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518

  这两兄弟也极其善于避实击虚,利用运动野战攻击宣州军,屡次大败宣州军,并在五月份攻下了紧邻江岸的梅根监和铜官冶(今铜陵铜官山)。
  这两地一是制钱所在,一是炼铜所在,皆是肥得流油的地方,被韩氏兄弟以声东击西的计策将宣州军主力调开,然后一举击破,不但收获了大量银钱,而且还俘获了上万的矿工和冶炼工人。
  这些矿工和冶炼工人日夜辛劳却无所得,早就不满生活,所以被韩氏兄弟的焰军俘获后纷纷加入焰军中,加之他们在纪律性和服从性上远胜于那些加入焰军中农民,使得焰军这支南路军势力更是大振。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韩氏兄弟率领的南路军在军队实力上已经不输于秦权率领的焰军主力多少了,当然在将领的武道实力上、精锐部队的战斗力上,南路军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韩氏兄弟在宣州那边大肆招募人才,又与江寇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单单靠几句白话就让韩氏兄弟俯首听命,秦衡觉得不太容易,起码你需要开出一些条件来。
  当然,之前大兄让自己赠予他们练气精义这等修炼武道的要义,使得包括韩氏兄弟在内的南路军首领武将武道水准在这两年里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也赢得了南路军不少武将对自己兄弟的好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会在涉及到关键利益问题上听话,这一点秦衡觉得自家兄长应该明白才对。
  对于秦权的态度突然改变,焰军另外两位主帅也有些犹疑。
  之前秦权一直坚持要拿下山阳,只要拿下山阳,楚州便掌握在手中,但是李吴的强硬抵抗让焰军的进攻不断受挫。
  现在虽然拿下了盐城和盱眙,也获取了不少钱银粮食,但是山阳始终坚固,许文稹在山阳接连击破围攻的焰军,而焰军引以为傲的隼军和豹军却有力无处使,而高邮也是被东海军重兵把守,依托漕渠让焰军无法得手。
  焰军在对镇海军的战斗中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是也无法打破镇海军在南面布置的防线,当然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山阳和高邮在李吴手中,让焰军无法全力南进。
  这大半年来的战事已经对焰军的士气构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加上补充兵员不利,孙道和林儒都隐隐感觉到局面正在向不利于焰军的方向发展,所以他们也在考虑如何来打破这个僵局。
  但是今日研究,秦权的态度却一下子来了一个大转弯,如此突兀不说,而且如此急切,一个月之内就要转向南下,要知道刚得到消息淮右兵进滁州,此时焰军南下,会否被滁州淮右军拦腰一击呢?
  现在焰军只知道淮右已经在徐州取得了大胜,江烽获封彭城郡公,从淮右观察处置使升任淮右节度使并兼任了武宁节度使,统管两淮和兖郓沂三州,可谓兵强马壮,据说进军滁州的大军就是从徐州南返的淮右军,却不知道从徐州南返的淮右军构成如何。
  如果说南返淮右军中骑兵力量强大的话,那么淮右军很容易在焰军南下途中对焰军进行拦击,而林儒和孙道也很清楚焰军打顺风仗不弱,但是遭遇敌军突袭却很容易崩溃,尤其是在这种大家都慌慌忙忙的南下准备渡江的情形下,稍不留意可能就会引发大溃。
  所以二人都有些担心。
  但秦权的脾性他们俩也很清楚,连亲兄弟都照样被鞭笞,更别说他人,虽说他们二人都是追随秦权多年的老兄弟,也得要掂量着如何来来这个口。
  “权帅,我觉得一个月恐怕是太匆忙了一些,不仅是韩氏兄弟那边,我们恐怕也需要一些时间来做准备,盐城那边获利甚多,咱们恐怕需要携带一些,毕竟咱们南下也是新开辟一个战场,耗费甚大,若然按照权帅之前的态度,咱们不能完全靠掳掠来维系的话,那么咱们既然要离开江北,那么有些策略需不需要做一些改变?”
  林儒和孙道交换了一下眼色,沉吟了一下才委婉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林儒性子绵密柔韧,追随秦权这么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和秦权发生过争执,但是在关键问题上,林儒也会坚持自己的意见,而秦权也比较信任林儒的意见,这一点上孙道都不及。
  秦权在南下渡淮进入楚州之后,一心想要在楚州立足,所以在搜刮钱银粮草时也有所选择,对一般只要不是和焰军对抗的士绅都采取了温和政策,哪怕是阳奉阴违的士绅,都保持着克制态度,只有那些公然对抗的士绅,才采取灭杀政策,但现在既然要离开江北,还是否继续保持这个政策?
  林儒的询问让秦权又陷入了纠结中。
  他一直想要摇身一变,向目标或者偶像朱温看齐,从叛贼盗匪到藩阀,但是始终没有找到机会,这一次满腔热血想要来上演,没想到在楚州李昪却不给他机会。
  现在被迫向南准备渡江,那么自己在江北这大半年来所做的一切就基本上是白搭了,是继续保持这种姿态给士人一个好印象呢,还是故态复萌,先捞他一把,等到过了江到宣州、润州和歙州那边再去重塑形象?
  这真他么不好选择啊。
  “是啊,权帅,要把兄弟们集合起来,另外也得要把心思重新统一起来,这还需要一些时间啊。”孙道也加入进来,“要过江,咱么就又得要从头开始,所需甚大,以某之见,不如趁这个时候先行积攒一番,以备不时之需啊。”
  孙道的观点很明确,就是要在离开江北之前大捞一把,为下江南做准备,未来会变成怎样,谁都不知道,过了江,还能不能达到秦权想象中的那样,谁也说不清楚,还不如现在捞些实惠,也算是稳一稳手底下儿郎们的心。
  秦权踌躇再三,也无法决定,不得不把目光重新落在老者身上,“燕顺,你觉得呢?”
  “这要看权帅怎么想了,若是权帅要想在润宣诸州继续推行自家想法,自然要有所克制,但如果觉得日后的情况无法断言,那么道帅所言也有理,只是日后焰军要想再该改局面,就难了。”老者也不无感慨。
  大帐中沉寂下来,诸将都清楚秦权的想法,事实上他们虽然也希望能够像朱温建立大梁那样封王称侯,但是在内心却觉得那有些可望不可即,认为秦权的想法太过渺茫,现在事实也证明,士绅们对焰军的敌视和鄙薄更是刻骨入髓,所以这个抉择真的很难。
  “某不会轻易改变决定,否则焰军没有出路。”秦权权衡再三,脸上也是神色变幻不定,最终摇头:“命令各军依然按照以往规矩,只要不与我们焰军为敌者,皆不许动,但已征收财货要统一收管,我给你们两个月时间,务必最好一切准备,准备过江!”
  大帐中又是一阵轻叹,诸将见秦权依然如故,也都有些腹诽,但却无人敢反对,也不知道未来究竟会如何?
  这条路就这么难走么?连求个生活都如此难?
  这一刻,大家心中对将来都有些茫然。
第九十九章
蛛丝马迹
  蜡炬的光焰在夜风中微微摇曳着,天色已晚,但是房中仍然是一片忙碌景象。
  “小心,将这份文档存档,另外抄送两份给崔首座和梅枢密。”张万山签完字,然后递给旁边的从事,“请崔大人签阅意见。”
  “好的。”从事小心的接过文档,然后开始篆录,篆录之后就需要送交和存档。
  在长案另一端,另外两名年轻男子正认真的阅读着堆砌好的文档。
  这里是无闻堂设在寿州的总堂。
  虽然目前淮右(武宁)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徐州,但是按照淮右和武宁两个节度使的分设规划,徐州和寿州仍然将在一段时间内暂时保持着目前的局面。
  无闻堂在徐州的总部已经开始组建,目前由苏铁在筹建,而寿州总部仍然由张万山负责,而下一步无闻堂将考虑在兖州设立一个分堂,主要负责对平卢和河朔的情报收集,而在兖州分堂设立起来之后,寿州总部将降格为分部,总部正式转移到徐州。
  同时无闻堂内部的职能也在酝酿分解,主要是分解为对外情报的收集刺探与对内情报收集和防谍防反,简而言之就是对外情报收集,对内的政权稳固,不过要将职能分解开来以及在人员上进行调配还需要一个过程,至少在目前局面尚未稳定下来之前,冒然分解,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终于签完了所有的文档,张万山也觉得自己头脑有些发蒙,站起身来,走到窗户边上,推开窗户,一阵凉风袭来,让头脑为之一清。
  这段时间来自各方的情报都要汇总过来,然后经过几轮筛选出来,分析后进行汇总,最后才要提供给枢密院和参谋部进行参考,如果有必要,也会抄送给政事厅那边。
  好在苏铁在徐州那边刚组建起来的徐州总部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由于那边人手不足,很多系统还没有完全建起来,所以除了兖郓沂和徐泗海六州的情报在徐州总部汇集分析外,只有河朔和平卢情报传递到徐州,而其他来自淮南、蔡州、吴越、潭岳、关中、南阳、大梁、鄂黄、河东甚至两川、江陵等地的情报都还是汇集到寿州这边。
  好在“咫尺天涯”体系已经开始建设,首先保证了徐州和寿州之间的联系,采取特殊方式培育出来的金眼鸽和白隼已经初建成效,从徐州到寿州之间,金眼鸽只需要三个小时就可以飞到,而白隼速度更快,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飞到。
  不过这两种飞鸟的传递信息各有优劣利弊。
  金眼鸽最稳定,如果无意外发生,能够准确的飞到目的地,但是其飞行高度较低,如果遭遇猛禽或者地面箭矢袭击,就很容易被猎食俘获。
  而白隼属于小猛禽系列,飞行高度高,不易被猎食俘获,速度也快,但其易受干扰,一旦遇到天气或者猎物影响,就会放弃目标,而且驯化难度也较大。
  这两种飞鸟传信系统都是淮右从南阳方面挖来的术法师带过来的,然后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育和改良,方才有了初步成效。
  南阳在驯化鸟兽这一方面已经走到了前列,这也是江烽极为关注的,所以要求无闻堂和道藏所配合,想方设法都要从南阳挖一些人才过来,好在南阳方面除了在信鸽方面外,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对兽类的驯化上,比如江烽就曾经在赴大梁途中遭遇的青獾,所以淮右才能从南阳挖到一些人才来。
  按照无闻堂的规划,首先要将徐州、寿州、庐州三州的“咫尺天涯”联络系统建立起来,确保这三地之间的信息互通能够在五个小时之内达到准确传递。
  目前徐州和寿州之间的这一套系统已经开始运行,由于初期培育出来的金眼鸽和白隼数量都还很少,尤其是白隼,还处于试验阶段,只能保证寿州和徐州之间的信息传递。
  预计到年底就可以实现庐州、寿州和徐州三地信息快速互通,而到明年春末,要解决兖州到徐州的信息传递。
  只有在解决了淮右(武宁)内部信息快速联络之后,才会考虑来汴梁、关中、南阳、扬州、幽州等地与徐州之间的信息传递体系。
  这个体系后期相当庞大,尤其是要想让各地情报站都与徐州建立起这种联络体系,耗费巨大,而且风险也会急剧增大。
  事实上在这个时空里,诸大强藩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尝试,像南阳是走在最前面的,不过南阳路径有些走偏,虽然最早在信鸽系统上领先,但后来却更多的侧重于诸如其他兽类对追踪侦察等方面的驯化使用。
  江烽这个过来人当然不允许淮右(武宁)沿袭南阳的老路,而是着重发展消息传递体系,像金眼鸽和白隼都是在南阳信鸽系统上发展起来的,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先走一步了。
  “东面蚁贼和李吴的情况怎样?”注意到两名手下已经将紧急件处理完毕,整理出一部分按照常规交给自己,张万山知道应该没有特别紧急的,否则早就该那给自己了。
  “蚁贼有一些新动向,但是还不明朗,只说他们派出南下的斥候明显增多,另外在盱眙那边也正按照他们以往的惯例征集物资。”一名属下迅速回答:“盐城那边情况相似,但动作力度更大一些,称对一些稍有违逆的盐商,蚁贼都采取了剥夺财产的方式,这有些超出了蚁贼以往确定的底线,但却没有全面铺开这类行为。”
  “哦?”张万山一边接过属下交上来的文档,一边凝神苦思,这里边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蚁贼为了在楚州立住脚跟,一直对本土士绅优容有加,只要不是直接反对他们的士绅,基本上都能得以保全,怎么现在又有些变化了?
  但又没有恢复到他们以前那种对士绅彻底采取灭杀的政策,这倒是让人有些吃不准了。
  见上司皱眉苦思,两名下属也都是没有吱声,静候。
  “那蚁贼军队有无调整的迹象?”张万山问了一句,一边查看文档。
  “还没有反映出来,但从漕渠那边的动向来看,水寇在高邮一带的进攻明显有减弱的迹象,甚至在高邮到山阳这一线,原来一直相当活跃的水寇数量大大减少了。”另外一名下属随即补充道。
  “水寇活动也减少了?”张万山停下手中的动作,“是因为从扬州过去的补给减少了,还是因为扬州水军加强了护航?”
  “扬州那边的补给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律,当然不定时,但毕竟那么大的船队也躲不过水寇们的眼线,但樊良湖、白马湖的水寇好像都龟缩进了湖里,而白水塘的人也看不见踪影了。”一名下属摇摇头:“扬州水军一直占着上风,水寇们之前也一直如群狼撕咬的方式袭扰,但这段时间却少了许多。”
  “那山阳城和高邮城这边的进攻呢?”张万山心中略感奇怪,略作思索之后问道。
  “高邮这边没啥动静了,但是山阳城那边反而更激烈了,前两日蚁贼都在疯狂围攻,情报显示极为惨烈。”
  “这就奇怪了,不斩断扬州这边的补给,蚁贼怎么可能攻得下山阳?哪怕高邮这边也要更容易才对啊。”张万山也有些不解了,难道蚁贼要用猛攻山阳吸引高邮这边的东海军,要一个围点打援?也不对啊,以东海军的老练,肯定是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沿着漕渠东岸走,蚁贼想要得手,不容易啊。
  “高邮有无援军去山阳?”张万山再问。
  “有,但是都是走水运过去,现在漕渠既然没有水匪袭扰,走水运就要快得多了。”
  张万山终于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了,这不符合蚁贼的攻略,这种明显消耗蚁贼有生力量的战法显然不合常理,除非蚁贼另有所图。
  “取地图来!”张万山再度把下属呈上来的文档迅速翻阅了一遍,脸色有些难看,等到地图送上来,仔细察看了半晌,这才沉声道:“多安排斥候去天长到六合一线查探,恐怕蚁贼有新动向!另外,通知滁州那边务必小心,恐怕蚁贼会有异动!”
  张万山的话让堂内的人都有些震动,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东西,望着张万山,一名下属稍微大胆一些,沉声问道:“大人,您是说蚁贼要改变目标?”
  “很有可能!仗打到这个程度,恐怕蚁贼意识到李昪是不会舍弃楚州,而一直耗下去,尤其是感觉到我们淮右拿下了徐州,现在又夺下了滁州,也许让蚁贼有些担心被两边夹击了!”
  张万山语言中也还有些不确定。
  毕竟光靠情报得来的东西还远不能说明什么,要知道蚁贼为了打下山阳可是已经耗了好几个月了,死伤起码数万人,而且君上也说蚁贼怕是想要在楚州落地洗白了,岂会轻易改变目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