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510

  不过无锋没有想到的是金州警备师团上下再得知自己被破格晋级为正规军后,热情空前高涨,这个师团绝大多数士兵都是高岳族人,是一支纯粹的步兵师团,无锋在视察时,除了感觉到官兵们流露出来的高昂斗志外,士兵们的表现也出乎他的意料。一年多的训练能够达到这种程度让无锋深感惊讶,以至于无锋单独召见了这个一个月星期前还是地方师团的师团主官。
  通过谈话,无锋才算了解到这个师团的基本情况。原来由于金州情况的改变,加之宣传力度有力,大批的高岳族人迁出横断山区定居山外,甚至不少外地区的高岳人也穿山越岭来到金州。生活条件虽然改善,但摆在面前的现实是许多高岳族人缺乏必要的谋生技能,除了务农进入工场出卖劳动力,似乎没有太多的行道适合那些正值青壮年的高岳族人。
  而务农和到工场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收入也不算太高,这对从深山中出来渴望见世面过上好日子的高岳男子们的确不是个好选择,而第一批成为无锋手下士兵的老乡们从军队传回来的传奇故事以及优厚待遇都让贫苦已久的同胞们嫉妒得要死,自然而然加如军队就成了这些不缺体力的青壮年心目中的向往。
  但西北军队士兵的招募已经不再直接面向社会,而一般采取从各地警备部队中抽调,而要成为警备部队中的一员则首先必须是当地预备役部队的人员,于是为了能够加如军队,许多高岳族青年一边务农做工,一边加入预备役进行基础训练。为了能够早日被警备部队选中,这些人在预备役训练中就格外刻苦认真。尤其是在几年前组建西北军团时,当时金州的两个警备师团被一下全部转为西北军团中的主力师团,这更加刺激了人们的参军积极性,而不负众望,上一任的警备师团又被调往归德,他们这一批才得以如愿以偿成为警备部队中的一员,现在又一下子跳跃式的成为了梦寐以求的正规陆军,这怎么不让他们兴奋得难以入眠呢。
  二人大概还是首次单独受到无锋的接见,激动中显得有些拘谨,说话也是格外谨慎,不过在无锋轻松随便的态度下,二人也逐渐放开了来。两人原本是现在齐柏林和高昂率领的归德警备师团的幕僚长和后勤司长,因为整个师团调往归德,凌天放在与齐柏林和高昂商量后将二人留任为新一任警备师团的正副师团长。
  师团长熊道元是一个混血族人,有一半高岳族血统,而副师团长水正则是一地地道道的高岳族人。两人都生得十分魁伟,不过看上去熊道元要显得斯文一些,而水正则霸气四溢,颇有一副肩挑天下的模样。
  无锋简单的询问了一下这个师团的编制情况,而人都一一作答。整个师团无个联队队,因为属于纯步兵师团,没有骑兵,五个联队除一个联队高岳族人专利——投枪兵联队外,其余四跟联队都是按照标准配置,三个轻步兵混合联队,一个重步兵联队,每个轻步兵联队中有两个弓箭兵大队,其余则为步兵。
  见无锋专门来了解自己师团的情况,怕自己师团不符主帅之意,显得有些腼腆一直没有多少话的水正涨红了脸道:“大人您请放心,我和老熊都是从上一任金州警备师团过来的,这一年多来,我们师团的各方面训练可是花了大力气的,不少中基层军官也都到西北军事学院进行了短期进修。我们手下这帮弟兄绝对不会给大人你丢脸,水正愿以项上这个脑袋担保。”
  笑了起来,无锋感觉很有意思,大概是这俩个家伙认为自己信不过他们部队的战斗力,所以才会急急忙忙作如此表白。
  没等他搭言,熊道元也接上话道:“是啊,大人,咱们手下这帮兵其实在许多已经在预备役中呆过两三年了,他们在预备役中的训练就相当刻苦,许多人一边干其他工作谋生,一边还在闲暇时间自己训练自己,以期能够早日加入军队,这些连我们都十分感动,对于他们来说加入了李大人的军队,就好比进入了一个神圣无比的群体,这是一个既光荣又充满风险的所在,对他们来说,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衣锦还乡,没有其他第三条路可走。”
  熊道元这番声情并茂的话在无锋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是啊,自己手下这一帮弟兄跟着自己征战拼搏,究竟图的是什么呢?如果和所有人都谈什么治国安民民族大义的道理,也许有一些人会真的感兴趣,但绝大多数最基层的官兵恐怕就很难长久维持,要想把他们的思想牢牢的扭成一股绳,只有依靠严格的管理树立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赏罚分明的制度来促使他们奋勇当先,还有一点就是优厚完备的后勤保障抚恤机制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真正使他们誓死效命,一往无前。
  没有其他多余的话语,无锋站起身,拍了拍二人的肩膀,眼中满是期待鼓励之意,看得二人心中一热,一切尽在不言中,两人也只是再行了一个标准的帝国军礼,默默目送无锋离开。
  关西郡如燎原之势的叛乱让少女很是烦恼,李无锋以及他手下几个主力师团的去向自然就明确了,但帝国传来的情报却是让她要办法让李无锋安分老是的呆在西北,不要参与帝国中央镇压关西战乱的事务,这让少女感到苦恼之极。自己这位未婚夫婿早在好几天前就已经消失无踪,根本没办法找到他,即使找到他又能怎么样呢?难道就凭自己就能阻止他的行动,那李无锋就不叫李无锋了。
  轻轻叹了一口气,少女站起身来到窗边,羡慕的望着窗外一派爽目的秋色,作为一名刚满十六岁的少女,若是生在其他富贵人家,正是戏耍消闲的好时光,可自己却因为生在了人人羡慕的帝王之家,却不得不远涉千里来到这无亲无故的地方,被人家当作摆设一般供在这儿,整天无所事事,想做的却又有心无力,毫无任何欢乐可言。
  李无锋是肯定不会放弃介入关西战事的机会的,在博南那边布置了三个师团的军队绝不会仅仅是摆个架势(她还不知道独立第三师团的进驻和鹧鸪关的易手),他肯定知道帝国不会授权与他出兵关西,那他还在等什么呢?
  对帝国由于怀有强烈戒心而一味防范李无锋势力的扩张,这在整个帝国朝中已经不算是一个秘密了,这大半年来明是安抚要其休养身体暗是幽居帝京的生活让朝中许多老到的大臣都看出了这一点,虽然迫于西北的紧急形势被迫让李无锋返回其老巢,但按理说也应该会做军事上的一些针对性布置,没想到突如其来的太平教起义将所有事情搅的一团遭,而且其蒸蒸日上的架势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李无锋的危险性,至少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但看帝国中央现在的态度似乎仍然没有什么变化,想到这儿,少女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在她看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李无锋率军出征,而且要命令他竭尽所能全力以赴,二虎相斗,观者得利,就犹如古人卞庄刺虎就是这个道理,可以父皇和何大人的智慧怎么就看不透这么简单的道理呢?她委实不明白。眼下还要让自己尽一切力量阻止李无锋东进的步伐,难道帝国真有绝对把握能够轻松解决太平教的问题?
  她内心十分怀疑,一路自帝都来到西北,其间她也检阅了沿途各府的地方警备部队,不用说真正的战斗力,就连摆设出来装门面的军队气势也是给人一种散漫缺乏必要训练的感觉,这些部队一看上去就知道根本无法应对真正的战斗,更不用说期望他们去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了。相比之下,自己暗中观察西北各府的警备部队却与关西各府情况大相径庭,无论其训练度、编制数、士兵士气都根本不在一个水准,这令她也不得不佩服李无锋在治军方面的确有一套,想一想也是,若没有这些强大的军队作后盾,他凭什么敢于嚣张不可一世的罗卑人硬碰硬的交锋,又凭什么敢只身率领部队进军当时在那里他还毫无根基的北吕宋?
  太平教一涌而起,关西各地短时间内顿告沦陷,这并不出乎她的意料。以有备之军对无备之师,不赢才怪,何况那些警备部队根本无法发挥起作用。没有地方警备部队的配合,单凭帝国已显捉襟见肘的正规陆军,能够剿灭那些太平乱党吗?少女心中有太多的疑问,可惜却无人能够为其解答。
  就在西北的两位男女都还在各自为着各自的任务而奔波时,帝国北方两大郡的绝大多数府的各级官员们这时候才惊慌失措的突然发现,一向逆来顺受的辖区百姓似乎态度一下子翻了个个儿,三句话不对路便拔刀相向,以往收租讨税无往不利的各级官吏似乎都遭遇到了麻烦,还未等这些官员们反应过来,席卷帝国整个北方的太平教大起义已经正式拉开了帷幕。
  大陆历695年11月12日,在太平教大少师许文哲的策划下,起义首先在北原郡的平陆府中部打响。当天,在许文哲的率领下五万太平军民一举伏击了得到消息准备前来镇压抗税农民的一个联队的警备军,随即又一举包围了前来增援的三个联队的警备士兵,战斗进行得空前激烈,最后三个联队的警备部队被全歼,其中近三千深受上级军官盘剥之苦的士兵阵前反正加入了太平军,太平军气势高涨。
  11月14日,许文哲指挥十万太平军民向防御空虚的平陆府进军,平陆府主要帝国官员惊慌失措,在太平军进攻前夜全体逃亡,太平军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了北原郡仅次于首府安原府的大府平陆府城,随后两天里,全府内帝国各级基层机构迅速土崩瓦解,太平军开始接手地方管理。
第五十一节
变色
  与此同时,大陆历695年11月13日凌晨,燕云郡西南大府——沧州府府城被在此坐镇的太平教宗师尤道方的亲自统率下,近十万的城市贫民和无地农民在几千太平教徒的煽动指使和策划鼓动下突然涌上府城街头,围攻城守府,沧州府城守霍进昌狼狈逃窜,一夜狂奔三百余里至燕云郡首府北平府方才醒过神来,而此时驻扎城内的警备部队在其中太平教暗线的唆使下全军倒戈,在这次倒戈中有三名忠于帝国的联队长被杀,其余尽皆投降反叛。
  11月14日,北原郡清河府内政署长屠一飞称有要事相商将清河府城守及行政署长二人诱至自家府中,将二人斩杀,并宣布接管整个清合府,接受太平教的领导,而该府警备部队也于当日宣布接受太平教的管理领导,有不服从者立斩不赦,清河全府立即陷入一片血雨腥风之中。
  11月16日,北原郡包括首府在内的安原府、卢龙府、榆林府相继发生了大规模的太平教起义,这三府发生起义更是来势凶猛,尤其是安原和榆林两府更是规模空前,起义军穿镇过集,前来镇压的警备部队不是一触即溃,便是临阵脱逃,其状况惨不忍睹。
  11月18日,安原府城在毫无抵抗能力之下陷落,此前,一个师团的警备部队已经有三个联队在战斗中覆灭,剩余两个联队的士兵在太平教大军兵临城下时倒戈投降,自北原郡郡守唐德贵以下近千名帝国官员投降。同日,帝国榆林府城守向千秋率部向迅速推进的太平军于志永部投降。至此,北原郡五府仅有西端最偏远的卢龙府尚未完全陷落,在那里警备部队和太平军战事激烈,战局成胶着状态。
  11月19日,到达安原府城的太平教大宗师尤道方在安原城内最大的安原广场宣告太平圣国正式成立,暂时定都安原,自命为太平圣王,定太平教为国教,军队正式命名为圣教军,尤道方还宣布将以解救帝国境内所有受苦受难的百姓与水深火热之中为己任,发誓要让圣国的子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首先必须推翻帝国司徒家族腐朽没落的统治。
  当日,太平圣国的政权机构也随之建立,圣王下设文武二相,文相主管政务,武相主管军务,文相一职由尤道方的密友原太平教负责经济财务的缪名昆担任,尤道方的二弟子蓝百林担任副文相,武相一职自然是由薄近尘担任,副手则由尤道方的大弟子许文哲担任,文相下设几部,分别承担行政、财政、内政、经济、外交等事务,武相下设几个大将军,负责统帅圣教军,由于薄近尘在关西指挥,武相府的责任主要就由许文哲来承担,他还兼任圣教军的安东大将军一职,手中掌握着圣教军中最精锐的十万大军。至此,太平圣国的中央政权已略显雏形。
  11月20日,燕云郡另一大府——靠近安原府的云中府的太平教起义军在与从安原增援而来的圣教军汇合后,里应外合攻克云中府城,云中府大小官员全部投降。
  在控制的区域内,太平圣国也效仿帝国任命了一大批地方官吏,逐步完善各级政权机构,为了维护地区内的稳定,尤道方还破例任命了几名帝国投诚官员担任重要职务,特别是原帝国榆林城守向千秋被任命为榆林府府尊(相当于帝国的城守一职),引起了教内不少争议,但都被尤道方以个人威信压了下去。这一任命也在整个太平教控制区引起了轰动,部分地主士绅心中都在暗暗考虑这太平圣国存在并发展下去的究竟会不会真的有取代帝国的可能呢?
  在这之前,普尔王国几乎抽调全国所有精锐部队,共五个兵团三十六万大军兵压帝国北部边境,迫使帝国第一、第二军团以及几个独立师团都聚集在北部边境与普尔王国大军对峙,小规模的冲突不断,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直到北原郡和燕云境内的太平教起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开来时,帝国北部军区的指挥官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太平教和普尔王国联手玩了一套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把戏,但虽然是个把戏,却也是以实力为代价的,若是帝国第一、第二军团和其他从属部队不迅速压上,普尔王国的大军大可突破帝国边境防线长驱直下,到时候究竟会怎样谁也说不清。但这却给了太平教起事极大的方便,整个被北原郡无一个正规陆军师团驻扎,而燕云郡也仅有一个独立陆军师团驻扎在首府北平府,根本无力应对这一日几变的局势。
  而当太平军完全控制了整个北原郡尤其是榆林和安原两府后,帝国第二军团事实上已经面临圣教军和普尔大军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更让人焦心的是在甫一控制了两府后,帝国第二军团便失去了后勤补给,这让十多万正与普尔大军对峙的帝国军队如何维持?迫不得已,在得知了安原和榆林失守以及云中府危急的确切情报后,帝国第二军团迅速向东穿越云中府移至北平府境内驻防,完全放弃了北原郡防线。不出所料,普尔军队并未趁势南下,而是尾随东移,继续在边境保持着对帝国的巨大军事压力。
  一眨眼间,千里江山转瞬易帜,太平教乌云顿时弥漫在帝国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而处于中间夹缝位置的河朔郡受此影响,领地内形势也越发严峻起来,不少农民自发的组织起来抗捐抗税,抵制劳役,甚至发展到赶走地方官吏,杀死当地恶霸地主,抢劫当地大户财物。凡此种种,不一而终。而各地采取的应对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官员担心会引发矛盾激化,甚至酿成更大的祸端,采取宣抚教化手段,息事宁人;有的则害怕姑息迁就会使暴民更加猖獗,采取强力镇压;亦或是先第一种,不行,才换为第二种,上下官员无不担心事情闹大,与南边和北边的太平教遥相呼应,那才是真正是大事不妙了。
  太平教在北方起事之事几乎在几天之内变传遍帝国上下,无论是朝中野里,还是屋前楼后,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乡村野夫,无不见面便谈北方形势是如何糟糕,叛乱军队是如何悍不畏死,帝国军队又是如何不堪一击一触即溃,几乎所有人一时间都成了政治军事评论家,谈起国事来无不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内心里的忧虑恐慌倒都是难以隐藏。
  帝都内的气氛更见紧张,大街小巷行走的路人不但比往日少了很多脚步也快了许多,裹在身上的衣服也更加紧实,来去匆匆,不时有全副武装的帝国宪兵和禁卫军巡逻走过,商铺也是早早打烊,商人们都特别关心起前线的战事来,毕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叛军控制的地区最近距离帝都不足三百里,似乎一夜就可打到帝都城下。城内到处是人心惶惶,不少富贵人家已经在考虑是否该将资产转移到江南或者东海,毕竟那里距离北边和西边都还远,稍有风吹草动,便可立刻起身逃走。不少外地有亲有戚的,也开始联络,以备不时之需。
  帝国皇宫勤政殿,高坐御椅的司徒明月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阴沉来形容了,发青的脸颊上皱纹也多了许多,眼圈略略发乌,显然是睡眠不好的缘故,只有那双寒光四射的眼睛证明他神智还算清醒,方才一番刺耳之极竭尽挖苦讽刺甚至还夹杂一两句粗话的言辞委实不能让人不能相信那是从眼前这为皇帝陛下口中说出,但此刻的一干大臣皇子们早已是全都跪伏在地,头也不敢抬的接受着皇帝陛下劈头盖脸犹如冰雹乱石般袭来的痛骂。
  大殿内没有半丝声音,除了皇帝陛下粗重的喘息声可以清晰听到外,再没有半丝杂音,所有大臣都是战战兢兢,深怕触怒了皇帝陛下招来杀身之祸。在此之前,两名负责考查北原郡官吏的行政总署官员已经被直接拖出去斩首,而身负官员监察重责的监察大臣、皇后娘娘的嫡亲兄长杜文公爵也被当场廷杖五十,几十杖下去,眼见得也是进气少,出气多了,而皇帝陛下却仍然不允许太医救治,称要救治也得到天牢中去救治,若不是闻讯赶来的皇后娘娘哭昏倒殿上,恐怕杜文公爵也就要一命归天了。连素来以贤德著称的皇后娘娘也被陛下毫不留情的斥责痛骂,所有大臣都感觉到这场风暴不知要刮到什么时候。
  盛怒之下的司徒明月在一连发布了几道诏书后,这才算勉强缓过气来,但众大臣仍是无一人敢抬起头来望一眼。恶狠狠的目光在大殿内逡巡,似要找出下一个解恨对象,今日的朝会大臣来得异常整齐,无一人缺席,人人都知道今天朝会难过,却无一人敢于请假,即便是有病在身者,也不得不带病上朝。
  眼见得平时能言善辩自己以为肱股的大臣们此时畏畏缩缩跪伏在地,无一人敢于抬头,司徒明月心中一股说不出的烦闷愤怒心情在涌动,似要爆发出来,却有象挤压在胸中,说不出的难受,刚站起身,只觉一阵晕眩,眼前一黑,边歪倒在御椅边。
  “父皇!”“陛下”,见皇帝陛下晕倒,殿内一干臣子犹如炸了窝的鸡,乱成一团,茫然无措,还是内政大臣陆文夫首先反应过来,命令侍卫马上去请太医,同时赶紧命人将皇帝陛下送往寝宫休息。
  何知秋昏昏沉沉的随一干大臣们走出大殿,皇帝陛下已经被送回寝宫了,太医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立即进宫诊断。大臣们在吵闹了一阵后接到了宫里的通知,暂时休会,各自回府。
  难道天要灭我唐河?此刻的何知秋心中一片茫然,方才他虽然跪伏在殿下,却一直在考虑该如何应对眼前可以说得上万分危急的形势,可皇帝陛下居然倒下了,这么一来朝中没有了主心骨,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局势部署,这该如何是好?时间再一耽搁,形势可能会恶化,到那时,也许就真的变得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吉人自有天象,也许皇帝陛下明天就会恢复呢?何知秋只能这样想,但愿吧。
  风云突变的形势让无锋一样感到措手不及,太平教十多年的积累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完全释放了出来,仅仅八天时间,北原四府除卢龙府还在抵抗外,其他四府还有燕云郡西边的两府便落入了太平教手中,可谓弹指一挥间,帝国在西边和北方的大部地区的统治就告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太平圣国也登台亮相。
  到这时候,无锋才发觉自己还是小瞧了太平教隐藏在水下面的实力,普尔王国的曲意配合,包括卡曼人在捷洛克战场的再掀攻势,都让无锋察觉到这三方勾结的程度究竟有多么深。而太平教在几天就组织起几十万的大军也让无锋对宗教的力量竦然变色,暗自思索该如何应对着咄咄逼人的形势。
  卢龙府的绝不能落入太平教人手中,好在凌天放和菲尔丁早已取得了联系,虽然还是被突如其来的太平教起义打了个措手不及,但卢龙府警备部队的战斗力远非其他几府可比,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虽然太平教的军队几倍于卢龙府的警备军,但警备军却仍然坚持顶住了敌人的进攻,虽然十分艰辛。但卡曼人在北边的巨大压力让原本有心派出增援部队的凌天放和菲尔顶不敢有丝毫轻举妄动,不得不求救于远在南边的无锋。
  得知消息的无锋也来不及核实,救局如救火,稍有耽搁,恐怕大火就会把卢龙府烧得灰烬全无,一面急令驻扎在羊马口的独立第三步兵师团火速插近道穿越横亘在博南陇东和卢龙府的深丘地区,即刻增援卢龙的警备军,同时命令龙自行代替自己负责鹧鸪关的全面防务,自己则和木力格率领亲一色有高岳士兵组成的西北军团第三师团直接北上从另一条道穿过六盘山区,两军起头并进,同时从东南两方杀进卢龙府。
第五十二节
双箭齐发
  为了及早到达目的地投入战斗,无锋从独立第二师团选出了几十名与岳山一道穿越了六盘山区熟悉道路情况的士兵作向导,第三师团两万多士兵在向导们的带领下,迅速向北插进。
  鹧鸪关距离卢龙府境并不算太远,约两百里地,但这中间却横着一条不大不小的山脉——六盘山。六盘山因山势得名,它没有多险峻陡峭,主要是风化的黄土堆积而成的六座巨大山丘盘缠而成,一座连一座,绵延几百里,地势异常复杂,好在这里因为不时有一些小商队抄近道从卢龙府南下,倒还有些小道可寻。
  虽然有了熟悉地况的士兵带路,但部队的行进速度依然不是很快,从鹧鸪关到进入六盘山区这段道路六十里地,只花了三个小时的急行军就到达了,但进入山区行军速度明显减慢,崎岖的山道十分狭窄,仅能容纳三四人通行,而且弯道极多,完全穿行在盘山道路当中,车辆根本无法通过,好在第三师团士兵早有准备,随身携带了大量干粮,后勤部门还安排了一些善于行走山道的骡马负责驮运必要的后勤物资,倒没有遇到太多的麻烦。
  无锋谢绝了为他专门准备的骡马,依然与所有将士一起徒步前行,虽然这不能说明什么,但无锋感觉这样能使自己更融洽的与手下这两万多名朴实男儿融为一个整体。何况这几年来他对自己通过内力的提升使得自己的身体素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百十里山路对他来说也还算不上什么。
  数千支火把亮起,就象一条从来望不到尽头的火蛇蜿蜒在群山之中,行进速度虽然相比平地上慢了许多,但能够在如此困难的山区道路中达到这种速度而不乱,大概也只有天生禀赋的高岳族士兵才能胜任了。
  夹杂在行进队伍中的无锋保持着稳定的速度紧跟着队伍,并没有落下一丝一毫,不过周围的士兵们都并不惊叹,在他们心中能够征服整个高岳族人心的人自然不是常人,他们不时瞟过来的目光都是充满了崇拜和孺慕。
  深秋的山谷不时掠过阵阵山风,但几个过几个小时跋涉的士兵们却都是汗透重铠,但却无一人喊累喊苦,经过几年的打磨,这支部队已经成为无锋手中实力最强的步兵师团,经验丰富的木力格不仅让这一帮高岳汉子在身体素质上更上一层楼,而且最重要一点是让他们明白了一点铁的纪律才一支部队常胜不败的基础,同时也赢得了手下一干官兵们的由衷拥戴。
  “力格,你看我们还得要多久才能绕出这鬼地方?”虽然并觉得有多疲乏,但总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盘山道上绕来转去,无锋心中也不是个味道,启口问一直跟随在他后面的第三师团师团长木力格。
  “大人,这恐怕还得要一段时间啊,这六盘山,山六盘,盘盘环绕,交错纵横,本来就不适合大部队行进,不是我老木自吹,也是咱这第三师团,换了其他部队,恐怕花的时间还得翻个倍。”木力格接上话茬,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嗬,口气蛮大的嘛,别以为第三师团就天下第一了,我看未必吧。”无锋有意刺激对方。
  “大人不必激我,我只是说咱第三师团在步兵师团中敢称第一,至于其他骑兵师团或者混成师团我可没有这么说,梁大人的第一师团在咱们军中号称第一,崔大人的第二师团一直在和他较劲,但现在崔大人已经调到骑兵师团去了,不知道沙浪这小子能不能但负起挑战第一师团的重任,恐怕还得观察观察。步兵师团中,山柱那小子虽说从第三师团挖走了不少人,但北吕宋独立第一步兵师团要想向老东家挑战,恐怕还嫩了一点,至于才成立的西北独立第三师团虽然也大部分由高岳族人组成,但其训练程度和经历战事都远不能与咱第三师团相比,所以老木才敢如此夸口。”木力格微微笑道,根本不受无锋的激将法。
  “那大陆上其他地方的步兵部队呢?”无锋一边走一边问出这样一个含义颇深的话题。
  “其他地区?”木力格神情也不象那么轻松了,思索了一下才谨慎的回答道:“这个不好说,不过我听说西大陆的几大强国骑步发展均衡,骑兵攻势迅疾如火,步兵固守稳重如山,而且他们的步兵对攻城拔寨很有一套,尤其是其先进的攻城器械更是不可小觑,听说帝国被边的利伯亚诸国都有意引进西大陆各军事强国的先进技术。近一点的,听说帕沙人库图佐夫治军有方,其麾下号称铁军的步兵战队据说也非同一般,我想肯定也不是好惹的主儿。”
  对木力格的这一番回答无锋可以说大感吃惊,没想到貌似沉默寡言近乎于木讷的木力格居然能说出这样一番精辟见解,这中间所包含着丰富的见识可不是一两天就能总结归纳得出来的。
  上下打量了一下对方,无锋眼中满是欣赏之色,重重点了点头:“很好!力格,说得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没想到你比我还看得远,中西大陆几支强军都被你如数家珍啊。嗯,若是我手下都象你这般看得远,我敢说我李某人的军队将来一定可以天下无敌。”
  “大人过誉了,只不过老木既然是身负一个步兵师团的重要责任,自然要对周围军事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否则一旦真的与对手,岂不是一无所知?到时候临时抱佛脚恐怕也有点晚了。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木读书虽不多,但这句话还是清楚的。”木力格面对主帅如此赞誉显得有些出乎意料,赤褐色的脸膛上也泛起一丝少有的红潮,但语气却依然平和质朴。
  拍了拍自己这位老部下也是自己在帝国军事学院进修的校友,无锋颇为感叹的说道:“力格,你也不必太谦虚了,你的心思我清楚。我手下这帮家伙是什么料有多大分量我清楚,怕就是有些人打赢了一两仗就滋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我看这才是我们队伍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木力格没有搭言,对主帅这番有感而发的话,作为部属实在难以多言,这涉及到整个军队内部团结问题,只有也只能由无锋本人才能加以置评,其他人包括西北军团的幕僚长凌天放在这些问题上恐怕也得注意措辞。
  大概是无锋也注意到自己在下属面前说这种敏感问题有些不合时宜,话题轻轻一带,便转到了目前帝国北方的形势上去了,“老木,你怎么看现在帝国北方这么糟糕的局势?”
  对这方面木力格显得有些犹豫,大概是对这种纵观全局的大形势还有些吃不透,说话也小心了许多:“这个,不好说。不过太平教能在这短短几天里一下子把整个帝国北部吞掉了一大半,这的确令人心惊。只是帝国北方两郡百姓所承担的租税和赋役向来最重,而近几年来北方有饱受旱、洪、蝗灾之苦,一遇洪灾之后,瘟疫也肆虐,老百姓也实在苦不堪言,否则也不会有四年前的农民和奴隶起义,太平教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大人您瞧一瞧前几年里迁到咱西北的那两郡百姓的贫苦程度就可见一斑,八个字就可以概括,身无长物,一贫如洗。”
  木力格说的话也是事实,没有深厚的百姓基础,太平教委实难以一下子造出这么大的声势,可以说帝国在北方的统治的确到了官逼民反的边缘,在加之有太平教这个极负煽动力的组织在中间联络策动,起义也好,暴动也好,那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见主帅只是默默点头,没有接腔,木力格继续往下说:“不过,我很怀疑太平教组建起来的所谓圣教军,现在刨开关西这一片的不说,看规模在北方圣教军的规模估计已经超过了五十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比咱们西北六府外加北吕宋所有正规部队和警备部队加起来还多上二十万人,这简直是太庞大了。他们的战斗力究竟怎么样很值得推敲。就算有外来力量帮他们训练也不可能在短暂时间里得到多大提高,这一点应该没有疑义。”
  “嗯,这倒也是,军队的成长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过我看舍内和太平军打这一仗虽然我们胜了,但我们损失也不算小,还是应该引起注意,敌人也并非全都是无能之辈。”无锋点点头道。
  独立第三步兵师团在接到无锋传来的命令后,立即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准备,按照计划先向北进入六盘山区余脉的一些丘陵区,穿越这些丘陵后,可以插到归德府和卢龙府交界位置,在这里转道向东,由西至东直插如卢龙府的腹地。
  在接到命令后,熊道元和水正二人激动得全身发抖,在他们二人看来,无锋不但在很短时间内就将这个地方警备师团提升为正规军,而且在作了视察后和快就向他们下达了如此重要的任务,这分明是对独立第三步兵师团的信任,当然也是一次考验。独立第三师团能否一炮打响,就看这次战斗的结果了。
  面对着黑压压整装待发的部下,熊道元心潮澎湃,站在教场的点将台上,一时间竟然哽噎无语,好容易平静下心绪,酝酿了许久的话到嘴边却化作了简短几句话:“弟兄们,咱们加入李大人手下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打胜仗!今天,李大人把至关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咱们独立第三步兵师团,这对咱们独立第三警备师团是无上荣幸之事,我姓熊的没有其他费话多说,一句话,独立第三步兵师团誓死以报李大人的信任!出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