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518

  “诸将中,当以罗邺和何达二人水准较高,和我当在伯仲之间,那张寅和另外两名军将水准略逊一筹,也在养息前期和后期之间。”王邈沉吟了一下,“不过主公,我以为河朔军的战力非在武将战力上,而在于其骑步军的即战力上,这些骑步军都曾经在北方御边,与沙陀人、契丹人和吐谷浑人都曾经多次交锋,战力不弱,虽然这些年由于刘守光和张氏的不信任而逐渐被冷落,纪律和战力都有所下滑,但是只要能够补充其后勤辎重,重新整肃风纪,相信很快就能恢复到原来状态,他们打仗经验丰富,尤其是擅长野战,这对于我们淮右军来说无疑是一大弥补。”
  对于杨堪、张挺等人来说,王邈的话无疑有些不太中听,尤其是觉得他过于拔高河朔军的战力而有些贬低淮右军的战力,这让人有些不舒服,不过他们也清楚,王邈的话并没有太多的夸大其词。
  淮右军中除了第一军算是真正打过几次硬仗外,其他几军都是匆匆建军,训练虽然刻苦,但是至今未经历过像样的战事。
  “九郎之意,河朔军来淮右之后,是否需要和淮右其他军进行混编?”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淮右除第一军外其他几军都缺乏经验,但是河朔军与这几军混编是否能达到目的?会不会反而引发混乱不适?要知道河朔军和淮右军的训练风格模式都大相径庭,真正要混编,未必能达到目的。
  王邈在这个问题上也考虑过许久,一度认为需要混编,但是后来又觉得混编效果未必好,改变了想法。
  “主公,我觉得可以考虑在对吴地战事中折损较大的军队、表现不佳的军队中进行混编,如果表现上好,那就没有必要了,他们需要的也就是不断地历练打磨。”良久,王邈才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符合江烽的观点。
  他也不认为河朔军与淮右军现在就混编就最合适,淮右军固然因为经验不足而战力有影响,但是哪一支军队也都是在不断战争中成熟起来的,没有一蹴而就的好事。
  河朔军长期在北方,未必适应得了淮右这边的风格,所以混编还需谨慎,但是如果在对吴地战争中表现不佳,无论是河朔军还是淮右军,那都正好可以以此为契机来进行混编整顿。
  “唔,我也有此意。”江烽点头,然后环顾四周。
  “各位,吴地战起在即,但咱们还面临着一个麻烦,河朔军南下来投,这是对咱们淮右的认可,在这其中九郎功不可没,但是要让人家河朔军真正认同咱们淮右,那么我们就需要向河朔军对兑现我们的承诺,白陵已经去大梁了,我相信大梁无论出于何种考虑,都会帮我们淮右达成这一目的,就是放河朔军极其家眷亲属南下,但河朔军南返须得要过颍州,而颍州现在的情形恐怕大家也明白,蚁贼肆虐之后,一片狼藉,地方体制基本被摧毁,淮北时家对颍州的控制力极其薄弱,而在颍州的西面,蔡州却又摩拳擦掌虎视眈眈。”
  小校场上只有这么寥寥几人,但是恰恰是这寥寥几人算得上是当下淮右军中的中坚力量,江烽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也正好借此机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先行提出来。
  “根据无闻堂所获情报显示,从上半年开始,蔡州军的兵力就在急速补充到位,夏粮收获之后,蔡州粮价不跌反涨,秋粮收获之后的情况也一样,而且涨幅较大,这固然和中原以及江淮地区因为旱灾收成不要有关,但是蔡州的粮价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大梁和河朔、青密诸州,而且像市面的武器盔甲、木料铁料、大牲畜等与军事相关的物资偶涨幅明显,这表明蔡州正在进行军事准备,可环顾四周,蔡州的兵锋方向能指向何方?大梁,它没那份胆量和实力,而且情报显示蔡州也在和大梁秘密交涉,这意味着蔡州不但不可能对大梁用兵,甚至可能还会获得了大梁一定程度的支持,那还有谁?南阳?虽说刘同刘玄现在有些嫌隙了,但是一旦蔡州入侵,恐怕二刘立即就会联手抵御外侮,以蔡州的实力,恐怕也还应对不了二刘联手,那就只剩下两家了,一家是咱们,一家是淮北。”
  较场里一片安静,诸将都在细细咀嚼着江烽的话语,品味其中含义。
  “对咱们,蔡州的确拥有很大优势,而且蔡州也一直视咱们为眼中钉,对咱们用兵也说得过去,但蔡州也需要评估风险和价值意义,固始城下那一战想必蔡州也回味悠长,现在咱们淮右军和一年多年又不可同日而语了,他们需要掂量掂量,打浍州划算不划算,能不能一举而下?若是不能,又会有什么后果,或许本来支持它的大梁,还有坐观的南阳就有其他想法了,所以这种可能有,但不太大。相比之下,淮北的情况就太让蔡州垂涎了。”
  否定了蔡州出兵淮右的可能性,江烽把目标定在了淮北上:“颍亳二州被蚁贼肆虐最深,这两州诸县士绅几乎被杀绝,人口丧失超过一半以上,时家虽然在这两州还驻有军队,但由于其面对蚁贼的拙劣表现,时家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在这两州的民意基础,无论是士绅还是寻常百姓商贾,都对时家怨气极大,时家在这一区域几乎没有多少影响力和控制力了,这对于蔡州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
  “原本我们淮右并无意与蔡州争锋于淮北,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哪里,但是现在这有一个问题,河朔军及其家眷亲属需要过颍州,蔡州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他们会不会觉得是咱们淮右的一个诡计,想要假道伐虢呢?”江烽摊摊手。
第七十五章
定议
  江烽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
  如果说亳州还因为紧邻徐州这个淮北大本营,时家还对亳州有些干预能力,而颍州,不但与徐州之间隔了一个亳州,而且处于大梁、蔡州和淮右包围中,加上士绅阶层几乎消亡,人口流失大半,淮北对其控制能力已经降到了最低点,光靠一些军队临时驻扎,甚至连粮秣都难以保障,士气低落,无论是大梁、蔡州还是淮右要想图谋颍州,恐怕淮北都没有多大能力干预。
  现在要说淮右要对颍州没有多少兴趣,那是假话,更多的是因为淮右的主要目标是对准了庐濠二州,现在没有精力来过问淮水以北的事务。
  但这只是淮右高层内部的考量,放在蔡州心目中,河朔军突然南下,而且是近万人的兵力,还携带着数万家眷亲属,怎么看都像是要来鹊巢鸠占的味道,这如何能让蔡州相信?
  而且河朔军南下,淮右势必要派兵渡淮北上接应,这要落在蔡州眼中,只怕更印证了淮右欲夺颍州的心思。
  甚至连江烽在自己勾勒这一构想时,都忍不住要琢磨一下是否有此可能。
  近万河朔军,如果淮右军在派出两三军接应,还有从河朔南下的数万河朔军亲眷家属,正好可以充实逃亡大半了的颍州人口,顺理成章的就把颍州给吞并下来了,岂不快哉?
  但想法是美好的,江烽却也知道这不可行,蔡州厉兵秣马一年多时间,甚至不惜和大梁疏通关系,就是为了谋夺颍州,岂会让淮右轻易得手?
  这几乎是断了蔡州的扩张之路,真要如此,蔡州恐怕就要倾其全力与淮右一搏了,而且这种情况下,恐怕大梁也未必会支持给淮右多少支持,坐观蔡州与淮右打生打死才是大梁最喜欢做的事情吧。
  现在要让淮右硬撼蔡州,而且是在颍州这块没有根基的土地上,江烽知道淮右还欠缺火候,尤其是在面对全力以赴的蔡州,淮右没有任何胜算。
  无论是在总兵力,军队战斗力,还是高端武力上,淮右军都相差甚大,大概唯一能占上风的就是在术法一道上了,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战局。
  “主君,恐怕无论我们如何解释,蔡州都很难相信吧?这么巧,这种时候,突然投附于我们的河朔军要南下了,而且还携带着数万普通民众,我们这边还要出兵接应,换了是我们,恐怕都无法相信。”田春来沉吟着道:“再说了,大梁这个时候放开道路让河朔军南下,恐怕一样也会让蔡州起疑心,这边同意蔡州征伐颍州,那边马上就放河朔军南下,这怎么看都有点儿像有意要挑起我们淮右和蔡州的战争,这也符合大梁的利益。”
  “春来兄说的没错,这就像一个死结了,可我们好像还别无选择,必须要往这坑里跳。”杨堪摸着下颌,若有所思:“怕是去和蔡州交涉也难以取得结果,而且还堕了我们自家的威风。”
  江烽也一直在考虑如何避免这场不必要的战争,但想来想去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河朔军如此大的规模南下,瞒不了人。
  或许蔡州可以从大梁那边得到一些解释,但是蔡州会相信么?
  谁知道这不是淮右和大梁联手做的局呢?
  哪怕是刻意的退让,也无法消除蔡州疑心,反而倒显得淮右没有了底气,这也不符合江烽的心态。
  从最开始,江烽就一直在塑造固始、浍州乃至现在的淮右不惧怕任何挑战,也不怕和任何一方发生战争,只要有必要。
  但现在如果为了避免战争就去刻意退让,那意味着自己原来塑造的强势形象就坍塌了。
  一个人也好,一个政权也好,一旦软了一次,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惯性,一旦遭遇困难,就会想办法回避和退让,这很危险。
  “颍州不是蔡州的后花园,也不是蔡州的囊中物,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担心蔡州的反应,按照朝廷规制,我们只需要向淮北通报即可,河朔军不是软柿子,我们淮右军更不应惧怕一战,如果蔡州硬要挑起一战的话,我们也不必惧怕!要战便战!”张挺打破了沉寂,亢声道:“我们不想打这一战,难道蔡州就像打了?我相信蔡州也还是有聪明人,他们应该看得出些许端倪的,只要我们动作快一些,给蔡州一些机会观察,我相信这一战没那么可怕,真要打,我们也不惧,权当练兵了,若真是畏首畏尾,觉得蔡州难打,吴地也许要轻松一些,抱着这份心思,恐怕才真的危险。”
  “说得好!”江烽双手鼓掌赞叹,环视诸将:“我们不愿意和蔡州打仗,因为价值和意义不大,也不符合我们当下的战略,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怕了蔡州!河朔军南下是既定方略,没有谁能阻挡,我们也不可能让河朔军绕道,数万人的行进路线,只能选择最近便的道路,无论是蔡州还是淮北要来阻挠生事,那我们也不吝于一战!”
  王邈心中也是赞叹。
  这才像是一方雄主,若是大家都一味的去计算得失,忽略了作为一方藩阀最为重要的胆略和勇气,那这家藩阀就绝对不可能有太大的前途,顶多也就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主儿,而他王邈不可能屈身于这种主君之下。
  好在江烽没有让他失望,这番话霸气四溢,让一干武将们也都是热血激荡。
  “那主公,恐怕我们现在马上就要开始着手准备了,而且我们也可以考虑和淮北时家那边联系一下,表明我们的态度,只是借道一过而已,想必这个时候时家不会有任何阻碍,至于蔡州,我们只需要做好一战的准备,真要打起来,我们未必怕了他们。”
  田春来也意识到淮右和原来的寿州军不一样了,在寿州的时候,三家主政,万事都要考虑利弊得失,还要平衡各方,很多时候做事情就有些畏手畏脚,但是在淮右,大家都统一在一面旗帜下,用一个声音说话,也敢于面对任何强敌,这种痛快利索,也是作为一个武将在寿州时无法体会到的。
  “嗯,这一次,就让第二军、第三军北上接应,第四军和水军第二军作为预备队,在淮水南岸待命,具体方略,尽快制定出来,九郎,这一次行动就交给你来负责具体筹划,调度也由你来。”江烽目光落在王邈脸上。
  “敢不从命!”王邈躬身应道。
  ……
  汝阴城。
  夕阳的余晖下,整个汝阴城越发显得破败。
  零零落落的几个路人抢在关闭城门之前进了城,无精打采的士卒们打着哈欠,准备关闭城门。
  自打蚁贼在颍州诸县翻来覆去的折腾了好几趟之后,整个颍州就像是失了元气的老人,很有点儿等死的感觉。
  蚁贼肆虐太久是一个因素,这造成了大量的农民逃亡到淮南,而敢于抵抗蚁贼的士绅几乎没有落得个好下场,这很大程度还是和坐守汝阴城的感化军副使兼颍州刺史梁赞有很大关系。
  当然,也并非说梁赞有意如此,实在是蚁贼太过猖獗,而且蜂拥而至,让手忙脚乱的梁赞难以应对。
  整个颍州驻军不过三军不到万人,而涌入颍州的蚁贼超过五万人,七八倍于感化军,梁赞在猝不及防之下连吃几场败仗,让他不得不退守汝阴待援。
  而从徐州来援的尚云溪部却是畏敌如虎,走一步看一步,加上蚁贼的确势大,所以等待尚云溪部进入颍州时,颍州基本上已经被打残了。
  农民大量流亡淮南,而紧接着又是春旱伏旱,使得整个淮北诸州几近绝收,原本还残留在本地的农民都不得不四处流亡,加上蚁贼也是有意采取围点打援的方式一个个拔除颍州这边的士绅大户的坞堡,硬生生让颍亳二州变成了一个不设防的白地。
  现在颍州四县,除了州治汝阴外,像沈丘直接就被放弃,几乎为一座荒城,而颍上和下蔡情况略好,颍上是因为处于颍水下游,又与淮水相通,现在驻扎有一个军,而下蔡现在也没有驻军,但得益于与寿州一水之隔,也还算安全。
  按照江烽的设想,寿州这边要准备大批船只,等待河朔军南下进入沈丘之后,寿州水军便可沿着颍水和小汝水北上,在汝阴以北接到河朔军极其亲眷家属,用船运进颍水和淮水,可沿着淮水一线来进行安顿。
  只不过今年淮北天旱,小汝水和颍水水量都大减,哪怕有沿线的薮泽湖沼补给,但颍水的水量也不够大,估计最多能到汝阴一线,船便不能上溯了。
  当然这一切都须得要得到淮北的同意,尤其是淮右水军需要经颍水而上,要过颍上和汝阴,这两地都有感化军驻扎,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需要衔接好。
第七十六章
危机,危,机!
  汝阴城中。
  乌衣巷。
  苏铁背负双手,来回踱步。
  柴门咯吱一声,一道身影钻了进来。
  “见过大人。”
  黝黑的面孔,略显稚嫩的面孔,嘴唇上已经有了一些青葱的绒毛,苏铁一时间有些失神。
  这些都是他一年多年前亲手选拔并经过了半年的专门培训就不得不派出去的细作,没有办法,淮北的局面对淮右来说越来越重要,而这些来自颍州的流民子弟无疑就是最佳的人选。
  “不必多礼。”苏铁从失神中清醒过来,摆摆手,“世雄,一切都还好吧?”
  见上司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处境,黝黑少年也有些感动,低头拱手道:“谢大人关心,一切安好。”
  “安全第一,我要你们记住,我们的兄弟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绝对不能因为疏忽大意而暴露,明白么?”苏铁沉声叮嘱道。
  “属下明白。”
  “嗯,那就好,城内情况如何?梁赞有何表现?”苏铁最关心的是刺史府的动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