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518

  敌军如果是一个军的精锐骑军,而且是绕行到东南面来逆袭,很显然就是冲着自己,不,应该是冲着辎重器械而来。
  想到这里,黄安锦不再多问,径直催马直奔辎重队。
  “把所有防御器械下车列阵……”
  “黄大人,这些都是用于攻城所用,一旦消耗,恐怕难以弥补,而且这样对付骑兵,效果恐怕未必好啊……”
  “哼,敌人是骑兵,我这一军如何防御?如无你们器械协助,一旦被敌人突破,那就只有玉石俱焚!”黄安锦毫不客气的道:“既然君上安排我押后,一切就由我来决定,所有责任我承担!”
  见黄安锦态度异常强硬,辎重队负责人也清楚一旦被敌人突破,那就不是物资能不能保住的问题,就是大家性命能不能保住的问题了,既然黄安锦明确表示一切后果他负责,当然就不再废话,立即安排夫子们将所有器械开始下车列阵。
  跟随辎重车而行还有二十余名术法师和方术士,带队的是一名方术师。
  听闻敌军骑兵将会很快来袭之后,也迅速将一干术法人员组织起来,一部分开始操作能够发挥作用的术法器械,比如雷火筒,千张弩;一部分则开始布设简单的术法陷阱,并将一些木系术法和土系术法沿着列阵前沿开始安设。
  应该说黄安锦的果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快正在拉练的两个营迅速归位,按照原定计划开始结阵。
  步军对骑军天生就受限,好在目前可以背靠涣水,不担心西面的威胁。
  另外三面则按照黄安锦的命令迅速以大车横档结阵,然后两营居中最为预备队,另外三营则以车阵为屏障,向外突出为一个半环形防御阵地,准备接战。
  黄安锦跃上大车,站在一辆有木顶的大车,极目张望。
  车下传令兵已经紧张得握紧了手中小旗,随时等候着主将下令。
  敌人来势很猛,半个时辰刚过,一大片卷起的黄尘雾团已经出现在东面的平川上,这是大规模骑兵奔行卷起的土尘。
  很快,在黄安锦的视线中,敌人迅速化为了三个攻击群,准备从三个方向发起攻击,择机突破。
  不得不承认,姚承泰能屹立于徐州四部中并非浪得虚名,从这一军骑军的分进合击表现出来的娴熟以及战马素质,就能略窥一斑。
  黄安锦嘴里有些发苦,这是内心紧张到极致的表现。
  哪怕是在固始保卫战中他也没有如此紧张过,因为那一场战争不过是自己个人生死问题,而这一次不一样,关乎右三军一军不说,而且还有如此多的辎重器械以及术法师们,如果真的被敌军突破,那结果将是淮右军无法接受的。
  所以这一战许胜不许败,哪怕把自己的性命撂在这里。
  敌军来袭速度很快,一进入弓箭射程,敌人便引弓击中攒射,意图撕开一角。
  娴熟的马术和骑射水准的确展示出了感化军中一样有战斗力强大的一面,几乎是眨眼之间,就有十余名士卒倒在了敌人的疯狂射杀之下。
  右三军是典型的步军配制,虽然也有弓弩手,但是数量却相当有限,各营均配备了一都,集中起来也不过区区五百射手。
  双方的对射是不均衡的,骑兵通过奔行带来的加速度以及马弓的射程优势,使得双方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一场不对等的血战。
  大车上的重型术法武器在这么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装配到位,即便是装配好了,也没有足够的熟练军士来操作,所以黄安锦也果断的放弃了这些大姓术法武器,而将雷火筒和千张弩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配置。
  ……
  焦绌兴奋无比。
  这一次出击终于得手了。
  淮右军很谨慎,把一个军的骑兵分散开来向四周撒开,以求最大限度的发现己方。
  这算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撒得越开,固然发现己方的几率越大,但是同样这张网也就越发薄弱。
  于是就是这样一个结果了,一营骑兵想要阻挡自己一军骑兵,其结果可想而知。
  焦绌也很佩服淮右骑兵的英勇,哪怕是战斗到最后一息已然不可罢战,仍然在为这支军队争取时间,不过强弱悬殊之间,结果不会改变。
  但是让焦绌有些急躁的是他没想到敌人的反应如此之快,如此庞大的一个车驮队,竟然抢在自己进击之前就已经做好准备,而且从淮右军的大车队结阵来看,敌人显然是做了一些应对准备,虽然焦绌不认为这能改变什么。
  连续几轮的攒射让敌人阵营中惨叫连连,箭矢尖啸如鬼泣,击打在木制架厢上噼噼啪啪如雨打残荷一般。
  暗红的血水已经将车轮下的黄土浸润得黑一块紫一块,敌人的抵抗显得有气无力杂乱无章,起码在焦绌看来,这样下去,只需要几轮攒射下来,这些妄图顽抗的家伙都得要倒在箭矢之下。
  “黄大人,雷火筒已经准备就绪,不过数量上少了一些,我建议是否可以放敌人来得更近一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打击敌人。”一名都头小声的建议道。
  放得越近,风险就越大,敌人是骑兵,一旦找准了弱点,撕开了防线,那后果不堪设想。
  但对方所言也在理,敌人这样围绕着用骑射来对付,活生生都能把你给绞死。
  只有把对方诱进来,让对方相信有一个可以突破的缺口,届时敌军骑兵和步军必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实现突破,而这边则可以利用这些武器来最大限度的给予对方痛击。
  “千张弩呢?”黄安锦声音有些干哑。
  “将军放心,千张弩和雷火筒都是置于一处,一旦有事,就可以充分发挥威力,要给有些人好好上一课,让他明白不是谁都可以恣意妄为的,很多东西让他们死了也可以闭眼睛。”一名术法师傲然道。
第三十四章
轻敌的代价
  连续不断的疯狂攒射和冲击,很快就在防护队形线上冲击出了几个口子。
  几辆大车被摧毁,不断有骑兵用马槊挑开大车的车板车架,试图打开一个真正的通道,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密集的弩矢。
  焦绌目光如电,他感觉得出来,这支护卫军显然战斗力不够,无论是在训练程度还是应对经验上,甚至在战斗意志上,都远非想象中的淮右军那么强悍。
  而且这也绝非装出来的,那些士卒脸上表现出来的恐惧之色,战斗中过于紧张的动作变形,都无一不在证明这支军队的稚嫩和孱弱,在自己这支骑兵队面前,它唯一的命运就是崩塌毁灭。
  焦绌游刃有余的观察着撕开的缝隙,不断有士卒在对方密集攒射中倒下,骑盾对这种近距离的弩矢毫无用处,但这种车阵只要被摧毁出一个口子,同样也就是他们的灭顶之灾。
  一名重甲壮汉猛然将一辆车架挑起,飞起的车架甚至砸倒了淮右两名士卒。
  而战马也在对方的射击下卧倒,重甲壮汉一个灵活的翻身侧滚,避免了被倒下的马匹压住,手中马槊再度发威,两名扑上来的淮右士卒连惨叫都没有来得及发出,便被捅了个透心凉。
  锋利的马槊在对方的胸腹拉出两个血糊糊的孔洞,重甲壮汉趁势欺身直进,一足猛蹬旁边罗列的大车,大车咯吱声中滑动,整个口子迅速变大。
  焦绌满意的挥了一下手中的邯刀,以示满意。
  这是他麾下第一勇将韩烨,武道水准已经突破静息期,进入养息前期,如果不是骑军太需要这种具有突破力的战将,韩烨早已经具备了到某个步军担任军指挥副使甚至军指挥使的实力了。
  紧随韩烨而上的是一队骑军,他们迅速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冲击已经裂口的防线,几辆大车被迅速击毁,甚至有几名自恃勇武的骑兵索性就调下马去,以马匹作为掩护,直接击打大车,一炷香时间不到,几辆大车便被击碎分解,扔到了一旁。
  后续的骑兵仍然按照既定模式,不断采取轮番扫射的方式对裂口两侧和正面的淮右军进行打击,在这种冲击方式下,淮右军显然有些吃不住劲儿了。
  伴随着几辆大车的碎落,缺口不断的变大,甚至有十来名感化军骑兵牢牢的封锁住了缺口两侧,突入进去,迫使还在顽抗的缺口两侧淮右军不断的后退,而这又直接导致更多的大车被打烂,缺口越变越大。
  眼见得缺口就要变成战线崩溃的引子,大队的感化军骑兵开始列队蜂拥而入,只要突入进去,来个窝里开花,这一切就将结束。
  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淮右军在败退之余,却没有乱了阵脚,退虽然在退,但是仍然保持着节奏,这非常困难,甚至是用无数士卒的性命换来的。
  黄安锦的眼中已经充血,牙齿在嘴唇上咬出深深的印痕,而隐藏在几排士兵背后的术法师们和操作器械的士卒们同样是瑟瑟发抖,他们都知道,一旦被这些狂暴悍野的骑兵突破眼前这一道防御阵型,那就是身死体灭的结局。
  但到现在,黄安锦仍然没有下达射击的命令。
  所有人都知道主将在等待最好的时机,但是谁都知道这种等待是最难煎熬的,而且也极其考验主将的眼力和判断力,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
  当又有两台大车被击毁,更多的骑兵开始涌入缺口时,黄安锦几乎是从肺腑中发出怒吼:“放!”
  一百具雷火管第一时间就喷吐出火弹,连续三发式的次第发射,犹如三重火网一般密密麻麻的倾泻而出,正在疯狂涌入的感化军骑兵几乎是在毫无防备之下就被这一遭打击给打懵了。
  雷火管其实和火龙炮的原理有些相似,只不过在规格上缩小了许多。
  长不足五尺,粗不过手臂,采取填装式火弹,然后以术法引力控制,使用时只需要以金属撞击力引发术法之力启动,即可推动火弹发出,然后火弹出管之后因为摩擦燃烧起火。
  由于火弹的材质极为特殊,并用火性术法进行加工,一旦燃烧极为猛烈,很难扑灭。
  而且火弹自身一旦燃烧会释放出许多灰烬,而灰烬亦会燃烧一段时间,所以一旦被灰烬沾上,也会导致被沾上的任何物件燃烧,十分可怖。
  只不过雷火管也有弊端,那就是一次可以填充三发,而一次也会连续喷发三发,但喷发完之后,雷火管几乎就成了一根废品,需要采取专用的填充方式花费不少时间才能实现填充,而且填充工艺也十分复杂,所以在一场战事中几乎就是一次性使用。
  但就这一次使用已经足够了。
  汹涌而至的火弹就像是三堵火墙次第袭至。
  人和马,惨叫连连,疯狂灼烧,一下子让整个缺口处这方圆几十步内变成一个火窟。
  后续跟进来不及停步的骑兵撞了进来,挨着就燃,沾着就烧,根本无法摆脱这种四处飞散的灰烬,顿时变成一具具火人火马,跌跌撞撞的四处奔逃。
  “千张弩,第一轮,射!”
  黄安锦面色发红,但是语气却仍然平静,冷静的下达命令。
  千张弩和普通强弩不同,他是一具类似于西方竖琴模样的工具弩,背后有一个支架,让弩身可以立起,而每一具弩都有十余个发射机簧,弩矢镶嵌其中,每一次扭动机括,便可发射出十余枚弩矢。
  只不过这种弩矢很小,仅有一尺长短,而且细若筷头,射程就更短,攻击距离仅能达到五十步,与强弩相比相差甚远。
  但它的优势就是一次能发射十余枚弩矢,而且采取转轮式装填弩矢,弩体下方有一具专用弩匣,操纵士兵只需要绞动转盘,便可源源不断的将弩矢自动装填上机簧装置中,每一次发射间隙时间不过区区几息。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典型用于近战的密集型打击武器,射程虽然很短,但是却尤其适合在防御阵型中对付密集冲锋的士卒,这一次恰巧就派上了用场。
  截止到目前隶属于道藏所的材官所也只生产出了不到三百具这种千张弩,就全部装车准备在徐州之战中一用。
  为此材官所还专门叮嘱军队中要求注意了解发现雷火管和千张弩在使用中效果和存在问题,以便于下一步进行改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