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510

第二篇
气吞万里
第三章
乱局
第一节
预言
  站在府中的密室中,无锋聚精会神的对照着获得的情报仔细察看着几乎占了整个一面墙的大比例地图,虽然这间密室很隐秘,但屋面上敞开的活动明瓦依然让房间礼里十分明亮。自从受封兼任关西军政节度使后,无锋便改变了以往在书房思考事情的习惯,而将独自思考考虑问题的时候让自己呆在这件宽大隐蔽的密室中。一张大型案台占去了密室的一角,舒适的安乐椅放在一旁,方便无锋在疲劳的时候可以小寐一会儿,密室外有一间小型会客室,这是无锋接待内部人员所用的,而往日的书房则成了官面上接待来人来客的地方,既能给予来客一种亲密信任的感觉,也避免了一不小心遇上某些不宜碰头的场合。
  密室是无锋的私人场合,几乎没有人能够进入这间房间,即便是如安琪儿、苏婕和秦霜影等人一般也只能在密室外间的小型会客室里逗留。不过今天密室里却多了一人,甚至连警卫们也被勒令远远的退到密室外几米远之地,看到这个穿着全身上下遮得严严实实的家伙,警卫们都有些担心自家大人的安全,但在无锋的严令下,警卫们不得不带着警惕的目光退了出去。甚至连来送上茶水的秦霜影也只是将茶水送上后就悄悄离去,显然是自己无锋于这个遮盖得严严实实的来客有重要事情商量。
  直到所有人退去后,来客才将笼罩在身上的衣物取下,无锋也热情上前与对方拥抱以示亲热。
  “古基,又是多久没有见面了?咱们这样见面可是越来越麻烦了,什么时候能够光明正大的一起见面喝茶呢?”无锋松开双臂,仔细打量了对方一眼道。
  来客正是无锋在帝都布置的情报首脑古基,鉴于帝都目前的形势仍然不稳定,古基不得不继续让自己隐藏在黑暗中,以便为无锋更有效的工作。
  “大人,当你能够自由自在的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的时候,我的使命也许就可以结束了,希望这个时间不要太晚。”古基也半开玩笑的回答道,一边将罩在身上的这些伪装品放下。
  “呵呵,古基,你这话让皇帝陛下听见不知道他该如何着想?”在古基面前,无锋没有丝毫顾忌,放肆的回答道:“会有那么一天的,司徒家族已经成为历史,他们和他们代表的广大士族已经完全丧失了创建唐河王朝时候的进取心,除了只想保住现有的优越生活,他们再也没有一丝其他欲望,这种没有进去心的帝国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了,唐族如果在这种保守和安于现状的思想笼罩下不思进取,总有一天不是卡曼人就是马其汗人会成为统治中原的主人,我们唐族人都会成为匍匐在这些汲取我们唐族文化艺术营养发展起来的异族脚下成为他们的奴隶。”
  古基欣赏的目光一直在无锋身上盘旋,从结识无锋开始,他就觉得这是一个自己值得为之卖命的人杰,对方宽阔的胸襟和深远的眼光以及对时局的敏感认识都让古基当时觉得这个人不是池中之物,而从现在看来自己的选择的确没有错,短短几年中一个小小的城卫军联队长竟然一跃成为控制着整个唐河帝国西部的两郡节度使,统帅着足以决定唐河帝国命运的几十万大军,而眼前此人似乎却和几年前自己第一次与他见面时的形象并无二样,除了多了一丝沉稳之气。
  “大人,您好像已经有了什么计划啊?”古基随意的笑着问道,所有人在无锋面前唯有他作为自由,而无锋也是一样,只有在古基面前,无锋才可以自由自在的任意妄言,而灭有任何顾忌。
  “计划肯定有,不过也只是一个大略想法罢了,眼下时机尚未成熟,说出来也是徒乱人意,不值一提。只是近期,我觉得我这个关西军政节度使也该正式行使我的职权了。”无锋淡淡一笑,端起手中的茶杯示意对方也尝一尝新泡的大红袍。
  “噢?大人是想收回汉中和锦城了?”古基闻弦歌而知雅意,微微点头笑道:“那大人是打算找司徒峻还是司徒彪交涉一番呢?”
  “能够控制在司徒峻手中的怕只有第五军团了,汉中现在是南部军区第四独立师团,我可以立即命令他们易帜,邱子诚在吉从荣的引见下已经到了天水和梁崇信会了面,这个家伙是个聪明人,能够准确的猜度形势,不过也好,我就喜欢聪明人。锦城现在控制在两个独立师团手中,不过这两个独立师团有一个独立师团应该是司徒彪的人,另一个独立师团首脑大概还在犹豫,看投向哪一边更适合,相信司徒彪不会为了一个锦城与我翻脸吧?”无锋细细品味着浓郁的茶香,缠绕在齿间的余味让无锋脑子也为之一清,仿佛连思维也敏捷了许多。
  “可是锦城位置十分重要,司徒彪肯定清楚一旦锦城在你控制之中,那你的大军就会直接威胁到整个五湖地区了,这对他来说是不是有些难以接受呢?”古基略略有些不同看法。
  “那很简单,就用实力来说话吧。如果他司徒彪真的自信到凭借他手中那十多二十万人就可以阻挡我的步伐,那就请他来试一试!我正好缺一个合适的机会来下饮马五湖,如果他敢这么作,我到真要感谢他了。”无锋脸上一股青气一闪而逝,取而代之的逝夹杂着阴森森杀气的微笑,“就怕他没这个胆啊。古基,你太高看这些所谓的皇家子弟了,他们手中的军队不过是用来恫吓威胁人的道具,是不敢随便用出来的,他们根本就不明白如果军队不经常打硬仗血战磨砺,就是一群狮子也会变成绵羊这个道理,整天藏在怀里含在嘴里,以为这样可以保存实力,这样的实力即使保存下来又有什么用呢?我不是藐视他们,司徒彪即便是掌握了第六军团和其他几个独立师团,只要时机成熟,我照样可以三个月之内把他打得落花流水,只是我估计用不着我出手,自然有人就会要他感受到这个一地之主的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坐的。”
  古基点点头,“你是说马其汗人?”
  “嗯,这一次马其汗人北伐可没有上一次那么简单,乃是有备而来,在越京训练了几年的水军已经全部拉了出来,看来是想在五湖生根发芽赖着不走了。雷觉天的手段很高明,虽然帝国的保守力量在巴陵很强大,但还是在雷觉天的恩威并施下没有搅起什么风浪,雷觉天这个家伙也许会是我们在南方最强劲的敌手。”无锋有些感慨,“不过我倒要看看司徒彪如何应对咄咄逼人的马其汗人,他唯一的优势就是水军了,但愿他的水军能给马其汗人的小学生水军好好上一课。”
  “嗯,这是个好机会,大人,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司徒彪可能就会在这几天中发动,他可能会在明里拥护司徒朗继位,然后利用第六军团控制安庆和岳阳,至于黄冈,司徒峻独木难撑,我估计司徒峻唯一的办法也只有向司徒朗输诚了。”古基想了一想才脸色古怪的道,“马其汗人北伐,大人正好可以借势收复汉中和锦城,司徒峻也好,司徒彪也好,根本就没有精力来顾及这边的,虽然显得有些不那么厚道,不过倒也附和大人的行事风格,趁人病,要人命么。”
  无锋一脸无所谓的模样,笑吟吟的道:“你就这么作践我吧,反正我也是习惯了。身为关西军政节度使,整个关西六府自然该属于我统管,司徒峻也好,司徒彪也好,我想也怪不得我了。我没连他们的五湖一起算计进来已经是手下留情了,常贵和廖其长可是已经在苦求我进兵五湖解民于水火之中了。”
  “哦?”古基眼睛一亮,连忙问道:“若真是这样,大人不妨好好考虑一下,如果能一口气拿下五湖,那大人的粮食问题就再也不需要耗费太多心思了,有了五湖作后盾,一统帝国再也不是什么难事,谁能够控制住五湖,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他就立于了不败之地!”
  见古基言语如此肯定,无锋倒有些不解,“古基,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我控制了关西和西北都还不足以立于不败之地么?”
  “不,大人,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够控制五湖,整个帝国的粮仓就控制在我们手中,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以及与一些学者的探讨,东大陆这么多年来也勉强可以说得上风调雨顺,但根据规律,今年或者明年甚至后年都,气候都会出现反常,估计包括帝国在内的整个东大陆都会出现大规模的水旱灾害,由于气候的变化剧烈,蝗灾很有可能接踵而至,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该告诉大人。而现在五湖有几大湖区作为灌溉用水,相比之下情况可能要略好一些,但如果遭遇兵灾战乱,耽误了农时,尤其是安庆和岳阳,就很有可能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整个帝国都将会面临粮荒!”古基脸色犹豫中带着几缕忧虑,他既没有确切的证据,又担心会成为事实,所以才会在只有无锋问及的时候说出来。
第二节
下单
  古基此言一出,无锋脸色却变得异常慎重,紧紧盯在古基脸上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你的这种预测可能性究竟有几成把握?”
  作为帝都两家最大的私人藏书机构主人,无锋自然知道古基与帝都学术界的许多学者人士私交相当密切,自己本来也是一个颇有造诣的学者,他说出来的话分量自然不可小觑。
  “这一点我也自己问过自己几次,也曾经与常来我书斋的帝国几位在这方面堪称权威的学者们探讨过,但还是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毕竟像这样妄测天机的言论很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无论是谁有再大的把握他也不敢随意作出断言,所以只能说综合许多人的看法,我倾向于今年会出现这种状况,至于把握,我的看法是五五开吧。”古基见无锋赖宁色郑重起来,他心中倒是松了一口气,只要引起对方足够的重视就已经够了,至于如何决断和作出应对,就是他当主帅自己的想法了。
  “五五开?这已经够惊世骇俗了,如果你这个预言一旦成为现实,整个东大陆都会面临着粮荒,无论是帝国还是马其汗和米兰,甚至北方三国,这几年战事连绵不断,卡曼人、马其汗人、普尔人甚至米兰人都在大肆扩军,对粮食和草料的需要量都已经成倍数的增加,而各国的战略储备粮食都已经并不充足,只能堪堪应付一场普通的战争,如果真要遇上大战,还需要从民间购买,如果遇上大灾害,根本不足以抵挡,必将会导致整个东大陆的混乱和灾难。”无锋沉吟道,“我们西北不是粮食的主产区,更是不能冒这个险,必须要储存和囤积必要的粮食。”
  “可是大人,你要考虑清楚,你着储存和囤积的话,数量肯定不会小,粮价肯定会上涨,一旦今年粮食继续丰收,粮价就会下跌,这亏损可就大了。何况大人的北吕宋与印德安和吕宋这些中大陆的重要产粮区相邻,即便是东大陆出现灾荒,大人你也可以从中大陆购买粮食来应急啊。”古基还是有些踌躇,虽然他自己内心认为今年东大陆出现灾荒可能性极大,但他也不敢排除这种灾荒可能延后到明年,这一旦判断失误,损失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正是因为如此,我更要加大力度储存和囤积和粮食,不但要在帝国和东大陆储存粮食,而且还要将中大陆的粮食进行购买囤积,这其中的妙用要到灾荒到来之后才能显现出来。”无锋脸上露出一丝狡猾的笑容,“也许这些粮食的作用会比军队的作用更大。”
  古基若有所悟,“大人意思还要在中大陆购买粮食,可是印德安和安第斯诸国都是重要的产粮区,你要想控制中大陆的粮食恐怕难度极大啊,以我之见几乎不太可能啊。”
  “嘿嘿,我并未说要控制整个中大陆的粮食,我只想把中大陆中部和北部的粮食价格升高一些,让有些国家到了那个时候无法购买到足够的粮食,那就不得不从其他方面付出代价。印德安虽然是粮食主产区,但那里人口众多,水旱灾害频繁,民间余粮根本不多,收购印德安民间余粮花费不了多少资金,倒是吕宋、科米尼和帕沙的粮食产量极大,要想控制住倒要花些资金。不过这也值得,按你的说法,东大陆一旦出现灾荒,这粮食的需要量极大,而且这东大陆的灾荒很有可能持续两三年,这其间所需粮食数量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即便是多花些资金也会是收益远远大于支出。”无锋似乎心中已经有了定论,说起话来也是格外肯定。
  “大人所说的有些国家可是指北方几国和马其汗人呢?”古基见微知著,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无锋的思路。
  “嘿嘿,北方几国中除了卡曼人有些积蓄外,但由于这两年来他们扩军迅猛,已经消耗了不少,而向西斯罗人和普尔人也提供了不少粮食和资金上的援助,其国内的粮食储备也已经降到了近几年来的最低数量,现在我不但要把印德安和安第斯诸国粮食控制在手中,而且还要派人去这几国内把他们的民间存粮买光,到那时候,我倒要看看他们从哪里来弄粮食!”想到这儿的无锋忍不住咧嘴阴笑起来,“至于马其汗人可能要麻烦一些,现在他们控制了越京和安坤以及杰美洛,这两地能够提供较多的粮源,我即便是在帝国内部和马其汗国内收购粮食,顶多也就是把粮价拉高一些,以雷觉天的精明肯定会有相当数量的战略粮食储备,最多也就是让他们财政上吃点亏,要想拖垮他们倒是不易。”
  古基没有想到无锋甚至已经把问题考虑到了北方利伯亚诸国的头上,听得对方如此一说,这涉及的资金数量也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数字,无锋纵然是在印德安获得了大量资金,但要想进行这样一个大的收购计划,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人,你计算过这其间需要的资金数量吗?”
  “嗯,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现在时间还有两三个月,只要我们抓紧时间,精心准备,是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的。”无锋点点头,“你不必为资金问题担心,印德安获得的资金一直还没有用处,现在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另外西北和关西境内的金融机构也不少,我们可以以政府名义贷款,嘿嘿,好像有不少金融机构一心要想进入北吕宋和西域么,那好,作为考验他们的诚意,我可以作为一个交换条件让他们以低息贷款给西北和关西两郡,名义么就是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多只需要一年时间就可以见出分晓。”无锋对此倒是胸有成竹,“古基,你古家完全也可以参与到这一场游戏中来嘛,我还准备让我们西北几个大商家以参与到这场游戏中来,这场游戏的妙处就在于参加的人越多越好,但参加者最好都是咱们的同盟军,这样才能发挥出效用。”
  古基点点头,其实早在无锋决定要实施这一计划时,他也已经决定要参与到这个计划来了,一来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来也可以让古家的经济实力更上一层楼。
  “大人,若是要推行这个计划,只怕越早越好,最好马上进行,越到后面难度越大,所需资金也会越大。”古基主意已定,便也不再犹豫。
  “嗯,今日我便会以雪鸽传书回西北和关西,命令萧唐和关西诸府先行动用各种资金进行购买储备,希望能够赶得及。”无锋也觉得此时稍稍有些紧急了一些,时间已经有些急促,但在这个时候也顾不得了。
  “大人无须担心,五湖也好,江南也好,还是东海也好,各郡经营粮食的大户也就那么几家,您可以先行安排人下定金预定,只需要订单一下,这些商人自然会马上运转起来,你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个商人,他们的效率可是比起官府快捷不知多少倍。”古基对这些商场事情倒是十分精熟。
  “嗯,这件事情的确耽搁不得,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全面启动,尤其是在江南和五湖更是如此。”无锋已经站起身来,踱起步来。
  “大人,根据获得的情报,倭人向多顿人动手了,估计目标是多顿人的库克群岛,不过从倭人内地传来的消息反应,好像倭人的陆军也进行了紧急动员,而且数量很大,甚至连预备役士兵也在开始征集,这好像又有些不大对劲,库克群岛难道需要动用那么多陆军么?多顿人在库克群岛上的军队数量并不多啊。”古基顺便把自己才获得的消息反馈给无锋。
  “哦?陆军动员?预备役?”无锋也是一惊,倭人的野心众所皆知,但陆军大规模动员,这意味着什么?登陆?无锋仔细寻思着这里边的古怪,“多顿人的陆军主力现在都集结在和燕云郡交界的边境上么?”
  “嗯,有情报显示普尔人这段时间和多顿人交往甚密,估计普尔人在劝说多顿人一起出兵南下,多顿人还在犹豫,也许还在和司徒泰作交易也不一定。”古基根据自己的情报分析道,虽然不中,但也相差不远。
  无锋心中一动,“古基,你说这倭人选在这个时候动手,多顿人会怎么应对?得利的人会是谁?”
  古基一凛,思索了一下才道:“大人的意思是司徒泰和倭人勾结起来对付多顿人的压力?”
  摇摇头,无锋皱着眉头沉吟道:“司徒泰不会不清楚倭人的品性,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司徒泰本来也不是善类,倒也可能出这种险招,不过我更倾向于他们是一种临时交易罢了,将倭人这股祸水引向多顿,倒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第三节
购粮
  当雪鸽带着无锋紧急命令向关西和西北飞去时,古基也已经安排古氏家族开始在帝都的粮食市场上进行大规模的收购行动,只是一两家粮食收购行动很难在庞大的粮食市场上掀起波澜,即便是古氏家族全力下单收购,也只是在粮食市场上起了一丝毫不起眼的涟漪,让粮食商人们增加了一些对身为外行的古家进入粮食行道的一些笑话。
  但是当西北和关西得政府部门运用西北银行的大量资金和接待来的资金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粮食收购时,几乎整个帝国以及东大陆的粮食市场都沸腾了,从最初的大下订单,到后来的整体收购一扫而空,大量的粮食源源不断通过水运陆运从五湖、江南、东海地区运往关西,再从关西输往西北。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的商家们这时候都成为了粮食商人们的座上贵宾,因为来自西北和关西的粮食订单要求在两个月内必须运送到关西郡和西北郡指定地点粮仓,而对方所需的粮食更是数量惊人,这样大的运量,使得运输商人们和车辆制造作坊老板们都喜得连嘴都合不拢来。
  这种疯狂的运粮行动一直持续到五月,即使在五湖进入混战时期时,也没有对此有多大影响,毕竟李无锋的西北军虎视眈眈的在西面窥伺五湖,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激怒他,让他有机会踏进五湖,整个运粮行动进行得出乎异常的顺利,直到进入五月,整个帝国甚至东大陆气候都出现了异常的征兆时,大家才慢慢醒悟过来,只可惜整个买粮行动已经成功结束。
  而北吕宋也行动起来,虽然穆浩然和卢曼并不清楚这来自上面的紧急命令为什么会要求大量收购粮食,但他们看到这直接从西北行政署转发而来的命令来自帝都,就知道这是节度使大人的直接命令,何况西北银行提供资金支持,这何乐而不为呢?当公开收购粮食的消息一发出去,几乎所有北吕宋的粮食商人倾巢出动来争取这一笔如此大规模的生意,而维托和双堆两府城守府则更是敞开收购,来自吕宋、帕沙、科米尼的大批运粮车一直充斥了来往于这几地到北吕宋的道路当中,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三个月时间。
  汉中和锦城两府的收复没有一点悬念,当无锋将皇帝陛下的敕令将转抄与在黄冈逗留的司徒峻时,司徒峻爽快了接受了无锋在信中给予他的提议,让出汉中和锦城,回到五湖的他已经发现了自己控制下地区的异常,尤其是第六军团军团长金正扬的避而不见面和几个独立师团的阳奉阴违都让本来就有些心神不宁的司徒峻立即察觉到了情形的不对,本来已经在前往岳阳视察的途中,发现情形不对便立即退回了黄冈,而控制这岳阳和安庆的第六军团也终于露出了真面目,接受了皇帝陛下赐封为湘王的司徒彪在安庆现身,而第六军团也在安庆宣布效忠皇帝陛下。
  惶惶不可终日的司徒峻此时已经完全绝望了,而此时无锋的信使也到了,在看完了无锋给他的信函后,司徒峻立即同意交出汉中和锦城,并及时向皇帝陛下交上了自己输诚信,而龙颜大喜的皇帝陛下也在欣喜之下赐封自己兄长为晋王,只是封地却放在了现在仍然在太平军手中的河朔,在收复河朔之前允许晋王暂居黄冈。
  悠哉游哉的徘徊在大雷音寺,一身儒袍的无锋显得格外轻松。关西两府能够如此轻松顺水的取得让他十分满意。他是从帝都经黄冈再到锦城,坐船入汉中的。在黄冈他会见了昔日的盟友现在已经升任为晋王的司徒峻,二人绝口不提昔日联盟之事,风花雪月成为了二人会面的最主要内容,不过在临别之际,无锋还是送了司徒峻一句,能屈能伸大丈夫。
  对于无锋要求返回关西一事,司徒朗和司徒元犹豫了许久,先前以帝都局势尚未稳定为由挽留,后来又以需要与无锋商谈司徒泰在东海发起的攻势为借口拖住无锋不放,但这些都难以拉住无锋西去的心意,只是想一想无锋现在是关西军政节度使却还未曾到自己领地首府上任,而司徒彪和司徒峻已经输诚,司徒朗和司徒元也的确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挽留无锋,尤其是在无锋声称需要返回关西对西北军进行军事调整,为下一步东进清河减轻帝都压力之后,二人最终不得不接受这头猛虎又要归山的现实。
  只是卡曼人已经在清河不断增兵,沧州府城已经成了孤城一座,卡曼人虽然没有包围沧州府城,但从西、北两个方面对沧州府城构成了包围态势,留出东南两条道路,分明是要逼使第二军团的两个师团自行退出沧州。而紧邻沧州的鲁阳已经成了第二军团的大本营,除开另外三个师团外,还有一个独立师团驻扎在这里,驻军远远超过了东海北部三府的其他两府不但起着沧州后盾的作用,在司徒朗和司徒元眼中,这还有一层更深的用意,那就是可以随时抛弃沧州让帝都直接面临卡曼人从西北和北面两个方向的矛头,而第二军团更是可以一鼓作气向东南进攻,一口气拿下彭城府,让金陵变成东海郡的一座孤岛。
  面对这种情形,最为着急的自然是司徒元,一旦司徒泰放弃沧州,很有可能就会大军直逼彭城,而自己在彭城的驻军不过三个师团,实力远逊于自己大哥那些久经战阵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挡对方的进攻,好在现在大哥还在犹豫当中,一直没有下放弃沧州的决心,一旦他真的下决心丢掉沧州,彭城的危险就会成倍的增加。可是现在司徒元已经没有多少兵力来应对了。金陵府由于其特殊地位,不得不派驻了一个军团,看上去兵力不少,但从司徒泰的军队几次小规模交锋来看,司徒峻发现自己军队战斗力远远不能与自己大哥的军队相比,交锋七次,没有一次能够占得上风,而且还有两次更是损失上万人的惨败,这让司徒元完全丧失了与自己兄长硬拼的自信心,为由寄希望于司徒朗能够抽调兵力支援,但面临卡曼人的压力,司徒朗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抽调一兵一卒东援,除非能够解除来自清河府的压力,所以放无锋西归也就成了无奈之举。
  欣赏了大庙广场的宏伟古朴,无锋步入大雷音寺,来自中大陆佛教的宗教建筑奇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连绵的庙宇,巍峨的高塔浮屠,肃穆的塔林,幽深的古柏林,无论是太平军控制时期还是林家的短暂接手,都未能阻挡来自帝国乃至东大陆各地善男信女们前来随喜参拜的脚步,罗汉堂巧夺天工的雕塑,大雄宝殿的宝象庄严,静思壁的古韵悠长,都让无锋沉湎于对这座已经有了上千年历史的建筑群落的追忆之中。前年的风风雨雨似乎没有让这座沟通神佛与凡人的场所留下多少沧桑,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对这里给予足够的关注,今天却轮到了自己。
  “崇信,你说这历代君王都曾经驾临此处,见到这些已经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崛起和崩塌的建筑物,他们会有什么想法呢?”负手漫步在古柏森森的石板小径中,无锋突然问起一直跟随在自己身后同样一身便服的壮年男子。
  面对主帅的突然发问,壮年男子显然没有多少思想准备,一直在考虑如果节度使大人问及关西战局该如何应答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主帅会忽然问起这样一个似乎有些遥远的问题。
  “这个,也许他们会觉得自己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匆匆过客,无论怎么是什么人,都会随着历史长河的轰然向前而淘汰,没有人能够逃过这一自然规律,从而感悟到人生的渺小短暂吧。”出身世家的梁崇信信口的一番话却颇合无锋此时的心境,他满意的点点头,将目光投向一片幅员辽阔的碑林。
  “看,那就是碑林了,《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都在那里,还有广智三藏碑,都是些绝品,当初我还担心太平教那帮家伙占领关西会不会对这些东西有所损坏,看来是我多虑了。”无锋目光有些迷惘,“太平教人是不是真的已经走完了它的历史了呢,令狐?”
  与梁崇信并行的青年人听到主帅点到自己的名字,立即答道:“根据情报显示,……”
  话音未落,却被无锋笑骂道:“我是让你发表看法,不是让你根据情报进行分析,今天不是正式讨论军务政务,我只是让你二人陪我散散心,聊聊天而已。”
  “呃,这个,”青年男子自然就是军事情报局的首脑令狐翼,他有些尴尬的搔搔头,思索了一下才道:“这个问题从我个人的看法来看,应该是已经到了尽头了,虽然他们中间仍然还有不少能人。”
第四节
根源
  微微扭过头来,无锋似像有些感触的随意问道:“哦?你的看法似乎有些折中啊,说来听听。”
  “现在太平教其实主要集中在河朔地区了,安原虽然是太平军的老巢,但已经成为了我们手中孤岛,要想颠覆它易如反掌,只是大人不愿意多费些折损罢了。但现在河朔看上去似乎还有些气势,地盘也还有四府,控制的人口也还有六七百万,军队数量也还在四十万上下,也可以算得上是太平军中的精锐,但这里边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内部已经在太平教何去何从的政策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尤道方明显已经走火入魔,沉迷于那些所谓的宗教幻想中去了,一味幻想能够在他所谓的圣国建立一个耕者有其田人人皆能平均的理想天国,但这显然是一个理想上的东西,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要想在所有人中建立这样一个均贫富等贵贱的社会只能是空中楼阁,只能使社会退步,但尤道方现在似乎既看不见也听不进这些不同意见。”
  “但太平教中也还有一些智者有头脑的智者能人,比如薄近尘、陶邦以及许文哲等人,他们已经发现了太平教在这方面政策的偏差,其实在太平圣国初建的时候,尤道方代表的那种思潮已经有些抬头,但在当时那种特殊的情况下,太平教取得的巨大成绩掩盖了这一矛盾,但随着太平教控制地区逐渐稳定下来,这些思潮也就渐露端倪,而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已经太平教的弱势逐渐暴露出来,究竟该如何应对这剧烈变化的局势,尤道方、唐国泰以及于永志代表的一派急激进派和薄近尘、陶邦和许文哲稳健派已经越来越表现出水火不相容的趋势,他们在对待他们控制区原来中上层士绅的态度上成为焦点,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他们控制区内的稳定。”
  “在这里边其实还存在一种隐藏在这两派背后的隐形力量,这股隐形力量实力殊为不弱,甚至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代表就是成大猷和于永志。他们从其内心本质来说与方才所说的两派主要力量都并不相容,成大猷从其在九江实施的政策来看,应该是倾向于薄近尘一派,但这个家伙相当刁滑,占住了九江后便有了独立倾向,他在看到太平教势力已日趋衰落时,便已经在某些方面更是和帝国一些实力打交往甚密,他有些手段更是模仿大人您初期的措施,其志不小,不过他毕竟和太平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即便是想要甩开这层关联,只怕也不大可能了。至于那个于永志,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这个家伙表面上是尤道方的忠实拥护者,但内里这个家伙已经变了质了,他和他的几个心腹在河朔地区收刮到的大量民财,都分别秘密存在了帝都和江南的几大钱庄,甚至连我们西北银行一样开有户头,这个家伙眼光不浅啊,和成大猷一样看出了太平圣国命不久矣,这是二人各自选择的方向不同罢了。”
  “总之,太平教已经不复有往日创业时的那种同心协力了,而且由于原来维系他们的领袖尤道方在逐渐丧失他的领袖魅力,他的指导方向已经大大偏离了正确的历史进程,而太平圣国的周围更是出现了像卡曼和我们西北这种强大势力,他们已经没有力量再重振雄风了,遭到覆灭已经是时间问题,当然这是属下一家的看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