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510

  长长的喘了一口气,雷觉天低垂下头漫步前行,他知道对方的话很有道理,克斯作为一个唐族人却帮助异族政权来征服本国,虽然这个帝国已经腐朽没落之极了,但对于正统的唐族人来说,依然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自己入主马其汗国十多年,大汗对自己信任有加,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连带普通唐族人在马其汗国的地位也提高了不少,只是这样就可以作为自己为马其汗国效力的理由么?雷觉天有些茫然。
  “觉天,你好像有些心事?”毕希利敏锐的察觉到了自己这位心腹肱骨神色中的怅惘。
  “没有什么,大汗,只是有些感慨罢了。马上就要进军五湖,心情有些复杂,许多昔年往事又慢慢浮起,也许有一天又要面对昔日的同僚,只是这立场却又截然不同,这种感觉,大汗您是恐怕难以体会到的。”在自己的主君面前,雷觉天并不想掩饰什么,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并不能抹去记忆中那些沟壑坎坷,相反随着时光的流逝,某些场景却在自己脑海中愈发清晰,宛如昨日才发生的事情一般。
  毕希利能够理解对方的感怀,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君主,首先必须具备的就是博大的胸怀,没有容人的胸襟,这个君主便不是合格的君主,他自己也一直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雷觉天能够得到他的重用就是一个明证。作为一个唐族人眼见得自己苦心孤诣使得马其汗人日趋强盛,眼下却又把兵锋指向了自己的祖国,这种复杂的心绪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得到的。
  “觉天,要不这样,你就不参加这次北征了,牙宁的为人你应该信得过,我也早就下过他们下了死命令,严禁扰民,违令者斩,即便是唐河帝国的军队,只要愿意投降,我们都不斩尽杀绝,尽可能接受对反的投降。当然,你也清楚,这是一场战争,不可能没有牺牲和流血,我们只能尽量避免流血。”毕希利的话语朴实简单。
  “谢大汗好意,不过我想我还是随牙宁将军出征好一些,毕竟我对自己家乡的情况更了解一些,我不想加到更多的人因为无谓的反抗而送命。大汗,我也需要准备一下,就先下去休息了。”雷觉天神色沉重的摇头拒绝了毕希利的建议,行额一礼,便黯然举步前行。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半阙苦闷的蝶恋花缠绕着雷觉天逐渐远去的身影,落日余晖下映照下,清瘦的身形更显得孤单落寞。
  大陆公历697年3月23日凌晨,早已蓄势待发的二十一万马其汗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成东西两路越过两国边界线直扑温宁和巴陵两府。
  到3月24日中午,东线四个兵团的马其汗大军在定国大将军牙宁的亲自率领下飞速急进一百多里地,一路连克数座重要关卡重镇,势如破竹,半个温宁府已在马其汗大军控制之下,3月25日傍晚,东路马其汗大军终于遭遇了开战以来的第一次战斗。帝国第六军团第三师团两个步兵联队在温宁府中部距离温宁府城五十里地的骡马渡附近顽强狙击北进的马其汗第五兵团,帝国步兵利用有利地形,有效的限制了马其汗人骑兵作用的发挥,而据守骡马渡侧翼两个大队步兵更是利用渡口附近的船舶迂回逆进,突袭刚刚扎营的马其汗第五兵团,马其汗第五兵团兵团指挥所由于过度骄傲,放松了对自己指挥所的防御,被从河面来袭的帝国突击部队抓住战机,一举歼灭了整个第五兵团指挥所,整个马其汗第五兵团指挥所,除外出查勤的副兵团长侥幸逃脱外,其余包括兵团长在内的指挥部成员全部被歼,第五兵团溃败。
  好在一旁齐头并进的马其汗第四兵团发现了自己侧翼第五兵团的异常,迅速调整布署,利用强行征集的小船渡过响水河,然后由东向西发起攻击。由于敌我悬殊,守卫骡马渡的两个联队帝国军队在经过一天一夜的英勇抵抗后,被迫后撤,至此,通往温宁府的重要渡口已被马其汗人控制,通往温宁府的大门已经打开。
  3月30日凌晨,马其汗北征东路大军除第五兵团还在骡马渡附近重新集结整编外的另外三个兵团大军已经顺利渡过响水河,逼近温宁府城。3月29日夜,接到命令的帝国第六军团第三师团开始撤出温宁府城,向北作战略转移,随同第三师团撤离的还有大批携儿带女的温宁府士绅地主和富商,而温宁警备师团接到命令坚守温宁府城,当第三师团撤离温宁府城后,富饶的温宁府城立即陷入了一片混乱,由来自农村的无地农民以及府城内的流民迅速纠结在一起,四处烧杀抢掠,而奉命坚守温宁府城的警备部队不但无力控制城内局势,甚至还有相当警备部队士兵与暴民们同流合污借着这一段真空时间,疯狂洗劫城内富户人家,整个温宁府城一片乌烟瘴气,这种混乱情形一直持续到3月31日马其汗大军入城时事态才得以控制。
  与此同时,牙宁的副手毕啸三个兵团的大军从西线发起猛攻,攻击进行得异常顺利,3月15日,毕啸亲率第十一兵团跨过无人防守的涟水,到达著名的鱼米之乡洞庭湖畔,肥沃的千里平川和秀丽的湖光水色让高歌猛进的马其汗士兵流连忘返。3月26日,毕啸率领大军攻占洞庭湖水军舰队的码头基地——泊头镇,整个码头空无一人,船只都在马其汗人到来之前几天便已经奉命北撤,沿着江湖水道(汉水——洞庭湖)的南段北上撤往汉水。
  3月28日,毕啸得到驻防巴陵府的帝国第六军团第四师团全军后撤的情报后,兵分两路,自己率领第十一第十二兵团沿着洞庭湖西岸前进,而第十兵团则沿着洞庭湖东岸北上,沿路过镇穿集,一帆风顺,倒是有不少无田佃户借着大批的地主逃亡,当地基层官府无力过问,纷纷加入抢田占地的风潮,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五湖地区原本就是帝国达贵族大地主的发源地,当初跟随帝国开国皇帝打天下时这里曾经出过许多功勋老臣,后来帝国建立后,随着皇家在权力的集中收权,也就相应的给了那些功勋权臣以大量的补偿,这些人许多回到家乡大肆购买田产,做了富家翁,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在政治权利上享受着许多特权的家族想方设法不断兼并田地,使得这一带的农民不断沦为佃户,整个五湖地区也就成为帝国土地高度集中地区。而那些沦为佃户雇农的农民生活却日趋贫困,失去了土地的他们唯一生存的办法就是投入这些大贵族大大地主的门下,实际上丧失了自己的人身权利,成为半依附性质的地主的农奴。
  眼下得到这个机会,眼见得这些平时威风不可一世的主人们这时候惊慌无措,甚至来不及带走多少东西就加入逃亡行列,至于土地房屋更是无人问津,连那些原来在地主家中帮闲的奴仆们也都趁火打劫,抢掠主人家产,佃户们哪里还按捺得住,蜂拥而上,向着成为土地主人这个梦寐以求的目标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大陆公历697年3月31日,毕啸率领的西线马其汗大军在洞庭湖北端的鲢鱼嘴实现了历史性的胜利会师,这里扼洞庭湖和通往五湖地区大动脉——汉水的要冲,距离巴陵府城仅仅只有三十余里,水陆交通极为方便,可谓已经站在了胜利的大门口。
第三十九节
天水
  站在鲢鱼嘴要冲的堤岸上,毕啸脸上洋溢着兴奋狂热的神色,一排排一行行的士兵已经开始在这座著名的要冲筑垒防御工事,以防敌人破坏,毕竟敌人还掌握着强大的水上武装,而以自己一方的水上力量根本不足以抵挡对方的攻击,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在这个水道要冲上构筑一个强大的要塞工事,然后安装巨型投石器以及强力弩炮封锁这条水道,防止敌人从水上任意进入洞庭湖区,也许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已经成为自己一方腹地的洞庭湖区沿岸免受敌人水军的突然袭击。
  向南望去,烟波浩淼的湖面一望无垠,隐隐约约可见几抹黛绿在湖中深处忽隐忽现,偶有两艘渔船帆影出没其中,那是洞庭湖中极为有名的北洞庭群岛,它们和南洞庭群岛共同构成了洞庭湖内最为优美的青山绿水,而这些岛屿却是大陆闻名的极品绿茶——洞庭白毫的主产区,据说只有在这些岛屿上用洞庭湖水的雨雾孕育出来的茶山才是正宗的洞庭白毫出产地,而大陆市面上流行的白毫则大多是洞庭湖沿岸的茶园所产。
  作为三个兵团的带队将官,毕啸有理由自豪,几乎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一路从边境直接杀到了巴陵的核心地带,而此时的巴陵府城大概已经是人去楼空了吧,虽然地处江湖水道一侧,但巴陵城的防御系统并不算坚固,一面临水,三面临陆,让这里更像一座商业都市,发达的水运业和粮食种植业,让这里成为帝国最著名的米市之一,想必自己的第十二兵团已经踏进了巴陵城,此时正等着自己去检阅这巴陵府城的风貌呢。
  不过毕啸并未北取得的成绩冲昏头脑,作为毕希利大汗的儿子,他知道自己肩负的重任以及自己需要在一干同僚们眼中的树立的形象,任何一个不理智的举动都有可能在下属和同僚们眼中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他不能不严格要求自己。眼下虽然还不清楚东面温宁府战况究竟如何,但毕啸知道作为自己上司——牙宁将军乃是自己父亲最为器重的大将,而且还有国务大臣雷大人跟随前进,四个兵团的大军足以摧毁境内任何一支敢于挑战的帝国军队,他相信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战斗。
  “将军,十二兵团来报,他们已经进入了巴陵城,现在正在接手巴陵的防务,巴陵城的唐河军队已经全部撤离,十二兵团并未与他们发生接触。另外,截止到目前为止,十二兵团也未发现敌人的水军舰队,江湖水道中也未发现有敌军的舰队。”一骑疾驰而来,漂亮的在毕啸面前立定,下马一个标准的军礼后,恭敬的报告。
  “哦?还是没有发现唐河人的水军舰队?”毕啸微微皱了皱眉,方才那分狂热的喜悦心情慢慢平静了下来,脸上也露出了慎重神色,“你们派出搜索队沿水道搜索了吗?”
  “回将军,已经派出了两批搜索队沿着水道向北搜索,不过到目前还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前来报告的马其汗军官丝毫不敢大意,赶紧回答。
  低垂着头在原地打了一个圈,又把目光投向南边的茫茫湖面,毕啸有些头疼,当初出发时牙宁将军就曾专门提醒过自己,务必要想办法寻找到敌人的水军舰队的下落,洞庭湖舰队虽然只是一支内河舰队,规模也并不大,但在这河网密集湖泊众多的五湖地区作用却显得十分重大和有效,其机动性可远比自己的骑兵部队要有效得多。尤其是在自己一方占领了洞庭湖后,这沿岸地区就成了敌人可以肆意骚扰的地区,敌人可以随时在湖岸任何一处地方上岸队自己一方发动袭击,这种威胁性将会极大的防碍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统治。
  “嗯,你马上回去,传我命令,你们十二兵团多派出斥候队加紧队江湖水道搜索,另外让情报部门的人联络我们的人,让他们也发动起来为我们寻找敌人水军舰队下落,一有消息,立即报我!”斟酌了一下,毕啸终于作出了决定,“巴陵城加强防范,严禁有违反军纪者,违令者一律斩,告诉你们兵团长,我马上就到。”
  当军官飞身上马返回时,毕啸又马上下令各部加强戒备,同时命令派出大批搜索队返回沿洞庭湖岸搜索,防止敌人水军舰队隐藏在湖中可能对自己一方发动袭击,同时也将自己一方的情况飞报东线的主帅牙宁知晓。
  接到从天水来的急报,梁崇信心中还是忍不住一惊,其实他早就得到情报太平军在河朔开始作大规模军事调整,他一直在判断敌人究竟是想沿着横贯河朔地区的大道向西进军呢,还是挥戈南下进军五湖,但从目前表现出来的架势看,似乎太平军的目的是要攻取天水,以天水的守军情况,要想守住天水有相当难度。果不其然,太平军刚有所动作,这司徒峻的使者就已经来了。
  恐怕是该自己作出决断的时候了,究竟进步进入天水呢?这个问题困扰着梁崇信,要依自己本意,恐怕是希望进入天水的,但现在自己手中只有只有第一师团,而陇东的警备部队还刚刚组建,维持本府的治安都还有些困难,要想寄希望于他们,不大现实。熊道元的师团倒是能在第一时间内赶到陇东,只是也才两个师团,还得留下守卫陇东的必要军队,这实在有些单薄。西康那边,舍内已经派出了两个联队分别驻防泗水岭和剑门关,西康本府都只留下了三个联队,要再让他抽出人来,会不会有些困难呢?卢龙那边,只有米丰的警备师团助手,好在北面墨灵顿的南捷洛克军团的第二师团康建国部以及驻扎帝国的展伯涛师团已经连成一体,可以随时增援卢龙,否则卢龙的安全都还相当成问题,更不用说打卢龙驻军的主意了。
  梁崇信还从来没有这么为难过,平素自诩运筹帷幄,什么问题都是迎刃而解,可现在的窘境却让他拿不定主意了。紧急求援信已经发了出去,可是要等到庆阳回信,只怕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司徒峻已经明确表示他手下的三个师团将会在三天之内完全撤出天水,若是西北军不马上接手防务,所有后果均由自己负责,这可真是够横的,梁崇信苦笑着,天下竟然还有这等事情,只顾自己逃命,却要让别人来替他断后,可是摆在面前就是这样一个情况,自己若是不马上作出决断,这天水恐怕就真的要姓尤了。
  大陆公历697年3月26日,梁崇信毅然率领第一师团全部二万三千余人出陇东,入天水,正式踏足河朔大地,陇东天水一百八十里地,第一师团仅用了一天一夜就赶到了天水城下,而此时原本答应给梁崇信三天时间的第五军团三个师团已经完全撤离了天水,而天水府的地方架构也是作鸟兽散,当得知三殿下已经率领三个师团离开了天水南下而西北军还没有踪影时,几乎所有人的感觉就是自己被帝国抛弃了。
  地方政府官员尾随南下的司徒峻集体逃亡更是让事态变得不可收拾,整个天水已经陷入了完全的无政府状态,逃难的人流车流,趁火打劫的暴民,已经将整个天水搅得一团糟,更有甚者,连警备部队也集体参与了对天水府城的洗劫,这几乎已经成了通例,每当一个城市出现危机时,首先出现混乱的必然是地方政府,而将混乱推向高潮的必然是这个城市的地方警备部队。
  当梁崇信的先锋部队迅速向天水挺进时,梁崇信就察觉到了情况的异常,几乎堵塞了整个陇东到天水道路的人流车流让梁崇信措手不及,严重的防碍了第一师团的行军速度,而只顾逃命的人们根本听不进任何解释,梁崇信不得不命令部队脱离大路从小道日夜兼程。
  接管天水城后的梁崇信并没有来得及松一口气,光是控制城里混乱不堪的状况就耗费的他半天时间,这个时候血腥的镇压是解决问题唯一有效的途径,当每个城门口以及大街的十字路口都挂满了暴民和那些参与抢掠的警备部队士兵人头时,整个城市才逐渐趋于平静。毫不犹豫将剩余的警备部队全部关进了大牢,梁崇信这个时候才来得及视察城市防御设施。司徒峻还算仁义,在控制天水府城后在城防设施上还是很下过一番功夫,坚固结实的城墙早已被修补齐整,每座城头上三具巨型投石器以及少量的固定弩架不知道时有一留下让西北军替他卖命呢还是来不及撤走,都还完整的保留在城楼上。大量滚木、擂石和灰瓶,甚至用于加热油的铁锅摆设得整整齐齐,倒是让梁崇信略感欣慰。
  不过这并不足以让梁崇信放下悬起的心,真正能让梁崇信松口气的还是仅比第一师团慢了半天的熊道元师团,看见黑压压的西北士兵以及熊道元那张朴实的脸出现在城楼下时,梁崇信才算露出了几天来的第一次笑意。
第四十节
瞒天过海(1)
  天水形势的剧变迅速反馈到了正快速从河间向天水推进的太平军成大猷部,成大猷万万没有想到司徒峻麾下的三个帝国主力陆军师团竟然如此敏捷的转身就逃,居然还留了一座空城给先到一步的西北军,白白让太平军丧失了这样一次机会。懊悔万分的成大猷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所谓皇室贵胄的血性,偌大三个师团的正规军在听闻他们口中的叛军即将到来时,居然就一声不吭的跑了,而且还跑了个一干二净,连地方政府的官员们都一同消失,这可真是天下奇闻。
  西北军的进驻让成大猷又面临艰难选择,和西北军有过两次交道的成大猷清楚的知道西北军的战斗力远非帝国这些自诩为正规陆军的几大军团部队能比,上一次卢龙突袭战已经让成大猷深深感受到了西北军的悍勇和坚韧,虽然自己成功逃脱,但他自己清楚那不过是对方把自己当作了普通太平军的缘故,即便是那样,自己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不但除开自己的子弟兵侥幸逃脱,几乎所有的下属都被他丢弃在了卢龙沦为尸体和俘虏。
  西北军给他上的这一课至今仍在成大猷脑海中栩栩如生,让他随时想起一句话——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眼下原本准备利用司徒峻的骄傲心理一举围歼司徒峻的当家部队,没想到司徒峻跑了,却把西北军这条恶狼给放了进来,这场仗该如何进行下去呢?
  这让成大猷陷入了极度苦恼之中,西北军的战斗力无庸置疑,尤其是这号称西北第一王牌的梁崇信师团那更是非同一般,根据从天水城内传来的线报,另一个从博南增援而来的稍后到达的师团是一个纯高岳人士兵组成的步兵师团。高岳人的剽悍不畏死不仅远近闻名,而且尤以对李无锋个人的忠诚更是公开的秘密,要想从这对方手中拿下天水城,成大猷自己也明白肯定要付出极大代价,也许自己一方唯一的优势就是数量上的悬殊,当然成大猷也对经过自己一手训练的太平军士兵也充满信心。
  这一仗究竟打还是不打呢?如果打开来,几天之内能够有把握拿下天水么?一旦解决不下,据说已经初具规模的西北快速反应部队机制很有可能就会江一个甚至两个师团的陆军运送上来,那反而会让自己成为被动的一方,而现在自己虽然不具备一举拿下天水的实力,却保持着对天水的战略优势,自己可以有许多选择。
  成大猷其实内心已经有了决定,他虽然喜欢出奇兵行诡道,但那也是建立在一定把握基础之上,像这种蛮攻硬拼,成大猷素来不屑,完全靠士兵的尸骨来累积军功,这只能说明将帅的无能。
  在作了一番布置后,已经逼近到了距离天水城不足五十里地的太平军开始缓慢退却,但仅仅只是退却到了距离天水府城的八十里地的与河间府交界地带便开始安营扎寨,并不断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不知道炫耀武力还是威吓天水的西北军,连一直关注着局势变化的梁崇信也搞不懂这个成大猷究竟在搞什么鬼。
  就在几乎所有的周边力量都用紧张而又怀疑的目光注视着这支庞大的军事力量表演时,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当日出伴随着新的一天开始时,太平军依然在河间和天水边境进行着令人乏味的演习,甚至连各方势力的间谍和斥候们都腻烦了这种毫无价值和美感的表演。太平军似乎打算在这里长期驻扎下去,大量的粮草车和辎重车源源不断的从河间方向抵达太平军宿营的盘龙镇,一座座大型军营被越扩越大,壕沟越挖越深,巡逻的斥候越发严密,严格的交通管制和宵禁以及抽取高额的过境税,甚至连过往的单身旅客也都被迫交纳昂贵的人头费,这让过往的商人旅客们纷纷改道从陇东南下越过崎岖的泗水岭进入汉中,再从汉中南下或者东进进入中原和江南,虽然路途艰难和远上了许多,但相比那高昂的过境税费,依然划算许多。
  已经接到近卫师团增援的梁崇信并没有让近卫师团到天水,而让宋天雄坐镇陇东策应,毕竟西北军入主陇东时间尚短,陇东也还存在些多不稳定因素,太平教在这里埋下的间谍和坐探遍布全府,丧失准备掀起新的暴乱,而那些保守贵族们也一样对西北军的到来抱有敌意,也许只有那些工商业富商们和一些开明贵族对无锋势力的东扩持欢迎态度,这携矛盾和疑虑都需要时间来调整和弥合。
  成大猷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呢?十几万大军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挨着边境线上打着旋儿,却又不肯再往前行一步,一晃就是半个多月,架势倒是作得蛮像,但梁崇信可以肯定,成大猷绝对已经放弃了攻打天水,但他让这十几万精锐就这么呆在这里,练兵不像练兵,演习也已经搞过几次,再没看出什么新鲜东西,梁崇信已经无数次的设想过对反的目的,但始终未能揣摩出对方的真正意图,相信周围的其他几方势力也一样处于这种困惑之中。
  没有阻断交通,却又征收如此高的过境税,商旅们根本就不再走这条道,改走汉中,如果是为了减轻财政压力,那对方看到这种情况也应该改弦易辙了,但出乎人意料,那些巡逻队似乎乐此不疲,反而越发紧了。这未免太奇怪了,那他们的目的就不是为了钱。一抹灵光似乎再苦苦思索的梁崇信脑海中一闪而过。
  “你们说这一段时间有大量的辎重车和粮草车从河间过来?”梁崇信心中微微一动,立即唤来几名老练的斥候和谍报人员。
  “是的,大人,这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不少运输车过来,拉来大量粮草和其他物资,看起来太平军似乎要在这里长久的守下去。”一名斥候不知道为什么主将为什么会突然对这个情报感兴趣,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
  “那这些车辆呢?”浓眉下的目光望了望几人,暴露出主将心中的紧张。
  “这个不太清楚。太平军实行了宵禁,而且因为高额的税收问题,从天水到河间的道路根本就没有人肯走,夜间又实行了宵禁,控制得更加严格,我们都无法了解到这些情况。”一名斥候回答道。
  “难道就没有人知道这些从河间过来的马车到哪儿去了吗?”梁崇信并不放弃努力。
  “大人,好像这些马车都连夜就返回了河间那边了,有线人曾向我反映过,说太平军大概是运输车辆不够用,不得不将下了货的运输车连夜返回河间重新装货再来,他曾经在夜间看到过车队望河间驶去。”另外一名谍报人员犹豫了一阵才道。
  “哦?那他看见马车有没有装什么货物?”梁崇信心中一紧,立即问道。
  “他没有提及,估计他也看不到,因为这一次太平军的运输车全是那种高厢板的大货车,遮得严严实实,根本看不见里面,又是从军营中直接驶出来,外边人恐怕无法知晓究竟拉得是什么东西。”
  “哦?高厢板货车?遮得严严实实?那些返回河间的运输车能不能看出是空车还是重车?”
  “回大人,这个没有注意,夜间除非靠近,恐怕很难看出是空车还是重车,到了白天又有从河间来的重车,现在正值天干土燥时节,来往车辆辙印都混在了一起,实在不好分辨。”没想到主将问得这么仔细,谍报人员不得不硬着头皮解释。
  “哼,不好分辨?恐怕是根本就没注意到要去察看那些车辆的辙印吧?”梁崇信冷哼一声,却没有再多说什么。这也难怪,谍报人员注意的目光都放到了敌人的行动和演习上去了,从河间来的车辆也就是拉了一些粮草和补给物资,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谁还会去注意返空车会不会拉什么东西?
  不过就这么些情报也足够了,梁崇信已经若有所悟,这个成大猷还不是一般的狡猾,不但善于观察形势见风使舵,而且掩人耳目的花招一样接一样,演习,挖壕沟,强后勤,摆出一副要在那里长期驻扎打持久战的模样,把外边人蒙在鼓里,可内里却在暗中布置着阴毒的杀招,自己若不是突然间灵光一现想到这运输车上,只怕一样还是被耍得团团转。
  转过头问旁边那名一直没有发言的男子,“你们那边呢?难道也没有一点消息?”
  男子摇摇头,“没有消息,自从退到盘龙镇后,里边就再也没有消息传出来,估计不是采取了保密措施就是他们出事了,总之这么久都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太平军这段时间演练情况怎么样?”梁崇信点点头,又继续问道。
  “前一段时间十分热闹,这一段时间已经收敛了许多,规模也小了许多了,也许是他们也觉得这样的演习没什么意思。”一名斥候回答道。
第四十一节
瞒天过海(2)
  “不是他们觉得没有意思,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人来进行演习了,这本来就是一个障眼法,我们都被成大猷这个家伙给耍了。盘龙镇四周没有任何动静,看不见一兵一卒,而演习也规模日小,这说明什么?”梁崇信淡淡的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这家伙还真有些演戏天赋,居然能在咱们的眼皮子下边来上这么一手,我看不是黄冈就是九江危险了。”
  坐在梁崇信旁边壮汉正是熊道元,他似乎也听出主将的言外之意:“梁大人,您的意思是说,这成大猷有可能放弃进攻我们天水,改变目标进攻黄冈或者九江?”
  挥手示意一干斥候和情报人员下去继续加强监视,梁崇信才道:“不是可能,而是肯定。我敢断定现在驻扎在和天水交界地方的太平军已经没有剩下多少了,成大猷这家伙给我们来了一招瞒天过海,悄悄的把主力军队已经抽走了,去给我们造成一个假象,好像还在那盘龙镇摆开架势练摊,其实他早就另打主意了。”
  “大人的意思是说成大猷用运输车悄悄将部队转移了?”熊道元也渐渐明白了梁崇信的意思,“可是这么大规模的转移怎么会没有人发现?”
  “哼,成大猷这家伙肯定还有其他辅助手段,我就在说太平军虽然是叛军,但对商路的流通素来不干涉,收取的税率也大多和帝国一致,怎么会突然大幅度提高?还有实行宵禁,原来这家伙是想用这个方法来减少过往商旅对暴露他的家伙的可能性。运输车全部用高厢板,夜间装运士兵,一夜就可以拉到河间以东的地区,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盘龙镇这边,我们斥候更是只注意西面和北面,哪里会把多少精力放在他们回去的道路上?帝国那边的暗探和斥候估计目标也都和咱们的人一样,都傻呆呆的紧盯着盘龙的太平军,哪知道那里已不过是已座空营了,就算不是空营,估计也不会留下多少人。”梁崇信站起身来,走到窗边,负手外望远处,好一阵才道:“现在就看黄冈和九江的帝国军队警惕性够不够高了,成大猷这家伙屡出奇兵,不按常理出牌,这一次采取昼伏夜行的方法,我担心嘀咕那边恐怕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过就算他们现在发现,恐怕也有些晚了,成大猷如果集中他手上十多万大军猛攻这两府中任何一府,我估计帝国军队都难以抵挡,尤其是九江,北部全是一马平川,正利于成大猷出奇不意的突袭!”
  “那我们需不需要提醒帝国那边或者出兵帮助他们呢?”熊道元不合时宜的问了一句。
  淡淡的瞥了对方一眼,梁崇信才含笑道:“道元,提醒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我估计成大猷这会儿已经出现在黄冈或者九江的大地上了,这时候再去提醒三殿下只会白白让他他起疑,怀疑咱们和太平军联手演了一场空城计。至于出兵么,从哪儿出兵,往哪儿出兵?河间还是锦城?加上在边境上的太平军,河间起码还有五万大军,攻击河间还可能招来经那中或者北面龙泉、黑山的太平军,我们无法取得想要的结果。锦城?那三殿下不会认为咱们是想帮他,只会认为咱们又想趁火打劫抢占地盘了,李大人也不会同意的,看李大人的意思,至少目前我们还是需要和三殿下那边保持一种睦邻友好的关系。”
  有些惋惜的叹了一口气,熊道元咂咂嘴道:“那不是打仗又没戏了?我手下那帮秃崽子一天就在营里嗷嗷叫,想要打仗,这次咱们从博南兴冲冲的跑来,比哪一次都来得快,就是想捞上一场仗打,没想到太平军这帮软蛋又不来了,这不是让咱们空欢喜一场?要不,梁老大咱们就主动出击给太平军一点颜色看看,教训一下龟缩在盘龙镇的那帮太平军,夜不枉咱们白跑这一趟。”
  有些啼笑皆非,梁崇信摇摇头:“道元啊,你好歹也是咱们西北军中的高级将领了,怎么还是和你手下那帮联队长、大队长一般模样?现在四处烽烟,作为军人,你还怕没仗打?大人的目标早已确定,你也清楚,难道敌人会乖乖的把咱们想要的东西交出来?嘿嘿,到那时候,只怕你不想打也不行啊。”
  梁崇信对自己上司的思路已经隐隐约约有所感觉,上司似乎对与太平军硬拼不太感兴趣,甚至还有些故意放太平军一马的味道,上次在围歼陇东太平军的时候,那支漏网之鱼就有些像上司有意网开一面,梁崇信敢说有绝对把握可以将其全歼,但上司好像有着其他更深远的想法,只是有些话题比较敏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