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518

  “普明兄要这么说也可以,江虞侯的确有这个请托,他说他有两个好友对术法一道极为痴迷,在固始也成立了一个道藏所,专司研究术法,制作术法器具,表示他本人也对术法一道十分仰慕,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予以术法一道的研究和探索提供最大的支持。”邓龟年瞥了一眼青袍男子背后那个白衫男子,平静地道。
  “这就是龟年兄去固始的主要原因?”被唤作白朴兄的男子方正的脸上眉头微皱。
  “白朴兄,我一直以为学以致用才是我们术法一道能够昌盛的唯一途径,而这个用,就是要用在真正能够发挥出术法一道最大作用的所在,战争是最能体现我们术法一道精髓的所在,无论是城市的攻防战,还是小群体的对阵,亦或是个人的对抗搏杀,我认为我们术法一道现在都没有充分展示其威能,在大梁这边,我们没有获得足够的尊重和机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环境去尝试一下呢?”
  邓龟年语速很慢,但是语气中的坚决却不容置疑。
第七十九章
播下一颗种子
  邓龟年的话在一群方术士和术法师中引起了一阵交头接耳,很显然邓龟年的话挠中了他们内心的隐痛。
  虽然说大梁军中也有专门的术法体系使用制度,但是这个制度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在使用中更多的是要根据军中主帅的喜好甚至是心情好坏来决定。
  所以方术士这种较低层面的角色在大梁军中是排不上号的,而术法师和方术师们更多的也是运用在城市防御战中,只有道法师和道法宗师级别的强者才能真正获得大梁军方高层的看重,毕竟也只有这个级别的牛人才能不拘于战争形势,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随时发动术法威能。
  但是即便是大梁这种人才鼎盛的环境下,道法师的数量也是极为有限的,而道法宗师级别的更是仅有那么寥寥两三人,连方术师这样的人才也不算多,而绝大部分还是方术士和术法师这个层面的,这也使得术法一道很难获得大梁军方的认可和信任。
  毕竟在战争中使用术法既需要相对特殊的环境条件,而且也容易干扰到军队的排兵布阵,在很多军方将领看来这实在太不划算,而且也的确在一些战役中出现了因为要照顾术法体系而不得不打乱军队中的安排,结果导致战争失利,这也成为术法一道在军中受到排斥的主因。
  加之本身以武力为基础的军队体系就十分推崇武道,而对这些对武道构成了挑战的术法有些反感,而大梁本身在整个中原的武道这一块也最强盛,再有这些因素的影响,自然而然也就让术法一道在军中不太受欢迎了。
  尤其是像较低层次的方术士和术法师这两个级别的角色,就更难获得机会,这也是最让术法一道感到头疼的,越是缺乏机会这些最基层的术法修炼者就越难获得机会锻炼,而越是缺乏锻炼机会,这些人也就越难成长起来,很多人甚至不得不到深山大泽中去寻找挑战凶兽怪物,以期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术法突破。
  相比于像大梁、河东、河北三镇、泰宁军这种素以武力称雄的北地诸藩,军力稍弱的南方诸阀反而对术法一道更为看重,尤其是南方多水、多山的复杂地形也更适合术法一道的运用,所以像淮南、吴越、潭岳、襄阳、江陵都是术法一道颇受器重之地。
  在一个不受当地藩阀重视的地方,无论是术法研究还是实战运用都会受到很多限制,尤其是缺乏机会更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受到极大的制约,这也是邓龟年与被唤作白朴兄的道藏斋首席执事等人一直深为遗憾的。
  作为道藏斋内七执事之一,邓龟年排行第六,但是年龄却最小,也最是与这位首席执事亲善,两人一直颇为相知,所以这一次邓龟年提出要离开道藏斋前往固始也让白朴很是震动。
  白朴已经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变化,道藏斋这种继续保守固有传统的格局可能会受到挑战了,实际上对此他也早有感觉,尤其是随着杭州、扬州、益州等地的术法一道日益昌盛,道法师甚至道法宗师的辈出,已经让他感到了巨大压力。
  虽然在大梁仍然还有两三位道法宗师级别的宿老,但是他们大多在耳顺之年了,而在不惑到知天命这个阶段的道法宗师,大梁却是一个都没有,道法师也屈指可数,形成一个明显的断层,这也让他这个道藏斋首席执事倍感压力。
  这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像方术士、术法师乃至方术师这个中低层面的术法人才没有获得更多的机会来锻炼成长,这大概也是今日邓龟年提出要辞行去固始的原因。
  注意到厅堂内的术法师们都是一阵躁动,但是白朴却没有像以往那样制止他们的窃窃私语,而是低垂下头,自顾自的思考着,而邓龟年有也没有再多言,也只是跪坐而立,静候着这位首席执事的决断。
  后边本来也还有几位方术师级别的人物本来也还想说什么,但是看到首席执事的神情,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再说什么,都沉静下来,等待最后的结果。
  厅堂里渐渐安静下来,最终还是白朴叹了一口气,抬起目光环视了一眼四周,沉吟了一下才道:“龟年兄既然已经打定主意,我当然尊重,至于说道藏斋内的诸位同道他们的意愿如何,白朴不敢为他们作主,道藏斋本来就是一个术法同道共同研修的场所,对谁都没有约束力,来去自由,去留任意,但是我本人是乐见术法一道在任何一地落地开花结果的,若是固始真的能成立道藏所来作为研修之地,对我们术法一脉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顿了一顿之后,白朴才又道:“诸位同道可以考虑自身情况,若是觉得自身术法道藏尚需苦修进境,不妨留在汴梁,这里更适合;但若是谁觉得自己的进境遇到了障碍和瓶颈,需要一些改变来突破,不妨去固始一试。”
  白朴这一番态度亮明,也在整个厅堂里引起一阵鼓噪,显然有不少人难以接受,但是也有不少人瞑目深思,似乎是在揣摩白朴态度变化会给道藏斋带来什么。
  “多谢白朴兄的理解,龟年在此谢过了,诸位同道可以根据自己实情来做决定,而且龟年也要提醒诸位,固始目前面临着和蔡州一战,是战争难免就有伤亡,我们术法一道在某些防护力方面是远不及武者的,即便是有军队保护,但是仍然有很高的危险性,所以龟年先行提醒各位同道考虑清楚,如果真的要去,也一定要做好各种万全准备。”
  邓龟年站起身来,做了一个罗圈揖,嘴角带笑,“若是有愿意去的,明日一早辰时我们便要早早动身,若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都可以来找我。”
  走出道藏斋,邓龟年深深的看了一眼背后这座大院,再看了一眼那巍然耸立的三重楼,似乎一层重重的负担被卸下了。
  从江烽发出邀请,杨堪来邀约时,邓龟年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大梁虽然有整个中原最大的地盘,最多的人口,也有最丰富的资源,但是在术法道藏上已经在慢慢落伍了。
  不说南方诸阀的人才辈出群星荟萃,就连北面一直被大梁术法道藏界看不上的河东晋地近十年来也是迅速崛起,让邓龟年深感忧虑。
  河东号称魔师的朱邪重山已经达到了道法宗师的境界,这是河东沙陀人第一个道法宗师级别的强者,而更为可虑的是朱邪重山座下三弟子据说都是天纵奇才,为首的安义诚在三年前鸦军与党项人大战时,一人独自发动玄天火鸦阵,一举烧死党项精锐铁鹞子一百余人,让党项人闻风丧胆,据说安义诚也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河东术法道藏界除朱邪重山之下的第一人,他的另外两个师弟也是不凡,也已经踏入了道法师的境界。
  这些种种都让邓龟年有了很深的危机感,也是他和白朴等几位执事经常讨论的焦点,而这一次白朴之所以能够有这样开放的姿态来对待自己离开汴梁,也应该是和这个因素有关,哪怕是能在固始重开一片天地,为中原术法道藏一脉寻找一个更好的突破契机,也是一件好事,算是另辟蹊径吧。
  固始的条件的确差了一点,但是固始是四战之地,以邓龟年和杨堪等人对江烽现今表现的观察分析,此人绝非池中物,而现在大梁的局面,他们都认为大梁势必要全力支持固始来掣肘和制衡蔡州和淮北,最大限度的牵制蔡州和淮北对大梁的威胁,这样大梁才能腾出手来,无论是对付蔡州,亦或是泰宁军,要都游刃有余得多。
  而这也将成为固始军的机会,蔡州和淮北都绝难容忍固始军这颗钉子一直扎在它们背后,对固始军的攻伐恐怕会连绵不断,蔡州如此,淮北亦然。
  这样一来,频繁的战事将会给术法修炼者带来大量的机会,而且按照固始军和蔡州军以及淮北方面实力上的差距,这种战事更多的可能会是以城墙攻防战来出现,而这恰恰是方术士、术法师这一类低层次角色最擅长发挥的领域。
  相比于已经可以在野战和小集群战上任意发挥的方术师、道法师们,他们还是更擅长依托自身城防体系保障自己安全,在这个前提下再来发挥自己的术法威能,在野战中,他们孱弱的自我防范能力很容易让他们在尚未给敌人造成伤害时,自己就先命丧黄泉了。
  可这些方术师、术法师们又必须要经历艰辛的苦修和这种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慢慢成长起来,不经历这一关,他们始终难以真正成为独当一面的方术师和道法师,所以邓龟年才毅然做出要到固始一试的决定,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同仁同道追随自己,现在看来,这颗种子已经播下。
第八十章
南阳
  江烽也没有想到自己这颗小石头扔进汴梁这样一个大池塘里也能激起这么大的风浪,短短几天里,他就已经成为了汴梁城里闲人茶客们嘴里的风云人物。
  虽然大人物们仍然不屑于和他打交道,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江烽及其固始军在大梁高层心目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这连带着也影响到了很多原本还在观风望色的群体。
  假以时日如果固始真的能够在这一战中熬出头来,站稳脚跟相信下一次他来汴梁,便会有另外一番不一样的风景。
  不过对于江烽来说,他已经没有时间再留下来和那些才开始意识到风向变了的各个利益群体了,他必须要返回固始了,出来已经半个月,回去的时间再怎么也得要七八天,这中间还不能出什么差错。
  而且他还得赴南阳一行。
  丁满和郭泰以及吴氏兄弟带着一帮人已经分赴开封诸县和许州、河南府那边,初步预计能够吸纳招募到一千人左右的老兵,现在这些老兵已经按照最初的约定开始向尉氏和舞阳集合,估计需要三到五天这些人才能陆续到位。
  这么大规模的人要过南阳境,肯定瞒不了南阳,所以需要给南阳一个交代。
  江烽打算自己亲自一行,换了其他人恐怕都会把局面弄砸,这是江烽这个历史系穿越者带来的优势,对于像南阳这样的藩阀,掌握大势走向熟知当下格局的他,有着更丰富演讲和游说能力的他,在这方面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心理优势。
  如无意外,这一千多老兵会沿着许州这一线南下,但不会再走江烽他们来时的嵖岈山和文城栅这边了,蔡州在那一线的兵力布置肯定会加强。
  蔡州方面在汴梁里的眼线也不会少,从大梁一开始进行军事动员,只怕蔡州也就会进行战争准备,以袁氏的智慧自然看得出大梁现在要用兵绝对不会是现在汴梁鼓噪得厉害的蒲州,只能是蔡州,但从蔡州哪个方向进攻,就要让袁氏考量了。
  不过从舞阳进攻吴房西平这一线,绝对是有吸引力的,复制李愬雪夜入蔡州这一经典战例也并非不可能,在这一线展开,可以把蔡州北部精四县打得稀烂,甚至可以实现三年蔡州方面分割陈州南部的翻版,把蔡州北部三县或者四县拦腰斩断。
  所以现在这些老兵要走只能分批次从慈丘、桐柏这一线进入申州,然后从申州南部大别山北麓一直东行进入光州,抢在梁蔡战争爆发之前赶到固始。
  好在也就是一千多老兵,分成三五批次离开,一批人也就两三百人,只要能提前和南阳方面说好,问题倒也不大。
  江烽在交代好了崔尚之后,临行之前,常昆又来和江烽一晤,二人密谈了一个时辰之后,江烽这才起身离开汴梁。
  说实话这一趟来汴梁虽然在汴梁城里呆了这么几天,但是除了来汴梁的第一二天还稍有闲暇时间与鞠蕖一道逛了逛汴梁城,感受了一下这个时代最繁盛的城市风光,后面几天都几乎被各种事务缠身,不是谋划与大梁要员们的会晤,就是接待即将可能进入自己麾下的武者们,接下来就是切磋,酒宴,遇刺,再后来就是各种布置安排了。
  江烽也很遗憾,汴梁的风光简直还没有品尝到自己就不得不离开了,勾栏瓦舍,汴河风情,还有那遍及汴梁城的各种名食美酒,他都还没有来得及一一感受,就不得不心急火燎的离开了。
  他的确不敢再呆下去了,一来时间太紧,二来若是给蔡州方面更多时间得到更多消息,没准儿蔡州方面就真的会派出高手来沿线埋伏,寻找机会半路截杀自己了。
  就算是有杨堪同行,但若是多来几个像袁无为、袁无敌这样的高手,再能抓住机会,这种刺杀几率还是相当高的。
  当然这种可能性也很小,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准确拦截自己就很难,而要让蔡州方面派出好几个袁无为、袁无敌这样的强者漫无目的的在泌州、申州、光州这一线来拦截,在梁军已经开始蠢蠢欲动的时候,也显得有些儿戏了,所以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江烽和杨堪一行七人是借着夜色悄然离开汴梁城的,虽然不至于昼伏夜行,但是利用夜色先赶上几十里地,能够很好的避开一些眼目。
  七人十四骑,一人双马,也就是为了确保能尽快赶回固始。
  在大梁境内这一线相对安全,一人双马跑起来,就算是蔡州方面有足够眼线发现也来不及做出反应,除非蔡州方面真的是安排了几个高手一直在汴州到许州这一线埋伏,这显然不可能。
  两天时间一行人就从汴梁赶到了方城。
  凭借从大梁兵部开出的信使函,杨堪见到了驻扎在方城的南阳军中人,了解到了刘玄已经卸任泌阳刺史,而转任隋州刺史了。
  泌州即唐州,十多年前唐州改名为泌州,但老百姓更多的还是喊唐州,也是南阳两州一府中的核心州之一,仅次于南阳府。
  泌州也是人口稠密之地,七县人口接近两百万万,虽然无法和南阳府比,但是要比隋州人口多一半以上。
  得到这个消息,江烽心中更是笃定了许多。
  看到江烽目光中多了几分喜悦,杨堪有些不解,轻轻策马赶上江烽。
  “二郎,我看你似乎对刘玄出任隋州刺史不但不意外,而且还有些高兴?”杨堪皱着眉头,“隋州条件远不及泌州,泌州七县,人口众多,隋州仅有四县,且泌州的方城扼南阳和荆楚进入中原要道,地理位置也远胜于隋州,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隋州刘玄从泌州刺史转任隋州刺史都是一个贬谪,以刘玄的心性,怎么会接受?难道说刘同真的要对刘玄下手了?不太可能啊,不是一直传言刘玄要接任南阳府尹么?”
  南阳二刘,虽然刘同是家主,且兼任南阳经略使和南阳府尹,但刘玄在外界的名声更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刘玄在南阳势力和地位就比刘同更强。
  南阳刘氏自号诗书传家,以德服人,虽然刘同和刘玄两兄弟关系比较微妙,但若是希望两兄弟龃龉甚至反目却是不现实的幻想,若真是那样,刘氏就是自毁名声,刘家赖以持家的根基都要动摇了,那只能是两败俱伤,无论谁最终获胜,结果都是会很失败,这一点上刘氏兄弟应该很清楚。
  那种兄弟反目煮豆燃豆萁的事例更多的还是发生在那些爆发阀族中,真正传承已久的老家族这种情形还是比较少见,尤其是在家族中族老影响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就更不容易发生了。
  “七郎,你是不是还要问,就算是刘玄出任泌阳刺史,也和我们没啥关系,也没有必要高兴?”江烽笑着道。
  “嗯,哪怕刘同和刘玄反目,也咱们没太大关系,固始和南阳之间还隔着光州呢。”杨堪点点头。
  “正是这个光州才有意义和价值。”江烽微微一笑,“刘氏兄弟哪怕有些隔阂,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实际上我的理解,刘玄出任隋州刺史是刘玄和刘同达成了一个妥协,这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加入刘玄真的出任南阳府尹,那南阳才有可能出问题。”
  “噢?”杨堪凝眉沉思,脸上露出一抹若有所悟的表情,“二郎你是说刘氏兄弟在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了?”
  “嗯,南阳府尹换来泌州刺史,刘同肯定是要给刘玄补偿的,那申州肯定就要归刘玄了,南阳府尹一职估计刘同是日后要留给他的嫡子了,刘玄素来外和内鸷,胸有城府,野心很大,但碍于刘氏家族传统和自己身份,而无法一展抱负,上半年关中李氏出访南阳襄阳,有意要拉拢南阳全力对抗大梁,刘玄就持反对态度,认为南阳和关中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和大梁对抗不符合南阳利益。”
  江烽的话让杨堪也是精神一振,南阳虽然一直没有参与过对大梁的出兵,但是南阳的底蕴却是让大梁颇为忌惮的,南阳府七县,仅南阳一县人口就超过六十万,整个南阳府人口达两百五十万,在吞并了申州之后,整个南阳刘氏控制下地盘达到三州一府,人口接近六百万,已经快要达到大梁的一半了,而且南阳自李唐建国以来一直未遭大的战火,经济富庶,术法昌盛,极具战争潜力,这也是为什么关中不遗余力的拉拢刘氏的主因。
  看见杨堪的表情,江烽心中也还是一叹,这些家伙还没有摆正位置,还在以大梁军官自居,虽说这需要时间来改变,但是日后自己还得要好好琢磨一下,用一些潜移默化的手段来改变他们的观念意识。
  对这一点,江烽倒不至于狭隘到心存芥蒂,但是未雨绸缪提前做起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这种观念始终不扭过来,在很多战略部署和决策时,就会下意识地受到干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