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4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518

  尤其是现在自己大规模的兼并了感化军、泰宁军、平卢军,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徐州军,许多士卒的人身依附关系仍然很强,在当下自己取得节节胜利的情况下,诸军将当然不可能对自己有什么二心,但是当要和沙陀人、契丹人对上,甚至可能战事有波折的情况下,有些人就不好说了。
  所以他必须要牢牢的将基层士卒与自己捆绑在一起,让他们的命运系于自己的成败,让他们明白,没有自己,就没有他们的未来。
  但在平卢、淄青和武宁镇部分地区,由于自己的攻势太过迅猛,尤其是老平卢镇基本上没有对原有的社会架构进行破坏和重构,这些地方的日子在自己接手之前,日子也还勉强能过得下去,在这个区域如果冒然推行检地之策,必定会引起当地士绅的强烈反弹,所以须得要慎重。
  不过在天平镇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天平镇现在辖兖州、郓州、濮州、曹州以及新设立的单州,这几个州中,兖郓二州是在泰宁军时代基本上就被朱茂玩残了,无论是乡间农民还是城镇中士绅都已经撑不下去了,所以才会有大量流民外逃,这两州中的土地抛荒达到了四五成,可见其恶劣程度。
  一直到江烽接手,宣布了暂免三年田赋,同时从淮南运来大量粮食,兖郓二州才算是把情况稳定下来。
  曹濮二州的情况要比兖郓二州略好,但一直处于大梁治下,田租田赋奇高,也使得民间困苦,盗匪横生,所以曹濮二州的盗匪和郓州巨野泽的水匪勾连甚深,但现在尽皆归于江烽治下,巨野泽水匪也已招安,所以局面也才慢慢平复下来,这二州士绅与徐州方面关系不深,所以要借此机会来行检地之策,虽然有些难度,但也要比其他地方强许多。
  单州的情况算是曹濮二州和兖郓二州的结合,既有大量抛荒之地,如金乡、方与,也有原属大梁之地,像楚丘、单父这些县份,所以也能接受。
  “这事儿政事堂先确定一个试点之地,逐步推开,吾意可以以兖州为试点,然后再一次郓州、濮州、曹州、单州,没有理由在光浍寿能做到,在天平镇诸州就做不到了。”江烽沉吟了一下,“但这个推进力度要和各州交代清楚,既要保证检地之策落实,但也不宜激起太大波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分为一到三年来解决。”
  陈蔚也知道这件事情关乎到徐州根本,现在徐州军士卒大多来自北方诸地,郡王要把军心民心捆绑在自己身上,就必须要坚定不移的推行检地之策。
  只有检地之后才能搞清楚底数,才能给士卒们分地,也才能稳固军心,而这些士卒们的家眷也一样会成为郡王最忠实的拥护者。
  但检地之策势必伤及地方士绅利益,在这一点上已经在光浍寿三州得到了印证。
  当时光浍寿,尤其是浍州寿州遭受了蚁贼的荼毒,乡民逃亡一空,加上郡王是武力征服了寿州,所以虽然寿州士绅也有反对之声,但相对较小。
  而且郡王也开出了诸如在政治上吸纳望族大户们进入、经济上以特许权收买的方式来妥协,所以才压下了反对声。
  检地之策在郡王的老家光州也还是引起了很大争议,好在光州势单力薄,自己所在的陈家、黄家以及谭家为了抗击蔡州入侵,最终还是服从了郡王的检地之策,而以在浍州的荒地开垦权来进行弥补。
  现在看来这一步走得相当妙,浍州南部的茶山以现在已经成为浍州一大支柱,包括陈、谭、黄等多家都在殷城、霍山、盛唐等县大肆开发茶山,已然蔚然成风,而光浍的制茶业也成为徐州大总管府领地中一宗大宗出产。
  “吾也和郓州王大人进行过磋商了,他的意思是郓州可以与兖州一道先行试点。”陈蔚略作思索,“吾赞同王序王大人意见,目前晁、阮二家已入官,正欲表现一番,且郓州历来是贼匪丛生之地,而之所以沦为贼匪,就是因为没有田土,从郓州试点,可以最大限度收到效果。”
  “既如此,那便兖州和郓州一并启动,此时子良便多操心了。”江烽点头认可。
  “第三事便是政务学堂之事。”陈蔚有条不紊的一一道来,“徐州大总管府下辖领地扩张太快,所需官吏奇缺,尤其是要服从大总管府命令,切合大总管府意图的吏员更是严重不足,政务学堂规模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政事堂有意扩大办学规模,同时兴办一些短期轮训班,尤其是对诸州各县吏员进行一轮短期轮训,时间可以考虑一月到三月为限,让其明白当下大总管府的主要意图以郡王治政思路。”
  这件事情也是讨论过无数次了,但是关键在于合格的老师严重不足,加上前期战事不断,许多州郡都是一夜之间归附进来,官吏根本无法撤换,还只能凑合着用,但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太长,就极易给徐州大总管府的政令推行带来阻碍。
  这一点陈蔚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所以他现在要力推此事,否则日后政事堂的助力会越来越大,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官吏,同时要让那些愿意服从归附的官吏获得权力,这件事情已经刻不容缓,军队力量在强大也只能是暂时的,归根结底,天下还是要文臣来治理。
  “轮训的确很有必要,但是教员何处来?”江烽也知道此事不能拖,但是如何来组织起轮训却是很棘手的难题。
  “郡王,吾意请郡王及各州刺史轮流来徐州授课,可选自己最擅长或者最有心得之治政经验,另,从汴梁逃来徐州中有不少官吏,亦可择其优秀者,先告知其意图,再令其撰写授课提纲,若是符合吾意,便可让其授课。”
  这也是大梁灭亡带来的另外一个收获,大批大梁的地方官吏为了躲避沙陀人占领后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前就开始撤离,而对于他们来说徐州自然是最好的去处。
  他们来了徐州之后不像商人们还有生意门道可寻,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为官吏的经验,这种经验既有糟粕的一方面,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学习借鉴之处,所以陈蔚希望去其糟粕,用其精华,不得不说这一条路子值得一试。
  “此法可行。”江烽赞许,陈蔚也越来越有一个政事堂首座的风范了,思路也越来越宽,这很符合江烽的口味。
  这个从固始县令开始成长起来的角色,几乎是一直伴随着自己的成长,而且还能跟得上趟,很不简单,之前江烽一直担心对方会落伍,现在看来自己还是小瞧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的适应能力比想象中的更强。
  杜拓和王煌也都分别就自己的工作谈了许多,这其实就是一个政事堂诸公需要江烽来拿主意拍板的朝会,江烽也很清楚,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来拍板,具体执行自然有人。
  在政事堂这边看来,如果楚扬二州的争夺战真的能如愿以偿的快速结束而与沙陀人之间又能达成一个短期的和平协议的话,那么徐州真的需要停下来好好喘一口气消化一下了,再这样下去,真的有消化不良的可能,这不是危言耸听,包括江烽在内自己都很清楚,在许多新归附的州郡,都只能沿袭着原来的惯性,只要他们归附即可。
  明知道停下脚步很有必要,但是徐州却停不下来,就像是这楚扬二州,本身江烽也只是有一个粗略的意愿,根本没有想过会在近期就启动,但是在越国和蚁贼都已经摆足了架势要瓜分吴国的情况下,徐州如果不加入进去分一勺羹,怎么也说不过去,如此肥肉摆在面前,真的称得上天予弗取必受其咎了。
  楚扬二州之战一旦落幕,北面的河朔之战又要开启,唯一希望的就是河朔之战最好能够用兵不血刃的方式来解决,张处瑾对于棣、沧、德三州的控制力本身就虚弱无比,如果王邈的成德之行能够赢得棣、沧、德三州的驻军和地方士绅的认可,那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
  从幽州那边传来的消息称契丹军队已经开始进驻檀蓟二州,而刘守光的军队已经退回幽州,这意味着契丹人吞并幽州的步伐又迈进了一步。
  如果不在契丹人吞下幽州之前进驻棣、沧、德三州,赢得一个缓冲期,一旦等到契丹人已经占领幽州,再想要涉足棣、沧、德三州,必定会引发与契丹人的战争,虽然不惧于与契丹人一战,但是江烽还是更希望在有更充分的准备下再来一战。
  所以明知道现在的徐州已经有些吃撑了消化不良,但他却无法停住脚步。
第二百四十七章
联姻
  刘墉没想到会是自己来徐州充当使者。
  但形势的严峻性已经容不得南阳内部的龃龉引发的各种龌龊事儿再发酵了,再不与蔡州和徐州达成一致,也许南阳未来就非常危险了。
  刘墉其实对自家还是很有信心的,虽然论庞大,南阳似乎和南阳还相差很远,大梁都在沙陀铁骑的铁蹄下灰飞烟灭,似乎南阳就更不可能抵挡得住沙陀人的刀锋了,但刘墉不这样认为。
  刘墉有这样的看法自然也有理由,第一是地理原因。
  虽然南阳理论上也属于中原,但是相隔伏牛山和方城山,实际上南阳盆地更像是与中原汴洛大地隔绝开来,自成一家,沙陀铁骑要想通过伏牛山和方城山,没有那么容易。
  当然沙陀铁骑要想摆脱在方城山和伏牛山中与南阳的步兵和术法师们缠斗,理论上也可以从许州——蔡州西部一线南下再东进,不过沙陀人要借道,袁家敢么?
  那将直接危及蔡州的核心区,假道伐虢的事情历史上不是没有过,刘墉不相信袁长河有那份胆魄,蔡州势必不能答应,这是刘墉的理解。
  而且这一次刘墉来徐州,也就是要说服徐州,结盟,同时要防止蔡州迫于沙陀人压力,真的借道舞阳——西平——吴房一线,这绝不能允许。
  真的要在一城一地的攻防战上,南阳并不惧沙陀人,南阳的步兵可不是单纯的步兵,来自伏牛山和桐柏山中的山蛮,与步卒混编的术法兵,都将成为沙陀人最大的梦魇。
  一别经年,刘墉想不到自己会是以这样一种姿态踏入徐州,个中滋味,委实难表。
  “大哥,这便是徐州城了?有些不一样了呢。”策马而行,与刘墉并行的一骑上一名身材与刘墉略显单薄的男子有些好奇的观察着城门外来来往往的商旅行人,若有所思。
  “哦?有什么不一样?”刘墉没有太在意,目光在还在城门上下徘徊。
  果然是一座天下雄城,比起南阳来,甚至还要高峻几分,虎视在这淮北大地上,很有些唯我独尊的气势,难怪江烽会迫不及待的舍弃寿州,而将这里作为他的大总管府所在,从地理角度来说,这里是江烽领地当之无愧的中心。
  男子折扇轻摇,峨冠博带,宽大的长衫将他的身体反而显得有些矮小了,事实上他个头并不算小,只是与其兄长刘墉相比,显得瘦削不少,不过面目中仍然看得出来和刘墉是一母同胞,只不过刘墉是雄姿英发,而他却多了几分明眸善睐的味道。
  “比起想象中更加繁华,我记得去年细作传回来的消息曾言徐州城虽然未经蚁贼洗劫,但是大旱经年,仍然是民不聊生,来往路人皆是面带菜色,今日一看却是截然不同,看看这商旅之繁盛,比起我们南阳更甚,何以解释?”
  “小妹你想说什么?”刘墉皱起眉头。
  “唔,这江烽倒也是一个有趣之人,以小搏大,博出这般天地,你和父亲不是都希望我嫁给他来加强刘家和徐州的联系么?我不反对,但是也有条件,他得入我眼,另外我既然不能嫁给他为正妻,嗯,我也没心思和李瑾那丫头争什么,平妻就平妻,但我的另一个条件,就是他不能管我的事情。”
  在马上优哉游哉语气轻佻的男子毫无疑问就是刘墉的小妹刘玬,据说在南阳也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传言她出生时馥郁之气满屋,一日之内,窗外一株金莲开花结果,演绎荣枯气象,但除了刘家自小伺候她的丫鬟和至亲之人,据说十二岁之后,就再无人见过她的真实容貌了。
  “不能管你的事?”刘墉眉宇间多了一分不满,“何出此言?”
  “大哥放心了,我说不管我的事,并非我要有什么不守妇德之举,我只是想我自己的命运未必非要系于某人一身吧?既然家族需要我这个联姻来维系双方的关系,我作为刘家之女,责无旁贷,但我希望我有自己的一些自由,像那江烽能以白身闯出这般气象,当不是一个俗人才对。”刘玬眉目间多了几分灵动,浅浅的道。
  “哼,胸襟再宽的男人也不可能在这方面大度,小妹你究竟在想什么?”刘墉有些苦恼而警惕的道:“既然答应了父兄,难道还要找茬儿反悔不成?”
  “反什么悔?也是你们一厢情愿而已,听说那江烽不喜女色,至今中馈乏人,莫不是有隐疾,还是好男风?”刘玬笑嘻嘻的道:“刘珞刘珈不是也待字闺中么?伯父不是也有意思要让她们俩联姻么?和江烽联姻总胜过和胡人结亲吧?或者说伯父想让她们俩嫁给皇室子弟?”
  “哼,伯父怎么想不知道,不过嫁给皇室现在还有意义么?伯父没那么不智。”刘墉轻蔑的摇摇头,“李唐皇室还能维系多久都说不清楚了,党项人被沙陀人这么一刺激,如果再度南下关中,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打发走了,还有那杨文昌,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他以为别人看不出来是他在党项人背后煽风点火,想要借党项人行刘渊之事?坐收渔利的主意打得美好,但党项人也不蠢,你把党项人当成刀,但刀一旦自己有了主意,你怎么办?割伤你自己手都是轻的,没准儿就连你手腕一并给砍断下来了。”
  “刘珞刘珈两个丫头被伯父视为掌上明珠,怕是让她们嫁给胡人有些舍不得,眼下局势如此窘迫,为什么就该我们做牺牲,他们那一支就该坐享其成?”刘玬悻悻的道:“反正我就是那个要求,要我嫁可以,哪怕当妾没关系,但我要有自主权,他不能干涉我的事情。”
  “行了,小妹,你就别出难题了。”刘墉正色道:“我们刘家嫡女岂能为妾?至于你说的那些,人家也不会答应,当然,你若是有本事能说服江烽,那也是你的能耐。”
  “那可说好了,我就自己去找江烽说,我会遵守妇德,但我也需要自己的生活。”刘玬眉目间有了几分说不出期盼,似乎是有些感悟,“人生寂寞如雪,但愿能有一人能来一染丹青。”
  刘墉无可奈何的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小妹,都言自己小妹智慧过人,却总是喜欢这种无端的矫情,悲秋伤春的,或许就是她们这种小女孩的病?
  “没想到徐州的航运也如此发达,我还以为寿州就算是徐州的航运中心了,结果在宿州被震撼了一把,现在到了彭城,却觉得规模更大,淮北之地水运发达竟然不输于淮南江南,难怪江烽会选这里。”刘玬的目光重新落在城外的码头上,这里是泗水和古汴河汇合处,大批运来的铁料在这里登船,即可上溯至兖州,更多的则是南下到泗州乃至进入淮水,走运河至楚州和扬州,甚至可以进入江水抵达江宁、江州、鄂州。
  “小妹,你可是看到了那压得地上车辙深陷的牛车?据说江烽拿下徐州之后,大力整治徐州冶铁业,徐州冶铁业气象一新,铁料产出十倍于以往不说,而且精钢产量和品质也尽皆提升了数倍,原来南阳和徐州号称中土两大铁料产地,但实际上我们南阳已经稳稳压住徐州一头,但是现在徐州却反过来超过了我们南阳许多,除了一些特殊品相的精钢与我们南阳尚有差距外,其他生铁和精钢都大大超过了我们许多,现在不但中原行销徐州铁料、铁器,江南更是将我们南阳的铁料市场挤压了许多,伯父也是为之烦恼不已啊。”
  刘墉也一直注意着码头上的铁料正在装船,连绵数百步的牛车将码头这一线塞得满满实实,这些都是准备装船的铁料,码头下力夫们也是挥汗如雨,小心翼翼的将一块块铁料堆砌好,然后抬上船,只见那一艘艘船的吃水线慢慢下沉,很快就到了极限。
  想一想都觉得恐怖,这每日运出的铁料如此之多,那徐州的冶铁中心不知道规模有多大?又有多少冶铁炉在日夜开工?
  “这江烽也还真有些本事,你说他斩蛟晋位也就罢了,无外乎武道天赋好些罢了,咱们南阳这等人才也不少,为何在术法一道上也这般精专?”刘玬眉目如画,一身士子服穿在身上,多了几分风流倜傥的气息,“更为难得的是这些术法好像还不仅仅用于军事上,居然还能用于民生上,这就太不可思议了,我真是越来越想见到这个家伙,看看这家伙究竟是何等人。”
  刘墉轻轻哼了一声,对于自己小妹的表现,他也是心绪复杂。
  小妹不愿意接受这样一宗婚事,他又要担心南阳与徐州关系无法更加紧密,但是小妹表现出对江烽的好感和兴趣,又让他这个当兄长心中有些小小的酸楚和嫉妒。
  江烽给这厮何德何能既要娶李瑾,这边还要让小妹给他当平妻,要知道几年前这厮还在南阳被撵得屁滚尿流,险些成为阶下囚呢。
第二百四十八章
见闻
  “徐州也是生得好地方罢了,他也是赶上了好时机,正好抓住了寿州和徐州这两个淮北淮南要地,一个是粮仓,一个是产铁之地,否则以他的穷兵黩武,如何能支应得起?”
  刘墉还是没有按捺得住,有些酸酸的“诋毁”了一句自己未来的“妹婿”,他不认为江烽能拒绝这场联姻,以小妹的姿容、气度和智慧,哪怕是配皇子当正妻都不为过,只不过现在皇室子弟不值钱,毫无价值罢了。
  “呵呵,大哥,你这就有点儿嫉妒了,寿州原来就是粮仓,但是为何吴国不知道将其吞并发展,放任其游离在吴国外?”刘玬瞅了一眼自己兄长的面部表情,略感有趣,“而且寿州黄的瓷窑也是在江烽手上重新建起来的,成为了寿州的一大特产,畅销中原,在我们南阳也一样极受欢迎,这做不得假吧?徐州冶铁业早就有,比我们南阳历史更悠久,但产量呢,品质呢?远不及我们,但现在落在江烽手上,就一下子脱胎换骨了,这难道不是江烽的本事?大哥,我们要正视我们的不足,加以改正,才能追上对方,讳疾忌医,掩耳盗铃,都于事无补。”
  刘墉似笑非笑的打量了一眼自己小妹,微微哂笑:“小妹,这就开始替我那未来的妹婿开始辩解了?我真的有些担心你要嫁过去,还能不能我们刘家说话了?立场可别站偏了哇。”
  猝不及防之下,被自己兄长这么一刺,刘玬小脸一红,英挺的面容骤然变得有些忸怩,但马上就是一脸不忿,“大哥,说话可得凭良心,这桩婚事可是你撺掇父亲搞出来的,我从未想过嫁人,怎么现在却又挖苦起小妹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