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校对)第9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8/956

  什么?
  崔秀宁想都不想的拒绝:“你不会是开玩笑吧?绝对不行!把黑奴贩到大唐,那大唐就有黑人存在了。几百年后,黑人越来越多,就像后世的丑国。那可是天大的麻烦。难道到时还能把他们全部弄死么?”
  “我开玩笑的。”李洛马上改口,“我们不能开这个口子。东方是东方人种的天下,黑白两道都不许来,就是来当奴隶都不行。”
  崔秀宁眼睛一眯,“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我一件事。就是世界地图各洲的名称问题。”
  李洛点头:“对!后世不能再欧洲亚洲的,这个名称,我们要先定下来,成为标准。我想想,嗯…”
  崔秀宁知道男人最喜欢改名,也懒得和他争夺命名权。
  大唐天子认认真真的思索了一会儿,方才说道:
  “首先,北殷洲,南殷洲,洋洲,这三个地方已经定下来了。南极洲,也可以照搬着用。北极洲么,就改为北海洲,作为大唐北海。”
  “非洲,就成为乌洲…”
  什么?
  乌洲?
  崔秀宁忍俊不禁,这算什么啊?不过,这个乌洲,倒也贴切的很。不要黑州,已经算是李洛客气了吧?
  “再就是欧洲和亚洲了。欧洲就叫亚洲,亚洲就叫中洲。哼,这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这操作真是太骚了。欧洲被改成亚洲,连西洲都不愿意给。而亚洲被改成中洲。
  后世西方人以欧洲中心论作为世界地理观,把人口最多,文明最悠久的东方贬称为亚洲。
  亚洲之名,是何肺腑?
  就是次等,老二。
  后世东方人对此不爽的大有人在,可却无可奈何,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同样捏着鼻子接受的,还有公元纪年。
  堂堂东方文明古国,却用西元纪年,不得不说是个悲哀。
  哼,朕偏偏要让欧洲变成亚洲,让后世全部向大唐一样使用黄帝纪年。
  “好吧,”崔秀宁赞同,“那我就让他们在新的世界地图上,标注新的洲名。以后就这么称呼了。”
  李洛露出不满的神色,“清末民初那帮混蛋,真是一群棒槌。全部用最美好的词汇翻译西方列强。”
  “什么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什么好听就用哪个,不是扯淡么?那些列强,把中国欺负到家了,美么,英俊么,有德么?”
  “就算将来亚洲各国推翻蒙元独立,也不能用好名字翻译他们。”
  “历史上再过五六十年,亚洲就要开始文艺复兴了。可惜啊,他们被蒙元统治了,成了蒙元的殖民地。我倒要看看,在蒙元的统治下,亚洲的白人们还能不能开始文艺复兴。”
  崔秀宁笑道:“要是能就见鬼了。蒙元已经在意大利征收沉重的商税,欧洲…亚洲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顺利。”
  “我觉得吧,蒙古入侵西方,就像灭宋那样,彻底打社会的历史进度。亚洲大倒退是肯定的。”
  李洛道:“哼,什么大倒退?他们还是中世纪,其实还是很野蛮,不比蒙元文明,哪里说的是倒退?后世要是没有东罗马和阿拉伯的典籍,他们能文艺复兴?没有阿拉伯人,他们屁都不是。”
  崔秀宁摇头,“瞎说。西方文明难道不是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吗?再瞧不起他们,也不用这么贬低。”
  “我可没有贬低。”李洛冷笑,“西方人的虚伪,那是一贯的。他们伪造历史的本事也真是厉害,但破绽还是太多太多。只是后世西方文明一家独大,彻底把持了话语权,别人再质疑也是蚍蜉撼树。”
  “就连黑格尔自己都说,阿拉伯是欧洲文明之父。这人还是比较公正的,他说了实话。所谓希腊文明,其实就是八世纪西迁到西班牙半岛的阿拉伯人搞出来的,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这才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这一点,很多西方学者自己都承认。”
  “是阿拉伯人在希腊和意大利建立了最早的大学,把大量的东方著作包括唐朝的知识翻译过去,带去了先进的数学、医学、哲学、天文地理、自然科学,还有造船、造纸、司南、印刷术、建筑学、抽象数论等等。”
  “知道雅典卫城么?被西方人吹上天的古希腊建筑,其实最开始就是阿拉伯人的穆思寺庙,后来才被改成所谓的雅典卫城。南欧很多的古建筑,其实都是阿拉伯人搞出来的。”
  “西方有一千年的黑暗时代。从逻辑上讲,一个千年黑暗时代的地区,会突然搞出文艺复兴,成为世界文明的老大哥?根本说不通。西方文明发源于阿拉伯文明,这根本就是事实,只是假话说的太多,就成了真话。最主要的是说假话的人还掌握了全球话语权。”
  “至于古罗马…不好意思,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古罗马和马其顿真的存在过。你是不是觉得我在信口雌黄?真的没有。西方人想否定商朝和周朝的存在,可是他们无法否认,因为铁证太多太多。”
  “可是古罗马和马其顿的历史,根本没有一件铁证能够证明。所有的东西,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突然出现的。更别说古希腊了。所有的遗迹,都无法证明是那个时代的东西,所有的文字载体,也无法证明就是那个时代的东西。”
  崔秀宁瞪大眼睛,“妈蛋,真的么?他们为何这么干?最初的动机呢?就大规模的伪造历史?我不信。”
  李洛摇头,“你问到点子上了。当时西方人这么干,还真不是为了建立自信。说起来可笑,他们是为了反抗教会!为了打破教会的权威!”
  “他们要伪造教会出现之前的辉煌历史,以此来证明,教会是错的。为何教会出现前有辉煌的文明,教会出现后就进入千年黑暗?那难道不是因为教会的黑暗统治么?”
  崔秀宁很无语的说道:“我懂了。按照你的说法,学者们为了打破教会桎梏而必须搞出来一整套理论和舆论,但是理论需要历史验证。这才是大规模伪造历史的动机。可是,教会不是傻子,难道不知道反驳么?”
  李洛摇头:“教会反驳了啊,所以在文艺复兴时代,教会以异端邪说为名,烧死了很多人。可问题是,打破教会桎梏是大势所趋,百姓们都对教会反感了。学者们伪造的历史,他们也愿意相信。所以,从国王到贵族到学者,都自觉造假。假话说多了,过个几百年,就成为真的了。”
  “不对。”崔秀宁忽然想到了什么,“有东罗马帝国啊。东罗马总不是家的吧。要是没有罗马帝国,那么东罗马怎么来的?”
  李洛哈的一笑,“怎么证明拜占庭真的自称罗马?拜占庭灭亡之后,典籍都被毁灭了,他的历史怎么说,还不是西方人说了算?首先称拜占庭是罗马延续的,是罗斯人,他们这么干当然别有用心。”
  “没有铁证证明,拜占庭帝国是那什么罗马的延续。还说拜占庭是千年王朝。扯淡,世界上有千年王朝么?根本就没有好吧。拜占庭灭亡之后,其真实历史根本就是个迷。”
  “拜占庭大概率上,是欧洲和阿拉伯杂交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真实存在的,但时和罗马应该没关系,也绝对不是千年王朝。只是西方人希望拜占庭是罗马的延续而已。”
  崔秀宁捂起耳朵,“王八念经,不听不听。我还是不太相信。虽然我愿意相信。”
  李洛呵呵一笑,“来人,传李雍进宫!”
  “遵旨!”
  崔秀宁讶然道:“你传李雍进宫干嘛……我明白了,你是要问他西方的一些东西?”
  李洛捏捏她的鼻子,“聪明。西方现在是大安府的工作重点。大安府搜集了很多关于西方的资料。我们一问便知。”
  “说吧。敢不敢和我打个赌?我赌西方现在根本没有古希腊文明的说法,你信不信?”
  崔秀宁抬眸看着男人笃定的眼神,竟然不敢打赌。
  过了一会儿,李雍来到大殿。
  “李雍,朕问你,西方黄头色目的底细,你搜集了多少?”李洛直接问道。
  李雍想都不想的回答:“回陛下,收集的不少了。他们的风俗民情,人口地理,历史教化等等,大安府已经很清楚了。”
  崔秀宁问:“他们的史书,可说了他们是何等文明,有何渊源?”
  李雍道:“启禀娘娘,西方色目人,并无史书。他们的渊源,倒是有个什么希腊神话,不过也都是神灵之类。要说史书,不知道他们的十字教经书算不算。不过以臣看,那经书倒也算不上什么史书,多半也是杜撰之言。”
  什么?
  崔秀宁一愣,难道著名的《荷马史诗》,《希腊史》,《希波战争史》都是不存在的?
  “你们搜集的书籍名目,就没有任何史书么”崔秀宁继续问道。
  李雍想了想,“倒是有。不过却是大食和波斯和拂林(拜占庭)的史书,就连天竺的史书也有,还有翻译我们的《唐书》,可西方色目人自己的史书,却是没有。”
  崔秀宁道:“好了,我都知道了。你下去吧。”
  “诺!”李雍领命告退。
  李洛笑道:“你现在相信了?西方人的文明,就是来源于中东。后世那么辉煌的历史,都是在几百年间逐步完善起来的。其初衷尚属高尚,是为了反抗教会。只是到了后来,才为了文化自信,为自己涂脂抹粉。”
  “你是对的。”崔秀宁也露出轻松的笑容,“我巴不得是假的。不过,我有些不解,既然西方并没有辉煌的古文明,为何反而后世是他们领先于世?”
  李洛坐下来说道:“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历史包袱,更容易吸收东方的精华,迅速形成自己的体系。他们迫切需要东方的文明来取代单调落后的基督教文明。这是第一。就像一个空容器,更容易装满东西。”
  “第二,西方人的冒险精神最强,这来源于他们的海盗基因。这个基因让他们开始了地理大发现,最先打开了世界视野,尝到了甜头。可以说,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崛起最重要的一步。”
  “第三,时机干的好。那时的华夏,被蒙古人统治过倒退了,思想变得更加保守。而在中东,经过蒙古人的侵略之后,某某教也变得保守起来,开始禁锢思想。可以说,西方崛起,蒙古人功不可没。”
  “东方辉煌过了,处在大没落时代,夕阳西下。而西方具有后发优势,轻装上阵,反而进入了青壮年。一步领先,就步步领先。历史的先发优势一旦确立,那就是几百年上千年的大周期。”
  崔秀宁这次没有捂起耳朵,而是露出迷惘的神色,“真是太吊诡了,所谓先进,其实说起来不值一提,无非是历史的安排,而不是西方真有那么优秀。”
  李洛道:“历史竞赛一旦落后,可能就是几百年的落后。所以,光设计好大唐的领先制度还不够,还要加个保险,压制西方。”
  “元廷要是能压得住,我们就乐见其成。要是压不住,就只能万里远征了。必要的时候,要想办法干涉西方的事务。”
  “我们用心良苦的做了这么多,要是后世还是落后,那也活该如此。我们尽力了。”
  崔秀宁拉起李洛的手,“是啊,我们尽力了。”
  “陛下,娘娘。”侍卫石珊瑚带着一身风雪进来,“太子殿下让臣代他向陛下娘娘请罪,说他不孝,不能回长安陪伴陛下娘娘过年了。太子殿下说,他想留在义陵,过完年再回长安。”
  “太子殿下一边为太上皇守陵,一边日日手不释卷,还要练习弓马。”
  石珊瑚是派往嵯峨山接太子李征回长安过年的。
  太上皇葬入义陵后,李征就请求留在嵯峨山,守陵数月。
  想不到,过年也不回来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8/9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