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9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8/956

  崔秀宁很清楚,金鸡纳树和橡胶树意味着什么。就是古柯树,也是天然的麻醉剂。有了古柯树,华西古老的中医就能发展出自己的外科手术学。
  中医,要成为未来世界主流医学。
  李织回答:“回来了六艘船,七百多人,还有两百多人和两艘船没有回来。他们带回来了一船的树苗,都种在陶罐里。”
  “据说,那三种树都找到了,还带回了不少金银,估计总有上千万两。”
  崔秀宁听了既伤心损失了两百多人,又高兴带回了东西。
  她的神色有些复杂,“船队何时能到关中”
  李织道:“他们在松江港口换了韩韶的长江水师战船,现在应该进入淮河入洛河,五日内必到长安。”
  洛水本来就通长安。所以,船只可以从长江入淮,由淮河入洛河,再入渭河。
  这几年唐廷搭理兴修水利工程,南北江河水水相通,水路可以从大海进入长安。
  崔秀宁道:“传令给何赟,三种树苗只带几株入京即可。其他所有树苗,全部运到岭南,种植在岭南。本宫会下令给广州交州牧,让他们负责栽种。”
  李织问:“老师的意思,运树苗的船不回关中了,直接返航去岭南”
  崔秀宁点头,“就是这个意思。运树苗的船交给长江水师,让韩韶负责运到岭南,及时种植下去。至于何赟等远航将士和其他船,让他们直接回京便是。”
  “遵旨!”
第989、990章
太子殿下,折煞微臣了!
  六月初六,摄政皇后懿旨,亲自迎接回到京都的第二次远航舰队将士。
  皇后、太子、诸王公主、朝中大臣,一起去长安东城大豫门迎接功臣归来。甚至礼部还准备了凯旋乐,完全就是接待凯旋大军回朝的礼仪。
  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远航两年多的何赟舰队,从极其遥远的海外大陆上回来了。那个遥远的大陆叫殷洲,听说还分为北殷和南殷。《华夏简史》说,殷商灭亡后很多遗民东渡大海去那里繁衍生息,所以被称为殷洲。
  而水师的何赟,就是从南殷洲回来的。
  所以,不光是朝廷,就是城中百姓,也有很多人自发的去迎接远航舰队。他们是京都长安的百姓,天子脚下之民,该有这个觉悟才是。
  于是,外城东天街的两侧,简直是人山人海,都是迎接远航舰队将士的百姓。为了维护秩序,长安东城尉不得不派出大量警士,警跸道路。
  高大巍峨的大豫门城楼上,一身盛装的崔秀宁,牵着小太子李征,微笑着看着远处越来越近的队伍,容光焕发。
  “征儿,他们为大唐探险远航,是大唐的功臣,对大唐贡献很大。你以后做皇帝,也要重视开拓海外。”
  “皇帝的眼睛,不光要盯着本土,也要盯着海外,内外兼顾,才是大唐长盛不衰的不二法门。”
  李征很认真的说道:“母后教诲,儿臣铭记在心。这国内海外,就是一阴一阳,阴阳相济,我大唐才不会故步自封。”
  崔秀宁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而在城楼之下的护城河对岸,礼部官员正在对远航回归者履行程序。
  礼部官员先检查何赟等人的印信,检查后对兵部官员大声道:“来者确属远航水师都督何赟?”
  兵部官员大声回答:“来者面貌身份以确定,正是钦差远航水师都督何赟,原职南洋舰队甲等舰金陵号舰长,参将军衔,一等子爵。”
  礼部官员再问:“来者确属远航水师监理张熙?”
  兵部官员大声回答:“来者面貌身份确定,正是钦差远航水师监理张熙,原职东洋舰队都督府大参谋,参将军衔,二等子爵。”
  礼部官员又问:“回归者七百四十三人,可都验明身份么?”
  兵部官员再次回答:“所有回归人员,下船时俱已验明,确属远航人等,已经登记在案。”
  礼部官员又问警部官员:“据何赟张熙报,远航舰队损失二百五十八人,乙等战船两艘,警部可查过死因和沉船缘由?”
  警部官员回答:“下船后俱已查过。三十七人死于疾病,两百二十一人死于飓风。两艘乙等战船,皆因飓风沉没。与两人所奏相符。”
  这当然只是个程序,可是这个程序不但表示隆重,也不能省去。
  这么多人,谁能保证都是当年出海的大唐将士?有没有冒名顶替的?两百多人没有回来,人是怎么死的?船怎么沉的?
  这都要过一遍。这是规矩。
  接着,礼部侍郎就离开队伍,登上城楼,郑重对崔秀宁说道:“启禀皇后陛下,远航南殷洲将士等七百四十三人,已到城外!”
  崔秀宁道:“奏乐!”
  “遵旨!”
  随即,“轰轰”几声礼炮轰鸣,紧接着就是钟鼓齐奏。
  鼓乐声中,崔秀宁率领太子诸王和大臣,走下城楼,踩着铺出数十丈的红地毯,亲自迎接。
  这是迎接功臣凯旋的最高礼节,也就是所谓的驾迎。
  满面憔悴的远航水师都督何赟见状,立刻小跑着趋步疾行,在崔秀宁身前两丈外就匍匐下拜,高高举着都督印信:
  “微臣远航舰队都督何赟,启奏皇后陛下!自洪武三年十二月奉旨远航,赖昊天保佑,陛下洪福,幸不辱命!今日终回大唐缴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远航舰队监理张熙也快步上前,和何赟并排跪在一起,同样举着印信。
  七百多人在何赟和张熙身后一起下拜,山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很多归来的将士都热泪盈眶,喜极而泣。
  终于回到长安了啊!
  洪武三年十二月出发,洪武六年六月回京,算起来刚好两年半。
  可惜,很袍泽永远也不能回来了,他们葬身大海,连骨灰都没有。
  “平身吧,你们是大唐的功臣!本宫天天盼着你们回来,今日你们总算回到大唐了!”崔秀宁对众人虚扶着说道,对礼部官员下令:“宣布吧。”
  “遵旨!”
  礼部侍郎展开一道圣旨,大声念道:“自古国家将兴,必生致远之良臣。乃汉有张骞通西域…何赟张熙以下千零两人,于洪武三年十二月,奉旨远航数万里大洋,蹈不测之波涛…”
  “…何赟晋爵一等伯,张熙晋爵二等伯…余有爵者,俱晋爵一级。无爵位者升三级军衔,无武士功名者赐予武士出身…烈士抚恤五百银圆…”
  “…将士每人赏赐一千银圆…烈士家属赏赐两千银圆…六月初八,大明宫赐宴,为归来将士接风洗尘!”
  “烈士灵位皆入忠武神宫祭祀,永受香火!”
  大臣们听到普通将士都会赏赐一千银圆,不禁有些惊愕。这个赏赐,是一般将士几十年的军饷,皇后陛下真是大方啊。
  这一下子赏赐加抚恤了上百万银圆,抵得上所有勋贵一年的俸禄了。
  很多大臣不知道的是,崔秀宁之所以拿出上百万的巨额赏赐和抚恤,那是因为,远航舰队带回来大量的金银。
  据安插在舰队中的特务密报,舰队带回的白银有七百多万两,黄金四十多万两。价值折合大唐银圆一千多万!
  这么多金银的收获,完全能拿出一百万银圆赏赐他们。
  迎接仪式之后,沐浴更衣后的何赟和张熙,就在传召下入宫觐见皇后。
  “哎呀,这长安皇宫,真是太气派了,简直是天宫啊,这才是我大唐天朝的皇宫。”何赟一边走路,一边目不暇接的看着巍峨壮美,大气磅礴的殿宇。
  张熙也道:“可不是么?我们远航前,长安城还没有修好,朝廷当时还在江陵。想不到我们回来,京都长安变得这么气派。”
  何赟很是感慨,“何止是长安和紫禁城,鞑子也被陛下赶走了,大唐开疆万里,更加强大了。”
  给他们带路的侍卫笑道:“你们估计还不知道吧,你们的老长官郑太尉,已经率领舰队打到西洋一个叫波斯湾的地方。听陛下和娘娘说,陆军的仗打完,以后就看水师的了。”
  “在下还听说,水师可能要改名了。据说要改成江河警备水师和海军。你们在大海上的水师,可能要变成海军了。”
  “真的?”何赟和张熙都有些激动。这长期以来,水师都是陆师的附庸啊。难道朝廷接下来真要大用水师?水师还要分为江河水师和海军?
  侍卫道:“多半是真的了,总不会空穴来风。皇后陛下召见你们,这么好的机会,何不在圣驾前问问?”
  几人连接穿过好几道戒备森严的宫门,才经过含元殿和宣政殿,来到三大殿之一的紫宸殿。
  崔秀宁就在专门召见臣子问对的大明宫紫宸殿,召见两人。
  “微臣何赟(张熙)拜见摄政皇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拜见太子殿下,殿下万福金安!”
  两人恭恭敬敬的对着摄政和监国太子下拜。
  “平身吧。赐座。”皇后珠落玉盘般的声音响起,温和而又清脆,听着让人如沐春风,“婵儿,天气热了,送几盏冰镇酸梅汤和冰镇瓜果来。”
  女卫和女官立刻搬来坐席,奉上冰镇酸梅汤还有时鲜瓜果。
  这就是崔秀宁和李洛不同的地方。李洛召见臣子时很少招待他们,就是有事说事。而皇后召见外臣,一定先招待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8/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