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518

  这和梅田郑三姓的利益并不冲突,甚至还可以相辅相成。
  江烽相信只要头脑清醒,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和他们的利益正在日趋一致。
  事实上梅况和田春荣也已经认识到了,否则他们也不会接受自己的邀请去雷泽屠蛟。
  这其实就是一个拉近双方关系,促进双方的感情融洽的一个绝佳方式。
  在战争中携手迎敌,在拼杀中生死与共,这种通过血火洗礼建立起来的感情远胜于那种迎来送往觥筹交错结下的情谊。
  所以这一次江烽也是很坦然大方的邀请了梅况和田春荣加入到这一次南下雷池屠蛟行动中去。
  屠蛟并非易事,不但需要多人通力合作,而且亦有相当讲究。
  一方面需要让诸人极可能在对阵青蛟的搏杀中将自身潜力激发出来。
  因为像这等灵物精怪只有在被激怒之后才会将它自身的灵力爆发出来,而灵力爆发之后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机感应锁定,被锁定者的全身元力玄气可以这个期间被激发出超乎寻常的水准。
  这就是之所以更多人宁肯选择搏杀灵物精怪而非上战场搏杀的另一原因,但是这同样又带来另外一个弊病。
  那就是一旦被灵物精怪锁定,那么你就很难逃脱其气机锁定追踪,哪怕你逃出百丈之外,这些灵物精怪一样可以依靠气机感应追踪到你。
  所以另一方面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以防灵物精怪爆发之后给己方人员造成致命杀伤,而这种情况几乎在每一次对阵中都屡见不鲜。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每一次行动需要在人员和物资等诸多方面都要有充分的预备,同时每一个人都要存有必要的保命手段,否则一旦出现意外,那就是万劫不复了。
  江烽和梅况、田春荣先行返回浍州,而杨堪则稍后才返回。
  毕竟第一军是防守寿州的主力,他一离开,张越就要成为整个寿州的主将,而张越的武道水准还停留在静息后期,不那么让人放心。
  在浍州这边,一干人也是整装待发,除了江烽、郭岳、梅况、田春来、杨堪外,张挺、秦再道、丁满、鞠慎、黄安锦都要前往,浍州就由许子清留守。
  这样庞大一支队伍堪称汇聚了整个淮右的精华了,一旦这支力量被歼灭,那么整个淮右也就只有不战而降了。
  江烽为此也是专门进行过研究,就是考虑这样大规模的武将离开,会不会给外敌以可乘之机,比如说蔡州和南阳。
  吴国和淮北不用考虑,他们现在自身难保,鄂黄这边可能性也不大,他们天生就没有冒险的气质。
  唯一可虞的就是蔡州和南阳。
  蔡州都还要好一些,根据情报显示,蔡州现在已经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颍州上,如果不出意外,蔡州估计很快就要寻机对颍州动手,他们前期的渗透和拉拢工作已经开始动了起来,这种情况下不太可能轻易改弦易辙。
  南阳是最危险的。
  刘氏在霍丘的伏击就已经说明了南阳已经把淮右,把江烽列为了大敌,而且他们也在浍州有细作安排,甚至能够准确的掌握到江烽出行的轨迹。
  这相当危险。
  不过刺杀和大兴刀兵又是两码事,江烽不认为在刘家刺杀铩羽而归这么短时间内就敢兴兵。
  但是为了预防万一,江烽一行人从寿州返回时并没有回固始,而是直接到了霍山。
  这样哪怕是南阳和蔡州在固始城里安排有细作眼线,他们也只知道江烽去了寿州尚未返回,却不知道江烽一行直接从霍山南下舒州去了雷池。
  ……
  邓龟年、甘泉和许静等人都是先行出发到霍山等候,而像丁满、秦再道、鞠慎、黄安锦等人则是分头出发,而秦再道更是以野外拉练为名随着骑兵出城,然后独自脱队而来。
  江烽一行人到了霍山县城外汇合,甚至连霍山县城都没有进,便径直南下了。
  按照寻常路径,如果是大部队南下,就需要绕道庐州的舒城县西面,然后再进入舒州,不过对于江烽宜兴人来说,就无此必要了,直接从霍山南面翻越山岭,可以直抵舒州城。
  无论是邓龟年还是甘泉,对于翻山越岭都不是问题,唯一这方面弱了点儿的就是许静,不过有鞠蕖相助,这也都不是问题。
  经过舒州时,江烽也强忍住进城一观的欲望,崔尚专门到霍山接着自己进行了汇报。
  江烽也是大喜过望,没想到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让舒州签署了盟约,这其实就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这让江烽下意识的想到了北面的契丹人,原来时空历史中契丹人不也就是用这种手段来迫使南方的汉人政权来捐输纳贡,为此壮大了契丹人的实力,也让契丹人的胃口越来越大。
  想到这里,江烽也越发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和紧迫性。
  如果真的如王邈所说,契丹人的野心已经随着自身实力的膨胀越来越露骨的暴露出来了,河朔三镇现在这等情况也根本无法抵挡契丹人南下的步伐,尤其是像刘守光根本就没有胆量去撕破脸和契丹人一战。
  这种情况下,恐怕契丹人很快就要从蚕食手段变成鲸吞方式了。
  江烽已经要求无闻堂加大力度向北方渗透了。
  对契丹人的实力,现在南方各地,甚至像大梁、南阳、蔡州、泰宁这些强藩恐怕都还不太了解。
  他们对契丹人的了解更多的还停留在一二十年前,总还觉得契丹人就是一帮鬼鬼祟祟的土坷垃,但是这些土坷垃已经能够让河朔三镇的卢龙军和成德军面对他们的欺凌时不敢撕破脸了。
  刘守光不是傻子,为什么不敢撕破脸,固然与其性格有关,但是更多的恐怕还是他觉察到了自身与契丹人的实力差距了。
  江烽也不了解,但是他能从各方面分析和感受到契丹人势力的膨胀速度,契丹人敢支持吐谷浑人挑衅河东大晋,本身就足以说明很多东西了。
  他们也还和卢龙军、成德军交好,而这两军却是大梁牵制河东的重要力量,契丹人表现出来的强势和野心,已经呼之欲出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淮右不尽早建立起针对契丹人的情报体系,日后一旦形势有变,真正到淮右需要正面应对契丹人时,那就来不及了。
  所以他要求无闻堂要适时调整情报收集方向,要把契丹列入未来情报收集的主要方向,其级别甚至不低于蔡州和南阳。
第四十一章
夜谈,家国天下
  看见许静红扑扑的面颊和打湿的额际上粘在一起的发丝,但许静这一两日里仍然坚持着自己步行,江烽也有些怜惜。
  从霍山南下到舒州,这一行十余人,骑马显得太过于刺眼,而且对于武者来说,这一趟跋涉,实际上也是一次打磨,算是对自己的一份砥砺,所以所有人都选择了步行而非骑马。
  当然,这里边还因为需要翻越霍山,也就是天柱山。
  霍山(天柱山)是大别山的余脉,横亘在霍山县和舒州之间,被汉武帝定为南岳,素来就是天下名山,山间道佛两家香火皆旺,寺观林立。
  要翻越霍山并不容易,但对于江烽一行人来说却不是难事,哪怕邓龟年和甘泉二人都是长期游历惯了的人,也不在话下,唯一就是女儿家许静,这番跋涉倒是一次洗练,哪怕有鞠蕖相帮,也是艰辛无比。
  霍山地势复杂,有山岭、丘陵、涧谷、盆地交错组成,江烽等人一路行来,倒是遇上了不少入山礼佛修道者,也未曾想到霍山中香火如此之旺。
  花了两天时间穿越霍山,夜里都是在涧谷盆地中露宿。
  烧起篝火,打些野兔、山鸡,甚至还在溪涧中抓到几条大鲵,剥皮去毛,掏出内脏,裹些香料盐巴,架在篝火上烤起,半个时辰不到,袅袅的香味便让人垂涎欲滴。
  这一趟出来不少人都是有游历经验的老手,随身都带有香料、盐巴这一类野外露营必备之物,尤其是像霍山这种山区中,野禽小兽遍地都是,遇上江烽、杨堪、田春来这等高手,自然是手到擒来,迅速变成下酒菜。
  “没想到这霍山竟有如此风光,让人惊叹。”杨堪以往均在中原游历,最远去过河东、幽燕,但是却少有来江淮这边,这一趟走霍山,也是被霍山的风光所震撼。
  “霍山号称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自然不同凡响,白日里我们遇到不少香客,那都是冲着山中寺观而来,潜心修道,诚心礼佛,某觉得这期盼长生不老虽然有些虚妄,但在这山间生活倒也不乏有一番情趣。”张挺接上杨堪的话头。
  “过之,这好像不符合你的性子啊,清心寡欲的日子你吃得消?怕是在这山中住不了几日,你就觉得自己嘴里要淡出鸟来了。”杨堪打趣道。
  杨堪和张挺在汴梁城里便是有些隐隐别苗头的味道,当然这种别苗头并非说他们私人关系有多么恶劣,而只是一种相互不太服气的意思。
  杨、张两家都是大梁顶级武将世家,杨堪是庶出,但是却是一鸣惊人,不但勇夺冰王戟,而且一身玄霜劲也是在汴梁城里横扫无数。
  张挺却是张氏嫡子,性格孤傲,行事特立独行,其武道上的天赋也是出类拔萃,但是却始终被杨堪压着一头,加上张挺性格不及杨堪那么受人欢迎,所以张挺在汴梁城里名声始终不及杨堪,这也让张挺很是不忿。
  原本张挺也是早就有意要加入浍州来证明自己,但是却被杨堪抢了头,所以张挺也是犹豫了一番之后最后才加入浍州。
  好在两人都还算识大体,虽然经常在言语中相互挑衅,但是却都还是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真正遇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也无人会意气用事。
  “人生一辈子,总还是要有些追求,我辈武人,既然选择了修行武道,又肩负家族亲眷的期望,那自然要有一个拼搏的目标,封妻荫子也好,振兴家族也好,武道通神也好,某追求的是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精彩,其他倒也不太在意,等到日后自己耄耋老去,寻个清静地方,可以慢慢回味自己这一辈子所作所为,岂不快哉?像这霍山风景无限,倒是日后老了之后养身的好去处。”
  张挺这一番颇有禅意的话让一干围在篝火旁的武人们都是颇为震动。
  没想到这个平素孤傲不群言语刻薄的家伙,居然还有这般纯粹的追求,但是让人很是意外,连历来不太喜欢张挺的丁满都忍不住对张挺的观感有所改变。
  江烽也没想到张挺这家伙挺有悟性,俨然已经升华到了追求过程不求结果的境地了,倒是有些意思,笑着道:“我等都是俗人,除了自己外,周围还有家人、族人、亲朋故旧,心中总还存着一些目标,人生这一辈子本来就是既为自己,也为别人,但所谓家国天下,也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辈生在这个乱世,便不应当只是正心修身齐家这般囿于狭隘,而当奋发昂扬,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有所为有所不为,方才不负上苍将我们降生在这个时代!”
  江烽这番话,前几句倒也寻常,但是后边几句话却骤然拔高,将个人命运与天下兴亡联系在了一起,说得铿锵激烈,尤其是放在当下时局动荡的环境下,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无论是杨堪、丁满,还是张挺、田春来等人,都是忍不住眼露精芒,激情荡漾,连梅况这等人,也被江烽这番话所打动,有一种忍不住想要仰天长啸,抒发心境的冲动。
  山风呼啸,篝火摇曳,光影忽闪不定,一行人似乎都被张挺和江烽的话语给勾起了谈兴,攀谈起来。
  像这种环境下,往往是促进情谊的最佳时机,像秦再道和黄安锦是来自最早的固始军武将,杨堪、丁满、张挺、郭岳是来自大梁系的武将,而鞠蕖和鞠慎则是来自申州,田春来和梅况则是来自寿州,邓龟年虽然来自大梁,但是却和杨堪他们并无多少交道,反倒是和甘泉、许静更有共同语言,此时汇聚一堂,都有着共同的话题,自然而然的就熟悉起来。
  像杨堪和梅况、鞠慎,田春荣和张挺、秦再道三人,郭岳和黄安锦,很快就熟络起来,反倒是江烽则加入了邓龟年、甘泉两人的圈子里。
  一直谈到了深夜,篝火燃尽,一干人都还谈兴未尽,最后还是江烽招呼众人尽早休息,安排了轮班值守,方才歇息。
  江烽也意识到了这种夜谈起到的效果,第二日里大家一同上路,仍然可以延续前夜的话题,相互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间就融洽熟悉了许多,这等效果远胜于在一起会议和酒宴。
  所以江烽也就干脆选择白日里择机进集镇或者县城购买些必须的物事,然后继续赶路,反倒是夜里就在野地里露营歇息,每晚便是篝火两堆,大家环聚而坐,寻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发散开来,让大家尽兴而谈。
  几日下来,当一行人穿过舒州城,抵达望江县城时,大家的关系比起从霍山出发时,已经熟悉密切了许多。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