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2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2/518

  “白陵,让舒州那边注意一下情况,这年头蠢人可不少,徐知询加入了杨溥一方,没准儿就有人觉得可以借这个机会向杨溥表忠心押冷宝了。”江烽摇摇头,“真没想到徐知询还真的要和徐知诰翻脸相向了。”
  对于徐知询加入了杨溥一方,的确有些出乎众人的意外。
  虽说徐知询是徐温的亲生子,但是徐知诰一直深得杨行密之后的独掌吴国大权的徐温的信任,等到徐温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力压制徐知诰这个养子,可能危及自己亲生子接掌大权的时候,已经有些来不及了。
  徐温一死,徐知诰便迅速确立了自己作为徐温接班人的身份,执掌吴国大权,这又和一直想要收回君权的杨溥发生了激烈矛盾。
  徐知诰一方面牢牢掌握大权,另一方面也在刻意淡化自己作为徐氏一族养子的身份,力图恢复自己原有姓氏——李姓,这让本来就对徐知诰篡夺自己父亲权位的徐知询更为不满,只不过徐知询被徐知诰挤压放逐到江宁,逐渐失去了影响力,没想到现在杨溥终于和徐知询联手了。
  “徐知询作为徐氏的亲子,在军中还是有些影响力的,润州方面态度就一直较为暧昧,现在看来徐知询应该是得到了吴杨水军的支持,这才使得杨溥和徐知询真正形成了联盟。”杨堪接上话。
  自从拿下寿州之后,杨堪就知道未来第一军的主要进攻目标将是吴地的庐濠二州,至于说先取庐州还是先取濠州,还要根据情况而定。
  从理论上来说,庐州应该是第一选项。
  庐州腹地辽阔,位置重要,内有巢湖水域广大,肥水和濡须水让庐州可以通过肥水——巢湖——濡须水直入江水(长江),交通便利,拿下庐州,濠州就不在话下,甚至也对和滁二州也占据了绝对优势。
  但庐州是吴国开国君主杨行密发家之地,杨氏一脉便是庐州合肥人,在庐州有着相当厚实的影响力,杨溥从江都逃到江宁,估计下一步就会逃回庐州,淮右军如果要进攻庐州,恐怕就会遭遇杨溥军的激烈反击。
  这一点上,需要考虑周全。
  相比之下,濠州情况就要简单多了。
  濠州紧邻淮水,而且整个濠州只有三县之地,濠州驻军也不过一军,要拿下濠州并不是问题,只需要寿州水军沿淮而下,步军从寿州东下,可谓水到渠成。
  但是一旦拿下濠州,就与楚州接壤,极有可能就要与意图一统吴地的徐知诰发生冲突,而且,拿下濠州,也一样会引来杨溥的敌视,毕竟濠州也属于杨溥的势力范围。
  防御守捉使府就在同一条街的街头。
  江烽最终还是将原来的官衙让了出来,那是属于浍州刺史府的,防御守捉使府不合适再在那里办公。
  新的防御守捉使府也不是新建的,而是将就了这一处原本属于陈氏旁支的一座大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造,加上这座官署就在哨塔下,安全无虞。
  哨塔上终日有八名士卒守卫,同时配备了两具术法强弩以及布设了专门的预警式木性术法植物联动报警装置,据说可以感知五十步之外的杀机。
  这具报警装置现在也是时零时不灵,主要还是和这种要借助于气机感应的装置与术法植物的搭配效果有很大关系,拿许静的话来说,这玩意儿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但现在就只能将就着用了,也只能暂时聊胜于无。
  一行人鱼贯进入了官署,谁都知道今晚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张万山早已经在厅堂里候着了,他很清楚自己主君的习惯,遇到这种事情,哪怕是洞房花烛夜,也一样只能舍弃。
  一行人一直进入到了最里边的密室中,这是防御守捉使府的核心所在,终日有亲卫负责守卫,不得江烽许可,任何人不得入内,擅入者斩。
  密室并不小,除了悬挂在正面的大幅地图外,更为让人动容的是摆放在密室正中间的这一具沙盘。
  平时这具沙盘都用带布幔的木架盖住,并有秘设的术法武器附着于上,只有在重大军议上才会开启。
  这是无闻堂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心血才测绘和制作出来的沙盘,已经接近于现代战争中的沙盘,当然在详实和精确程度上还远远不及。
  但是这种直观的感受已经让这个时代的武将们叹为观止了,尤其是结合着配合了等高线和比例尺的地图来进行对比观察了解,可以想象得到这种感受是多么的令人震撼。
  平原、山地、浅丘、河流、湖沼、薮泽、森林、城镇,在地图上有特殊的图例,而在沙盘上更是栩栩如生,尤其是再用各种植物提炼出来的颜色加以区分,就更让人迷醉。
  对于武将们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具至宝,正因为如此,在制作上基本上就是罗真和他的两名得意弟子负责制作,甚至连邓龟年和甘泉这些无关人员都不清楚。
  而同样,有资格来这座密室的人员,除了诸军的指挥使外,连副使都需要经过专门的甄别,而政务官员中,除了陈蔚外,连王煌和杜拓都还没有资格一观,原来的寿州军中也只有梅况和田春来二人知晓。
  “吴军总计分为三部,其中忠于杨溥的忠正军和德胜军,两军合计大概在五万人左右,徐知诰掌握的东海军和镇海军大部,两军合计在八万人左右,徐知询掌握的镇海军一部,约两万人,其中有水军五千人……”
  “杨溥的忠正军和德胜军两军战斗力如何?”率先发问的是张挺。
  “忠正军名义上是两厢,但右厢军名存实亡,只有左厢军较为完整,原本一直驻扎在濠州,后来一部移防到滁州,而德胜军情况也相似,只有左厢二万五千人,一直驻扎在庐州,但是目前忠正军和德胜军都已经集结并向滁州集结,目前濠州仅有一军驻扎,庐州目前还处于调动中,暂时还不清楚杨溥会留多少人马守卫庐州。”张万山语气有些急促,他也知道在座众人都在评估吴军的战斗力,“忠正军战斗力相对较差,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比较的话,我的判断应该是和我们淮右牙军在伯仲之间,逊于第一军较多。”
  张万山这话有些打淮右军诸将的脸。
  淮右军步军五军,除了第一军那是当之无愧的百战之师,可以说淮右军的威名全靠这第一军打出来,而丁满的牙军要论训练强度却是最大的,也吸纳了大量来自大梁的军官和老卒,丁满的也是一直按照第一军的标准来要求,除了缺乏一些战斗履历和经验外,可以说很多人都觉得淮右牙军战斗力应该是称得上一流的,但显然这很多人没有包括张万山,张万山对牙军的战斗力依然有些持怀疑态度。
  现在张万山居然说杨溥手中战斗力较弱的忠正军和牙军战斗力在伯仲之间,岂不是意味着战斗力更强的德胜军可以碾压淮右诸军中除了第一军外的其他所有诸军?
  许子清和张越都有些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没有忍住,“万山,你的意思是我们其他诸军战斗力都不及忠正军?更不用说德胜军喽?”
  “呃,忠正军和德胜军虽然也有相当长时间未经战阵,但是吴军一直坚持着术法部队与骑步军相搭配的原则,加上杨溥这几年也意识到了迟早要和徐知诰一战,所以对这两军尤其是德胜军的训练还是看得很紧,所以我个人判断,忠正军战斗力与淮右牙军在伯仲之间,而德胜军要强于淮右牙军,但不及第一军。”
  张万山知道这话要得罪人,但是这种时候他可不敢妄言,他也相信诸将应该明白自己的意思。
  江烽也看出了诸将内心的不忿,他知道这个时候需要自己来压一压了。
  “我赞同万山的观点。我也不妨告诉大家,万山的评价并非闭门造车,而是经过相当厚实的观察评估得出来的,可能大家并不知道无闻堂为了收集忠正军和德胜军的训练情况,在庐州和滁州都派出了多少细作,这一年多来,他们每一个月都会传递回来关于德胜军和忠正军的训练和演习情况,甚至连忠正军、德胜军诸军指挥使的个人喜好都了如指掌,所以我认为他的评估是客观的。”
  江烽的话让本来想要聒噪的几名将领安静了下来。
  “我们淮右军很年轻,从固始军开始算起也不过两年,除了第一军外,其他诸军的建军时间更短,我们也缺乏更多的机会来打磨历练自身,我素来奉信,一直没有经历过苦战血战的军队就不能称其为合格的军队,除了第一军外,包括水军在内的其他诸军,我觉得都还没有证明自己,我希望不管是在未来的颍州之战中,还是吴地征伐战中,各军都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来证明自我。”
第八十八章
密议
  军议会商一直持续到第二日凌晨。
  吴地战事一旦开打,就不是哪一方能够控制得住的了,江烽和崔尚都估计,此时淮北的蚁贼和东面的越国也都已经在摩拳擦掌了,就等吴地战争的全面爆发。
  淮右该如何应对,早就有了明确的方略,第一军、牙军、骑军、水军第二军、第四军都将投入到吴地之战中,只不过这一战的爆发比江烽和崔尚的预估更早了一些。
  江烽和崔尚都希望吴地内战能够更晚一些爆发,最好等到颍州这边的局面彻底明朗化之后,等待淮北已经倾尽全力和蔡州对上之后,这样一来淮右亦可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图谋吴地,而现在颍州战事才刚刚进入开端,这边吴地内战却已经开打起来,让淮右有点儿首尾难顾的感觉。
  按照江烽的安排,河朔军主力将会暂时逗留颍州,以帮助颍州的感化军维系平衡态势,一直到淮北感化军的主力调整到位,再考虑逐步退出颍州战场,同时也要护送自家眷属沿着颍水南下进入淮右。
  现在蔡州方面的动作也很快捷,北线蔡州军已经进入颍州境内,拿下沈丘当是指日可待;南线蔡州军也出了褒信,一直抵进到了汝水西岸,随时可以渡过汝水进入颍州,对汝阴形成夹击之势。
  对于淮右来说,拿下庐濠两州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颍州之战只能说是次要任务,但现在吴地内战虽然已经开打,淮右却只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等待时机,必须要等到杨徐之战初步见一个分晓,才是淮右介入的最佳时机。
  这个最佳时机必须要把握好,既不能在杨溥被彻底的打崩徐知诰势如破竹时才介入,那时候淮右军如果迎头碰上气势如虹的东海军和镇海军,恐怕结果会不太好;同样也不能让杨溥的德胜军和忠正军尚未与徐知诰的东海军和镇海军见出分晓时就介入,那种情况下,只能促成徐知诰捡一个大便宜,一举击溃杨溥,进而威胁到淮右的攻略计划。
  “七郎,你和过之,还有春来,要好好琢磨一下,如何来打这一仗,现在我们还无法确定该首先从哪里入手,但是我们要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先取濠州该怎么打,先取庐州又该怎么打,如果需要我们双管齐下,同时夺取庐濠二州,我们又该怎么来布置,这些你们三人要和白陵、万山琢磨琢磨,这是军事上的布置,具体战术却要以你们三人为主……”
  杨堪、张挺等人都默默点头。
  这种需要临时调整方略的战争是最为复杂易变,因为你无法确定那一套方案是最终派得上用场的,所以每一套方案都需要精心设计,不敢掉以轻心,同时还会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夹杂其中,也就是说在设计这个方略时,你还需要保留许多可供细微调整的余地,否则过于呆板就会带来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
  “先取庐州或者濠州的优劣势都很明显,这需要根据杨溥与徐知诰的对决进展来确定,如果徐知诰轻而易举就拿下了杨溥,我们就要毫不犹豫的先取庐州,如果可以的话,甚至要把濠州也拿下来,如果杨溥能与徐知诰相持,那么我们就不取庐州,甚至先与杨溥接洽,以将濠州让给我们为代价换取我们支持他与徐知诰继续打下去,如果杨溥不同意,我们甚至也可以暂时不动……”
  崔尚在考虑这种战略的时候还是相当周密的,各种局面都考虑到了。
  “万山,蚁贼那边的情况回来没有?”
  对于蚁贼那边的细作安排,甚至要上溯到江烽还在光州担任斥候时了,那个时候江烽就已经开始在蚁贼中有意识的安插细作耳目。
  而在江烽夺取了固始军主导权之后,对蚁贼内部的安插渗透不但没有缩减,而且还加大了力度和投入,甚至最开始还只与江烽单线联系,一直到后来江烽身份变化,事务繁多,江烽才将这条线交给了绝对可靠的张万山,要求这条线只能是张万山独自掌握,而直接对自己。
  在江烽看来,蚁贼应该是淮右周边最大的一个变数,掌握其活动轨迹和规律能够为淮右赢得许多先机。
  如果能够在适当的加以引导,那么这支力量无疑可以变成一支既可以为淮右所用,同时还能在必要时候帮助淮右分忧解难背黑锅的“最佳盟友”。
  从现在的局面来看,蚁贼还真的有点儿向淮右“最佳盟友”的趋势发展,至今蚁贼还未渡淮,这给徐知诰以很大的鼓舞。
  “回主君,一直都有消息,蚁贼的军纪还是比较散乱,虽然早就预谋渡淮,等待杨徐开战,但是蚁贼一来在江南这边的情报网络未必有我们这边专业,传递速度远不及我们,二来,就算是蚁贼得到了线报,他们也需要相当时间才能彻底动员起来进入即战状态,三来,他们可能也想要等一等,等到杨徐之间的战事已经演变到无法停下来的地步,他们才会全面介入,那样才能收获最大。”
  张万山的解释很有说服力,在座诸将都点头认可。
  “蚁贼目前主要集结在泗水入淮交汇处一带,对面就是淮阴县城,另外一部集结在涟水一线,目前涟水县城已经被秦权麾下大将林儒攻克,洗劫一空,我和崔大人都研究过,情报显示白水塘的水匪有加入蚁贼的迹象,如果蚁贼如此布置,便极有可能是从两路渡淮,从东西两面夹击楚州州治山阳,如果夺下山阳,蚁贼基本上就夺取了整个淮水下游的主导权,再有白水塘水匪相助,蚁贼便可从漕渠南下,水路并进,直取安宜、高邮,兵进扬州。”
  “难道吴地在淮水上的水军力量如此薄弱,连阻拦和堵截蚁贼南渡的可能都没有?白水塘的水匪就这么肆虐,吴国之前难道就没有任何对策?”对吴地情况不太了解的许子清忍不住问道。
  “子清兄,不瞒你说,吴国水军力量主要还是在江水上,淮水上的水军力量一直是以我们寿州称雄,无论是淮北还是吴地,他们当初更多的还是倚仗我们寿州水军在维系淮水一线的治安。楚州的水匪主要集中在白水塘,白水塘与淮水并不相通,但相距很近,白水塘水匪经常采取登陆跨淮作战,不但洗劫地方,同时也在淮水上拦截商船,尤其是在淮阴一带,我们一直怀疑淮阴有大户与白水塘水匪勾结,每一次白水塘水匪登陆,迅速进入淮水,都能获得船只和补给,他们在淮水作案之后,又迅速登陆逃回白水塘,我们的水军却无法进入白水塘,也只能徒呼奈何。”
  田春来苦着脸解释。
  白水塘位于楚州西北部,大概位置就是现在的洪泽湖和成子湖一带,但要更靠东南一些,面积略小于后世的洪泽湖加成子湖。
  这个时代,洪泽湖还不存在,淮水也有自己的出海口,白水塘还是一个独立于淮水之外,位于淮水南面的独立湖泊,而且面积也不小,位于淮阴和盱眙之间。
  白水塘北面有一个集镇叫洪泽,这大概就是后世洪泽湖的得名来历。
  由于白水塘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正好处于漕渠和淮水的夹角区,加上泗水也在淮阴注入淮水,而沟通中原与江淮之间的汴水也同样在临淮与划水交汇,楚州的西部大县盱眙与淮水北岸的泗州州治临淮隔淮相望,这一带堪称淮水水运交通最发达的地区,商船云集,也成为许多人的觊觎之地,所以白水塘迅速就成为了水匪的乐园。
  自晚唐以来,白水塘就以藏匿水匪众多著称,而且这些水匪更善于越过白水塘与淮水之前短短一二十里地的陆地跨入淮水作案,得手之后,又迅速返回白水塘中藏匿。
  而这一段淮水恰恰又是航运最为繁忙的区域,从漕渠上来的江南货物都要经过这一段运往泗州、濠州、寿州乃至颍州、亳州,而同样上游诸州的货物也要通过这里输往楚扬二州,甚至通过漕渠通达江南,所以使得无论是淮北还是吴国都对这帮水匪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田春来出身寿州水军,也知道很多事情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以吴国之前的雄健强大,好像却奈何不了一支小小的白水塘水匪。
  而偌大淮水,吴国的濠州和楚州均以其为北界,竟然没有一支像样的水军力量来捍卫疆界安全,还要依靠寿州水军来保护航道。
  这听起来有些离谱,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从杨溥继位之后,吴国君臣之争便变得白热化起来,无论是杨溥还是徐知诰,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抓步军力量上,就算是对水军,当然也只会看重在江水上的水军力量,淮水那边何曾打上眼?
  再说了,无论是寿州、舒州、宣州、歙州、衢州,这些都是依附于吴国的附庸之地,它们既然获得了吴国的庇护,那么自然也要为吴国的效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2/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