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510

  虽然马其汗国这十多年来国力增长十分快,尤其是在安杰行省、越京行省并入马其汗之后,国力更是跃升了一个大的台阶,安坤丰富的铜矿、杰美洛和越京盛产的粮食,对于资源并不富足的马其汗人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的,而罗尼西亚的纳入更无疑是锦上添花,这个地区丰饶的铁矿和银矿资源虽然因为地理地形原因开采成本较高,但是对于马其汗来说这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换回来的。有了自己的铁矿和冶炼场,马其汗国就不需要再受制于人,有了铜矿和银矿,汗国的财政就有了一个坚实的保障,产粮区的丰收,为汗国更是提供了充分的扩军基础,这一切都似乎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而又欣欣向荣。
  但是繁盛之后仍然有隐忧,国内的一些麻烦根本就不成气候,雷觉天自信现在的马其汗国力蒸蒸日上,民众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高,国内纵然有人想要生事也是得不到任何支持的,何况有自己和毕希利大汗在,任何想要挑战自己权威的都要考虑一下后果。最大的忧患仍然是来自外部,来自原来是北面现在却是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的大唐帝国了。
  雷觉天清楚,虽然马其汗国这么些年来国力发展迅速,但是在李无锋治下一样是日新月异,发展速度惊人,尤其是原来西疆控制区一连串的改革措施和鼓励工商政策出台,使得整个西疆控制区都变成了涌动的火山区,如同爆炸式的增长速度连雷觉天也自叹弗如。现在李无锋更是以席卷之势横扫唐河帝国,这样庞大的一个新帝国如今即将建立起来,对于与它为邻的马其汗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糟糕的消息。自己和大汗之所以屡次出兵半岛地区,主要目的固然是要争夺半岛,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要吸引西疆力量,让李无锋无力全心全意完成统一帝国的大业,但是无论自己一方如何努力,命运的转轮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向前推进到了这一步。
  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该来还是要来,不想面对并不是不敢面对,雷觉天很希望马其汗能够再有三到五年时间,这样一来,马其汗可以获得一个更稳定的发展空间,但是他直到李无锋不会给自己那么多时间,自己也许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而这张战争恐怕就不是局部性的战争那么简单,弄不好就会决定整个马其汗国的命运。
  而自己作为一个唐人却要为马其汗国的生存发展竭尽全力,此时的雷觉天觉得自己口中有一种苦涩的味道,如果说原来的唐河帝国是逼迫自己不得不远走他乡求发展,但现在呢?只是自己已经适应了这一切,要让自己重新放下二十年来的奋斗从头开始,自己似乎也做不到,更不用说对自己一腔赤忱肝胆相照的大汗情谊了。
  横拉门被拉了开来,厚重的脚步声传了进来,未经通报便能直入自己书房的人,除了大汗没有其他人,雷觉天收拾起惆怅情怀,整理了一下思绪,等待着对方的到来。
  毕希利一进房间就感受到了自己这个肱骨之臣情绪的落寞,他太了解自己这位国务大臣了,他也明白对方是在为北方那个强邻即将登基而担心,说实话,毕希利内心也很有些发急,但是作为一国大汗,即便是有什么心事,他始终能够将它压在内心深处,不形诸于色。
  “觉天,怎么了?怎么一副丧气劲儿?”随意的盘身坐下,挥手示意跟进来的侍卫可以离开了,毕希利装出一副大大咧咧的道:“莫不是让谁去参加李无锋的登基大典也让你这么为难?”
  脸上露出有些僵硬的苦笑,雷觉天也知道这是大汗有意在活跃气氛,他也知道自己这副模样有些堕了己方的气势,但是实实在在的威胁的确有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在李无锋登基大典一过,只怕面临的威胁就会变成现实,如果现在还不考虑如何应对,那真的就叫做狂妄了。
  “陛下,你也不必宽我心了,谁去中州都一样,并不能改变李无锋定下的策略,咱们还是多花些心思想一想如何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事更实际一些。咱们可还占着三江东部的华阳和玉山两府,情报显示这两地的民众这一个多月来似乎也有些不稳定的迹象,看来这些家伙都在指望着李无锋一登基就能让他们改头换面呢。”
  “唔,必要的礼节我们还是要讲,何况派一个得力之人前去中州也可以了解一下李无锋那边的虚实,另外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避免这场战争?”毕希利沉吟了好一阵才终于启口道。
  “陛下?!”惊得一下子几乎站起身来,雷觉天脸上方才的彷徨惆怅一下子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无比的冷峻和阴沉:“陛下是想用华阳和玉山两府来换取李无锋的止步么?”
  毕希利并没有回避自己国务大臣的目光,而是默默的将摆在茶座上的茶壶替自己斟了一杯,细细的抿了一口才道:“除了这个办法,还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止战争的爆发呢?”
  “那陛下以为就算我们退出华阳和玉山,就能够避免这场战争爆发么?”雷觉天此时的语气变得极负挑衅味道,如同一条吐着芯子注视着猎物将欲发起攻击的毒蛇。
  悠然自得的放下茶壶,毕希利目光沉静如常,“也许不能,但是我想至少可以延缓这一战的时间,如果能够为我们赢得两三年时间,我们能够将罗尼西亚彻底消化掉,也许我们的机会会更大一些,而现在,我们固然可以在华阳和玉山给李无锋造成很大损失,但那里会拖住我们相当一部分精力,舆论对我们也更不利。而且李无锋只怕不会选择在那里和我们一战,越京和罗尼西亚只怕才是他希望的战场。”
第一百三十节
该来的始终要来(2)
  微微摇摇头,雷觉天并不认可自己主君的看法,他对李无锋太了解了,即便是让出华阳、玉山又如何?李无锋的禀性便是利字当先,其他一切皆可抛在脑后,如果自己一方让出华阳、玉山,除了白白损失两地外,只能长大唐帝国的威风,灭己方士气,让局势变得更为险恶。
  “陛下,你认为李无锋收复华阳、玉山便愿意止步?陛下,你太不了解李无锋了,我仔细分析了李无锋这崛起十年间的经历,事无巨细,我都细细研究了一番,发现此人最惯用的伎俩就是不按规则出牌,出奇不意,我们越是认为他不会如此的,他便越有可能从这里出招。”
  雷觉天脸上露出一丝遗憾:“当初他刚刚在西北站稳脚跟,大家都认为他会争取时间发展经济,稳定地方局势,但是他却冒然出兵北吕宋,趁吕宋内乱和帕沙人北伐之际一举拿下北吕宋,为他在中大陆夺取了一个桥头堡。唐河帝国太平教人作乱,连我也认为这是李无锋一个机会可以大举将势力深入中原腹地,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西出印德安夺取旁遮,为西北的发展攫取了大量资金,而唐河帝国却在和太平教人的骚动下被搅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还有在东腾格里草原上和游牧民族的战争、南下半岛战争,有哪一仗我们猜测到他的意图,除了他已经准备就绪之时我们才有所察觉,可以说我们就根本无法猜测到他的任何想法。”
  点头认同雷觉天的看法,但毕希利却知道雷觉天有一点没有发现,那就是李无锋身份的变化,他觉得他需要提醒一下自己的国务大臣:“觉天,你说的不错,李无锋这个人罔顾廉耻,背信弃义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也许他还会以兵不厌诈一词来沾沾自喜。但是觉天,你忘了一点,那时的他不过是唐河帝国的一个藩镇,或者在说得难听一点,是一个为了生存挣扎的一个军阀而已,那时的他生存是第一位的,为了自己政权的延续,他可以不顾一切,民众支持他也是因为命运攸关,利益几乎都是一致的,十分单纯,他当然可以肆无忌惮。”
  看见雷觉天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毕希利进一步道:“但是现在,李无锋即将登上自己一手缔造的这个东大陆最强大的帝国帝位,庞大的帝国领地内利益驳杂,各有所求,尤其是在这帝国初立之时,经历了战乱的民众都渴望获得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来发展,谁都知道打仗就要付出牺牲,经济也一样要受到影响,我可以确定,从内心深处来说,大唐帝国的民众现在肯定是不愿意再见到战争,这些民意同样会反映在李无锋麾下官员身上。如果我们不退出华阳和玉山,李无锋可以借此大造舆论,引导民意指向我们,他出兵也是情通理顺。如果我们退出这两地,断绝了他的借口,那我们就占据了主动,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我们和他们的媒体发动攻势,宣示我们马其汗人也是渴望和平的,希望东大陆有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当然我们在退还华阳和玉山时可以更策略一些,不但要大造声势,而且也要和大唐帝国签订一个互不侵犯的和平协定作为附加条件。”
  雷觉天若有所悟的点点头接上话道:“殿下是想用这个向外昭示的和平协议来约束李无锋?”
  “对,李无锋以前无所顾忌那是因为没有身份能够限制他,但是现在他登临帝位,唐人不是最崇尚信义为本么?如果说刚刚签订和平协议又撕毁,那你认为国民会不会对这位穷兵黩武罔顾信义的皇帝产生疑惧心理呢?对于李无锋来说,我想他绝对不会不考虑这个问题的。”毕希利清楚最为一个皇帝和一个军阀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在自诩为礼仪之邦的唐人中,这种约束力更大,一旦签订了这个和平协议,李无锋就不得不斟酌一下撕毁协议的利弊得失。
  “陛下,你说得有些道理,但是我还是要提醒您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李无锋寻找甚至制造借口撕毁协议,并将责任推给我们怎么办?这种手段伎俩对于李无锋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第二,如果李无锋得寸进尺,要求我们退出安杰、越京还有罗尼西亚怎么办?据我所知,黎德广的三个女儿都和李无锋搅在了一起,只怕李无锋早已是她们的入幕之宾,一旦李无锋纳她们为妃,岂不是更有借口开战?”雷觉天语音低沉,但语气却是更沉重,李无锋这个家伙连风流起来都要占尽好事,这一点运气不得不承认他比谁都更好。
  “这两点我们当然需要注意,寻找借口也好制造借口也好,只怕咱们把持一个度,尽量不给他机会,另外不妨邀请大唐帝国国内一些主张和平的官员士绅多来咱们马其汗看一看走一走,制造一种亲密无间的气氛,他想找借口也得好生寻思一番。至于第二种可能性,我们则采取拖的策略,安杰也好,越京也好,现在已经既成事实,我相信大唐国内许多人对于这两地的地位定性只怕也没有拿准,如果说他们要想吞并,那岂不是和我们一样有辱他们这个天朝上邦?如果说不想吞并,那因为这个理由而掀起战争似乎又有些牵强,咱们还是得在舆论上下下功夫,力争占到先手。”
  雷觉天的两个问题都问到了毕希利的软肋之上,让毕希利有些不好作答,不过他既然有这种意图,自然也有一些准备,回答虽然有些牵强,但也算是一个对策。
  “陛下,恕我直言,您的这些设想都有些一厢情愿,很多事情不会按照我们预料好的轨道进行,李无锋更是不会,我个人认为如果战争无法避免,那我们就得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尤其是最坏的打算。”雷觉天微微苦笑,“陛下以为呢?”
  “觉天,我明白你的意思,既然我们作了努力无法避免,那该来的就让他来吧,我们可以努力回避,但回避不了,那就得大方一点勇敢地迎上,李无锋是强,但你们唐人不是有句古语么?强龙不压地头蛇!在这片土地上,我们马其汗人难道就连地头蛇都算不上?人家欺上门来,我们就连还手余地都没有?”毕希利拊掌朗声大笑,身上涌起的自信霸气溢于言表。
  “陛下,可是你也忘了我们唐人还有一句俗语叫做不是猛龙不过江啊,李无锋不来则已,以来怕就是一场惊风密雨啊。”雷觉天叹了一口气。
  “觉天,雷雨既然要来,我们也挡不住,那就做好周全准备就是了,一句话,我们可以争取避免战争,但是并不是惧怕战争,我只不过希望能够多留给我们马其汗人几年时间而已,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山难容二虎,这些都是你们唐人形容现在东大陆的局势,利伯亚人被李无锋打蔫了,并不代表我们马其汗人也如此,在南方这片土地上,李无锋要想为所欲为,只怕还得问问我毕希利!”此时的毕希利已然是斗气勃发,方才沉稳镇静之意早已抛在一旁。
  “陛下只要有这种想法,那觉天也就心安了。觉天准备亲自去一趟帝都,去参加一下李无锋的登基大典。”雷觉天淡淡的道。
  “什么?”泰山压顶亦不变色的毕希利这时候却是咋然变色,“你亲自去?你在说胡话么?中州也是你去得的么?进了唐人地境,李无锋随便安排些什么人刺杀了你,找个借口就说民间人士不忿你在马其汗为官为民除害,那不是让我有冤喊不出?不行,绝对不行!我绝对不会同意这件事情,你可以安排任何人去,但是你绝对不能去!”
  雷觉天心中又是一热,士为知己者死,自己纵然是背负卖国唐奸骂名也是无憾,遗臭万年也胜过默默无闻老草野,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李无锋、萧唐、苏秦那等人的好运的,而自己也只能说生不逢时了。
  “陛下,这一次我必须去,北方利伯亚人诸国都会有重要人物出席这次登基大典,我相信他们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李无锋一个一个铲除障碍,唇亡齿寒这句话他们因该明白,而三国同盟也将由各国重臣出席,据说米兰首相贝多里奇也会在内,我很想会一会他,现在三国同盟只怕也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大唐帝国现在固然和他们亲善,但那是看他们有可利用之处,利用他们牵制倭人而已,狡兔死,走狗烹,贝多里奇怕也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南方唯有咱们马其汗人在和李无锋抗衡,真的咱们垮了,米兰和其他两国还想保持现在这种超然地位,日子过得这么滋润?”雷觉天此时的目光显得更加深邃。
第一百三十一节
中州留守
  帝都中州从三月初三之前的一个月就开始进入一种节日的喜庆气氛,经历了祭春节的欢悦,紧接着整个帝国都在围绕这皇帝陛下的登基大典作准备了。而连续不断的各种庆祝活动在帝都城内各城区次第举行,舞龙耍狮,杂技马戏,各方戏剧,歌舞表演,宗教祭拜,民族活动,一场场,一幕幕,来自帝国各地参加献礼和庆祝活动的人们几乎将整个帝都城里的大小客栈旅店挤得满满实实。眼见得生意如此火爆,旅店老板们恨不能立即变着法儿增加铺位,狠狠的赚取一笔,而头脑灵活的帝都市民们也开始打着主意将自家房屋改造一番,出租给来自大陆各地的客人们,也可以小赚一笔,解决家中所用。
  燕青从安原城守调任中州留守这一任命几乎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几年之内从一个草莽英雄摇身一变成为和一郡总督并驾齐驱甚至在地位上超越寻常郡总督的中州留守,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燕青冲天炮式的升迁只能用这一句话来形容。
  连燕青自己从陇东内政署长调任安原城守又从安原城守调任炙手可热的中州留守这一升迁历程也感到如同云里雾里而不敢置信。当他接到来自帝国政务院的任命命令他立即将安原城守职位交给自己的副手安原府行政署署长即刻赶往帝都上任,燕青半点耽搁也没有,满怀着一腔狂喜和热情,甚至连家小都没有来得及作安排便连夜赶往帝都了。
  中州留守是何等重要的一个位置燕青自然清楚,帝国首都所在,当之无愧的帝国第一城,拥有超过五百万人口,土地面积也相当于寻常三个府县,仅仅是城区人口就达百万之多,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其地位与寻常郡甚至更重要。燕青也明白自己这一次升任中州留守恐怕与自己在陇东尤其是安原的表现恐怕有很大关系,当然自己的特殊经历大概也是秦王殿下看中自己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在几郡总督职位空缺出来之前,燕青也不是没有心动过,他自认为自己在陇东表现上佳,将陇东这个太平教的重灾区治理得风平浪静,之所以升任安原城守大概也是上面看重了自己铁腕手段和灵活的策略,他也没有辜负上面的信任,几个月间便将安原已经燥动起来的太平教徒一网打尽,虽然没有抓住尤道方这个神棍,但是却将整个安原地区的太平教潜伏势力连根拔起,甚至连邻近的卢龙和平陆两地也惠泽不少,帮助这两府扫清了不少太平教余孽势力。
  当北原总督即将任命之前,自己的一干属下都认为自己应该去毛遂自荐,或者说通过其他方法谋求升任,燕青也一度犹豫不决,但是考虑到自己升任安原城守时间太短,虽然扑灭了安原地区迫在眉睫的暴乱,立下了大功,但是一郡总督和城守不一样,并不具体经管日常事务,而更多的是进行政策性的引导和指导,从宏观方面瞻瞩整个地区的发展,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发展事务,而在北原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燕青并不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有多大优势,所以他最终还是放弃了竞争。
  但当几郡总督人选纷纷尘埃落定时,燕青心中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遗憾和落寞,失去了这样一个机会,帝国各郡一级地区总督人选几乎都已填满,而帝国政务院虽然建立,但是政务院各部首脑燕青却从来没有奢望过,也许自己下一步凭借表现看能不能谋求一个更重要的府县城守。
  中州留守这个职位是燕青想都没有想过的,为什么没有让自己担任也许地位还不及这个职位的缅郡或者北原郡总督,却让自己直接跃升为中州留守,这位问题燕青在奔行在安原到帝都的路上就一直在考虑,帝都何等重要的地位,怎么就会轮上自己呢?
  一直到帝都城下时,燕青才勉强整理出一些思路,一来自己出身内政系统,帝都作为帝国首都,稳定和安全对于作为政治中心的首都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也许自己的表现更适合这里;第二,自己出身武林,但又偏在巴山,可以说和帝都中纷杂的各方势力都没有任何关联,这只怕也是秦王看重自己一个原因;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自己的表现已经完全脱离了巴山顾家的影响,无论是在陇东还是安原,燕青并未因为自己出身武林或者对和巴山顾家有着特殊关系而就对这一方面有所偏向,而燕青也最清楚自己既然已经踏上仕途那就必然要和原来的一切划清界线,原来的一切只能作为可资利用的东西,而绝对不能掺杂到自己的情绪中来,尤其是在城守和总督这一级地方大员时,更是需要把握好这一点,而燕青自认为这一点自己问心无愧。
  从百胜公府中出来时,燕青几乎就一直沉浸在一种飘飘然的兴奋当中,虽然他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骄矜忘形,但是从安原城守直接升任为中州留守这样跨越式的升迁任凭是谁只怕也无法压抑住这种狂喜。燕青虽然早有准备,但是当萧唐将代表整个中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的中州留守印鉴慎重的交到自己手中时,燕青还是忍不住有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情。
  秦王殿下已经远不像当初在路途偶遇的那个时候了,也许是将登大位,虽然无锋尽力想要表现出来亲和力,但是燕青还是觉得秦王殿下身上透露出来的那种气息让人忍不住有顶礼膜拜的冲动,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天子之气,燕青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对方表露出来的恢弘博大气势绝对不是常人所能拥有的。
  秦王殿下并没有多余言语交待自己,倒是秦王殿下离开之后自己的直接领导萧唐给燕青交待了眼前的任务。正如燕青所料,自己之所以能够当任这中州留守,上面更主要的就是看中了自己在内政方面的才能以及自己和帝都各方势力都没有太多牵连,尤其是在目前秦王殿下登基在即,帝都城内暗流涌动,各种针对这场登基典礼而来的阴谋层出不穷,仅仅是安全部门掌握的线索就多达数百条之多,而安全部门力量有限,而且甫入帝都,要想在这帝都城内百万人之众中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意外,实在有些勉为其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任命一个强有力的中州留守极为必要。而几经波折,最后还是无锋亲自拍板确定了在扑面北原地区死灰复燃的太平教人暴乱表现卓越的燕青担任这一职务。
  当然燕青的出身也引发了不少争论,毕竟这中州留守地位不同,按照原唐河帝国的惯例,这中州留守一般不作实际任命,大多由帝国行政总署一名副大臣兼任,其地位已经接近于帝国一般最高级别的官员了,而燕青出身武林,在正统士绅眼中,这近乎于之中卑贱的出身,但虑及风传同是出身武林的听雪轩石雅薇有可能在皇帝陛下登基之后成为贵妃,这种反对声音虽然有,但却不敢上台面,顶多也就是在私下里唠叨一番罢了。
  而无锋却认为中州虽然是帝都所在地,但是除了帝都城的特殊地位外,仍然有四百多万人口生活在城外,而多达数十个集镇云集在帝都四周,如果仍然由帝国中央一名大臣担任这个特别行政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不适合目前帝都的实情,因此才破例实授中州留守一职,正式承担起中州最高行政长官的责任,而原帝都警察局局长薛百英则出任政务院内政部副大臣兼任中州警察署署长,加强对中州地区的治安安全事务管理。
  燕青几乎是在一上任之后就扑在了繁杂的帝都日常事务中,事实上由于原来唐河帝国因为有帝国行政总署一名副大臣兼任中州留守,更多的日常事务都流于形式,并未进行实质性的管理,现在燕青接手,虽然有太多的琐务缠身,但是却不得不抛在一旁。
  首要问题还是和薛百英一起在帝都两大武林大派听雪轩和青叶派的协助下,水路上则由船帮协助,先行将整个帝都下层局势牢牢控制住,不让整个皇帝陛下登基期间出现一些影响喜庆气氛意外事件发生,好在安全部门和情报部门目前也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这项工作中来,大大的减轻了燕青和薛百英的压力,连续多起企图在帝都内制造事端的太平余孽以及倭人暗谍也都纷纷落网。
  而薛百英也再一次展示了他在帝都城内黑暗势力中庞大的关系网,不少潜入帝都企图制造混论破坏此次登基大典的暴乱分子大多都在其手中情报网的牢牢监控之下,许多阴谋尚未成形便已经摆在了他的案头,这让燕青也暗自宽慰上边给自己配备了绝佳助手。
第一百三十二节
西风渐(1)
  帝国国家安全总署按照无锋和古基的设想一分为二,除了殿下帝国国家安全总督外,新成立的是帝国保安局,这是一个专司对内查处各种帝国内部反叛势力兼顾防谍、反谍的机构,在这一点上无锋原本以为会招致已经内定为帝国法务大臣莫伦的反对,但这一次莫伦却罕有的表示了有条件的赞同,除了认为一家独大不利于政权巩固两家有利于竞争和互补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莫伦也意识到帝国监察院难以对安全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两家权力重叠的机构相互监督却能够起到很好效果,而帝国监察院只需要利用其中一家监督另外一家就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刁肃仍然担任了帝国国家安全总署的署长,而脱胎于帝国国家安全总督的帝国保安局则暂时由原本已经内定要升任帝国军事情报局副局长的顾登云领衔组建,大唐帝国两大特务机构终于在这个时候轰然耸立起来。拿莫伦的话来说,要保障以皇帝为中心的皇权的绝对权威,特务机构的建立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发挥特务机构作用的同时限制它们的副作用对民权和人权的损害,则是帝国监察院的一项长期而又繁重的工作,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无所作为,积极、稳妥、策略,这就是作为帝国首任法务大臣指导帝国监察院关于开展对帝国两大安全机关的监督工作时提出的三句话六个字。
  两大安全机构在帝国各地以及国外都不设分设机构,仅仅是在各郡首府设立一个临时性的联络点便于开展工作,而两大安全机关也都是各自单独开展工作,实行垂直领导,不受地方政府包括政务院的领导,直接对皇帝陛下负责。
  两大安全机构的组建加上先期已经宣布成立的帝国情报总局和帝国军事情报局,也就宣布了帝国四大直属机关特殊地位的确立,四大机构直属于帝国皇帝领导,既不对帝国政务院(内阁)负责,也不对帝国枢密院负责(帝国军事情报局名义上隶属于帝国枢密院,但和帝国情报总局一样只负责向帝国枢密院提供情报支持,在人事和日常业务管理上单列),仅仅在名义要受帝国监察院的监督,而这四大机构加上公开的帝国内政总署,事实上也就组成了保障帝国皇权独大的最重要工具。
  当帝都逐渐进入庆祝皇帝陛下即将登基活动的高潮期时,作为帝国中大陆方面军总指挥的崔文秀已经在穿过了西北郡地界进入了自己中大陆方面军的防御区域北吕宋郡。在庆阳府崔文秀会晤了新任西北总督辜信海,并要求西北郡作为连接帝国内地和自己中大陆防地的咽喉要冲,务必要保证自己军事物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武器、盔甲以及粮草方面的供应,辜信海也义不容辞的表示了绝对支持,有了西北这边的后勤保障,崔文秀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踏上中大陆征程了。
  崔文秀选择了走北吕宋郡而没有选择走西域郡,一来沟通西域郡五府的道路扩建修缮攻城已经获得了帝国政务院的批准进入了施工阶段,利用冬歇期进行大规模的施工成为西域总督赛波最关注的工程,大批来自西北郡和北原郡的劳动力涌入了西域郡参加这项工程,工程分成两段,从克什哈尔到贝加和从庆阳到贝加两段工程同时齐头并进,掀起了西域建设史上新的一页。而这项工程的全面开工也使得原来贯通西域五府交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多数商队都不得不绕道经行北吕宋或者东腾格里,而正处冬季也使得北吕宋这条道路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商道。
  与第十军团一起西进的崔文秀在维托境内就接到了自己老友第七军团军团长呼延虬的通报,吕宋人已经全面占领了原提克人控制的南部五行省,并直接宣布了将这五个行省宣布并入了吕宋王国,设立了印德安总督区,除了几个原来附属于提克人的小部族行省外,整个提克控制区六个行省就只有一个拉合尔行省控制在几方手中,而第七军团和吕宋军也已经在边境地区发生了小规模重复,好在双方都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第七军团是因为实力不及,而吕宋人好似乎更忙于稳定自己这个新设总督区的统治,战事并没有进一步扩大。
  而来自印德安军团的应建明也向自己的新任上司中大陆方面军总指挥崔文秀发来了紧急信函,汉森同盟军队已经大规模进入了原来雅库安人的控制区,并且帮助已经皈依了圣灵教的雅库安人上层镇压下层依然坚持信奉尼叶教的民众,雅库安局势一日三变,这种不稳的情绪也已经影响到了邻近的米什部落。
  虽然汉森同盟的军队并没有进入邻近地区,但是受到雅库安地区尼叶教徒遭到血腥镇压事件的影响,米什部落的民众也都十分恐慌,害怕在汉森同盟的支持下,圣灵教也会强迫信奉罗门教的民众改信圣灵教,这种恐慌情绪甚至波及到了整个印德安王国中北部地区。米什部落控制的两个行省已经强烈要求和东北三行省一样成为大唐帝国的保护地,进而也导致了印德安王国内部的激烈争吵,海德拉巴部落控制的中央政府虽然也希望大唐帝国提供军事力量予以保护,但是反对向东北三行省一样形成真正的保护地关系,而米什部落高层则认为海德拉巴人是为了一己之私罔顾米什部可能面临的危机。
  好在捷洛克军团已经全面进驻了米什部暂时平息了米什部落与海德拉巴人的争吵,但是已经心存芥蒂的米什部落公开扬言要退出海德拉巴部落控制下的印德安王国中央政府,直接和大唐帝国签订保护协定,成为大唐帝国的保护地,而海德拉巴部落也正式约见了大唐帝国驻印德安王国首席代表鲍林,要求他发挥仲裁人的作用,拒绝米什部落的非法要求。而索利安部落一些亲大唐的高层则在暗中策划要求东北三行省和波洛行省加入大唐帝国,成为大唐帝国的第十八个行政区——索利安郡,这也引起了海德拉巴人的极大恐慌。
  应建明派来的信使十分伶俐,三言两语便将目前中北印德安有些混乱的局势介绍得一清二楚。其中米什人上层什么意见,中下层的态度,索利安人的想法,海德拉巴人的担心,主次分明,绘声绘色,颇有些口才。
  看着眼前这个有些少年老成的青年军官,崔文秀很是欣赏此人的清晰的思路,能够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将这些纷繁复杂的情况说得如此清楚,足以看出这个信使的不简单。
  “你叫什么名字?在印德安军团任何职务?”
  “回总指挥,卑职苟峰,印德安军团幕僚部情报参谋。”一个标准的军礼,青年军官听得自己的偶像询问自己,兴奋得连脸上的几颗白麻子都在泛红光。
  “嗯,不错啊,应建明手底下还是有些人才嘛,子诚,你的第十军团可要加把劲儿啊,印德安军团可是还等着编制进咱们帝国正规陆军呢,我可是听说秦王殿下已经明确表示目前只建十三个陆军军团,嘿嘿,康建国憋着一肚子气,应建明也在暗中使劲儿,现在枢密院又在整编唐河帝国的几十万残军,还有皇甫天成的原禁卫军,只剩下三个军团编制,你这第十军团可别好不容易入了围又被人给挤了出去,那可就成了咱们帝国军方的天大笑话了。”崔文秀似笑非笑的斜睨了一眼一直跟随在旁边的第十军团军团长邱子诚。
  “总指挥,咱们第十军团这一次也憋足了气要在这印德安土地上见见血,壮一壮咱们第十军团的声势,康大人的捷洛克军团是秦王殿下的老当家部队了,咱们不好说,至于其他兄弟部队,子诚却还没有怕过。”邱子诚从帝都出发开始就跟随这位号称崔阎王的总指挥,路途上这么久时间里也有些了解这位总指挥的脾性,那种唯唯诺诺或者过分谦和的态度反而不为他所喜,所以说起话来也就没有那么多顾忌。
  “邱子诚,你是真没志气啊!康建国资格老,捷洛克军团建军时间长,难道就把你吓倒了?军队战斗力难道因为建军时间长就一定强?那原来咱们的西疆军是怎么打垮唐河帝国军队的?”崔文秀瞪了对方一眼,淡淡的道:“不要妄自菲薄,第十军团虽然建军时间短,但这一次是个机会,应该好生利用这次机遇磨砺磨砺,吕宋军和汉森同盟军队都不是弱者,希望你们能够通过这个机会打出第十军团的气势。”
第一百三十三节
西风渐(2)
  邱子诚原本以为自己这番话也算中规中矩,却没想到仍然是遭到了主帅的一阵挖苦,捷洛克军团原本就是西疆最初第一批成立的部队,康建国又是秦王殿下第一任近卫长,这支军队一直戍守北疆,应对西斯罗人和卡曼人,现在军队力量更是多达六个师团,甚至比第一军团还要多少一个师团,已经超出了帝国军制,其麾下各师团都是饱经战事的宿将老兵,邱子诚虽然自负却也没有狂妄到敢说不把捷洛克军团放在眼里的地步,听得主帅这般一说也只有讪讪的不敢搭腔。崔文秀当然可以这般说,他现在在帝国军中的威望甚至有凌驾梁崇信之上的气势,康建国固然是军中元老,但是在他面前却是半点也不敢放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