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1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518

  “若是南阳出兵蔡州,光申素来一体,以玄公之心,岂有不取光州之理?若是玄公取了光州,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固始军还能存身么?”薛明栋目光湛然,缓缓道。
  “若是我告诉你,江烽已经请求大梁向长安奏请设浍州,下辖固始、殷城、盛唐、霍山四县呢?”尉迟无病点点头:“你觉得刘玄会不会愿意和江烽平分光州呢?”
  薛明栋大吃一惊:“尉迟叔叔,当真?”
  “唔,这个时候只怕奏疏已经到了长安了。”尉迟无病点头。
  “决不能让大梁这个奏请获批,否则大梁——玄公——固始就真的有可能成为一个联盟了,蔡州固然危如累卵,但是恐怕一旦蔡州失败,那对淮北、对大晋、对泰宁军,对关中,就都是一场大灾难!”薛明栋已经有些激动的站起身来,高声道:“尉迟叔叔,必须要阻止这个奏请!”
  江烽一旦获得浍州这一名头,那形势顿时就是一变,有一州之地,江烽便可肆无忌惮的扩军备战,就像一把尖刀始终顶在蔡州的脊背上,蔡州就永无宁日了。
  尉迟无病摇摇头,“没有这个奏请,江烽若是实力够强,一样可以掌控四县,关键在于刘玄会不会这么做?江烽又会怎么看?”
  局势的确有些扑朔迷离,虽然尉迟无病给刘同施加了很大压力,但是刘同始终还是希望通过说服刘玄,而不是施压,而且尉迟无病也深刻感受到了刘同对刘玄的忌惮和担心,更不愿意和刘玄撕破脸。
  但尉迟无病认为,越是这般,那么刘玄就会越发猖狂,越是会认为一己之力就可以独立行动,一旦刘玄有了这个想法,就完全可以甩开刘同,独自出兵,可蔡州已经经不起这么一刀了。
第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
  “大人,这么说来刘玄是打定主意要对蔡州动手了?那我们该怎么办?”薛禅也忍不住启口问道。
  如果刘玄决心已定,那么再呆在南阳就毫无意义,需要做的是尽力督促大晋和泰宁军以及淮北赶紧出兵,而且要全力以赴对大梁发起进攻,最大限度减轻蔡州东线、北线和西线压力,让蔡州能够尽快腾出手来,应对南阳的进攻。
  尉迟无病手指轻轻在胡椅的扶手上点了点,似乎在斟酌当下纷乱复杂的形势。
  刘玄的野心虽大,但是却也非不明时务之人,他也应该料到他一旦一意孤行的出兵蔡州,那么相当于与整个原来的反大梁体系决裂了。
  关中李家、大晋、泰宁军、淮北,都会与之反目,加上他进军安州,结怨于鄂黄,本身就不睦的襄阳,可以说在他四周除了大梁之外,一下子就全都是敌人。
  这种从原来广受欢迎的战略态势一下子变成四面皆敌的剧烈转变,刘玄承受得了么?
  尤其是来自关中李氏正朔的巨大压力,他刘玄就真的敢不顾?
  他刘玄和大梁朱氏可不一样,现在关中和大梁之间的关系大家都还维系着一种极其微妙的默契。
  大梁不会主动去挑衅关中,甚至在一些细枝末节上都还要让关中几分,而关中也绝不轻易越线,比如公开斥责大梁,又或者直接要求谁对大梁出兵,避免撕破脸皮对双方各自都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害。
  关中李氏的正朔地位虽然犹在,但是限于自身实力,加之又失去了中原汴洛之地,其影响力日渐式微,但正朔的身份又使得诸藩为使得自己身份和统治的正统性而不得不求得关中的认可。
  这种局面有些如同东周列国时的态势,周王虽然没有硬实力,却还有一定影响力,而大梁就像当初的秦国,对周王也是既恨一时间却又无可奈何,还得虚与委蛇。
  可刘玄若是以为他也可以像大梁那样就想错了,只要李氏一纸敕令,便能让他的身份合法性受到质疑。
  比如反对其吞并安州,将安州授予鄂黄,又甚至直接将申州交给别人,这种手法也许一时间不能让其马上受损,但是长久之后,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会体现出来。
  毕竟这个世界还是尊崇正朔,而李唐的正朔除了北方那些蛮族胡人外,中原江淮,吴越河朔,山南剑南,这些地方百姓还是认同的。
  “不,还不一定,刘玄虽然野心勃勃,但是并非狂妄之人,有些事情他不想明白通透,他也不敢妄动。”尉迟无病缓缓摇头,说出自己的判断,“我估计这个时候他也应该在和各方接触,看来要好好衡量一下利弊得失才敢作出决定,不过也应该快了。”
  尉迟无病也在揣摩刘玄此时的心思。
  要说刘玄对蔡州毫无野心绝不可能,尉迟无病和刘氏兄弟认识几十年,以他对刘玄的了解,刘玄只怕早就有此意,只是碍于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所以迟迟未做决定。
  长安李氏之外的九大望族,长孙、姚、宋、房为文官望族,徐、尉迟、薛、郭、韦为武将豪门,九家子弟均与南阳二刘交好,像跟随尉迟无病来的薛禅也是薛家庶出子弟,一样也早就认识刘同刘玄兄弟,而尉迟家族与刘氏更是世交,刘玄也需要考虑一旦违逆了关中李氏的态度,就相当于和整个关中豪门交恶,这样的代价他是否能承受?
  但是你要说刘玄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也未必尽然,大晋、泰宁军与南阳领地并不接壤,无甚影响,淮北纵然日后接壤,但也难以对其有太大影响,至于鄂黄杜氏,恐怕还是畏惧多一些。
  真正对刘玄能够有实质性影响的也就是关中和襄阳萧家。
  关中对其影响是全方位的,甚至还可能推动刘同对其的态度变化,而萧家则是实打实的威胁。
  从地形上就能看得出,如果刘玄失去了南阳府和泌州对其的庇护,隋州就随时面临东下襄阳军的进攻,其战略态势就会为之一变。
  而一当襄阳军真的对隋州构成威胁,那么原本不敢和刘玄叫板的鄂黄杜氏只怕态度也会发生变化了,再加上淮北,恐怕刘玄也就要处于一个受敌的可能局面了。
  一边是巨大的利益诱惑,一边是可能面临恶化的外部关系,这的确有些考验刘玄,但尉迟无病以自己对刘玄性格和心态的考量,觉得如果没有其他意外因素的话,刘玄恐怕最终还是要选择出兵蔡州。
  无他,让自己子孙获得更大的领地和荣耀,而非屈从于自己兄长的子孙之下,这个诱惑是让一直不得不屈居于刘同之下深感束缚的刘玄难以拒绝的。
  他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也像自己这样,而且他也深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如果刘玄不是选择对蔡州动手,而是选择对鄂黄,甚至对襄阳,关中李氏都会置身事外,甚至乐见其成的,二刘势力壮大了,始终会对大梁有所制约,但是唯独对蔡州,则是关中难以接受的。
  见尉迟无病脸色阴晴不定,薛明栋再也忍不住。
  这一次袁、薛两家的家主派自己来南阳见尉迟无病,就是想要借助尉迟无病的影响力来制止刘玄的异动,甚至也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比如让出光州,但是不到万不得已,这个条件不会提出来。
  “尉迟叔叔,是否可以敦请萧家……”
  尉迟无病看了一眼薛明栋,微一沉吟:“明栋,我知道你的意思,萧家若是屯兵东线,的确能给刘玄以压力,但是你考虑过没有,萧家一动,也许就会让刘同和刘玄之间的矛盾骤然让位于对外的侵略压力,刘氏素来与萧家不睦,萧家这个时候妄动,只会授刘玄以口实,刘家内部也许就会团结起来,甚至刘同一系也会支持刘玄,刘玄可以更肆无忌惮的对蔡州出兵,而萧家若是敢出兵隋州,那南阳大军一样可以南下襄阳,萧家做姿态可以,要让他们真的出兵,恐怕他们还没有真正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薛明栋心中一阵冰冷,但他也知道尉迟无病的这番话属实。
  出兵南阳这样大一件事情,也不是尉迟无病随便给萧家某人打个招呼那么简单的。
  做姿态可以,但是真正要出兵,恐怕萧家就会慎重行事了,符合不符合当下萧家利益,这些都需要一一斟酌,等到考虑清楚,恐怕早就水过三秋了。
  目光掠过薛明栋纠结的脸上,这个小子还是太年轻了一些,心中藏不住事,看来袁氏也的确是被逼得太紧了一些。袁氏居然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来南阳,把这小子都派来了,难道就以为他是自己东床快婿的候选人之一?袁氏也太高看自己的影响力了,想到这里尉迟无病也有些自嘲。
  大梁这一次看样子也是真的动了真格,南陈州的屈辱恐怕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大梁武将心中,不拔除不后快,这一点尉迟无病还是有判断的。
  但是唯一没料到的是刘玄会卷入进来,看来申州的得手的确狠狠撩拨起了刘玄的野心,而安州易如反掌的纳入囊中更刺激了他的欲望,才会让他这般放肆了。
  “明栋,你给我一个准信,蔡州是不是有意交出光州来换取刘玄的止步?”沉吟了一下,尉迟无病终于问道。
  薛明栋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脸色变幻不定,良久,才无比艰辛的一咬牙道:“尉迟叔叔,临来之前,二位家主的确和我说过,若是能让南阳给蔡州以鼎力支持,蔡州愿意将光州转让给南阳,但是最好是让给刘同,蔡州愿意上奏请任命刘鞅为光州刺史。”
  “刘鞅为申州刺史?”尉迟无病似笑非笑,瞥了一眼薛明栋,“这等离间之计,刘氏岂能中招?”
  刘鞅是刘同三子,而次子刘广则已经是泌州刺史了,虽然现在刘同本人还兼任着南阳府尹,但是谁都知道那是其长子刘翰的囊中物,若是把申州交给刘鞅,无疑会极大的刺激刘玄,让刘同和刘玄关系骤然紧张。
  “可若是直接让给刘玄,刘玄得手之后却又得寸进尺,那又当如何?”薛明栋反问:“让刘同一系接手,起码能在东面能牵制一下刘玄,让其无法为所欲为!”
  “不妥,刘同不会接受这种太过于明显的招数,这只能刺激刘玄。”尉迟无病站起身来,有些焦躁的来回走动。
  “可是交给刘玄就能保证他不出兵蔡州么?刘玄现在手中掌握大军超过八万,他在安州只屯兵两万,隋州只屯兵了一万五千,其余四万多兵力尽皆摆放在申州,而且八千骑兵全数从隋州调往申州,意欲何为已经昭然若揭,把光州让给他只能是负薪救火,毫无意义!”
  薛明栋也忍不住站起身来,提高声音道。
  蔡州对南阳的情报收集也是极为精准,显然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个昔日在谋夺申光二州时还暗通款曲的盟友的危险。
第二十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
  不得不承认南阳方面的确有值得诸藩重视的实力,众多的人口也为南阳军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发达的经济也让南阳能够支撑得起这样庞大一支军队。
  尤其是在南阳这等并非最优产马地的地带,整个南阳军仍然保持着两万骑兵,这也意味着仅仅是南阳军就保有超过四万匹战马,而整个南阳地区的马匹数量也远远高于诸如同一纬度的诸如光申、淮北这些地方,这没有足够雄厚的经济实力是难以实现的。
  南阳军队掌握在二刘手中,几乎是对半均分,各自掌握在各自亲信大将手中,包括在武将高手、文臣谋士以及术法人才这些方面,经过这么多年大家心照不宣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分别以刘同和刘玄为首的两大集团。
  不过在此之前两大集团仍然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同公和玄公在这些文臣武将口中仍然都是主公,只不过在内心中却早已经有了明确界限。
  可若是在面临外敌时,二刘仍然会毫不犹豫的携起手来,这一点似乎从二刘对宿仇萧家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
  薛明栋说得没错,若是蔡州将光州让出,四万多的兵力,尤其是在还有八千精骑的情况下,刘玄只需要保留三五千兵力留守光州,仍然可以抽出四万大军进攻蔡州。
  蔡州南面皆是平原,一马平川,根本就支撑不住这样大这样一支军队的进攻,以蔡州南部现在单薄的防御兵力,南阳军可以轻而易举的横扫整个南部蔡州。
  尉迟无病默默的点头,陷入了沉思,薛禅和薛明栋二人都不敢吭声,深怕打扰了尉迟无病的思考。
  “明栋,我问你,你们蔡州军当日进攻固始时,袁无为、袁无畏、袁无敌三人带兵,还有其他你们汝阳八柱中的诸人,以一万三千兵力进攻只有四五千人的固始军,都未能一举而克,你们自己作何解释?怎么总结的?”
  尉迟无病突然抬起头来,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来,“照理说,固始军几个月前还是一支不值一提的县军,就算是囊括了光州和申州残兵,也难以和你们蔡州精兵相提并论,而且袁氏三驹不是号称河南道上的翘楚人物么?为何却落得这样一个结果?据我所知,固始军中并无什么值得一提的人物,除了一个杨堪,据说是持有汴梁十二名刃之一冰王戟,但是就是他一人就能力挽狂澜?我无法置信。”
  薛明栋也没想到尉迟无病怎么会突兀的问起这个事情来了,这本来是蔡州的一个伤疤,袁无为虽然在向袁怀河的信函中承担了主要责任,但是仍然在信函中谈及了固始军的不俗之处。
  汝阳八柱中赵榄阵亡,袁文柏、袁文榆重伤,损失兵力数千,这样大的挫败,不是一句话能够遮掩过去的。
  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在尉迟无病面前有半点虚言,尉迟无病不会无的放矢,这个时候问及这个问题自有其道理,所以薛明栋也是思考了一下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我曾经和文极、文槐他们探讨过,也曾问过七哥,大致知道一些,不过他们的意见不尽一致。”
  “说来听听。”尉迟无病长眉又是一掀,“不要讳疾忌医,是什么就是什么!”
  “是,尉迟叔叔。”薛明栋赶紧点头:“文极和文槐觉得固始军能够击败我们蔡州军,主要是因为我们前期情报收集不到位,致使我们在应对布置上失当,没有发挥出我们蔡州军这边攻坚克难的优势,像三哥和十九哥都被对方三人缠住太久,而许氏突兀出现使得七哥和九伯未能在西面城墙上实现突破,加上固始军在术法器械力量的布置上超乎想象,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情报不足?术法器械太强?”尉迟无病沉吟了一下,“那袁无畏又如何解释?”
  “七哥的看法要复杂一些,他认为固始军的成长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最初固始军在分裂时,虽然在县州军中算是过得去,但远无法和我们蔡州军相提并论,所以他说他当初舍弃了固始军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大不了,而跟随他返回光州的固始军几个指挥也表现平平,应该是与蚁贼的一场恶战使得固始军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加上光州旧军和申州军的加入,以大批大梁军官老卒的充实,才使得固始军实力有了很大提升……”
  “这个理由经不起推敲!”尉迟无病毫不客气的打断:“大梁军官老卒的加入才几日你们蔡州军就发起了对固始的进攻,短短十来日的磨合锤炼就能让固始军变得如此强悍?这话只能哄哄小孩子,照说这种临时纠合起来的军队战斗力反而会下降,打赢了对你们蔡州军这一仗,才可能使得他们的士气军心上升,战斗力才会提高一个层次才对!”
  被尉迟无病的话给驳得无言以对,薛明栋也只能说:“这是七哥的解释,但七哥还说了一点,他说那个江烽心思极其狡狯慎密,谋定而后动,可谓算无遗策,对我们蔡州军这一战应该是经过了多番考虑,做足了有针对性的布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