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518

  “那你问过那些粟特商人了么?”定了定神,黄敬这才问道。
  “小的上次就很随意的打探过,那些粟特人说有梁军裁撤军队多余出来的,也有一些是替梁军养马的军户出售的,来源比较杂。”罗姓管事解释道,很显然这个理由难以服众,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大梁军要裁撤也不太可能裁撤骑军,而且就算是裁撤骑军,也该裁汰那些老弱羸马,怎么可能将这些精壮健马裁撤下来?
  还有了,替梁军养马的军户,那每一匹马都是有登记的,怎么可能被军户擅自出售?那是找死。
  心念急转,黄敬知道要从这些粟特商人嘴里怕是得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真实消息的,但这种事情非同小可,而且恐怕里边隐藏着的内容相当丰富,须得要马上上报。
  “某知道了,这事儿暂时不要去问了,马,我们照收,一样,价格也不压,但你注意分辨和登记好这类马匹的数量和来源。”黄敬小心的叮嘱道。
  ……
  江烽接到无闻堂传过来的这条密报之后,已经是在寿州了。
  寿州现在已经变成大兵营。
  除了张挺的第四军逗留在招义外,出任第五军指挥使的鞠慎率领第五军也移防到了钟离城,而尚未完成换装的第七军、第九军则移防到庐州,算是一个休整期和等待换装。
  第一军、第六军、第八军、牙军、水军第二军,这四个目前算是淮右战斗力最强的五个军,已经完成了满员补充(牙军一个营护送杨溥前往长安),正在进行战前的各种准备,亟待开拔。
  骑一军和骑二军则在浍州进行整编,军马仍然不足,但是正在陆续补足。
  张寅率领的骑一军已经初具规模,而骑二军估计还要两个月放才能把战马和盔甲武器补齐。
  “你们怎么看这个情况?”江烽没有理睬脸色有些难看的杨堪,径直问道。
  “君上,大梁的这些问题也不是今天才出现,其实几年前,这些情况就有了,只不过那时候情况还不是很严重,大家也都睁只眼闭只眼,否则,大梁军对晋军也就不说了,对泰宁军,对感化军,对蔡州军,会打得这么差?”崔尚有些难堪的搓着脸,叹了一口气道:“天兴军和龙骧军的情况略好,但是要说没这种事情,我都不信,至于天武军、神武军、天威军,哼,怕是盗卖成风了。”
  “就算是踏白都、控鹤军和云骑军,不也一样有人做这种事情?当年广胜军被裁撤,除了那些明面上的原因,还不就是有些人做得太过,梁王殿下难以服众了,才用这种方式来给大家一个下马威,但这能起到多大作用?从根子上就腐烂了。”杨堪恨恨的道。
  这些从大梁出来的武将,虽然现在已经不再属于大梁,但是毕竟他们在大梁成长,还有那么多亲眷在大梁,感情一时间也还是难以割舍,可谓爱之深,恨之切。
  “河东那边知道这些情况么?”江烽皱起眉头。
  “怎么可能不知道?弄不好这些粟特商人就是河东或者关中有意唆使而来,就是专门来拉大梁这些军将下水,什么都敢卖,战马,武器,盔甲,术法器械,动辄就报损坏、丢失,大梁财力再雄厚也经不住这么折腾。”杜拓也是叹息不已。
  “神武军和天武军都是在抵挡晋军的第一线,一旦发生战事,梁军抵挡得住么?天威军驻扎在哪里?滑州、濮州一线?”
  这三军都是直接面对沙陀人的主力大军,而且长期驻扎在北面,竟然腐化堕落如此之快?是将官还是军士都如此?
  江烽有些不寒而栗,如果大梁军已经腐烂到这种程度,哪怕它原来再光鲜,如果打胜仗,或者打顺风仗,倒也罢了,一旦来一场大败,也许就要城滚汤沃雪的糜烂局面了。
  杨堪和崔尚都是无言以对,这种事情他们其实也早就知道,只不过这一次从浍州那边传来的消息,显然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恶劣,甚至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了。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梁军都是如此,天兴军和龙骧军的情况就比较好,而且神武军、天武军和天威军中也还是有一部分没有同流合污,但就怕在关键时候出状况,那就要酿成大祸了。
  “我在担心,如果蔡州也知道这些情况,我甚至怀疑,蔡州本来就无意进军徐州,拿下颍亳二州之后,他们一边消化,一边也许在等待更好的机会。”江烽慢悠悠的道。
  江烽的话让杨堪和崔尚他们都是打了一个寒噤,如果是这样,那大梁就真的有大难了。
  一旦沙陀人真的是有意在等待着某个节点时间,或者说机会,那也许就是势如破竹般的狂飙突进,届时蔡州军恐怕也会再度向大梁露出狰狞獠牙,这两家,就足以撕裂大梁。
  还有关中和南阳呢?吐谷浑人还会对大梁俯首帖耳么?河朔三镇难道也还会认为大梁是他们的靠山么?
  不可能了。
  所以时间不等人啊,江烽越来越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如果大梁真的要崩溃,那么拿下徐州的自己甚至都可以参与到这场瓜分盛宴中去,只可惜现在自己还得要为徐州而努力。
  “好了,大梁的事情我们还是留给朱允殿下去操心吧,我们还得关注我们自己的事情,徐州才是我们的目标,在此之前,我们没心思过问其他,是该我们抢先动手的时候了,只有在我们拿下徐州之后,我们才有资格踏足中原。”
  江烽的话激起了所有人的共鸣和热情。
第五章
新鲜血液
  计划一旦启动,就像无法停止的巨轮向前,轰隆隆滚转起来了。
  突袭徐州是一个相当复杂而环环相扣的大计划,这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不能出错,如果真的出错,那么也需要有应对措施。
  徐州不比寿州或者濠州这类小州,领土面积巨大,长条形的地形,而徐州州治彭城正好处于州的中部偏北,这对于南面的淮右来说,要想突袭,很是不利。
  而且徐州并非一州,其东面还有泗州和海州,如果说海州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泗州却不能不考虑。
  时酆麾下四大军头之一,俞明真的势力范围就主要在泗州和海州,下邳和沐阳这两处战略要地就是俞明真目前主要驻军之地。
  从目前反馈回来的情报显示,时酆对麾下的四大军头影响力和控制力已经相当脆弱了。
  像俞明真长期驻留下邳,几乎没有回过彭城。
  姚承泰则主要驻军符离和蕲县,控制着徐州南部。
  卢启明则驻兵徐州北部的丰县和沛县,主要是防范东面的宋州梁军以及北面泰宁军境内兖郓沂三州的盗匪。
  真正算是和时酆关系较为密切的是尚云溪,他控制着时酆的右牙军,除了萧县驻扎有六个军一万五千人外,还有他能控制的两个军的机动兵力,驻扎在彭城城外。
  时酆自己真正能掌握的仅有左牙军四个军一万人,均驻扎在彭城城内。
  目前时酆虽然还能发号施令,但是卢启明驻扎在徐州北部,仅有四军一万兵卒,既要防范东面宋州的大梁军,更要防范现在因为灾情日益严峻而导致治安状况急剧恶化的兖郓沂三州流民演变成暴民甚至盗匪的威胁,所以很难抽动。
  而俞明真本身抽调的主力军已经在颍州一战中折损大半,现在俞明真虽然也还在下邳和沐阳重新募兵组建军队,但是很显然损失难以弥补,而且新军战斗力也不是那么容易提升起来的。
  姚承泰驻扎在符离和蕲县以及两县之间的通桥兵力大概在一万五千人左右,这部分兵力算是较为精锐的,淮右要想突袭徐州,那么要真正面对的就是这一万五千兵力。
  目前淮右军能抽出来的兵力不过第一军、第六军、第八军、牙军,以及水军第一军和骑一军。
  骑二军由于战马不足,仍然还在缓慢的补齐当中。
  如果再把驻扎在濠州的第四军、第五军也算上,可以动用北上的勉强算上有八个军,两万人。
  但这八个军中,水军的力量发挥在陆地上恐怕要大打折扣,而骑一军刚完成整编,战马也进行了补充,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不过以这些河朔老卒来书,应该问题不大。
  两万兵力对姚承泰的一万五千兵力。
  姚承泰的这一万五千人战力不弱,而淮右军这八个军中也基本上将淮右目前能拿得出手的力量全部用上了,但牙军、第四军、第五军未经大战历练,究竟表现如何,还有待于观察。
  如果把这个八个军抽调北上,再除开驻扎在颍上的第二军、第三军以及水军第一军,整个淮右五州之地,除了尚未完成换装的第七军、第九军和骑二军,以及因为有特殊任务,现在尚未正式对外宣布的水军第三军,就再无一兵一卒了。
  要知道庐濠二州都是刚刚入手,濠州也就罢了,但庐州局面并不稳定。
  杨溥留下的近万德胜军、忠正军残部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解散归乡,隐患尚存。
  杨氏一族以及原来依附于杨氏的庐州士绅对江烽的入主并不欢迎,哪怕在阅兵式后有所震慑,但是内心的抵触情绪仍然存在,在庐州驻军第七军、第九军弹压,也是迫不得已之举。
  光州没有驻军,这是因为当初与朝廷的约定,但浍州就只剩下一个等待战马到来的骑二军驻留。
  寿州就更夸张了,没有一兵一卒。
  这样一个淮右要地,竟然没有一兵一卒驻扎,让人不可想象。
  而濠州也一样,一旦第四军、第五军北上,濠州也就成了不设防之地,尤其是在东面还直接面临着蚁贼和吴军(李昪)的压力。
  也幸亏濠州尚有一个军的团练屯兵,还可勉强维持,所以当杨勋提出要解散这一军团练时,更是被江烽断然拒绝。
  按照江烽的想法,他甚至有意将这一军团练屯兵进行整编后改为淮右第十军,彻底完成淮右左厢军十个军的编制组成。
  ……
  防御守捉使府的分工显得有些散乱,所以谁负责那一块工作也没有一个定数,更多的是按照主君的意图来安排。
  这也是尚不规范的藩阀们最正常的一种表现。
  就像是江烽这个防御守捉使府,由于淮右管辖之地膨胀速度太快,导致防御守捉使府的事务也是急剧增加,每一项事务都需要吏员,以至于许多官员吏目都未真正设立和补齐过,大家都处于一种抓瞎的状态,临时性抓夫抓差就成了常态了。
  原本在光浍寿三州之地时,作为长史的陈蔚和行军司马的崔尚是有意要重新就事务进行一次调整和梳理,以便于更好更高效率的处理事务,尤其是杜拓和王煌的到来,的确也分担了两人一些压力,但是刚来得及理顺的情况,很快就又被庐濠二州的纳入给打乱了。
  更为恼火的是现在淮右还面临着要北伐徐州,这就要求庐州这边局面不但要稳住,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整编军队,补充各项军资辎重。
  这些极其繁复的工作根本不是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能干下来的,这就要求现在的防御守捉使府,或者说下一步也许就是观察处置使府还要补充大量的人员进来。
  王煌被确定对整个淮右军的整体人员配置进行梳理和整合,以及按照需求来进行提前安排。
  作为掌记官被江烽点将来负责此项事务,也算是委以重任了。
  江烽对崔尚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在确保八到十个军可供北上征伐徐州的前提下,如何来确保淮右本土的安全需求。
  崔尚很快就拿出了意见,按照这个要求,如果要想较为稳妥的完成北伐事宜,需要十个军,其中水军一军,步军和骑军的比例大概在六三或者七二之间,也就是六个步军加三个骑军,或者七个步军加两个骑军。
  如果一时间无法配齐而徐州战事有紧迫,起码也需要水军一军,加上步军六军和骑军一军,这是最低要求。
  但目前的情形却是很尴尬,八个军虽然能勉强凑齐,但是却基本上将淮右本土军队抽调一空。
  崔尚和王煌的磋商建议最起码还需要新建两个步军,才能勉强维系淮右目前的安全,如果从长远计,则起码需要新建四个军,其中一个军为骑军。
  江烽很快批准了王煌的意见,按照基本要求新建两个军,但怎么来筹建,则全权交给王煌,从兵源、武器、盔甲、衣物、辎重以及军官配备,这些都交给王煌来筹备,而且明确要求要在北伐徐州之前完成,不能因为这一事情影响到北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