最好的方式,性价比不高。
  明朝修长城修了两百年,结果呢?蒙古和满清连年入关劫掠,连河套和朵颜卫,奴儿干都司都丢了。可是为了修筑长城,长期消耗国库,消耗人力。
  得不偿失。
  “文山先生,以你之见,先不说漠北,但说这漠南草原,就真是可有可无之地么?”李洛问和自己最有默契的文天祥。
  文天祥道:“回陛下,漠南水草丰美,临近汉地,自与漠北不同。其实算得上一块宝地。自古胡人,得漠南者方有实力南侵中原。汉唐没有治理漠南,殊为可惜。最多,也就是占了河套罢了。”
  唐朝虽然设立了安北都护府好单于都护府,几乎囊括了整个大漠草原和部分西伯利亚,可只是羁縻政策,并没有直接治理,也就是名义上的统治而已。
  很多人认为,汉人占领漠南,是因为草原无法耕种,是没啥价值的鸡肋之地,所以没有动力长期占领漠南。
  这就是扯淡了。
  姑且不论牛羊的肉奶皮毛了,但说开荒耕种,难道真不可以么?
  漠南不等于内蒙古,因为内蒙古包括了漠北的一部分,靠近黑龙江的部分确实很苦寒。
  可漠南就不同了。漠南的最北端,纬度也不比辽宁高。漠南草原的纬度,与河北其实差不多,不比河北冷多少。
  草原上冬天的白毛风之所以那么厉害,是因为胡人没有城池,没有房子,只能住在四面透风的帐篷,能不冷么?
  漠南草原总不会比东北更冷,气温甚至比东北更高一些。漠南草原也并不干旱,海拔也不算高,为何黑龙江能成为粮仓,漠南就不行?
  就连吐蕃高原都能耕种,漠南不行?漠南的环境,总比吐蕃高原强的多吧。
  蒙元能把耕地变成牧场,敢情汉人就不能把草原变成耕地?
  从地理条件看,漠南草原完全能成为广袤的耕地。中原人开荒连山林都能变成良田,草原变耕地就更容易。
  东欧广袤的草原,也不缺寒冷地带,变成粮仓的还少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6/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