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518

  在晋军调整期间,梁军也没有能重新构筑起坚固的防线,事实上一支失去了斗志的军队,无论是在表面上建立起了多么牢固的防御体系,一旦遭遇真正的进攻,都会漏洞百出。
  所以当晋军休整完毕,重新展开攻势之后,梁军管城防线很快就捉襟见肘,进而一败涂地了。
  如果不是晋军还对大梁这个庞然大物残存着一些担心,对于驻扎在荥泽的梁军一部有些担心的话,或者说换了自己,江烽觉得自己可以指挥晋军铁骑一直打到汴州城下,甚至直接拿下汴梁都未可知。
  即便是这样,梁军重筑的中牟防线在江烽眼中也毫无意义,只要晋军敢于一战,中牟防线如同纸糊一般就可以被轻轻捅破。
  好在晋军过于谨慎,而且郑州本土士绅的抵抗也让河东晋军希望能够和平的接受这一区域,这也说明大晋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接管大梁在中原的政治遗产,才会有如此缓和的动作,否则以以往沙陀人的心性,早就挥动屠刀,以武证道了。
  这也就给了徐州一些机会。
  从前几天汴州反馈回来的消息称,管城防线被突破后,汴州东进南下的士绅商贾数量暴增了十倍,水陆两路都是挤满了南下的车船。
  整个城内城外码头上都涌满了想要逃离这座中原最大都市的士民们,从汴梁沿着运河和汴河两条水道东下的船只几乎塞满了河道,整个汴州,乃至周邻的曹州、宋州、徐州的船只都涌入了汴梁城,将汴梁城中能拉得走的人和物向东运走。
  甚至在原来不太热门的白沟水道也一样是船只络绎不绝,这条水道距离要远上许多,而且要过菏泽,而菏泽与紧邻的巨野泽事实上被巨野湖匪所控制,所以原来一直几乎是废弃不用。
  但在郓州重归江烽控制之后,水匪之患便消失了,而这条水道便重新启用起来,只是仍然不及运河与汴河这两条水道,但这一次也一样是发挥了大作用。
  这也是徐州方面有意促成之举。
  江烽早已确定大梁已经无力抵抗沙陀人的进攻了,只是时间问题,那么如何来最大限度的从这一变局中为徐州捞取到最大的好处就需要好好考虑了。
  直取汴州,不是不可以,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和沙陀人全面开战,江烽不认为这是明智之举。
  徐州方面还没有做好与河东爆发全面战争的准备,徐州也还需要两三年时间,最起码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来消化。
  但就这样白白坐视沙陀人接受中原地区最肥美的一块同样不符合徐州的利益,所以尽可能的掏空汴州的资源就是必须的,而且徐州方面也有这个条件。
  推荐一本书《1640四海扬帆》,历史种田战争类的,合理党,很不错,书荒的兄弟可以一看。
第二百零六章
坚持
  大梁系将领官员与汴州的关系,以及良好的水道交通,加上有意无意的抹黑宣传,让沙陀人的形象在汴梁城里再度变成了如同五胡乱华时的胡人一般,都使得汴梁城中最富裕的群体提早就开始了东迁,而后徐州方面又把目标放在了工匠、商人这些群体上,甚至哪怕是寻常百姓,只要愿意来徐州,徐州都一样欢迎。
  多年的战乱和灾荒,使得兖郓沂三州多的是荒地,只要能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渡过灾荒期间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他们很快就可以变成江烽治下的顺民。
  管城之战后,不但水道上东下的人急剧增加,甚至有一些租不起船的人开始从陆路向东逃难,这些人以寻常士民居多,而商贾士绅们则开始通过水道大逃亡。
  这种情况江烽却也清楚瞒不了沙陀人,恐怕沙陀人很快就会醒悟过来,就会对中牟守军展开最后一击,而一旦中牟防线崩溃,江烽不认为汴梁还能组织得起有效的防御,到时候,也许沙陀铁骑一至,汴梁城的大门就会轰然打开了。
  徐州方面能做的就是利用这短短的几天十来天时间,尽可能的组织起更多的士绅商贾和匠人市民向东撤离。
  这个计划被江烽命名为汴京大撤退计划,为此无闻堂和政事厅都派出了数十人参与到这个计划中来,而且汴京城中不少大梁的官员也摇身一变成为徐州的委任官员,积极主动的配合着徐州这边的动作。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计划才能取得如此效果,短短十余天内,起码有超过八万人通过三条水道撤离到徐州大总管府境内。
  与此同时,从汴州到宋州的官道上也已经出现了大批携家带口出逃的士民,尤其是在汴州到陈留这一段官道上更是络绎不绝,汴州向东到曹州的官道上同样如此。
  虽然江烽已经估计到了随着沙陀人入主中原,汴洛一带的百姓南下东迁的局面肯定会出现,但是他还是低估了无闻堂在汴梁城里制造恐慌情绪的本事,水路上来不及,干脆就走陆路,只要能脱离沙陀人控制范围,不在胡人手底下受苦,那就算是幸运了。
  正因为如此,但朱茂派飞骑来报曹州也出现了大批从汴州来逃难的士民后,江烽便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天平军进驻曹州,并让术法材官院迅速配合天平军在控制整个曹州之后,加强曹州州治济阴以及西面冤句县县城的防务,同时也动员早已经和徐州这边有联系的曹州士绅开始接纳从西面逃亡而来的汴洛士民。
  不过很显然曹州是容纳不下这么多逃亡百姓的,最好的办法还是转移到本身就因为战乱和旱灾大量人口流失的郓州和兖州。
  只要淮南的粮食能保障,大力建设水利设施,像本身有巨野泽这样大一个湖沼的郓州并不缺水,要吸纳更多的老百姓来垦荒根本不是问题,尤其是湖匪之患彻底解决之后,郓州已经成为了地方官府控制下的沃野万顷待开发之地,只要有人口来,便能迅速发展起来。
  像郓州治下的郓城、巨野、寿张等县,乃至紧邻巨野泽的兖州任城、平陆等县,本身都是一马平川的沃野之地,就是因为这几年来湖匪势力大盛,尤其是晁家和阮家相互竞争下的湖匪开始四面出击,不但直接控制了巨野、郓城两县,而且连临近的濮州雷泽县、兖州的平陆县也都几乎被湖匪控制。
  不过现在晁、阮两家均已招安,湖中水匪势力均被收编为徐州大总管府下的北方水军,这一危害彻底消失,就使得这几县原本荒芜的沃土有了重新开垦的条件。
  这些地方许多都是紧邻巨野泽及其周边渊薮的田地,灌溉方便,只需要稍加整饬,便能成为熟地,没有了匪患,一两年之内就能成为鱼米之乡,但现在兖郓两州的流民许多已经在徐州、淮南那边定居,虽然有部分返回,但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在当地落户,不再愿意返回原籍,所以这些地方仍然需要大量人口来充实,现在汴州、郑州、滑州甚至洛阳那边的百姓向这边迁移就成了最好的机会。
  现在北方水军不但控制住了白沟、菏泽这一线,并且向北延伸到了济水一线,也就是负责整个天平镇、淄青镇、平卢镇领地内甚至包括从东海贼收编过来的水军,而南方水军则是以淮右水军为基础,负责淮右镇、武宁镇两镇领地内的水军力量,这南北水军均由枢密堂直接指挥,不受镇军节制。
  “郡王,夜鹰来信,瑾公主和郭大人他们已经到了滕县,预计明日就能回到徐州。”旁边的蒙充轻声道。
  蒙充是被调回到江烽给身旁担任侍从官的。
  侍从官这个职务是新设的,主要是为江烽服,类似于后世的助理或者秘书一职,虽然蒙充更希望能在军队中打磨自己,但是对于江烽的召唤他却无力抵御。
  江烽也需要一个对自己绝对忠实的侍从官,而蒙充和杨恒都是他的选项,最终他选择了蒙充。
  他的考虑是让蒙充能够在自己身旁锻炼一两年,然后在放下去,到时候无论是到地方上还是军队上,拓展了眼界的蒙充,都可以有更大的发展前途,而那时候可以选择杨恒来接替蒙充,同样也能让杨恒有一个锻炼机会。
  郭韬和李瑾他们受卢启明、朱茂的邀请,前往平卢镇和天平镇一行考察,当然,这是江烽授意卢启明和朱茂的邀请,他需要将郭韬一行人支开,以便于在宋州这边与蔡州一战。
  郭韬一行人是在陈蔚和崔尚二人共同陪同下,并由郭岳率领人负责保卫,从徐州乘船出发经泗水,并沿着沂水上溯到沂州,再从沂州经陆路到密州,卢启明在那里负责迎接。
  在密州视察结束之后,再从密州经陆路到青州,虽然作为淄青镇的都督刘延司不在青州,但青州地方官员都在,所以郭韬一行人会视察青州、淄州,然后再到齐州乘船沿着济水过济州抵达郓州,朱茂在那里负责迎接,最后从兖州返回徐州。
  这一行路途不短,不过由于有一半以上的路途都是通过水路,所以对于使团来说,还是能够承受的。
  更为重要的这是郭韬一行具体考察江烽对麾下五镇的具体控制力的绝佳机会。
  武宁镇和淮右镇的情况不需要再考察,徐州大总管府和武宁镇就设在徐州,毋庸置疑,而淮右更是江烽起家的地盘,也不需要担心。
  倒是北方这三镇,平卢、淄青和天平三镇,平卢和淄青新得,天平更是由一直游离于外的朱茂执掌,这里边究竟有没有什么值得考究的地方,就是郭韬一行人考察的重点。
  “唔,吾知道了。”江烽吸了一口气,“也该回来了,大郎,看了这些情报没有?”
  “看了,没想到蔡州方面争夺宋州的决心这么大,袁怀庆老而弥坚,袁无为和袁无畏策略得当,刘将军和柴将军他们急切间也不得下啊。”
  蒙充早已经看过了这些送回来的情报,作为侍从官的任务就是先替郡王审阅来自各方面的政务和军务消息,从中筛选出其中最紧迫最重要的内容提交给郡王,同时他还要对这些情报内容做出评估预判,当江烽问及时,要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身份更像是作为陈蔚、崔尚和王邈放在江烽身旁的一个助理,更主要是对接枢密堂的参谋部和政事厅的枢机房。
  “嗯,宋州对蔡州方面太重要了,所以他们不肯舍弃,但是宋州对我们一样重要,只是现在汴梁那边局面恐怕马上就会明朗,我们需要和蔡州方面停战,协调共同样对之策。”江烽点点头。
  “恐怕刘将军和王将军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啊。”蒙充迟疑着道:“武宁军已经抵达宋城、虞城一线,我们的兵力再度处于压倒对方的状态,属下以为刘将军和王将军他们可以发起一战,彻底把蔡州军逐出宋城,形成现在各占一半宋州的局面,这样有利于下一步谈判。”
  “就算我们能打赢,拿下宋城,那大郎以为袁家会接受这个现状么?”江烽反问。
  “不会,宋城太重要了,袁家肯定不肯放弃,但他们可以以其他地方来交换。”蒙充也早有思想准备,“亳州和颍州那边都可以,永城、临涣,还有山桑,颍上,下蔡,甚至城父。”
  “你的胃口可不小啊,一个宋城就要价这么高?”江烽笑了起来。
  “郡王,不一样,宋城扼运河要冲,也是运河上最重要的一座码头,而且袁氏控制住宋城,可以让襄邑、宁陵和宋城连成一县,哪怕我们控制住宋州西部和北部,但是宋州东部和南部基本上可以独立成州,能够很好的遮蔽南面的陈州和亳州,价值很大。”蒙充也知道江烽是在考他,侃侃而谈。
第二百零七章
谈归谈,打归打
  “那你的意思是袁氏无法接受我们控制宋城?我们只能交换?”江烽淡淡的道。
  “郡王,倒也不能完全这么说,但属下以为如果能以宋城换来袁氏在亳州和颍州那边的让步,我们其实还是有赚。”蒙充并未因为江烽的质疑而退缩。
  “说一说。”江烽语气里没有太多倾向。
  “宋城对袁家来说不可或缺,因为只有得到宋城,才能使得整个宋州西部和南部形成一个整体,相反宋州东部和北部就要松散一些,我们可以考虑并入曹州,或者设立单州。”蒙充语速略快,“而我们能够取得下蔡、山桑、永城、临涣,不但可以让新设宿州更为稳固,同时也能大大加强我们在淮水中游的控制力,加上我们南部水军的优势,实际上整个淮水流域都已经在我们控制之下了,这对于建立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裨益良多,尤其是我们面临与沙陀人争夺中原,以及郡王的河朔攻略时,这极为重要。”
  江烽心中赞许,但是却面无表情。
  蒙充的观点有些接近于崔尚,巩固淮水流域的基本盘,只不过从淮南扩展到了淮北,也就是包括现在的淮右镇和武宁镇两镇,包括淮右的光、浍、寿、庐、濠、滁、和、舒八州,武宁镇的徐、泗、宿三州以及可能会新设的单州。
  淮右无疑是基础条件最好的,有淮水及其支流和芍陂这些灌溉设施,历来就是粮仓之地,工商业和交通都很发达,而且周边势力也不强,堪称绝佳的大后方。
  淮北也差不到哪里去了,一马平川之地,虽说前几年因为蚁贼的肆虐而遭到破坏,但是这两年已经慢慢缓过气来,加上淮右大力发展水利灌溉体系,所以很容易就能赶上来,这两片土地依托淮水发达的灌溉和运输体系,还有诸如冶铁、陶瓷、制茶、造船等行业的迅猛发展,足以支撑起徐州和任何一个强藩的对抗。
  当然,现在徐州要独立对抗沙陀人和契丹人肯定吃不住,但是如果单独面对这二者中的一个,江烽觉得不会惧怕对方。
  如果能够再缓上两三年,就算是契丹人和沙陀人联手,他也一样不惧,他有这个自信。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拖时间,这两三年内要尽可能避免大规模的战争,让徐州方面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来谋发展。
  陈蔚和崔尚当时提出的方略就是平卢、淄青和天平三镇以恢复发展为主,巩固当前局面,保持对周边战略压力,而淮右和武宁两镇则要加大力度发展经济,如果可以,哪怕谋夺宣州或者楚州这样可以进一步夯实徐州经济实力的地方,只要不是让徐州陷入全面战争的战事,都可以考虑。
  但考虑到可能要和契丹人交锋,江烽认为必要时候也应当在北面适当采取攻势,比如夺取棣州、德州和沧州之地,成德节度使张处瑾现在对这几州的控制力薄弱得可怕,可以说徐州真要夺取这几州之地易如反掌,张处瑾也拿不出多少应对办法来,这个策略也是王邈极力支持的。
  在崔尚、陈蔚他们看来王邈是有些私心,很容易引发河北三镇对徐州的敌意,但江烽确认为王邈的这个想法并没有多少私心杂念,或者说有,那也是符合徐州利益的,并不矛盾。
  张处瑾在河北三镇中的地位不高,而且与卢龙刘守光和魏博罗周翰之间关系都很差,加之其主要根据地在镇、定、赵三州,冀州虽然是其节度使府驻地,但是对东面诸州的控制力远不及西面的镇、定、赵、深诸州,所以东部诸州也是屡屡兵变叛乱,沦为现在的近似于羁縻的状态。
  在王邈看来,现在就是拿下棣、德、沧三州的最好时机,要趁着契丹对卢龙那边的渗透还不够深入,抢在契丹控制卢龙镇之前把棣、沧、德三州打造成为抵御契丹人南下的桥头堡,依托漳水、滹沱水、狐狸淀为屏障,可遏制契丹铁骑南下,作为防护的第一道防线,再次,亦可以永济渠为第二道防线,这样梯次防御,可有效阻遏契丹铁骑的长驱直入。
  不得不说王邈的观点要比崔尚、陈蔚他们的观点更为主动积极,尤其是可以利用永济渠、漳水、滹沱水这几条河渠来作为屏障,将北部水军的水军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如果能让东海贼出身的北部水军充分发挥蛙跳作战之术,袭扰契丹北部腹地,也能有效牵制契丹南下的动作。
  但关键在如何来合理的安排分配时间节点。
  无论是要夺宣州,还是抢占棣、沧、德州,都需要把握好时机。
  宣州现在是蚁贼控制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蚁贼的锐气已经渐渐丧失,与李吴、钱越的战事也陷入了僵局,宣州不但地域辽阔,而且拥有铜矿和冶炼基地,如果能拿下,对徐州的实力有很大补充,同时也能让徐州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大江两岸,但如何来把握时机夺取此地,也需要精密策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