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518

  守门军官也是有些眼力的角色,知道这段时间郡公从青州南返回到徐州,来往于徐州的达官贵人和外藩使者甚多,还有朝廷重臣使团亦住在城中,所以也不敢怠慢轻忽。
  看看这皮通体雪白雄骏无比的照夜狮子,也就知道对方来历不凡,而且对方一行人面目显然不是汉人,军官抱拳一礼:“来人请出示过所。”
  老者上前出示了相关的文牒,军官一看之下便知道这是枢密堂那边发出来的文牒,虽然没有标明身份,但是肯定是和枢密堂军务相关的,所以也就只是叮嘱了老者入城不得生事,甚至连一行人的兵刃都未检查,便示意一干人可以入城了。
  “七叔,你不是说汉人城池检查甚严,对兵刃管制很严格么?”异族少年进了城,觉得自己骑在这匹照夜狮子身上实在太过招摇,便主动下马,将马交给了侍从,老者也下了马,两人便步行而前。
  “可能是我们的文牒吧,粟特人替我们拿来的这个文牒应该是和他们的军队有关,这徐州城现在既然彭城郡公回来了,肯定驻军甚多,加上汉人的武道高手多如牛毛,恐怕也不怕一般人惹事寻衅吧。”
  老者也只能这么猜测。
  上一次他来是跟随粟特商人来的,掩饰了行迹,也没有暴露自己身份。
  当时江烽并不在徐州,而是到兖州那边去了,他也没有见过这位彭城郡公。
  只不过徐州这边对马匹的需求太大,同时又能提供大量的铁料,甚至可以提供马槊、长矛、环刀这一类的重型武器,所以才让族中大感兴趣。
  尤其是在沙陀人击败大梁势力大盛之后,族中诸位贵人也感觉到了压力,而契丹人也借此机会对族中提出更多的要求,才让族中贵人意识到需要寻找一个更合适的盟友来减轻来自两翼的压力。
  放眼望去,更西面的党项人现在虽然不能说唯沙陀人马首是瞻,但是绝对不敢拂逆沙陀人的意思,而河朔三镇本来是最好的盟友,可惜这帮汉人只知道勾心斗角,实力大减,现在更是对契丹人唯唯诺诺,让人扼腕。
  一直到平卢镇被南方的淮右所灭,这才算是真正进入了吐谷浑人的视线,而之前顶多不过将淮右当成一个交易对象罢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盟友
  对于吐谷浑人来说,虽然和沙陀人以及塞外杂胡同属胡人,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融洽,矛盾甚多,所以才会有吐谷浑人与大梁来往密切,大梁也借助吐谷浑人从东北侧牵制河东沙陀人。
  同样吐谷浑人和东面的契丹人一样谈不上有多好的关系,尤其是随着契丹人势力向北征服了室韦人,向南吞并了靺鞨人,并兼并了奚人之后,其势力急剧膨胀,吐谷浑人越来越感受到了来自东面契丹人的威胁,甚至超过了沙陀人。
  尤其是在发现他们原来最重要的盟友大梁日益衰落,现在更是极有可能在沙陀人的攻伐下灭亡时,他们的焦灼心态可想而知,寻找一个更可靠更有力的盟友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所以才有这一趟南下徐州之举。
  从生意伙伴上升到准盟友,这个过程其实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淮右用一年时间攻灭了徐泗,吞并了兖郓沂,然后更让人吃惊的一举剪灭了北方重镇平卢镇,不得不让吐谷浑人刮目相看。
  所以他们希望这一趟来徐州,能够达成一个让双方满意的结果。
  要趁着契丹人尚未南下河朔之机,尽可能的从徐州购买铁料和武器,同时他们也希望卖更多的马匹给徐州,让徐州的军事力量变得更强大。
  一个强大的盟友才能对敌人构成足够的威胁,才能最大限度减轻吐谷浑人自身的压力。
  ……
  江烽并不知道一个潜在的北方盟友的使团也同时来到了徐州,这个盟友的价值并不亚于朝廷,他现在还在忙于和朝廷使团的谈判扯皮,涉及到诸多方面。
  彭城郡王的敕封已经确定了下来,按照郭韬的说法,晋封亲王是迟早的事情,更希望能够在与瑾公主的婚事确定下来之后,最好是在大婚之前晋封。
  这似乎是一个交换条件,要把徐州与朝廷更紧密的捆绑在一切。
  对于江烽来说,这并不是一件令他抵触的事情。
  这个时代似乎要奢求什么浪漫的爱情显得太不切实际了一些,更何况他和李瑾多少也还是有些缘分和感情。
  李瑾也不是那种骄横刁蛮的女子,论姿容也属红颜祸水那种级别了,毕竟是皇室中无数代优选出来的,从科学理论上来说都不可能差。
  让江烽感到烦扰的是郭韬向他提出的建议。
  江烽适度的向郭韬展示了自己的一些实力,比如徐州的冶铁业。
  事实上在江烽开始大规模兴建冶铁中心之前,徐州本来就是整个大唐帝国重要的冶铁中心了,只不过落在时酆这个不太会经营的家伙手中,这个冶铁场也只能达到那个地步,再无法扩张。
  原因有很多,技术层面的原因只是一方面,管理体制的落后,利国监铁矿开采滞后,加上本身徐州这几年因为缺粮带来的社会治安的不稳定,都影响着这个冶铁中心的生产。
  但现在这一切制约都不存在了,大量来自兖郓沂的流民涌入,使得徐州根本就不缺乏劳动力,利国监那边的矿山开采开始大规模扩大,同时,利国监到冶铁中心之间的道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修缮。
  除了在冶炼中心攀了冶铁业这一棵科技树外,鉴于徐州这块宝地上资源的丰厚,原始的水泥生产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事实上水泥的生产制造工艺并不复杂,只要有石灰石、黏土以及无烟煤,再加上适量的石膏,低标号的水泥并不难生产出来,只不过要搞明白这个原理却不容易,所以才会有罗马人早就开始使用最原始的火山灰水泥,但到了后来却难以为继,就是没有人搞明白其中道理。
  江烽之所以在生产水泥的问题上有些犹豫,还是考虑到这个东西一旦生产出来,用于城防体系建设,那么也意味着像投石车和火龙炮这一类的远程打击武器的威力就会收到很大的制约。
  有了水泥,除非是火药类的重型热兵器,就再难对以水泥作为粘合剂建设起来的城墙起到摧毁性的能力了,这玩意儿一出来,连江烽都不知道会对历史产生一个什么样的走向影响,尤其是在规模的推广使用后,对术法一道的影响也难以估量。
  如果是在江烽给只占有淮右甚至徐州的情况下,他还不敢轻易的开启这棵科技树,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现在他已经控制了整个平卢诸州和兖郓沂地区,可以说,论地盘,论人口,他已经不输于帝国内的任何一个藩阀了。
  哪怕大晋可能在军事实力上还强于自己,哪怕如契丹这一类的游牧势力在军事潜力上还高于自己,但是假以时日,江烽相信他们不会是自己的对手。
  现在的自己就是要最快的把自己辖地内的实力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才是关键。
  那么怎么才能将自己辖地内的实力最快融合并发挥出来呢?除了在农业上的粮食生产要保障外,那么就是要依靠工商业的发展来推动军事实力的提升,钢铁生产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水泥同样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了水泥,才能让城市建设变得简单而坚固,而在对付游牧民族来去如风的铁骑优势时,坚壁清野的一个最大保障就是城池和堡寨。
  同样,要保证自己的后勤运输能力,那么平整完善的官道体系也是必须的。
  要把这些从北方大量涌来的劳动力安顿好,寻找一些必要方式也是一个原因,起码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既能够创造价值,还能减轻可能出现的治安隐患。
  所以江烽也在考虑这原始水泥这玩意儿是不是该粉墨登场了。
  冶铁中心的大规模产铁让郭韬大为震惊,当然这还是在江烽有意隐瞒了的情况下,即便是这样,打了折扣的产能仍然让郭韬觉得江烽更应当考虑要争夺楚扬二州。
  在郭韬看来,拿下楚扬二州,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人口和财赋,而且也可以让徐州的铁大量行销淮南和江南,才能为徐州军与沙陀人的争雄打下一个更厚实的基础。
  应该说郭韬是真心实意的替徐州考虑了,当然这是建立在郭韬仍然认为沙陀人对徐州有军事优势的认知前提下。
  他认为徐州军要想在与沙陀人的战事中胜出,只能靠长期坚持,可能会在前期损失巨大,但是只要有淮南这块富庶之地作为支撑,长期打下去,才能耗得过沙陀人,所以他坚持江烽应当先取楚扬二州,而不是去争夺诸如宋州和河朔这些地方。
  “这位同知院大人还真是执着啊。”江烽无奈的摇摇头,看了一眼坐在下首的崔尚、王邈和侯晨,“你们觉得他的观点有价值么?”
  “属下觉得郭大人可能太小瞧了李吴对楚扬二州的重视程度,另外他也高估了蚁贼在江南的威胁性。”王邈沉吟了一阵才缓缓道:“事实上,根据无闻堂那边获得的情报显示,蚁贼在控制住整个宣州之后,锐气正在缓慢的减退,而且其内部的矛盾也开始显现,秦权的主力蚁贼和韩拔陵部渡江南下的这一部蚁贼已经有貌合神离的迹象,也是迫于李吴和钱越的威胁,才没有激化罢了,一旦我们出兵楚扬,李吴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撤兵北返,李吴可以放弃常州,甚至可以放弃润州,但他们绝不会放弃楚扬二州,尤其是扬州。”
  “那如果我们只夺楚州呢?”江烽知道问这个问题有些蠢,但还是要问一问。
  “郡公,楚扬一体,李昪不可能相信我们只取楚州,只要战火一开,那就是不死不休了。”崔尚苦笑着摇头,“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被拖在南边,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契丹人会很快南下,我们不但要在中原争得一个好的防御姿态,也需要马上在河朔布局了。”
  “郭公似乎很担心我们和蔡州翻脸,所以希望我们把宋州让给袁氏,你们怎么看?”江烽默然点头,他也只是问一问而已,事实上他也清楚,现在绝不是在江南那边开启战场的好时机。
  这的确是一个难题。
  宋州的地位和分量非比寻常州郡,如被蔡州所得,那么北面曹州、郓州乃至濮州就会像被一把刀顶在腰肋上,随时可能被人捅穿,如果说届时和沙陀人交恶,蔡州与沙陀人暗通款曲,来这么一下,甚至连兖州南部都可能被对方一刀捅穿,曹濮郓三州都可能丢失。
  但同样宋州也对袁氏来说一样不可或缺,徐州这边拿下宋州,只需要从柘城向南而下,可以轻而易举的将亳州与陈州之间联系割裂,大半个亳州都可能丢失。
  江烽不打算在这个时候与袁氏翻脸开打,甚至也愿意做一些缓和关系之举,尤其是在梁晋之战尚未见出分晓之时,他不想分心,但是并不意味他能做出让出宋州这样的巨大让步,这在徐州军内也不会得到认同。
  如果江烽硬性做出这样的让步,只会损害江烽的威信。
第一百八十八章
敲定
  江烽注意到侯晨嘴角微动,似乎欲言又止,便问道:“侯晨,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郡公,二位大人,属下觉得郭公的担心并非无因,袁氏和南阳二刘现在与沙陀人勾搭默契,袁氏已经拿下了陈州,宋州更是他们志在必得之地,盖因宋州不但地处中原腹地,而且州县众多,人口稠密,且能遮蔽现在被袁氏控制的颍亳二州,所以在宋州的争夺上,恐怕袁氏不会退让。”
  “你的意思视我们就可以退让了?”王邈沉声道。
  “王大人,某实话实说,宋州对袁氏的重要性要强于宋州对我们的重要性,没有宋州,我们曹濮二州乃至郓州可能会受到威胁,但是却动摇不了我们根本之地,但是袁氏没有宋州,颍亳二州便处于无险可守的境地,所以袁氏才不敢退让,若是相争,便只能是一场恶战。”侯晨并未退让。
  “现在的我们不是昔日的淮右,也经得起和袁氏的一场战争了。”王邈淡淡的道。
  “我们是经得起,但是也许不是最佳的时机。”侯晨坚持。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江烽没有废话,“现在的确不是和袁氏开战的时机,但是吾以为恐怕不经一战难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郡公的目的是什么?”侯晨也不客气。
  江烽没有正面回答:“一旦庞元大军回师汴梁,我们就眼睁睁看着袁军入宋州?就算庞元的天兴左军不动,但沙陀人击溃了大梁,宋州局面肯定剧变,而且袁氏也已经开始在宋州物设内应了,我们还在这里争吵不休?”
  这番话有些重了,崔尚和王邈以及侯晨都站起身来谢罪,但被江烽不耐烦的摆手制止,“吾现在不需要你们自责,吾要你们拿出解决之策!”
  侯晨见江烽有些生气了,犹豫再三,终于道:“郡公,某有一想法,但是未必合适,请郡公和二位大人斟酌。”
  “你说。”江烽板起脸道。
  “蔡州袁氏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儿,如果不打一仗,而且要取得上风,恐怕对方不肯按照我们的意见来,但是如果打得太狠,又要考虑会不会真的演变成全面战争,这又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郭公大概也就是担心这一点。”
  侯晨吞了一口唾沫,他知道现在提退让妥协这种意见肯定不受欢迎,弄不好还会招来攻讦,但是责任所在,他又不能不说。
  “呃,属下的意见,我们应该先把我们的需求划一道底线,比如宋州,我们是否可以获得部分?又或者让袁氏以其他一些来作为补偿?”
  “哦?”江烽来了兴趣,而崔尚和王邈也交换了一下眼色,显然对侯晨的这个建议很动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