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518

  饶是前期已经提前做了许多准备,但是真正到事到临头时,还是有很多没有考虑到,需要临时安排布置推动,这对于整个淮右的后勤保障体系来说,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磨炼。
  整个淮右军,牙军,左厢军十军,除了第三、第四军驻扎南颍州不动,第七军、第九军驻扎在庐州继续进行整编,其余六个军全数向濠州开拔。
  其中已经完全完成了整编的右厢军第一军、第二军将与水军一部追随先行出发的水军主力沿着汴渠进军通桥,并与完成突袭通桥的水军主力一道承担起可能来自南北两面的感化军姚承泰部的夹击。
  骑一军也正在向濠州集结,他们也会和步军主力一同北上,而骑二军能否赶上,或者是否需要北上,还要根据情况而定。
  军务上的调遣开拔自然不需要陈蔚、杜拓和王煌等人,但是后勤运输保障,这才是最繁重的事务,陈蔚坐镇寿州,在郑居的协助下负责统一调遣,而杜拓则在杨勋的配合下,确保庐州这边不出乱子,王煌则在濠州与濠州长史和杨勋之子杨固一道负责安排协调。
  应该说杨溥与李昪的对决还是帮了淮右大忙的。
  如果没有前期杨溥的德胜军、忠正军与李昪东海军、镇海军的大战,庐州这边也不会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动员,这个直接结果就是淮右军可以顺手牵羊的接手德胜军、忠正军留下的多达两三万人的夫子。
  虽然之前对德胜军、忠正军的态度是要解散,但是夫子淮右军却从未打算遣散回家,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北伐,那这两三万夫子就是最好的劳动力,当然要利用起来。
  至于说忠正军、德胜军重编入淮右,那都是后面的事情了。
  对夫子的重新编组,并按照淮右的后勤运作方式来进行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毕竟夫子本身自己有自己的运作规律,另外要求也不可能像军队那样高,而且准确的说杨溥原来也做的不错,所以很快这两三万夫子就纳入了淮右体系中。
  可以说,这次东进庐州,在短时间内最大收获甚至都不是庐州这座城市,而是这九千残军和两万多夫子。
  这些都是经过简单的整编就可以纳入淮右军中发挥力量的,而庐州本身却还需要时间来消化,甚至要解决庐州内部对淮右敌意甚浓的士绅,都还需要考验江烽手段和耐心。
  ……
  站在码头上,陈蔚忍不住活动一下这一段时间里长期伏案有些酸痛的腰颈,吐出一口浊气,“总算是差不多了。”
  “长史大人,恐怕还只是一个开始呢。”郑居微笑着站在一旁。
  “哎,我何尝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自我安慰罢了。”陈蔚苦笑着摇头:“我发现自打跟随君上之后,我就再没有轻松过了,连回家的时间都少了许多,家中老妻都埋怨我对孩子们的关注少了许多。”
  “谁让君上的动作总是这么快这么猛呢?”
  郑居本来以为既然二弟郑弘入了府中,自己也该退幕后休养了,但是没想到江烽却没有“放过”他,让其也进府担任从事,协助王煌。
  但实际上防御守捉使府也就是现在的观察使府中的事务显得非常凌乱,人手严重短缺,所以很多时候都是采取一事一议一定,某项事务直接确定谁负责谁协助,并没有按照原来的分工来进行,这也是一个处于急速扩张期的藩阀内部的通病。
  郑居说这话时也是感慨、震撼又带着一些自豪和展望的心情的。
  没错,当寿州落入江烽手中是,江烽才有资格说他要谋淮右,但是一年多时间之后,庐濠二州这本来是淮右腹地的州郡就已经掌握在手中,甚至还包括和州,连淮北的南颍州二县也一样在控制之中,现在你甚至还来不及感慨,大军却又向北,突进徐州了。
  下一步淮右观察处置使这个身份也许只是江烽的一部分了,拿下了徐州,那就不仅仅是淮右那么简单了,徐州代表着什么,没有谁不明白。
  虽然也对淮右大军北上有些担心,但是郑居却仍然更看好淮右。
  淮北的虚弱和混乱对于他们这些只有一河之隔的寿州人来说并非什么秘密,现在蔡州军吞下亳州已经是捉襟见肘,北方又是一片大乱,这等机会下,若是淮右不趁机北上,的确说不过去。
  退一万步说,郑居觉得哪怕真的一时间无法拿下徐州,但泗州却是绝对可以拿下的,这对于建立起一个横跨淮水两岸的王国来说极具诱惑力。
  “所以啊,我们这些老人就只能一路小跑才能跟得上君上的步伐啊。”陈蔚喟然道:“原来在固始觉得自己也许就这么过一辈子了,但这三年,几乎每年都要颠覆我自己的认知,陈氏一族的子弟中优秀者现在都排队等待着进大道学堂,四珍,你们郑家也不能落后啊,据我所知,勋公已经将其几个子侄都送到了大道学堂学习了。”
  郑居知道这是陈蔚的示好和提醒。
  大道学堂乃是江烽手创,最开始只是进行短期的吏员培训以及当初军中阵亡父辈而无人照看的子弟学校,但是随着淮右地盘的急速扩大,纳入淮右体系的各地士绅也是倍增,短期的吏员培训逐渐开始向系统性的官吏学习培养转化。
  从最初的三个月,到现在的半年,一年,甚至已经开始开设两年期的学习培训班,聘请的教习也是越来越庞杂。
  除了传统的《礼记》、《春秋左氏传》、《尚书》、《荀子》、《吕氏春秋》外,也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前后汉书》、《南史》、《北史》、《老子》、《庄子》、《列子》等,但更为重要的则是聘请来地方各级老吏们专门来传授庶务经验以及各种可能遭遇到地方上猾吏劣绅们在政务中可能出的阴招陷阱。
  连陈蔚都不得不佩服江烽在这上边的创意,居然会想到聘请那些因为年老体衰甚至是因为犯事免官的吏员们来总结经验,为这些即将登上舞台的新晋官吏们授课,而这种经验都是千百年来各地官吏们自行摸索总结出来的各种阴暗,而如何应针对性的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虽说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起码可以让这些新晋官吏们少犯许多错误,少踩许多陷阱。
  “谢谢陈公的提醒,某也已经安排族中子侄到学堂报名,已经有三人列入计划,下一期就会入学。”郑居含笑解释道。
  “唔,那就好。”陈蔚看了郑居一眼。
  没想到郑家也还是考虑到前面了,看来寿州三姓都还是相当敏锐的。
  相比之下反倒是浍州的黄、谭等姓手脚慢了,这帮眼光短浅的乡巴佬,真的是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
  现在淮右势力如日中天,一旦拿下徐州,可以说淮右立马就成为中土之地可以和大梁、河东比肩的超级藩阀,或许在军事实力上还不如大梁和河东,但是若是完成了整合,其经济实力绝对可以成为诸藩之冠,至于说军事实力,只要有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这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当然,要不受干扰的完成整合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北方的河朔和平卢,西面的大梁和蔡州,南面还有李吴,这些阀族恐怕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淮右实力的膨胀,总会想方设法的制造麻烦和障碍来阻挠干扰淮右顺利发展,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此消彼长过程。
  现在还不提早谋局,日后想要在淮右体系中占一个位置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这一次吞并了庐濠二州,濠州的士绅很快就要转向过来,倒是庐州杨氏这些士绅恐怕脑袋瓜子要转过弯来还要些时间,这恰恰是机遇,要等到庐州的这些士绅都开始彻底转向淮右时,恐怕竞争就会激烈了,到那个时候,还有徐州泗州海州的士绅也会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那就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对了,陈公,道藏所改良的双轮板车的使用测试报告都已经出来了,他们认为可以推广到日常民间使用中去了,这比起寻常的牛车马车效率高不少,尤其是在速度上可以提升不少。”郑居想起什么似的:“而且据道藏所那边反馈,他们正在改良四轮驾车,尤其是马车和驴车,估计会有一个大的突破。”
第二十五章
争霸第一步
  道藏所和材官所合并之后,往日里为材官所提供的各种资材都全数交给了道藏所,这也极大的调动起了道藏所的积极性。
  正如江烽所言,日后军队所需器械装备以及民间的一些设备改良,都可以全数交给道藏所来进行,道藏所也不要把自己局限于术法中,包括一些有别于术法的实验和探索也一样要搞起来,比如科学。
  这个科学的说法也是源于江烽,大家都对他所说科学是什么感到不解,不过后来大家大略明白了江烽所提到的科学其实就是格物,甚至包括道藏一脉都应该算在格物学之中了。
  只不过江烽所言的这个科学更有针对一些,比如探究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找出其奥秘的,比如水或者火能够产生力量的流动的,这看似和术法有些瓜葛,但是又有些区别,但是在江烽列举了几个事例之后,也驳倒了一些对这个格物或者科学不太看得上的术法人士。
  倒是邓龟年对此很感兴趣,认为格物学触类旁通,应该对术法的研究和应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促进作用。
  在大道学堂中,江烽也专门安排了一些术法人士和对格物学有所钻研的人士为那些年幼的学生启蒙。
  应该说种子已经播下,短期内也许见不到什么效果,但是江烽相信随着术法和格物学从孩童抓起,从儿童时代就开始为他们启蒙,培养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用于钻研,迟早这些种子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到那时候,整个社会都会为之改变。
  现在的淮右观察处置使府也是一个正在处于不断更新变化的机构,名义上,这个观察处置使府理应主要负责处置军务,但是实际上像这种观察处置使府已经逐渐取代了行政机构,相当于一级官府了。
  而江烽也越来越觉得在这个时代中,官府的行政权力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推进社会事务上更是处于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更多的时候这些权利和义务都交到了地方士绅手中,而这恰恰是江烽不愿意的。
  江烽也早就有意要把观察处置使府的机构设置重新来进行调整,按照自己原来的理解,而非现在这种临时性的抓夫,只不过由于徐州战事迫在眉睫而无法来启动这个系统工程,他已经下了决心,一旦徐州落入自己手中,他就要排除一切干扰来推进整个观察处置使府下辖各职能部门的建设。
  “道藏所搞的这个马车的确很有用数,但是也有些弊端,就像这个马车的磨损状况,以现在淮右境内的驿道情况,根本支撑不了,如果真要发挥出这些马车驴车的作用,就必须要解决道路问题。”
  陈蔚想得更远一些,的确现有道路状况对改良畜力车难以适应,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休整,但是如果的确能够在道路上得到解决,不但可以极大的解决军队调动速度,同时也对民间的商业流通大有裨益,尤其是在一些河渠不太通畅的地区。
  “陈公,当下大批流民灾民南下,淮水畔各地都聚集了大量等待南下的灾民流民,我看这都是淮北诸州有意放纵驱使他们南下,以免他们消耗他们本来就不多的粮食,甚至连本身就缺人口的北颍州和亳州都是如此,蔡州看来也吃不消了,我倒是有一个建议,如果咱们淮右真的有意要大量推广这种畜力车和双轮推车,不妨可以把这些流民组织起来,有针对性根据我们这边道路需要状况来进行修缮维护,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这样今年过去了,如果君上夺下徐泗海三州,就可以让这些流民灾民重新北返安顿到这三州来充实被蚁贼肆虐之后损失的人口……”
  郑居的建议让陈蔚心中一亮。
  这个建议很好,不但解决了这些流民灾民的生计问题,同时又把这些流民灾民组织了起来,使其能有所作,免得起聚集生乱,同时对整个淮右的道路状况也是一个极大的改善。
  原来也曾有过这方面的想法,是想把流民组织起来对水渠、城防设施进行维修,也是一种以工代赈的方式,但是算了一算灾民流民数量太大,加之前年颍亳二州灾民南下时就已经组织起来把寿州这边的灌溉水渠修缮得差不多了,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灾民流民,但现在如果要对寿州、濠州和庐州的道路进行修缮,那工程量就相当大了,对流民的需求也就是多多益善了。
  这些流民灾民只求一顿饭而已,其他都不奢望,正好可以来大加利用。
  想到这里陈蔚已经忍不住在自己心中规划起首先需要修缮建设的道路来了。
  毫无疑问从寿州州治寿春到庐州州治合肥的这条道路无论是从军事意义和商业意义都是最为重要的一条道路,现在虽然有驿道,但是其道路状况肯定无法满足日后淮右一统之下的需要。
  寿州是粮仓和淮水水畔最重要的商埠,也是重要的瓷器生产地,而庐州政治意义非比寻常,人口众多,也是大粮仓,且可以依托肥水入巢湖,然后再通过濡须水进入江水,沟通江水流域,一样极为重要。
  如果说要走水运,其实也能让两地相通但是距离就绕得太远了,从寿州到庐州,走水路要从淮水到楚州山阳然后进入漕渠,过江都进入江水,然后沿着江水上溯,一直要过江宁、当涂、芜湖,才能到濡须水入江水口,从濡须水进入巢湖再走肥水到合肥,那就太远了,简直十倍于陆路距离有多,哪怕是水运再是运费低廉,也不合适了。
  另外一条道路就是从光州州治经殷城到盛唐(驺虞城),再进入庐州直抵合肥。
  这条路从光州州治定城到殷城的道路尚可,但是从殷城到盛唐再到合肥这条路就比较差了,这条路虽然在商业上的价值略差,但是政治意义和军事价值很大。
  把这条路修好,可以极大的促进殷城和盛唐这两个浍州南部丘区县的开发,同时这条横贯整个淮右领地的道路建好,有利于军队的调动,这一区域因为没有水路,只能靠陆地运输,无论是军队调动,还是辎重运输都只能靠人力畜力。
  如果说未来淮右有意要对蕲黄二州,那么一条线自然是从舒州西进,另一条路就要越过白沙关、穆陵关和阴山关南下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长远规划,但在目前有廉价劳动力的时候,为什么不先行做起来呢?
  现在淮右最大的武器就是囤积了充足的粮食,在去年和前年以相当低廉的价格收储,现在这些陈粮不但可以卖出大价钱,而且亦可把这些劳动力人口利用起来。
  “四珍,你这个建议极佳,某非常赞同,须得立即禀报君上,把这件事情做起来,现在淮水沿岸各县州还在对这些流民犯愁,现在可好了,正好放他们南下,甚至可以大肆宣传,反正淮右这边道路需要建设的地方甚多,正好可以利用起来,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吧。”
  陈蔚的话让郑居心里也很高兴,这意味着陈蔚会把这个建议提交给君上,至少也证明自己到了观察处置使府中并非毫无用处。
  ……
  两道浮桥被迅速的搭建起来,首先渡河的是丁满率领的牙军。
  这支军队作为当家军队,虽然没有像第一军那样经历了多场战火洗礼,但是其军士的组成却基本上是从固始保卫战之后的老卒中吸纳组成的,而且作为牙军,其训练的要求也一直是保持着对标第一军的标准,也许就是在经验上略逊于杨堪的第一军,但热情和忠诚度上是绝对不逊色与第一军的。
  两条用小船和船板搭建起来的浮桥在水量已经明显增大的淮水上起伏不定,但是对于渡淮早有准备甚至训练的各军,对此都是毫不怯场,行进速度相当快。
  事实上在淮水北岸也没有任何阻挠,虽然徐州的细作和斥候也发现了淮右军大批军队在钟离城聚集,但是他们却没有来得及做出多少反应,或者说,他们也不知道该做出何种反应。
  牙军、左厢军第一军、骑一军、左厢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第八军、第十军,右厢军第三军,陆续渡淮。
  看见北岸翻腾的黄尘,江烽站在浮桥桥头上,也是心中激荡。
  这算是淮右军真正大规模作战的第一遭,九个军,两万多人,还有上万的夫子,这还没有算已经乘船提前出发的水军两军以及右厢军第一军、第二军这一万多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