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7/518

  紧邻在岸边是密密麻麻的独轮车和双轮车,车夫们也都早已经准备好了。
  压得水线已经靠近船舷不远,一看就知道这是满舱重货,像这种大规模的运输,除了粮食、瓷器以及铁器外,几乎很难用其他货物来解释。
  没错,这就是粮船,从寿州过来的粮船。
  濠州虽然也是产粮地,但是却没有多少储备,伴随着各军开始向濠州开拔汇聚,后勤辎重粮草物资也都陆续开始向钟离聚集。
  谁都知道这一战可谓命运攸关,江烽也清楚这一战面临的困难,哪怕之前他已经开始着手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但是最终还是要用战争来说话。
  好在钟离城紧邻淮水,沿着河岸空地不少,紧急搭起的木棚可以作为粮食、器械、武器盔甲等各项战略物资的临时存放地。
  粮船终于靠岸,夫子们开始鱼贯上船扛起粮包嘿着嘿着的沿着富有弹性的船板上岸。
  一上岸,立即就有独轮车或者双轮板推车上来,独轮车可以承受五六包粮食,而双轮车却要多许多,十来包粮食放上去,根本不在话下。
  从码头沿着河岸的道路被紧急铺设了黄土混合了砂石,而且用特制的铁铸碾子反复压制后,已经能够满足这种独轮车和双轮板推车的行进要求了。
  张吉泽小心的在观察着双轮板推车的使用状况,作为防御守捉使府中司士参军事随员,他需要考察这种通过了改良的双轮板车使用效果。
  所谓改良,其实也就是对双轮板车的轴进行了改良,除了轴采用了道藏所研究推广了的铁质轴杆外,最为关键的还是用了轮辐轴承,这种轮辐轴承极大的增强了车轮滚动效果,轻便省力,而且质量也得到很大提升。
  只不过这种推广速度还比较慢,目前仅仅改良了不到一百辆双轮板车,而且都直接送到了濠州这边来使用了。
  伴随着辖地迅速扩大,从长安归来的黄安锦已经正式从朝廷那边取得了关于任命光浍寿防御守捉使江烽为淮右观察处置使的诏令和通告,当然淮右宣抚使的这一头衔仍然没有取消,但比起淮右观察处置使这一头衔,宣抚使的分量就有些轻了。
  之所以这么快就能取得这一诏令,原因很多。
  一是关中局势有些不稳,党项人和山南西道观风使杨文昌的联手大败吐蕃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战功,迫于杨文昌的实力迅速膨胀,朝廷不得不封赏杨文昌,不但赐爵,而且还正式任命其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节度使之位一封赏,也就意味着杨文昌具备了节度整个山南西道的权力,虽然这个权力仍然需要通过其实力来实现,但毕竟有了这个名义,那就大不一样了。
  由于杨文昌的实力急剧膨胀,使得朝廷也觉得需要一些对朝廷更为恭顺的地方藩阀来支撑了,那么江烽取得了淮右观察处置使的这一跨越式擢拔,而袁怀河也同样取得了蔡颖亳观察处置使这一职位,但是却对要求任命袁怀德的颍州刺史一职搁置了。
  二是江烽对朝廷表现出来的恭顺,尤其是敦请朝廷派出官员管治和州,更是让朝廷喜出望外,对江烽的观感更是好得爆棚,要知道现在令不出关中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实了,现在突然来了一个要求朝廷派遣官员到其麾下治理的藩阀,简直就太让人“感动”了。
  三是李瑾和尉迟无病的从中撮合,这也是相当关键所在。
  观察处置使府和防御守捉使府并无太大变化,但是辖地的膨胀也就意味着事务的迅速增多,府中六司的事务也开始向下延伸,从三州到五个半州,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人手越来越不足了。
  哪怕是大道学堂中每三个月就有一期短训班的学员新鲜出炉,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各州县和观察处置使府的需求,而现在司功参军暂时由杜拓兼任,每一期的学员分配都不得不面临着来自各州县主官的争抢。
  这也是陈蔚认为开科考试势在必行的一大主因,实在是吏员缺额太大了。
  张吉泽之前对术法一道很感兴趣,但是让他很失望的是他对术法一道实在是缺乏天赋,虽然跟随着一位方术士习练过三年,但是最终得出的结果是他在这方面很难取得成功,沮丧之下张吉泽不得不重新选择了读书。
  作为张氏一族的子弟,他并没有费多少周折就进了大道学堂中学习,在大道学堂中有了一些术法底蕴和自小就读书的他比起其他人表现更好,所以很快就获得了毕业加入寿州刺史府成为一名六曹吏员的机会。
  随着防御守捉使府对各级吏员的选拔需求,张吉泽有幸被选入了防御守捉使府中司士参军麾下,专司与正式合并了材官所的道藏所进行协调沟通和对接的事务。
  这些车辆的使用状况都将被张吉泽记录,并最终撰写成为报告反馈,以便下一步做出进一步的改良。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种双轮板车的情况还不错,两个夫子可以轻而易举的推动十余袋粮食,而且在速度上也比独轮车更快,只是在对道路的宽窄度上要求要高一些。
  ……
  “轰隆”一声,雨终于下了下来。
  连续闷热了几日,一直都以为雨快要下来了,但是却始终迟迟未下,现在终于来了。
  伴随着大风,窗户不停的摇动,厅堂里的光线也顿时暗了下来。
  杨勋已经走马上任庐州刺史,濠州刺史暂时空缺,由濠州长史孙泽暂代。
  原本江烽是有意让杨勋先在濠州呆一段时间之后才赴庐州上任的,但是杨勋向江烽保证孙泽的能力绝对值得信任,甚至说濠州许多工作他都早已经交给孙泽,这才让江烽稍微放心。
  不过接下来孙泽的表现也的确让江烽十分满意,尤其是在大批粮草辎重运送而来,船队也陆续抵达钟离时,孙泽提前所作的许多工作都得到了展现。
  “水军第一军走到哪里了?”
  “已经从颍水入淮水了,前两天汝水上游下了暴雨,淮水水位有所上涨,估计船队下来会很快。”梅况回应道。
  江烽的目光仍然落在悬挂在正中央的地图上。
  站在厅堂两侧的武将文臣们都保持着沉默。
  “骑一军和骑二军呢?”事实上这些问题江烽早已经问过几遍了,但是他还是下意识的想要问一问,因为这一仗太关键了。
  “骑一军已经开拔到了涂山附近,正在那里进行最后的整训,骑二军还在浍州,他们的马匹刚刚补足到位,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训练适应。”崔尚回答道。
  涂山距离钟离只有几十里地,也就是说骑一军事实上已经做好了战前准备了,但骑二军却还不行。
  “怕是等不及了啊。”江烽摇摇头,“浮桥搭建准备停当了么?”
  “君上放心,六个时辰之内就可以搭好两座浮桥,各种物资均已经准备停当了。”崔尚信心十足的道。
  “我是不是太唠叨了一点?”江烽忍不住哑然失笑,“我一直以为自己很有大将风范,泰山压顶不变色,没想到真正到了关键时候,还是有些紧张啊,呵呵,自己给自己打气,败了,大不了退回淮右重来,反正李昪和蚁贼还打得不亦乐乎,没心思来管我们,但又怎么愿意败了呢?”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了进来,王邈大踏步走了进来:“君上,第六军、第八军已经抵达城外,正在扎营。右厢军第一军、第二军也已经过了定远,预计后日可到。”
  “唔,看样子秦汉和成淦他们是真想要在这一战中有所表现啊,好事儿,我也很期待。”江烽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万山,涣水的勘测没有问题吧?”
  “君上放心,我们安排了四组,分别相隔五里地位一组选择渡河点,截止到昨日,反馈回来的情况都很好,渡河没有问题。”张万山赶紧回应道。
  渡淮之后北上,就需要渡过涣水,而蕲县就在涣水南岸,姚承泰的主力一部就驻扎在蕲县。
  “白陵,时间一定要算好,另外,子钰你和春来率水军、以及右厢军的第一、二军突袭通桥,时机一定要拿捏好,嗯,得好好计算一下。”
  江烽的目光重新回到地图上,脑海中的规划一遍又一遍的过,他也清楚规划得再好,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你无法将所有意外计算在内,只能交给带兵大将去临场处置。
  按照计划,步军从钟离渡河北上,进攻蕲县,这势必吸引姚承泰的注意力,而梅况和田春来率领水军船队与第一军、第二军乘船走汴渠,经虹县北上突袭通桥,截断蕲县姚承泰军的辎重物资供应,这样一举击溃姚承泰驻蕲县部之后,再来进攻符离,围歼姚承泰主力。
第十九章
风险,变数
  这个计划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却不可避免的有许多隐患和不确定因素。
  首先水军要突袭通桥,这条水路不可谓不多艰。
  两军水军加上两军步军走汴河,意味着需要从泗州的州治临淮和盱眙之间通过,盱眙也就罢了,但临淮虽然俞明真未曾在这里驻军,但是哨所和斥候是少不了的,也就是说要从这里过,就是在人家眼皮子下通过,这是其一。
  就算是通过了临淮,沿着汴河北上,要过虹县,这又是泗州的一个咽喉县份,同样也面临如此问题。
  四军一万人,起码需要接近一百条大船,不但后勤压力极大,而且这一线需要走接近十日,沿线的补给很棘手,一旦登陆靠岸就很容易被人觉察出端倪来。
  “君上,突袭通桥,恐怕有些问题。”梅况和田春来也就这个计划研究了许久了,反复商讨之后,才觉得还是需要变更一下。
  “哦,说。”江烽面色不变。
  “一百条船带一万人走这条路目标太大了,哪怕是假借粮船之名,还是太大了,不可能不让从临淮到虹县这一线的感化军哨卡查验,规模如此大的粮船,以感化军那帮人的作风肯定会以为是一条大鱼,牵绊不会少,很容易暴露。”梅况沉声道。
  “那你们觉得该如何?”江烽耐心的问道。
  “属下觉得右厢军第一军、第二军不随我们走,而是晚两天走。”梅况有条不紊的道:“我们水军第一军、第二军也只出动三十条兵船,辅之以几条粮船作掩护,通桥驻军数量不多,一鼓而下之后,右厢军在跟进来,这样更稳妥一些。”
  “但通桥杵在蕲县和符离之间,距离两城太近,一旦姚承泰反应够快,你们恐怕要承受的压力就会很大。”江烽皱起眉头。
  通桥乃是故宿州州治所在,后宿州被撤归并入徐州,这里逐渐萧条下来,却正好处在彭城——符离——蕲县这条驿道与汴河交汇处,所以仍然规模不小,驻军有姚承泰的一个军。
  更为关键的是蕲县和符离距离通桥都只有二三十里地,半日时间援军就可赶到,水军登陆之后如何控制住通桥?能否抵挡得住来自两边的夹击?
  “君上,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姚承泰的主力从符离调出来,如果姚承泰主力都龟缩在符离城中,我们这场仗才真的不好打了,或许就是让姚承泰觉得通桥不好守,他们能够抢在南线我们步军攻下蕲县之前重夺通桥,才能把他主力拖在通桥消灭,我们下一步才能一举拿下符离呢。”
  田春来的建议也是中肯之言,也赢得了在座其他将领的支持。
  “君上,春来之言有理,姚承泰加上屯军和亲卫军两万大军,符离、通桥、蕲县纵向分列,两头重,中间轻,但粮草辎重物资均存放于通桥,就是没有料到我们会从水上绕这么大一圈子突袭通桥,一旦控制了通桥,姚承泰势必拼命要夺回通桥,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只是关键在于能不能在我们陆路上北上的大军赶到之前守住通桥。”
  杨堪沉吟着表明态度,“这中间存在的变数实在太大,我们北上会遇到什么,蕲县姚承泰部会作何反应,现在都还难以预测,这就让水军突袭通桥之后能否坚持下去也存在很大的变数。”
  梅况慨然道:“七郎,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毫无风险,更何况咱们这是在打仗!水军本来从汴河出击通桥就是一项冒险之举,就是要出其不意,至于说守住通桥,吸引姚承泰大军,也就是目的,相信我们船队上的武器会给尚云溪一个深刻印象,另外,我觉得道藏所可以在这一次我们突袭通桥然后守卫通桥上有所表现,我可是听说龟年兄他们这一段时间是突飞猛进,进境极大,拿出了不少新东西呢。”
  如果说在淮右有什么比军队建设更让江烽更重视,那就只有术法一脉了。
  除了在大道学堂设立有专门的术法培养班外,几乎淮右每攻略一地,所在地的术法人才便会被席卷一空。
  无论是采取什么方式,聘请、招募、邀请,甚至强行逼迫,总而言之各种方式手段用足用够,都要将这些术法人才掌握在淮右手中。
  同时江烽也是将道藏所的扩建、研究所需钱银放在首要保障的地位,这也是浍州道藏所迅速发展起来的一大原因。
  现在浍州道藏所的五行院堂均已建成,南颍州不多的术法人才也在淮右军控制了颍上和上蔡两县之后被迅速吸纳到了浍州道藏所。
  浍州道藏所甚至还主动出击,在颍州和亳州尚未落入蔡州军手中时,就开始主动邀请、招纳这两州的术法人才,优越的条件也吸引了不少术法人才投入到浍州道藏所中去。
  现在庐濠二州纳入,加上地位未定的和州,这三州的术法人才鼎盛程度远胜于颍亳二州,所以也毫无悬念的纳入道藏所,道藏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膨胀起来。
  现在浍州道藏所的人员已经超过了百人,术法师级别以上的就达到了三十人,其中术法师19人,方术师7人,道法师4人,但是唯一遗憾的就是道法宗师级别的强者还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7/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