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956

  李洛嗯了一声,“是要升一升。现在天下彻底一统,他们俩三年都没有升爵位了。”
  说来也真是。从临安打到里海,八年大仗打下来,大唐只封了两个国公,六个郡公。就这八个公爵,还有一个是瀛州郡公徐山(旧倭国天皇),一个是静海郡公陈益稷(旧安南国王)。
  真正因为功劳封公爵的,国公加郡公也就六个。
  至于侯爵,县侯加乡侯还不到三十个。
  伯爵两等也就三四十个。
  子爵男爵加起来一百出头。
  五等贵族爵位,不到两百人。
  除此之外,就是一百多低级贵族勋爵:龙禁尉和云骑尉。
  这么看,李洛真的说不上大方。毕竟大唐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啊。
  这就些,还包括了文官封爵,以及少数匠师封爵的,医师封爵的。
  李洛想了想说道:“天下一统了,除了两个最高的国公,还有陈益稷和徐山这样的亡国之君外,其他有爵位的都提一级吧。没有爵位的,军衔或官衔提一级。”
  崔秀宁点头,“那就对了。其实我算过了,有爵位的每人提一级,每年也多不了多少支出,也就是多了四五十万银圆。所以贵族的俸禄加一起,每年大概一百四五十万,占国库收入的百分之一,真不多。”
  “除此之外,还要多分出去几十万亩田,多分几万官奴。”
  爵位晋升一级,不但俸禄要相应增加,就是封土和官奴也要增加。不然,晋爵又有何意义?
  李洛道:“行,那就这么干吧。估计他们等着升爵位等了很久了。”
  三天后,李洛在含元殿召开大朝,封赏文武百官。
  除了鲁国公文天祥和滇国公杨汉明之外,所有有爵位的功臣,都提升一级爵位。
  礼部尚书吴镇楼,亲自宣读封授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晋封郑和为殷国公、江钧为蔡国公、陈淑桢为曹国公、林必举为徐国公、都烈为江夏郡公、乌图为南阳郡公、杨序为济南郡公、朱颔为延安郡公、虎古为武威郡公…”
  群臣听的人人振奋。国公已经有六人了,郡公也有十五人了。
  吴镇楼继续念道:“…韩韶为江阴县侯、瞿世为夏河县侯、辛苦为凤凰县侯、刘大刀为永昌县侯、刘卫泰为康乐县侯、萧北为云梦县侯…”
  县侯二十四人!
  “…颜隼为青菱乡侯、颜仝为姜营乡侯、阿山为壶山乡侯、李签为华池乡侯…”
  乡侯也是二十四人。
  为何颜隼和颜仝这样的老侍卫,如今也都是营帅,为何只封了乡侯?
  因为他们的父亲,都烈和乌图都已经封了郡公!
  他们两家,属于大唐唯二的一门双爵位!
  等到都烈和乌图死了,颜隼和颜仝不但可以各自继承其父的爵位,他们的乡侯,也可以留给一个儿子。
  所以他们自己的爵位不太高。
  可这大唐唯二的一门双爵,都烈家和乌图家却完全当得起。
  因为,他们是最早的元从!
第1003、1004章
开国勋贵,与国同休!
  最后,五等爵位共封二百四十人,两等勋爵共封一百二十人。这加起来,大唐开国勋贵刚好三百六十人。
  开国勋贵,全部世袭罔替!
  最算最低的七品云骑尉,也能代代世袭。不过,按照《大唐典律·爵典》的规定,世袭者必须要经过基本考试,不合格的,不予袭爵。另外,失贞叛道者,轻则降爵递减,重则革除爵位。
  从一品国公到七品云骑尉,这三百六十人就是与国同休的勋贵阶层。他们的薪俸由皇室支给,不走国库。这样就保证勋贵阶层牢牢和皇室绑在一起,成为皇室最核心的基本盘。
  这个数量,多不多呢?
  可以说,大唐的世爵数量,比明朝少得多了。
  明朝世袭罔替的可不止公侯伯三等爵位,光是世袭罔替的都指挥、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官、百户官等,就何止千人。比如戚继光,就世袭六品四品佥事。
  认为明朝世爵少,纯粹是个误解。明朝开国世爵不但不少,还是历代之最。很多人认为明朝开国世爵少,那是因为只计算了公侯伯,没有计算伯爵以下的都督,指挥使等世职。
  除此之外,明朝世职的增加也很快。
  因为明朝还有一个不小的世职体系:朝天女户。
  明朝受元朝影响不小,比如殉葬制度。而为皇帝和太后殉葬的女子,其家属被称为“朝天女户”。殉葬宫女的父兄,都要封赏世袭罔替的世职,最小的也是百户官。
  截止正统帝(明英宗)废除殉葬制度,朝天女户总有数百户,这又增加了大量世袭罔替的职位。
  这么多的中低级世爵,也是要俸禄的。明朝不光要养庞大的宗室,还要养数量巨大的世爵。
  明朝的财政压力可想而知。
  李洛和崔秀宁充分汲取了明朝的教训,爵位制度就先进多了。
  首先,除了越王李律等三个开国亲王是世袭罔替之外,从二代之君开始,后世所有皇子不一定都能封亲王,可能只封郡王。而且,原则上一律爵位递减,不像开国亲王那样世袭罔替。
  除非,能分封到海外做诸侯国君。
  从这个意义上讲,后世一个等闲皇子皇孙的爵位,还没有一个世袭罔替的开国公候爵位值钱。
  这种爵位制度,能将宗室和功臣贵族的俸禄开支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不会影响到国家财政,也不会太影响皇帝内库。
  眼下所有功臣世职,不过三百六十,就算后世缓慢增长,几百年后也增长不了多少,五六百人顶天了。
  那么,大唐勋贵的待遇如何呢?
  一句话概括,不如先秦两汉,强过唐宋明清。
  大唐土地国有,任何人只有使用权,勋贵当然没有封地,但是有封邑。
  封邑也就是庄园爵田,世代拥有使用权。但是不能像封地那样封君可以自成小国。
  封邑上的劳动力,主要是朝廷分配的官奴,勋贵有使用权和管理权,却没有任意处置的权力。
  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勋贵的经济利益和地位,又限制了他们,让他们无法扩张土地,垄断田亩。
  为了不把勋贵宗室当猪养,《爵典》还规定他们可以自由出仕。通过科举、报考学宫、从军、选充侍卫等方式做官,而且有官职或有功者优先袭爵。
  勋贵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必要时率领家兵护卫天子。平时监视地方的吏治和道治教化,作为国民的礼仪典范,但不能干扰地方政务军务。
  同时所有勋贵的家政家风,也受到地方官员的监督。
  三百六十人名开国勋贵,超过八成是江华和海东时期的元从。不到两成是起兵后加入李唐阵营的。
  这充分说明,光跟对老板还不行,还要跟的早。
  没有爵位的人,小有功劳的也都升官提衔。就算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也都有赏赐。
  朝廷上下,满朝文武,可谓皆大欢喜。
  天下一太平,立功机会大减,爵位数量也很难增长了。
  不过,接下来天子的一些很特别的封爵,让百官都有些愕然。
  就是念圣旨的吴镇楼,念起来也有点神色不自然了。
  “…是以草木山川皆有灵哉。今封昆仑山为华夏神圣太皇;封黄河为华夏慈圣太后。”
  这也就罢了,封昆仑山和黄河为华夏太皇和太后,其实还不奇怪。
  奇怪的是,陛下竟然还封了皇后陛下老家青州崂山墨水河弯的一颗银杏树,封那株银杏树为参天公。
  但是,别说一棵银杏树了,就算一株草,陛下要封为参天公,那就是参天公。
  陛下乃天降圣人。陛下这么做,自然有陛下的道理。
  这一道圣旨,倒是提醒了有心人。
  晋爵大朝会结束了,李洛宣布退大朝,改为常朝。
  五品以下官员出宫,五品以及五品以上,又离开大朝会专用的含元殿,来到召开常朝的宣政殿。
  常朝又开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