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无疆(校对)第10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0/1443

  说起来好像也没啥,两个主城区也没出啥大事,但是当宋城和沙洲两大主城区却越来越沦为宋州经济高速发展大背景下的一处暗影时,就令人难以容忍了。
  虽然对宋城和沙洲两个区的状况都不满意,但是陆为民的看法还是有所区别的,在陆为民看来,沙洲是按部就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宋城则是处处尝试处处失利。
  陆为民认为这完全是两个性质,前者是主要领导或者说班子思想保守作风涣散的表现,应该坚决予以调整,而后者则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但是起码对方是在努力尝试,而且陆为民也注意到了宋城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改变。
  宋城在房地产开发推进上明显比沙洲更为有力更为高效,除了市里主导的南城新区这边外,宋城在城东方向的规划推进力度更大,而且显然也是有过深思熟虑的,但这还不说主要的,沙洲也在西岭方向着力推进,在催动房地产业发展上,宋城沙洲都还是看法一致的。
  关键在于宋城也提出了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构想,这是陆为民从常岚那里获知的,虽然现在还是初始阶段,而且框架也很粗,甚至也没有更细致详实的规划,但起码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比起前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碰乱撞,宋城这一次显得要成熟许多。
  常岚在和陆为民的介绍中谈到了宋城方面还是比较谨慎,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模定得不大,目前初期规划设想是占地一千二百亩,而第一期仅仅是八百亩,目标是在2005年6月底之前吸引十五到二十家企业入园,主要想法是依托葛兰德生物工程材料公司和毕克实业两家隶属于昌北医学院旗下的校办公司作为核心,来着力发展生物医学、生物工程材料和医用设备为主的产业。
  葛兰德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在陆为民心目中算得上是宋州屈指可数的高新技术产业,这家企业是昌北医学院父子三人创办的,只不过是挂在了昌北医学院旗下,父亲葛华是昌北医学院一名教授,而两个子女一个毕业于北大,一个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两个儿子分别在国企中工作多年后辞职与已经退休的父亲共同创办了这家葛兰德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复合材料,被昌江省科委列为重点扶持企业。
  毕克实业则是一家以生产医用电子仪器设备为主的企业,和葛兰德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不同的是毕克实业是昌北医学院院办企业,由昌北医学院控股,当然其中几个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也是重要股东,规模也要大得多,这个企业主要是生产心电诊疗仪器、肌电诊疗仪器和脑电诊疗仪器,以及呼吸功能及气体分析测定装置,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医疗设备生产企业。
  近期毕克实业两位创办人从毕克科技辞职出来自主创办了苏木科技,主要是以生产电子血压脉搏仪、动态血压监护仪作为拳头产品,并且获得了一千万的风投资金投资,而且据说还有几位毕克实业的高管有意跳出来自己创业,正在积极谋求资本的支持。
  估计也正是这几家企业近期的变化,才吸引了宋城区方面的注意力,所以也才有了这方面的一个意向性构想。
  不过不管怎么说,宋城区政府能意识到这一点,能有意识的随之做出改变,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构想,还是让陆为民很高兴,沙阳春和赵然这对搭档在几年中的表现委实乏善可陈,如果不是这一个改变,陆为民觉得宋城区和沙洲区一样都该需要大动了。
  陆为民并不认为宋城搞这个所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就会顺风顺水,他看好的是宋城的这个改变,起码宋城没有一味把心思放在房地产行业上,也还是有意识的要发展第二产业,这说明沙阳春和赵然还没有昏了头。
  相比之下沙洲的表现就要拙劣许多,甚至连市里确定的江洲古镇的打造开发,沙洲区都显得格外迟钝,这也是陆为民和秦宝华的一致看法,沙洲需要改变,而改变就需要从人事上开始。
  当然,牵扯到这么大的人事动作,还需要好生斟酌,谁来谁往,来从何处来,往向何处往,都得要认真琢磨,岳唯斌也是在宋州扎根这么多年的老人了,自然也有其立身的本钱,只是陆为民还有些琢磨不透这个家伙好像还很有点儿有恃无恐的模样,也让他吃不透,但是不管怎么样,陆为民觉得对方都不再适合在沙州区委书记位置上呆下去了,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到沙洲区的下一步工作。
第六十一章
发展带来的矛盾
  “陆书记,好消息!”电话里的秦宝华声音似乎都兴奋得有些变调了。
  陆为民接到电话时还在南城新区视察。
  南城新区经历了几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了,从当初的一环线全面建设到现在的二环线已经启动建设,包括岭北大道在内的二环线已经率先在南城新区范围内启动起来了。
  虽然名义上是二环线,但是这个二环线却不是不太规则的,主要是过江线路的瓶颈。
  一环路是借用了滨江大道进行改造完成的,但是现在二环线向东、向西、向南都已经拓展了不少,唯独在北边却无法拓展,因为再往北就是要说过江的问题了,可这怎么过江?
  目前宋州只有一座过江大桥,这是铁路公路两用桥,昌皖铁路通过这里与苏谯和皖省连接起来,宋州长江二桥,也就是现在通称的宋州长江公路大桥也于去年12月正式启动建设了,预计工期三年,要到2006年底估计才能建成通车。
  所以目前二环线就只能考虑到滨江这一线,考虑到一旦二环线也接通滨江大道,那么相当于一二环线车流量叠加,滨江大道必定会不堪负荷,所以在结合了整体城市重心向南迁移的这一规划之后,宋州市建委将二环线重新进行了规划。
  二环线北段直由西向东直接横穿麓溪、沙洲和宋城,包括沙洲和宋城的老城区,将原来一条不太规则的笔架山路、同鸣路、天马路、御马街、宝佛寺街彻底打通,当然这其中像宝佛寺街、御马街是比较狭窄的老街,涉及到相当大的拆迁,而笔架山路、同鸣路、天马路这几条路要满足二环路标准的需求,一样需要拓宽打通,尤其是在主城区内几个交叉路口还需要新建下穿通道或者立交桥,涉及到的拆迁量和工程量都很大。
  但是这条路又不得不建。
  如果说一环路是真正把宋州老城区与新城区联系了起来,那么二环路就是真正实现老城区和南城新区的互通共融,按照规划,二环路北段几乎是从老城区由西向东来了一个横剖,这段路的建成将会极大的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压力。
  同时,二环线的西段则把麓溪区下一步发展的梅花坪——瓦窑坝这一片彻底包揽进来,对于促进麓溪区的城市经济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
  同样,二环线的东段则把宋城区东部板块和东南区域的经开区连接起来,再加上一直延伸到东岭北麓与二环线的南段连通,那么整个二环线就实现了老城区和新城区的互通,同时要为下一步城市向南发展提供了纽带支持。
  应该说在二环线的规划上,宋州市委市政府也是煞费了苦心的,陆为民到宋州接任市委书记之后,对这一规划构想仍然持赞同态度,但是却在进度上做了更高的要求。
  原来预计的二环线构想是在2004年上半年先启动比较容易的二环线北段即岭北大道,然后到2004年下半年择机启动二环路西段和东段,到2005年再来考虑最为复杂,拆迁量最大,矛盾最多的北段。
  但陆为民否决了这个构想。
  陆为民很清楚这种工程越拖到后面,问题越多,压力越大,而且带来的负效应也会越明显,南段没啥问题,东西段有一些问题,但是总体来说也不大关键是北段。
  越是棘手麻烦的问题就越应当先着手,这和其他工作不一样,先易后难只会让困难的问题到最后变得更困难,而且因为困难而拖下来,也会极大的影响到这条环线的效用。
  所以陆为民要求南、东、西三段同时启动,2003年12月之前这三段都必须要全面启动建设,而北段的拆迁也要同时启动,不能等到另外三段建设得差不多了再来搞拆迁,而北段的拆迁必须要在2004年6月底之前完成,7月1日建设就要全面铺开,到2006年5月1日之前,二环线要全线贯通通车。
  这个进度比起之前一届市委市府的意见足足提前了一年半以上,也使得2004年这一年的工作量大增。
  陆为民之所以毫不犹豫的要求加快进度也是自身考虑的。
  宋州经济增速不断提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南城新区的快速发展就可以见证这一切,四年前他离开宋州时,南城新区还只有一个雏形,但是现在南城新区的北部板块已经基本上成为了新的中心城区,以新麓山大厦、美佳大厦、香格里拉酒店、风云大厦等为地标的建筑群落已经成为宋州城市新中心的坐标,围绕着这一区域,城市还在不断向南拓展,很快就要抵达螺子岭脚下,所以作为二环路北段的岭北大道率先启动建设也是势在必行。
  除了南城新区的快速成形,西边的麓溪也日益融入主城区,甚至成为整个宋州城区最为活跃的板块。
  现在宋州人都知道要热闹,就得要去麓溪那边,无论是小商品城,还是遍布这一区域的海量中小企业,成为外来客商采购和外来民工寻找工作的最佳去处,而宋州市乃至辐射整个昌北、鄂东南、皖西南最大的劳务市场——宋州锦程人力资源市场也位于这里。
  多达一百余家的职业中介所位于这里,同时还会定期不定期举办大型的招聘会,平均每天都有超过两千人来这里求职招工,从过了正月初七之后,那里就一直热闹非凡,而围绕着宋州锦程人力资源市场的建成,紧邻人力资源市场的翠河街,以及主要中小服装鞋帽和饰品生产企业所在的沙坨坝、状元桥这一区域也云集了数百家的小旅馆、小饭馆,同时也成为藏污纳垢的所在。
  麓溪区也亟待二环路西段的尽快建成,这样可以进一步改善这一区块的交通状况,为企业用地提供更便捷的环境,同时交通的改善也能进一步提升这一区域作为仓储物流业的竞争力。
  同样,今年经济技术开发区也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势头,而二环路东段的建成,可以进一步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交通优势,甚至对紧邻的叶河也会起到辐射和拉动作用。
  当然岭北大道一旦建成,也会让陆为民多年前就提出的要把整个螺子岭国家森林公园变成宋州市中心的绿肺和心脏这一构想踏出重要的一步,几大过岭隧道和穿越垭口的高架桥建成,也会让螺子岭以南地区的开发真正进入倒计时。
  对宋州城市的建设发展陆为民从没有放松注意过,但是陆为民也很清楚,要支撑起整个城市的发展,关键还是要有厚实的产业基础来支撑,没有产业的城市,那就是沙堆上的楼阁,一遇上洪水风暴,那就会立即坍塌下去。
  所以他在担任宋州市委书记之后,虽然也很关心宋州的城市建设,但是更多的心思还是放在宋州的产业发展上。
  这一次来视察宋州城市建设也是在于黄鑫林一道实地察看了宋州垆头机场改扩建工地之后临时起意来看一看的。
  在瓦窑坝这一线的工地上,十来台挖掘机、装载机和推土机零零散散的分布在数百亩的泥地上,喷吐的黑烟几乎要把整个天空都要染黑了,怒吼着的引擎声音此起彼伏,一个山丘土包被铲平,然后排成队的重型翻斗车摇摇晃晃的驶入场地中,等待着装载机将泥土卸入翻斗货箱中。
  瓦窑坝——梅花坪这一线是麓溪区的重点发展区域,二环线西段被命名为龙腾大道,整个龙腾大道长8.5公里,分成四段,沿着瓦窑坝这一线划开来,一直到梅花坪。
  麓溪的土地资源还是相对丰沛的,尤其是在郊区,但是二环路一旦建成,那么这个郊区就真的不再是郊区,瓦窑坝和梅花坪都将正题纳入城区,而这一片也将成为重要的商贸物流区。
  二环路西段南端可以直抵宋州港沙洲码头区,一条延伸段直接通上码头,而正在紧锣密鼓施工的江洲大道成为与二环路北延伸段形成交汇,正好可以构筑成一个完整的网格体系。
  应该说每一次视察都能给陆为民带来一些新的感受,而这些新感受也会让他内心有更多的想法,对于他来说,宋州就像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该怎么来为这个孩子打扮靓丽,让这个孩子能够更好更健康的成长,就是他这个家长需要综合长远和金近期来考虑的了。
  宋州城市建设方向是好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上仍然还有还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市区两级在规划建设以及带来的土地整理问题上一样存在着诸多矛盾,同样,被拆迁的这些群体一样也和政府的规划有着千奇百怪的冲突和矛盾,利益上的纠纷更像是一根根火引子,随时可能点燃这些矛盾,使之迅速燃烧激化起来。
  但陆为民同样清楚,在每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这些问题,回避或者幻想有什么十全十美的方案来使各方来达成一致,实现多赢,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真正要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就必定有一方甚至多方会在特定时段特定问题上做出妥协,或者说也就是一定的牺牲。
第六十二章
双喜
  秦宝华的电话把陆为民从工地上的直观感受中惊醒过来,他这才意识到秦宝华已经在沪上逗留了接近十天了。
  还有一个星期就是五一节了,秦宝华他们却还没有回来,足见这一次沪上之行的不平凡。
  去沪上不仅仅是蒂森电梯项目招商引资一件事情,其实也是为下一步宋州在沪上召开一次招商引资洽谈会做准备。
  沪上是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无论是外资企业的进入,还是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端都可以在沪上找到踪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纷纷进入沪上的企业也越来越觉察到沪上的投资环境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一些变化,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的上涨,对内陆地区的市场辐射不足,电力供应保障的不足,这些对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来说还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典型制造型企业来说,就不得不考虑了。
  所以沪上也很自然的就变成内陆地区来招商引资的首选目标,每年都会有很多省市来沪上召开各种各样的招商引资会、项目推荐会,就是希望能够吸引到资本和项目到自己家落户,宋州也不例外。
  宋州到沪上,不算远,也不算近,说近,毕竟是接近七百公里,说远,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抑或是飞机,都很便捷,大宗物资更可以通过水运来解决,所以这种远在地理角度上来说是比较远的,但是从方便和时间上来说,又不算太远。
  从某个角度来说,陆为民觉得宋州是完全有资格成为宋州的一个产业转移的接受地的,同处长江上,同样算得上是综合性的工业城市,产业门类齐全,而且从人口来说,宋州人口也不少,也就意味着劳动力资源丰足,而且宋州辐射昌鄂皖三省,和沪上辐射沪苏浙一样,也是对周边地市有着较大的带动作用,正因为如此,陆为民觉得宋州到沪上招商引资完全应该取得比其他内陆城市更好的效果。
  秦宝华这一趟去的时间相当长,郁波、谷伟都跟着去了,按照陆为民的想法,既然去了,那么就索性把很多工作都一并带去了。
  沪上本来就是宋州日后重点招商引资地,那么这一次先和沪上企业摸底接触,了解一下目前沪上各方面情况,等到召开招商引资或者项目推介会时,也更有针对性。
  当听到秦宝华在电话里突然冒出来一句“好消息”时,陆为民也吃不准秦宝华这句“好消息”究竟代表什么意思,是招商引资的前期准备很顺利甚至是获得了一些企业的意向性首肯呢,还是蒂森电梯项目有了突破?
  “宝华,什么好消息,我正在工地上呢,说来也让大家一起高兴高兴。”陆为民努力提高声调。
  “陆书记,好消息有不少,你想先听哪一个?”秦宝华也难得的“调戏”陆为民一回了。
  “呵呵,宝华,那就一个一个来,要么先说最大的好消息,要么就循序渐进,一个个希望让我心花怒放。”陆为民也不客气。
  “嗯,那还是先把最重要的告诉你吧,蒂森克虏伯方面经过德国驻沪上总领事馆这边的安排联系,我们已经和蒂森方面见过三次面,深谈过三次,蒂森方面最初没有考虑进入内陆地区投资建厂,但是在我们介绍了我们宋州的具体情况之后,蒂森方面有些动心,第二次谈的时候就有一些进展,最后这一次效果最佳,蒂森方面初步同意到宋州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我们向他们介绍的情况是否属实,我感觉他们的态度有变化,这事儿有戏。”
  秦宝华在电话里的声音压抑不住兴奋之情,甚至感染了电话这一头的陆为民。
  “哦?你觉得有戏?”陆为民也是精神一振。
  如果真的能把蒂森电梯这个项目敲定落户,那对于宋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局绝对是一个大利好消息,世界五百强的影响力不是吹的,在昌江绝对能引发关注,现在的宋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的就是关注,这样相当于是做一次广告宣传,连世界五百强都会选择宋州作为他们进军内陆地区的桥头堡,那你们还在等什么?
  这对其他有意进入中国内陆地区的企业来说,肯定会有一个示范效应。
  “嗯,如果说第一次接触只是礼节上的,那么第二次的时候,德国驻沪上总领事馆卡尔参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位卡尔先生非常热情,对他上一次陪同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官员到丰州考察一事十分满意,也谈到了你,说没想到你会调到宋州了,这一次谈判非常关键,蒂森方面和我们座谈了一个下午,基本上对我们宋州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估计应该是从这个时候他们才开始正视这件事情,今天我们进行了第三轮洽谈,他们表示会在近期安排一个考察组到宋州考察投资环境。”
  秦宝华的介绍让陆为民心里也踏实了不少,只要德国人愿意来考察,就说明他们是真的有意在中山和松江之外的地方选择第三个生产基地了,这一点属实,那么陆为民认为宋州的条件并不惧怕竞争,他有这个信心把这个项目留在宋州。
  “那太好了,宝华,我们扫榻以待,只要他们来,就保证他们走不了。”陆为民笑着道。
  “陆书记,你这话可有点儿吓人啊。”秦宝华也笑了起来。
  “呵呵,那是理解有误嘛,我的意思是保证他们来了之后就会看中我们宋州,不会再考虑其他地方了。”陆为民信心十足的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0/14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