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3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1/510

  行刺者巧妙的在警备队赶到之前丢不小心遗留下一样物件后匆匆逃离了现场,然而正是这样东西引发了整个雅达城长达一个星期的动荡不安和流血冲突。
  大陆公历698年10月17日,半岛同盟最北端的苏拉维西公国军务元帅西洛在大公府参加了军务会议后返回自己府邸路途中被人暗杀于途中,三十六名卫队甲士和四名贴身警卫均被斩杀当场,现场一流下一枚玉符,而这枚玉符恰巧就是王城守备军中级军官制式官符。消息传开,立即引发了巨大的政治危机。驻扎在雅达城外的一万防卫军立即发生兵变,兵变首领要求大公交出守备军凶手,矛头直指王城守备军统领大公亲侄子达马将军。
  双方很快在雅达城内发生交锋,并日趋激烈,从开始的部分防卫军参加发展到整个防卫军加入进来,而王城守备军却是王城精锐守军,战斗力强于防卫军,但在数量上却占劣势,双方在第三天爆发大规模冲突,而驻守在城中的两千佣兵却只能坐观战事的发展。失去了军事统帅的苏拉维西公国陷入了混乱状态,即便是大公本人出面呼吁也无法控制住局面。
  苏拉维西公国国内的混乱也引起了半岛同盟其他国家的不安,不过这是公国国内内部问题,根据各国签订的友好互助协定,同盟各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问题,所以纵然是苏拉维西公国内战已起,但其他诸国却并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蹊跷,除了呼吁双方停战保持克制外,其他能作的也就是派出外交特使来调和双方的矛盾了。但没等他们的外交特使抵达雅克城,出现在苏拉维西公国西部大横断山麓的高岳士兵才让他们恍然大悟,明白过来。起初他们也还以为是高岳民兵趁机作乱,并未予以多大关注,直到线报传回有大量正规军士兵混杂其间时,包括苏拉维西公国在内的半岛同盟东部诸国才真正醒悟过来,而此时的内战双方已经在雅克城中打得不可开交。
  当匆忙间结束内战重新集结起来的苏拉维西军队急匆匆的向西部扑来时,山遥率领的第一军团第三师团已经不慌不忙的休息了一天之后沿着密林区边缘地带向东推进,并迅速控制了密林区南部边缘地带的两座小镇,为第四军团南下冲出密林区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察觉到敌军意图的苏拉维西公国军方此时因为缺乏一个有力而又具有远见的将领,不得不将并不服众的王城守备军统领达马推上主帅位置,毫无战斗经历的主帅除了向南部诸国和城邦求援外,面对就地稳守的第三师团竟然想不出任何办法,只能犹疑的在距离第三师团驻地三十里开外处徘徊,这让山遥庆幸不已。不过这种情形并未持续多久,敏感的认识到来自北方巨大危险的半岛同盟诸国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大军北援,首先赶到的棉兰公国两万大军马不停蹄的北进,只用了五天时间就赶到了密林区边缘,立即汇合苏拉维西公国军队打响了西疆大军南征的第一仗。
  两国联军在面对已高岳士兵为主的山遥师团并没有什么特殊办法,几次连续不断的小接触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直到第七日莱贡城邦的一万军队和五千佣兵赶到后,才真正爆发了第一次实质性的战斗。
  中南半岛地区缺乏足够的快速骑兵,似乎整个南方除了马其汗人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外,整个南方地区的骑兵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那种个头矮小耐力强劲但却速度不足的矮种马一看上去就不具备北方骑兵那种逼人气势,不过南方尤其是中南半岛上的特产大象似乎可以用来弥补骑兵的不足。
  但象兵缓慢的行军速度让人无法忍受,矮种马虽然不能作为骑兵用马,但用于畜力拉车拖车却是相当有用,当莱贡军队都已经赶到了前线时,棉兰象兵却还刚刚进入苏拉维西境内,这注定了这一次象兵只能作为旁观者进入战场。
  第一次实质性战斗爆发在黄昏,两万联军和五千佣兵投入了这一次正面进攻战,战斗在小镇偏东的野地中展开,山遥并未将整个师团投入,想反他有意保留了两个联队的主力,而将编成一个联队的高岳民兵会同三个联队正规军投入了正面战场。战争进行得并不顺利,至少在山遥投入预备队之前。两军在野地中的激战由于都没有骑兵而缺乏有效突破敌军阵地的手段,很快就发展成为混战,这种毫无章法的混战甚至让曾经在西北军事学院学习过战场指挥的山遥感到羞愧,不过他很快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用一个联队预备队顶住了联军从西向东的侧翼偷袭之后,他亲自率领另外一个联队的预备队加入了战场,就像压垮负重骆驼身上的最后一袋稻草,这支预备队的投入战斗直接导致了联军阵线的动摇,最后发展为溃退。
第二十八节
北风(3)
  这一场连山遥自己后来都有些不好意思的认为实在算不上精彩的战斗却确确实实击破了联军想要夺回密林区边缘地带控制权的企图,由于匆忙赶来本来就还没有形成合力,联军并没有发挥出他们的数量优势,只不过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丧失了这一次机会,就永远丧失了扳回这一局的机会。
  利用击溃联军这个机会山遥立即全面挖掘壕沟,垒筑防御工事,希望能够多拖得一天算得一天,现在工兵部队开路究竟开通到什么地点他也一无所知,他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将这场战争拖下去,时间拖得越长越好。
  沿海三城邦的军队来得相当快,显然这些城市的执政官们的头脑十分清醒,一旦李无锋的大军席卷而来,半岛同盟这个脆弱的同盟体西有贪婪的帕沙王国在不停的吞噬着土地,东面又平添一个比帕沙人胃口和野心更大的强敌,任谁都可以想到半岛同盟的存亡已经面临巨大考。所以他们不能不倾力来援,如果能将唐河人牢牢封死在密林区以北,那半岛同盟的危险性就会小许多,一旦突破密林区,尤其是在苏拉维西公国站稳脚,那整个半大同盟东部诸国将永无宁日。
  摩洛城市共和国、东萨摩亚城市共和国、三宝城邦分别派出了二万五千兵力,其中三城自卫军数量为六万人,而佣兵部队也高达一万五千人,可以说是倾巢而出,三城动员了几乎所有可以动用了运输工具,所以来的时间仅比莱贡城邦军队到达时间晚了两天,与巴厘亚公国的六千军队同时抵达雅达城。已经摸清楚了敌方实际兵力的联军迅速集结起来,准备一战彻底解决已经在密林区南部地区大肆修建临时工事摆出一副准备打持久战架势的西疆军,以联军接近十二万人的军力,面对只有两万多人的西疆军,无论是谁都能够预料到这一仗的结局没有任何悬念。任凭他西疆军军力如何强悍,任凭他高岳士兵如何骁勇,但以一敌五,这种力量之间的巨大悬殊不是凭借热血和勇气可以弥补的。
  山遥同样预料到了这一点,他有一种感觉,第四军团也应该会在这两天冲出密林区,但问题就在于他自己能否坚持住这一两天,工事和壕沟已经沿着防御区层层叠叠修筑了三个梯次,山遥知道这是决定自己师团乃至整个南征战役生死命运的一战,如果第三师团能够顶住对方的进攻一直坚持到第四军团的到来,那一切都会云开雾散,而一旦失守,整个密林北沿的地区被联军占领,那第四军团冲出密林区也只能面对层层防御的敌军,疲惫不堪的第四军团无法展开自己的军队,只能被敌军牢牢的扼死在密林中,能够退回缅地已经是一种奢望。
  联军同样意识到了尽快彻底解决横亘在眼前这支部队的紧迫性,很明显,唐河人已经在采取办法通过密林区,而这支从大横断山区钻出来的部队牢牢坚守在这里就是为了替主力部队赢得一片可供休整和喘息的根据地,而这是联军绝对不能容忍的,一旦让对方意图得逞,那后果可以想象,蜂拥而来的西疆大军将把整个半岛同盟诸国碾得粉碎,所以他们必须把这种可能扼杀在萌芽中。
  苏拉维西公国王城守备军统领达马立即就被从联军统帅位置上拉了下来,其实就凭第一战得糟糕程度联军内部也都知道苏拉维西公国军务元帅西洛一死,只怕就再也没有一个能够撑得起大局的将军了,摩洛城市共和国将军苏木取代达马成为了联军统帅,十二万大军分成三波轮番向坚守阵地的第三师团发起了冲锋。
  由于双方都没有骑兵,象兵也开始陆续到达,第三师团前期挖掘的深壕虽然对步兵冲锋起不到太大的阻碍作用,但对象兵的行进却是影响极大,士兵们不得不跳下壕沟先把壕沟填平,以便于大象通过,但这种活动堡垒一旦通过沟壑地带,就会对列成方阵的防守部队构成极大威胁,联军也同样清楚这一点,所以任凭暴风雨般的标枪倾泄在士兵头上,但他们依然坚定而又一步一步的将壕沟填平,一旦壕沟完全被填平,凭借这数百头巨象以及坐在巨象上联军士兵战鼓擂响,任凭他高岳士兵步兵方阵再强悍,也无法抵御这来自巨象的蹂躏,联军将领们甚至可以想象到这帮敌人将会在巨象的蹄下血肉模糊四散奔逃的景象。
  不过联军将领们也许忘了一点,既然这支敌军部队明知道象兵是半岛同盟的特殊兵种,一般的步兵防线根本无法抵挡这种兵种的冲锋,为什么他们还是敢于在这里布置下一个半弧形的防御圈,西疆人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一点他们似乎都忽略了。只是在这种情形下,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一点,他们都满怀希望能够凭借象兵冲破对方的防线,然后跟进的十万大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支孤军深入的西疆军彻底歼灭。
  应该说联军统帅苏木是一个相当谨慎而又头脑清醒的将军,他深知高岳士兵的武勇和强横,联军士兵要想凭借自身正面图破高岳人的防御阵型将会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既然有象兵这一招杀手锏,那自然要用到对付高岳士兵这种刀刃上,联军士兵只需要跟随象兵气其后,等待象兵蹂躏完敌军防线后在轻松拣取落地桃子即可。这个计划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也得到了联军其他军官们的一致同意,他们都希望让北方来的侵略者见识一下中南半岛上特有的战术,只不过他们太低估了敌人的狡猾和凶残。
  当敌人步兵战士不计伤亡疯狂的为那一头头高大威猛的巨象开路时,山遥就知道需要动用杀手锏的时候了,这些巨象皮粗肉厚,而且都还在要害部位裹护了厚甲,除了两只眼睛,几乎没有弱点,而要在战场上杀伤巨象眼睛,那无疑是不现实的,而寻常部位不管是弓箭还是投枪,投射到对方身上也就相当于荆棘划伤一个成人肌肤的程度难起作用,即使是用剧毒毒药能够立即将大象毒死,恐怕随之而来的十多万大军一样会将自己的阵地淹没,不过这一切似乎都在计划之内。
  当对面敌人投枪兵们小心的换上一种小型投枪时,跟随在象兵背后的联军士兵们心中都乐开了花,眼见得一道道壕沟被填为平地,只剩下最后几道更深一些的壕沟,已经习惯于这种填沟作业的联军士兵动作越发熟练,几千名士兵同时作业,几乎用不了十分钟一道壕沟就会被彻底填平。他们都小心的用大盾掩护着身体,而大象们则安详的在背上的役者的指挥下等待着沟被填平的那一刻。
  一波接一波的投枪蜂拥着向巨象投去,这一次的西疆军似乎改变了战法,不再针对躲在巨象背后缓慢向前推进的士兵,而是直接攻击巨象本身,但是这样的小投枪能对巨象这种庞然大物产生什么伤害?在后面押阵的联军将军们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无不嘲笑唐河人的愚蠢和黔驴技穷,也许唐河人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他们只能疯狂的孤注一掷了。
  自以为察觉到了这个变化的联军将军们纷纷命令各部军队列好阵型稳步前进,只待巨象部队踏破敌军防御圈,便可彻底将敌人埋葬。唯有联军统帅苏木察觉到这其中的一些蹊跷,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依然顽固坚持阵地防御战,固然是希望坚守一片根据地,但在面临阵地沦陷,整个军队都将陷入周围的情况下依然如此,这让苏木有些怀念对方主将的智商,要么对方主将抱有一死决心,要么对方就是另有阴谋,否则以高岳人的行军速度,完全可以抢在联军合围之前冲出包围圈,虽然失去了对密林边缘地区的控制权,但至少保存了实力,还可以利用高岳士兵的顽强战斗力转移到西部横断山区继续和联军作战。
  但此时此刻他心中虽然怀疑,但也想不出对方究竟有什么逆天之力可以挽转目前这种形势,心中虽然有些不踏实,但作为主帅,他只能用理智而不是直觉来作出决定,所有分成三部的联军都按照攻击梯次完成了集结,无论高岳人有多么顽强剽悍,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将彻底把他们送入地域,苏木坚信这一点,此时已经没有人能够改变这种局势。
  但是随后而来的一切将象一场梦魇缠绕在参加了这一仗的所有联军将军们,没有人能够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无法相信发生在自己面前的这一切。
  “这是一场我永远也不愿再回忆起的噩梦!只有魔鬼才会施展这种令人发狂的魔术!”摘自《半岛战史——苏木回忆录》。
第二十九节
北风(4)
  已经突破到只剩下最后两道壕沟的象兵部队似乎出现了一些状况,驱使象兵们的役夫首先发现了这一点,大象们陆陆续续变得有些烦躁不安,当第一头甚至几头大象出现这种状况时并没有引起众人的注意,役夫们也只是尽力约束着身下的巨象,但很快这种烦躁不安的情绪就像会传染一般迅速蔓延到几乎整个象群,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由一般的烦躁逐渐发展到狂躁,役夫们费尽全身力气也难以将象群约束住,连正在努力推平最后两道壕沟的联军步兵们也发现了这一奇怪现象。
  而就在此时,一直在用投枪阻击着联军的对面军队突然停止了投枪攻击,一个个巨大的鬼怪面具被突然抬了出来,尖利刺耳的金属撞击声伴随着巨大的鞭炮鸣响声,而对面巨大面具口中甚至不断喷出巨大彩色浓烟和耀眼的火光,与此同时另一批高岳士兵又换上一捆接一捆的另类标枪,标枪上缠满了各种管状物体,随着点燃引线,一支支标枪再次被疯狂的投射过来,这种突如其来的异象一下子将整个联军弄得懵了。
  联军士兵懵了,但巨象却没有懵,原本就已经狂躁不安的大象被这突如其来的光、烟以及不断投掷过来附带着巨大爆竹的标枪完全激发起了狂性,疯狂的奔跑和跳跃起来,只是几下颠簸,役夫和象背上的士兵便被摔了下来,完全乱成一团。巨象部队彻底混乱了,但前方仍然有两条宽达一仗深近两米的壕沟阻碍着巨象们的爆发。眼见着几头巨象冲进壕沟无法起身,其余巨象都纷纷调转头,怒吼着向自己本队后方猛冲而来,可怜联军士兵正排着十数个整齐的方队准备对已经坐以待毙的西疆军发起最后一击,却被着突发的巨象部队暴乱完全蹂躏了。
  犹如几百辆疯狂冲击的战车碾压而过,毫无防备的联军步兵方阵瞬间就被碾得粉碎,一个个方队为了躲避狂冲而来的巨象,完全乱成一团,士兵们鬼哭狼嚎,狼奔豕突,一个方队接一个方队的溃散混乱,军官们茫然无措,胜利在望的美好幻想一瞬间就化为了泡影,这突如其来的惊天逆转甚至让联军将领们一时间无法接受,只能张口结舌的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竟然无法作出任何正确的反应和应对措施。
  绝望的神色浮现在苏木脸上,这一仗已经毫无悬念,几百头巨象的突然反水冲锋完全打乱了自己一方的布署,所有的战术安排布置完全失去了意义,他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唐河人的番冲锋立即就会随之而来,整个联军面临着全军崩溃的局面。只是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经过正规训练的战象怎么会突然间失去控制进而发狂,虽然敌人采取了烟、光、火以及巨响种种手段来刺激恐吓战象,但这些战象已久经训练,象这种刺激性的训练也曾经多次模仿适应,这些手段顶多也只能引发一些战象的骚动而已,只要由役夫的指挥应该是能够控制得住的,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苏木自然不知道李无锋早在大军南下天南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将要介入半岛同盟的问题了,而象兵这一特殊兵种也早就列入了西疆军方的应对范围,科技开发署拿出的第一方案不能使无锋满意,因为无锋相信象常规性的刺激手段恐怕难以使战象发狂,毕竟战象作为经常需要上阵的特种武器,半岛同盟也会考虑到战象受刺激发狂的可能性,必然会在平时就用各种手段来刺激,以促使战象能够适应这些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防止战场上出现意外。
  而后科技开发署又推出了必要的辅助手段,他们从陇东地区山林中的一种树木所含汁液中提炼出一种特殊药物,这种药物具有极强的兴奋性,如果动物接触了这种植物液汁会兴奋得几天无法恢复常态,而再经过科技开发署熬炼提纯,这种刺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过试验将极少量的药液涂抹在箭头上刺伤一头温顺的黄牛,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使得一头黄牛变得暴烈狂躁,而效果足足持续了半个小时,这种效果让军方和科技开发署的人都十分振奋,他们还进一步混合了一种容易让动物产生幻觉和恐惧的药物,将这两种药物混合后在再进行试验,取得了更好的结果,这也就成为了破解半岛同盟象兵的秘密武器。而山遥所带领的第一军团第三师团也就当之无愧的将这种新式武器运用到了这一仗之中。
  只是苏木心中的种种疑问对整个战局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当数十上百头战象一经发狂立即引发了整个战象群的骚乱,一窝蜂的向后狂奔的象群将背上的役夫和士兵抖落下来踩成肉泥,随即涌入方面列队前进的步兵方阵,短短半个小时,就将数十个步兵方阵蹂躏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
  联军将领们惊慌之下也只能随着乱军向后溃逃,任是苏木百般不愿,但此时战局发展已非他能控制,早已准备停当的两个联队高岳士兵在战象向后冲击之时便跃出战壕,木板迅速将壕沟搭成坦途,沿着溃逃的联军后部发起反冲锋。已经被战象反水冲击得失魂落魄的联军根本无法组织起像样的防御,唯有四散奔逃躲避这些来自大横断山区的勇士们的扑杀。
  第三师团与联军这一战背当作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写入了各种军事类的教科书,以两万多兵力击溃十二万敌军,而己方的损失仅仅不足千人,这样的结果足以让任何人大跌眼镜,这也再次证明了新科技在军事方面的卓越表现,而无锋在这次战役结束后,亦毫不犹豫的将科技开发署从经济发展署中独立出来,升格为西疆科技开发司,科技开发司的地位从此蒸蒸日上,成为秦王殿下心目中的宠儿。
  凭借此役,山遥率领第三师团成功了巩固了在苏拉维西公国北部密林区边缘地带的控制权,也为第四军团的顺利出林赢得了宝贵的三天时间。而联军却在这一仗中被打得丢盔弃甲,虽然十二万大军损失并不是很大,被大象踩踏造成伤亡的士兵不过寥寥三四千人,但被随后掩杀的高岳士兵却歼灭了两万多联军,最大的损失却是被彻底击溃了的士气,任凭联军将军们想破头也想不通平常经历各种训练和磨砺的战象怎么会被一些声响和火光就吓得发了狂,而现在要重新收拢被打散的部队却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
  大陆公历698年11月5日,也就是大战之后的第二天,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辛努力,工兵师团终于排除万难打通了密林区通道。11月6日,紧随其后的第四军团三个师团也冲出了密林区进入了苏拉维西公国北部第三师团控制区,获得一个安全稳定的根据地进行休整,11月7日,第四军团后续两个师团也通过密林区抵达根据地。
  11月9日,第五军团两个师团也抵达了苏拉维西公国北部,与此同时第四军团五个师团已经在第一军团第三师团以及高岳民兵的配合下兵分两路开始南下,其中一路由高岳民兵主力和第四军团第三师团两支部队编组组成西线部队,绕开雅达城,沿着西面大横断山脉东麓迅速南下,目标直指苏拉维西公国南面的邻国巴厘亚公国。
  苏木疲倦的坐在会议厅中紧闭双目一言不发,听凭厅中乱成一团的将军们发着牢骚相互争吵,一阵凉爽的秋风掠过窗外,带起一阵落木萧萧声。一个念头突然跃入苏木踏心中,军心已散,败局已定,难道这预兆着整个半岛同盟的结局?
  巴厘亚人在听说敌军已经分兵南下的第一刻就退出了联军,带着一干残兵败将连夜赶回自己国家去了,巴厘亚人这一走更让联军将领们感觉到惶惶不可终日,情报已经证明密林区被西疆人的工兵部队成功的打通了一条通道,唐河人的大军终于可以沿着这条通道长驱南下了。其实苏木手中已经捏着一份情报,三个师团的西疆步兵已经通过了密林区进入了苏拉维西公国北部,并且与那个高岳人师团实现了会师,战机已经丧失,想要在苏拉维西公国境内解决唐河人的计划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现在是需要确保有生力量不被唐河人消灭才对。
  一名士兵匆匆跑入会议厅,来到苏木而后悄悄的说了几句话,联军将领们一下子都安静下来,怀疑和担心的目光都落到了面无表情的苏木脸上。
  又是一个坏消息,又有两个师团的西疆军通过密林区和正在北方休整的四个西疆师团汇合,苏木心中沉甸甸的像塞了一块石头般堵着难受,也许是该作出决定的时候了。
第三十节
分裂
  看着一干同僚眼巴巴的望着自己,苏木心中一阵发紧,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消息一旦宣布会造成什么样的振荡。当得知敌人分兵南下有可能目标指向是巴厘亚时,巴厘亚人退却了;这会儿如果再宣布敌人又有两个主力师团通过密林区进入苏拉维西公国北部,这就表明,即便是在数量上唐河人也已经占据着绝对优势了。以雅达城这根本没有什么防御工事城防设施,要想抵挡住唐河人的进攻,别说苏木不相信,就是让苏拉维西公国大公自己来说,他也一样只有说放弃才是硬道理。
  从来没有遭受过外来威胁的苏拉维西公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就不太重视国防,高岳人时不时在大横断山麓下的骚动不过癣疥之疾,平常出动一下防卫军就当演习一般,象征性的炫耀恫吓一番也就能起到作用,毕竟高岳人也只有几万人,而且都生活在山区中,没有人愿意跑到山里去与他们过意不去,所以大部分时候也就相安无事。而苏拉维西公国四周尽皆是盟国或者《乌尔根条约》的签字国,实在没有什么多大的战事,防卫军也好雇用兵也好,大多时候都是用来镇压内部一些因为贫穷而揭竿而起的农民奴隶起义以及盗匪,想雅达城这样的城市,农奴起义也好,盗匪抢掠也好,都根本不可能对雅达城构成什么威胁,所以雅达城的城防也就可想而知。
  “诸位,方才我又收到一份情报,唐河人又有两个主力师团进入了苏拉维西北部,我想也许是该我们考虑一下该如何应对的时候了。”苏木浑厚的声音在会议厅里回荡,立即就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就像在沸腾的油锅中泼上了一瓢冷水,立即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几乎同时,神经已经接近崩溃的将军们在听到这一个消息时心中涌起的都是完蛋了这个念头。
  “什么?!又来了两个师团?!这帮该死的唐河人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他们真的想征服整个南方?!”
  “佛主保佑,又是主力师团,敌人已经有八个师团多达十八万人了,我们该怎么办、再呆在这该死的雅达城,我们都会成为唐河人的俘虏了!”
  “苏木将军,您觉得这雅达城能够坚守得住么?瞧瞧这破败的城墙和光秃秃的工事,投石器、滚木、擂石、灰瓶,噢,什么东西都没有,你叫我们怎么来守这座城?”
  “打道回府!打道回府!这雅达城整就一个脱光了衣服任人蹂躏的女人,咱们可不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丢在这里,南面随便哪座城市也比这里的防卫好!”
  七嘴八舌的吵嚷议论声立即充斥了整个厅中,还有一些没有说话的军官也在猛抽着烟或者大口吞着茶水想着自己究竟该怎么办,虽说联盟有互助条约,但现在敌人实力太过强大,远远超出己方,而这雅达城明显不是一个适合坚守的地方,加上敌人已经分兵扑向了巴厘亚,如果真的要在这里坚守,一旦敌人把主力投向巴厘亚,解决掉巴厘亚后再反扑过来,那联军可就连退路没有了。而巴厘亚的沦陷似乎没有什么悬念,以巴厘亚自身拥有的军力以及国力,没有同盟诸国援助的话只怕敌人动用两个师团就足以拿下了,可是现在同盟东部能够动用的军队几乎都云集在这雅达城,哪里还有力量去增援巴厘亚呢?
  “诸位,请静一静,歇斯底里无助于解决问题,我提议,联军和公国政府先行撤离雅达,迁往库特丹,不知诸位意下如何?”苏木知道要和这些家伙继续讨论下去不知道要说到什么时候,径自提出自己的建议。
  “库特丹?库特丹好像也没有什么防御设施啊?不如撤到莱贡吧?”
  “莱贡有什么好?我看还是到我们棉兰公国布防更稳妥,我们可以马上动员后备部队,至少可以组织起十万人马!”
  “切,十万人马?你们那些后备部队,农夫带上一把锄头也叫士兵?快别寒碜人了。你那是在帮唐河人输送民夫!”
  又是一番喧嚣的争论,竭力压抑着自己胸中怒火的苏木再也忍不住了:“够了,请诸位还是保持一下军人的风度,不要像骂街的妇人一般,就这样决定了,达马将军,请您马上通知大公,请他准备一下,立即前往库特丹,联军也会马上出发,我们会在库特丹组织防御。”
  “我反对!苏木将军,您这样把联军带到库特丹防御,相当于把我们棉兰公国完全敞开在唐河人面前,那我们该怎么办?唐河人有十多万人马,现在我们棉兰公国即使马上进行战争动员也无法抵御唐河人的入侵,库特丹在东南方,如果唐河人甩开库特丹,直接从正面南下,那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棉兰公国,我们该怎么办?而这种可能性更大!已经有了一个先例,巴厘亚人现在生死未卜,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棉兰公国完蛋!”一名黝黑肤色的壮年将军站了出来,他是棉兰公国大将军马洛达。他一直没有搭话,就是在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现在联军兵力捉襟见肘,以他的看法,就是联军兵力全军集中起来也未必能够是唐河人的对手,而现在库特丹和自己国内的沃达城都可能是唐河人攻击对象,而沃达一失,公国首都就摆在敌人面前成为刀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他不能容忍出现这种现象。
  “那马洛达将军,您认为应该怎么办?联军开拔到你们沃达设防?那唐河人如果南下占领了库特丹继续南下怎么办?莱贡已经没有兵力能够抵御入侵了!”苏木厉声道。
  “苏木将军,难道莱贡就该比我们棉兰重要?!您这话太过分了!你们几城邦的人好像都认为我们几公国比你们穷,就天生就该为你们牺牲,是么?我想您是在为你们自己的产业着想吧?丢了莱贡,是不是就觉得肉痛了呢?”已经到了这个份上,马洛达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如果苏木坚持要到库特丹设防,分明就是想要牺牲棉兰和巴厘亚两国,甚至加上苏拉维西公国来赢得时间,只要拖到西边和帕沙人战事结束,这边南洋联盟和马其汗人出兵,那他们就可以全力应对唐河人,甚至他们可能以放弃三公国来换取唐河人的息兵,想到这儿,马洛达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你!马洛达将军,请您说话注意一些,我从来没有说过谁该为谁牺牲!至于你所说的产业一事,那更与战事无关!我只想问一句,你认为现在该怎么办?”苏木勃然大怒,但内心却不能不承认对方说到了自己心坎上了,三公国本来相对较穷困,每年同盟其他城邦和城市共和国都需要拿出一定资金来支援三国,尤其是巴厘亚公国和苏拉维西公国,如果说要让他选择舍弃哪一个保全哪一个,那他内心自然会选择保全莱贡城邦,舍弃棉兰公国,但这种心思却只能在心中说一说,万万不能在表面上露出来。
  “怎么办?我建议联军先到沃达设防,另外请南洋联盟和马其汗国尽快出兵,请他们帮助防御库特丹!我们棉兰才是正面应对敌人南下,我们必须确保沃达的安全!”马洛达狞笑着回答。南洋联盟和马其汗人那边其实早在同盟出兵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向他们通报了战况,但南洋联盟议会的办事效率素来低下,远近闻名,而马其汗人近些年来四处征伐,兵力牵制不少,要增援同盟,恐怕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这前期只能依靠自己,所以谁能够赢得时间,谁就有可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这一点马洛达比谁都清楚。
  看来对方是要和自己对着干了,苏木脸色阴沉的望着对方:“马洛达将军,您的意见我们不能接受,如果您坚持要这样作,那我只好说抱歉了。”
  “哼,苏木,我早就知道你不会同意我的意见,在你们的眼中,只怕棉兰灭亡两次也顶不上你们这些南方城邦一根汗毛,道不同不相为谋,那我们就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不过我要提醒你,我们棉兰一旦完蛋,我看也就改该轮到你们摩洛和东萨摩亚了!”从鼻中冷哼一声,黑脸壮汉站起身来与棉兰佣兵首领二人径自出门,最后在门口才撂下一句话:“你们不仁,就别怪我们不义!”
  看着对方扬长而去,苏木心中也涌起一阵阴云,他不能怪对方这样作,换了自己,自己也会一样如此,国家和个人利益都决定了各人的立场,不过对方说得也没错,棉兰公国一旦沦陷,那摩洛和东萨摩亚都会直接面临兵锋,只希望棉兰公国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了。在座的众人却都没有注意到马洛达最后扔下的一句话。
第三十一节
纵论
  京城的媒体从来就不乏新闻,几乎每一天都有各种最新的消息从各地传回来,有很多时候,各大报社的消息甚至比帝国官方的情报通道来的更快更准确,这的确要有赖于帝国初建时第二任帝国皇帝司徒无悔颁布的《新闻自由法》和《新闻检查条例》。
  正是这两部法律奠定了帝国新闻繁盛的基础,而有了这两部法律作依据,只要不是直接针对皇帝本人的攻击和只要没有对帝国安全造成威胁言论都可以享受自由发表的权利。当然在对帝国安全造成威胁这一条的解释上用法律学者的话来说显得有些过分模糊,容易被新闻和出版检察署滥用权利,但事实证明这三百多年近四百年来,帝国新闻和出版检察署一直由开明派贵族把持,纵然时保守派贵族再是不满,但出版和新闻检察署却一直没有受保守派贵族们的影响,有政治家分析,这是历代帝国皇帝陛下为了压制保守贵族维持帝国内部各方势力平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1/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