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510

  暗夜玫瑰,苏莱曼,梁崇信轻轻念叨这个名字,这朵玫瑰花看来还恁是扎手,骄狂不可一世的成大猷,甫掌第四军团的温拿,都被这朵棘手玫瑰给扎疼了,要想摘下这朵玫瑰只怕还得有一双铁手才行。
  不过梁崇信并不赞同立即就在西南发动反攻战事,在他看来,帝国还是应当先行稳定印德安战局,那里才是帝国利益根基所在。印德安局势的稳定甚至进一步纳入帝国统治范围,可以为帝国提供更丰厚的财政来源,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被打开也可以为帝国提供一个便捷的出海口,尤其是在中大陆利益区,像北吕宋、腾格里、印德安地区都急需一个顺畅的商品物资出海通道来推进工商业的发展,这需要帝国进一步加强对这个地区的控制力度。
  至于西南,目前同盟军取得了会宁山和索克图两场战事的胜利,气势如虹,苏莱曼也非弱者,挟大胜之势,成功的凝聚了联军的士气,即便是自己接手,让第一军团进驻,随着雨季的即将到来,敌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三方优势,自己要想打开局面也不太容易,还不如暂时拖延一下时间,先消磨一下对方锐气,等待对方这股旺盛势头缓缓消退,而雨季也不利于展开攻势,拖到雨季过后也更适合唐军一方,当然这只是梁崇信自己的个人看法,需要等到达余杭觐见皇帝陛下之后才能定夺。
  这一次情报部门的重大失误只怕需要一些人来为此负责,半岛同盟和帕沙人的秘密媾和,同盟军的大规模军事调动,同盟军统帅的秘密易人,如此重要的情报,情报部门似乎却并没有能够起到提前预见的作用,虽然后期军方也得到了情报部门关于同盟军可能会从塞色尔公国方向发动进攻的情报,但那个时候似乎有些为时过晚,仅仅起到了让第四军团避免了全局覆没的作用,这是不可接受的,梁崇信可以想象现在皇帝陛下的震怒和古全与顾登云二人的麻烦。
  无锋获知西南战事糜烂消息的时候正在兴致勃勃的听着左世昌介绍着大东洋海军舰队准备采取的分步建设策略,左世昌提出的先行组建攻击型中小舰队,打击倭地与勘察加、宝岛之间的运输线,这样既可以达到锻炼海员水兵的目的,又可以有效扼制倭人势力蔓延,也可以利用舰船尚未装备到位的这段时间进行培训整训,为条件成熟时大规模扩编海军舰队作准备。这赢得了雷苍圃和无锋的一致认同。
  余杭军港的迅速恢复到全盛时期也让无锋对于左世昌的副手萨镇海颇是欣赏,东洋海军的核心基地对于一只海军一支舰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坚实的基地才能支撑起一支强大的舰队,这一点无锋虽然并不精通海军军事,但还是明白。
  跟随无锋一起巡幸江南的并没有帝国皇后安琪儿,在出行之前,安琪儿才发现自己的月事未来,太医的诊断是皇后陛下怀孕了,这让无锋和安琪儿都是狂喜不已,无锋甚至有取消江南之行的想法,但是顾全大局的安琪儿却婉拒了无锋的好意,认为无锋还是应当按照既定计划出行,毕竟东南重地无锋几乎从未涉足,这一次出行又已经预先告知了东海江南两郡,如若失言,亦是对当地官员士绅的热情一种打击。
  最终无锋还是同意了安琪儿的意见,决定继续按照既定计划出行,只是在随侍人员上作了调整,皇贵妃安妮和贵妃顾明霞、苏婕以及即将接受册封入宫的陀姬随侍。陀姬的受册封是来自北方柏因人朵尔部落的请求,眼见得无锋以君临天下之势独霸东大陆,无论是陀勒密还是陀逻都意识到昔日的盟友之间那种平等关系已经不可能在存在了,大唐帝国今日的强盛已然不是东大陆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相提并论,能够和帝国皇帝陛下攀上姻亲,那对于朵尔部落对于柏因人来说那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而在这种情况下,陀姬本人的意愿那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巨大的龙舟停泊在运河上,运河东侧已经被彻底封锁起来,南运河从这里一直向下延伸,直到泉州境内,无锋坚决拒绝了江南郡提出的要为他东南临幸修建行宫的建议,虽然这是东南商人自发捐资要求修建行宫,但是无锋还是态度强硬了制止了这种行为,他还不想在皇帝位置上没有坐上几天就背负起这样的恶名。没有行动以他帝国皇帝的身份似乎就很难寻则到一个合适的休息地点,外海的舟山群岛上的普陀山庄一直是唐河皇家御用之地,本来是最好的休息疗养地,但是眼下帝国海军实力不如人,倭人猖獗,无论是谁也不敢让皇帝陛下到普陀山庄停留,海上之势可是比不得陆地,真正出了状况,有些时候不是身边护卫众多就能解决问题的。
  无锋面色平静的坐在御案后,从帝都传来的紧急公函被第一时间送至余杭然后传递到这里,龙舟已经变成了无锋办公的第一地点,环坐的官员们几乎都感受到了正在浏览刚刚送来的皇帝陛下似乎有了一些状况。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方才的好心情完全被这一份公函给搅糟了,有些混乱的心情在河风的吹拂下并没有变得平静一些,反而更加迷茫,无锋的确没有预料到西南战局竟然会出现这样大的逆转,索克图失守,会宁山战役还在继续之中,但是从情报传递出来的信息无锋还是能够敏锐的嗅到会宁山战役情况肯定对己方不利,两倍于己方的同盟军包围了正在撤退的第四军团主力,这一战看来结果堪忧。
  座舱中鸦鹊无声,无锋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似乎影响到了所有人的心情,他强压住心中烦躁,呷了一口正宗的雨前龙井,清幽的芬芳并不能排解掉心中的积郁,但是至少让无锋的心情平静了不少。这个消息要不了多久整个帝国就会传遍,强要遮掩并无意义,无孔不入的媒体会很快知晓,如果不能采取正确对策,只怕会对自己今后的国策产生相当大的消极影响,但是现在似乎还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必要让这件事情干扰了眼前的会见。
第六十节
江南好
  “大东洋海军舰队的建设颇有成效,世昌、镇海二卿费心不小,望二卿不骄不躁,再接再厉,倭人断然不会容忍东洋局势这般持续下去,他们肯定会采取对策来应对,目前倭人海军实力仍然远胜于帝国海军,所以二卿当小心谨慎为之。”
  虽然看出皇帝陛下心思似乎有些走偏,但是左世昌和萨镇海二人还是相当满足,毕竟皇帝陛下巡幸东南,一到余杭首先就是视察余杭军港,并且明确表态还要视察状元岙和泉州军港,甚至连葫芦岛军港也要列入视察目标,这让二人颇是震动,皇帝陛下对于海军的重视并非流于形式,从他亲历亲为就可以看出,这也让左世昌和萨镇海二人也倍感压力,陛下这般重视,若是二人不能拿出一份像样的成绩来向陛下交待,这东洋舰队的司令一职,二人也无颜坐下去。
  “陛下放心,世昌和镇海断断不敢辜负陛下的龙恩,三年之内,世昌和镇海必将打造一支纵横于大东洋的无敌舰队,皆是定然请陛下一观。”左世昌没有太多的话语,唯有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以回报无锋的器重。
  “嗯,朕相信二卿能耐,朕愿意等三年,三年后真要看到一支无愧于我大唐帝国无敌威名的海军舰队。”无锋淡淡一笑,点点头。
  待海军官员们退去,无锋脸色才渐渐阴了下来,目光也变得有些冷厉,御案上的那份紧急公函像一块巨石压在他心中,连坐在一旁陪同他接见官员的安妮和苏婕都感受到了这份阴郁压抑。
  “无锋,还有江南郡的官员们等待接见,是让他们等一等还是……?”一袭凤头玉钗上珠花轻摇,棕黑色的秀发挽成一个漂亮的发髻,玳瑁发夹小心的压在上面,这种带有浓郁西大陆宫廷风格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配上安妮白嫩圆润的蛋脸,凹凸有致的傲人身材在纯黑金丝绣边披风下若隐若现,别有一股风情。
  “唔,等一等吧,待我好生想一想。”无锋摆摆手,江南郡的官员肯定要接见,但是眼下自己的心情的确有些糟糕,需要好生调整一下,薄近尘还算知道自己的心思,虎卫军团已经先行开拔西南,梁崇信也受招来余杭了,木力格已经接手十一军团,安排倒也有条不紊,可是这一场大败仗委实让无锋心中很不痛快,游江南的心情也被破坏无遗。
  “无锋,是不是帝都出了什么事情?”安妮试探性的询问道,按理说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萧唐苏秦以及薄近尘都在帝都坐镇,加上安琪儿也留守宫中,还能有什么问题?
  “哼,帝都倒是没问题,可西南倒是出了大乱子,真是替帝国争光啊,两个大败仗,一败涂地,哼哼,连我脸上都觉得发烧。”无锋忍不住从鼻腔中冷哼了两声,温拿也是沙场宿将了,这一上任就栽这样大一个筋斗,怕是连死的心都有了吧?北线这一败,成大猷孤军难支,估摸着能全身而退也就算邀天之幸了,这一场西南战役也就算完败了。
  “西南出了乱子?”苏婕忍不住插言问道:“是半岛那边?”
  “哼,没有想到半岛同盟和帕沙人居然在我们面前玩了一手漂亮把戏,帝国的情报部门这一次是被人家当猴给耍了,双方暗中媾和我们不知道,半岛同盟二十多万大军东返我们不清楚,暗夜玫瑰苏莱曼秘密为帅我们也是一无所知,我都不知道帝国耗费巨资养了情报部门那么多人究竟干什么去了?!”
  说着说着无锋火气就有些上来了,这一败要说和军队本身并无太大关系,情报部门固然失职,而自己当初不也是妄自乐观么?以为半岛同盟和帕沙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成妥协,半岛同盟也不敢轻易为了南安和索克图与帝国翻脸,没有想到这些意外结合在一起变成了现在这般模样。
  听得无锋语气中有些不善,安妮和苏婕都不敢在插言,无锋很少生气发怒,但是这一次安妮和苏婕都意识到自己夫君恐怕是真的有些恼怒了,西南战局也是帝国向西拓展的重要一环,这一败,只怕不但会打乱帝国前行的脚步,而且也会给朝中那些一直要求暂停战事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官员们一个很好的借口,无锋也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压力。
  似乎也是察觉到了自己在自己后妃面前有些失态,无锋轻轻吁了一口气,摆摆手道:“这件事情暂时不谈了,让王宗奚和柏元重进来。”
  和王宗奚以及柏元重的谈话让无锋本来有些懊恼的心情立即好了许多,江南情况的迅速好转离不开王宗奚的努力,王宗奚灵活的手腕和高远的目光让江南商人们对于这个曾经在天南大力吸纳江南剩余资金的总督大人十分佩服,而这一次就任江南总督自然是赢得了江南工商界的一致欢迎。
  江南工商业根基雄厚,虽然在司徒泰时代伤及了筋骨,但是厚实的商业底蕴让江南工商业很快就走出了低谷,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潮期。尤其是王宗奚上任以来,全力拉拢扶持工商大家和金融豪门,鼓励他们增加投资扩大生产,拓展海外贸易,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
  尤其是余杭府的造船、航运、丝绸、制茶业更是突飞猛进,已经成为东南当之无愧的第一府,海外贸易成倍增长,隐隐有超越拿波里成为大东洋上第一商港的架势。余杭商港的第二期码头扩建工程也正式开工,预计701年中便可完工,届时余杭港的吞吐能力将会比现在增加两倍,余杭城守柏元重的目标更是宏伟,他要在自己任期之内将余杭打造成为运河和大东洋代表着帝国内外航运贸易的双重中心枢纽,争取余杭一府的上缴税收和财政收入要占到整个江南郡的三分之一以上。
  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王宗奚在来江南就任总督之前无锋就曾专门提醒他,让他要不仅仅从江南总督的位置上看问题,而且要从江南郡这个占据帝国财政收入和资金储备半壁江山这个角度来看问题。江南工商发达,技术先进,能人辈出,资金充裕,而帝国许多地方资源丰富,但是却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无锋就明确指出,缅郡、中南郡、北吕宋郡应该是江南重点对口扶持地区,江南郡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江南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入这些地区,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这些地区也将配合江南工商业西进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在这一方面王宗奚也是煞费苦心,江南商人们好不容易迎来了这样一个发展良机,都更愿意在本乡本土发展,尤其是造船和航运业的崛起,让商人们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江南造船业和航运业的飞速扩张也与江南剩余资金的大量投入有着很大关系。王宗奚不得不一家一家的上门劝诱,并要求以文家为首的江南七大家作出表率作用,好在内地几郡为了赢得发展,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上内地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总算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这也是王宗奚之所以敢于在无锋面前扬眉吐气的原因。
  和王宗奚与柏元重的谈话无疑是令人愉快的,江南的繁盛富庶早已入耳,但是无锋并没有多少机会一览,但他更关注江南能够为帝国作出一些什么。贫富悬殊的差距让帝国就像一艘负载不均的大船,富者越富,贫者更贫,这样的现象持续下去,帝国必将出大问题,这是无锋决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将王宗奚摆在这里,自己这一次又在登基不久之后亲临江南,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江南工商的发达带动起其他贫苦落后地区的发展,哪怕他自己亲历亲为也在所不惜。
  令人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已经是用晚餐的时候,无锋留王宗奚和柏元重二人就在龙舟上用餐,让二人受宠若惊,这可是难得的殊荣,日后足以向后人炫耀。
  晚饭间三人也是谈笑风生,关于江南郡下一阶段的目标,王宗奚和柏元重也是信心足足,王宗奚的目标是要将江南的财税收入占到帝国财税总收入的一半,要知道这可是在帝国增添了中大陆三郡和东大陆三郡的情况下,算得上是豪言壮语了。而柏元重的想法更远,他要让余杭府成为整个东大陆的造船、航运和制茶业中心,造船业和航运业都要在三年内赶超拿波里,而制茶业更是要占到整个帝国的一半以上。
  无锋对二人的雄心壮志也是勉励有加,尤其是柏元重,这个家伙是有些本事,只可惜当初心态有些急于求成,否则若是平和一些,至少也应该是一郡总督了,看来这一次教训让他收敛了许多,那自己是不是该给他一次机会呢?
第六十一节
继续战争!
  西南战局的不利正如所有人估料到的那般在帝国中引发了相当强的反对呼声,尤其是政务院各部中的大小官员们对于这个既没有给帝国带来多少效益,又损耗如此巨大,现在更是损兵折将狼狈而归,大大坠了帝国的威信,已经有不少人要求监察院应该立即介入这件事情,查处第四、第八军团以及帝国情报部门在这一场战争中是否有渎职行为,引得帝国军方中也是一阵鼓噪,认为帝国政务院的那些官员是有意借这一次失利来向皇帝陛下施加压力,要求改弦易辙,调整帝国早已确定的扩张政策。
  帝都的媒体也是不动声色的批评帝国军方和情报部门有失职的嫌疑,认为以南安、锡金和半岛同盟军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和帝国军相提并论,但帝国军却遭遇了历史上第一次惨败,应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京华时报》更是言辞激烈的抨击帝国的扩张政策,认为帝国,不关心民众疾苦,不思发展地方经济,一味穷兵黩武对外扩张,造成帝国经济通货膨胀,民众生活水平也没有得到提高,要求帝国政府应当从基本国策上来重新审视,调整方向,将民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放在首位。
  当然支持帝国继续进行军事行动的呼声也不小,这些以从印德安战事中获得利益的工商阶层为主,印德安王国中的索利安地区、旁遮地区在经济上日趋和帝国紧密,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行顺利,使得帝国工商界在这两个地区的投资和收益飞速增长,这都有赖于帝国军事行动的顺利推行,也有不少人目光更远,认为就近期来说印德安地区对于帝国来说更为重要,但是从远景来说,如果帝国能够获得中东大陆结合部地区的控制权,将会使帝国真正摆脱陆地大国的桎梏,成为一个真正的海洋大国,只有控制了东大陆通往中西大陆的航运线,帝国才能实现真正的辉煌。
  各种不同的看法纷纷依托媒体为阵地,不断发表各自看法,批驳对方论点,惹得整个帝国舆论界纷纷扬扬,一片乌烟瘴气,帝国内政部新闻出版署也秉承上意,对于那些只要不是直接针对政府和军方的恶意攻击都一概不管,对于不同看法和意见更是鼓励争论,这也让帝国舆论界对于帝国内政部新闻出版署的评价高了几分,至少大唐帝国在一方面还是继承了唐河帝国的一贯风格,对于新闻的管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苛刻。
  崔文秀放下手中传来的邸报和几份从帝都送来的报纸,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仰靠在藤编大椅中,头顶密集如盖的绿荫藤蔓洒落下一星半点阳光,让整个小院中平添了几分幽静和清凉,印德安进入五月就开始渐渐变得闷热,这是雨季到来的先兆,也是为什么崔文秀急于和汉森同盟早一些达成协议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想到这似乎也算得上是一个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吧,如果继续和汉森同盟纠缠不清,那吕宋人现在面临的难题自己也就无法利用了,但现在自己倒是可以好好斟酌斟酌,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可资利用的东西。
  西南战事的失利消息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已经收到了,成大猷和温拿的双双落败让西南战事划上了一个极其难看的句号,帝国乃至之前的西疆还从没有过如此狼狈的结局,这对于帝国军方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耻辱,虽然这份耻辱并不单单只能怪罪于温拿或者成大猷身上,但是绝对于军队本身有着很大的关系。
  眼下帝国军已经退回了出发点,这种反差有些令人难以接受,损兵折将换来的结局却是回到原位,无论那一位主官只怕都有些食不甘味的感觉。但是现在帝国已经没有能力再在西南发动一场大的攻势了,能够维持着目前僵持局势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也许皇帝陛下可能会让梁崇信负责西南战局,但短时间内崔文秀不认为梁崇信就有扭转乾坤的能力。
  西南战事这一败给整个帝国军方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崔文秀想象得到在帝国国内的那些政府官员们会接着这个机会猛烈攻击帝国的扩张政策,趁机推行他们的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他们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过于拘泥不化,两者并不矛盾,他们却总是认为对外战争占用了大量本该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和财力,这是一种浅薄而又呆板的看法,至少崔文秀是这么认为的。可是遗憾的是这种看法却在政府官员们中颇有市场,和军方支持扩张的意见相比,他们甚至还占有一定优势,如果不是皇帝陛下这块巨大的砝码压在了军方这一边,崔文秀相信帝国的脚步早已经停了下来,而现在西南战事的失利又给政府官员们提供了一块打击军方的有力板砖。
  要想扭转这个不利的局面只怕就只有自己在印德安战场上想些办法了,西南战局虽然失利了,但是客观上却也给印德安战场带来了一些有利因素,西南战局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半岛同盟和帕沙人达成了妥协,签署了停战协定,停战是双方的需要,帕沙人看见吕宋人在西面折腾得厉害怕也是有些坐不住了,这才是他们的生死大敌,对外战争可以以妥协结束,但是作为和吕宋人之间的决斗却绝无妥协可能,这是一场内战,相对于分裂之前的安第斯帝国来说,这是一场龙虎之争才是决定谁是安第斯人中真正王者的决战,不分出胜负永远不会停息下来。
  帕沙人一旦腾出手来,只怕腓特烈和克鲁夫就不会那么轻松了,科米尼本土局势虽然在腓特烈的恩威并施手腕经营下基本平静下来,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切万事大吉,只有要安第斯兵团这支武装力量存在,吕宋人就永远别想在科米尼安稳下来,这一支力量将会发挥比其本身武装力量更重要的作用。半岛同盟能够抽出二十多万大军,那帕沙人一样可以抽出这么多兵力,这些兵力将会用在什么地方,傻瓜都会想得到,吕宋人将不得不在南面承受更大的压力,如果腓特烈仍然按照现在的方针,只怕连吕宋本土都会面临危险了。
  要想应对帕沙人的压力,从南印德安抽调一部分兵力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库图佐夫的威摄力腓特烈应该清楚,这意味着自己在印德安地区应该有更大的可供操纵的余地。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玩上一场,才是自己需要考虑的,趁它病,要它命,这是一个虽然粗陋但是却相当实在的真理。
  趁着和汉森同盟谈判的当口,崔文秀也在积极地作着军事调整部署,汉森同盟最终同意了让出法罕行省作为他们控制德信行省的交换,崔文秀同意了对方的这个要求,法罕境内的自然条件比克尔曼也要好上许多,尤其是色雷斯半岛有着自然条件相当良好的港湾,足以用来建设帝国在波罗的海上的头号商港。
  谈判已经进行结束,双方的妥协达成了一个都还算差强人意的结果,西印德安一分为二,汉森同盟控制德斯坦、德信两个行省,而克尔曼、呼罗、法罕则落入帝国手中,麦纳行省由双方共同控制,在麦纳行省和蓝堡城中,双方的驻军都不得超过三万人以示诚意。
  这份谈判协议的生效崔文秀以尚需获得帝国中央批准为名一直没有最后签字,但现在看来时机已经成熟,解决了汉森同盟,现在自己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即将面对帕沙大军压境的吕宋人了。
  崔文秀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西泽和雷波两大行省,伏尔加河流行这里让西泽和雷波两大行省土地的肥沃程度远胜于其他行省,而临近的奥查可夫岬角也是帝国重要的军事要地,规划中的奥查可夫岬角附近的奥查可夫军港也将成为帝国在波罗的海上的第一座军港,海军部的人的办事效率来得可真是快,自己的建议刚刚寄回去不到半个月,他们的人已经风尘仆仆的出现在了克尔曼城了,这让崔文秀很是感慨不已。
  而现在西泽和雷波两大行省也将成为自己首要考虑的目标,一旦吕宋人被迫减少在南印德安的军事存在,那也就是自己的机会来了。拿起林荫下案桌上的地图,崔文秀细细琢磨起来,伏尔加河在西泽行省蜿蜒爬行,一直深入雷波行省才划过一个弧线最终扎入波罗的海,出海口距离南面梅利公国的港口城市海法港已经不太远,水流在这里冲击出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地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里都是一个诱人无比的绝佳所在,提克人控制时代这里可是提克王族的直辖地,出产远远胜过提克人领地中任何一个地方。
第六十二节
润物无声
  崔文秀陷入了沉思之中,眼下连锁反应尚未传递到印德安战局,但相信要不了多久,吕宋人就会忙乎起来,南印德安这片土地上吕宋人还会保持多少兵力,还有待于观察之后才能得出结论,但是崔文秀相信腓特烈和克鲁夫都不可能再在南印德安保持目前这样多的兵力,能够维持二十万左右的兵力已经是一个极限数字了。
  二十万兵力听起来不少,但是要想维持现在并不稳固的南印德安就有些难度了,自己这边和汉森同盟的谈判一旦付诸实施,那可以腾出来的步兵就有二十万左右,加上两个两个游骑兵团,另外还有罗卑人组建得七七八八的四个游骑兵团,兵力已然完全可以打一场全面战争了,更不用说陛下在来信中还有将虎卫军团和第十一军团派往这里的意思,那自己手中能够控制兵力总数都将超过八十万了,几乎要占到帝国拥有总兵力的一半,这对于一个统兵在外的大将来说无疑是一个殊荣,足以证明皇帝陛下对自己的信任程度。
  但是崔文秀却不这么想,指挥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这派来的军队大多是原来的二线部队,像罗卑人的四个游骑兵团都是在东腾格里郡游牧部落中募集而来,并非完全从原来罗卑人本部游骑兵中调拨而来,大部分都是新手上路,亟待磨练;而虎卫军团的前身是唐河帝国禁卫军团,这支军队虽然还没有蜕变成老爷军、纨绔军,但是战斗力在经历了长时间安逸生活的消磨后原来建军时的那股威名杀气早已荡然无存,除了皇甫天成本部师团兵力还差强人意外,其他几个师团连皇甫天成自己都要承认战斗力尚需提高;十一军团应该说从兵员构成上值得一提,毕竟都是一些能征惯战的老兵组成,但是这也成为其一个负担,要将这支从降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糅合成一个团体,其难度甚至比训练一支新军难度更高,尤其是对中高级军官的要求更是考究,一个难以服众的军官团体时永远无法将这支军队锻炼成为真正雄师的,新上任的木力格可能就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
  这种情况下崔文秀甚至有些怀疑皇帝陛下如此安排是不是有意要将这些军队推上印德安战场,一方面固然是为了练兵,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帝国财政的压力,这八十万大军一年的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任凭它印德安王国再是富庶,真要让它承担起这份开销,恐怕也得好生筹划一番,而印德安王国各部现在都还没有名正言顺的归附帝国,要想他们心甘情愿的为帝国大军支付这样巨大一笔开支,还得花些工夫才行。
  印德安红茶的味道崔文秀并不十分喜欢,但是其浓郁的味道却能够让人长时间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工作时间里崔文秀更喜欢品用这种味重的红茶,而闲暇时间还是帝国的名品绿茶更适合一些。
  吕宋人的危机即将到来,并不仅仅只是在印德安战场上,东吕宋问题估计腓特烈应该是有所打算,但是他大概没有想到帕沙人会如此迅速的和半岛同盟和解,这样一来,吕宋人只怕希望在稳定科米尼和南印德安局势之后解决东吕宋问题的想法就只有无限期的往后拖延下去了,希望吉列这个家伙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也许自己现在该适当增强一下在东吕宋和帕米尔地区的兵力投入了,这样一来也许能够为即将到来的南印德安之战创造更好的条件。
  吉列志得意满的站在城头上,俯视着如蚂蚁般密集在这片土地上忙碌的人们,虽然距离一座城市成型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但是能够见证一座崭新的城市在自己脚下出现,这份自豪感足以让自己日后向后人炫耀了。
  从流山台子到这里的道路建设占用了太多劳动力,这让吉列很是遗憾,这座即将成为东吕宋中心城市的建设速度也为此放慢了不少,但这又是必须的,道路不畅将严重制约后期的所有工程,这一点吉列还是清楚的,但因此影响了这座新城的建设还是让吉列忍不住长吁短叹。
  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成为了困扰吉列和被孔运真派到这里负责筹建奎羊府城的北吕宋总督府高级幕僚裴元封的最大问题,从北原郡和燕云郡传来的消息表面帝国北方的移民招募工作应该说进行得相当顺利,这边可以提供大量荒地的沃土对于无地农民的吸引力超过了他们对故乡的眷念,据说已经有超过十万的农民在两郡的移民招募点报名,并且开始有组织的向北吕宋迁移,但是这毕竟有一个过程,短时间内这些移民都还无法到达这里,更无法变成吉列和裴元封所渴望的劳动力,他们还不得不继续等待下去。
  吉列不是政务官,他更关心的是这座城市的建设,吕宋人不会一直对东吕宋这边熟视无睹,现在他们是因为力量所限不得不采取守势,但是一当科米尼和南印德安局势稳定下来,吕宋大军就会源源不断的东进,届时自己如果没有一个稳固坚实的后方基地,那必然会相当被动,而要建立起一个可靠的大后方基地,城市要塞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他为什么甚至比裴元封更急切的原因。
  吉列并没有局限于最初的约束,吕宋人明显无力对自己的拓展攻势作出更大的反应,尤其是在他们袭扰战被自己彻底击破之后,他们的指挥官采取了更为保守的对策,除了在曼隆周围五十里范围之内活动之外,军队几乎就再也不愿向外多迈出一步,甚至在吉列有意示弱的情况下都是如此,这让吉列很是遗憾。在扩张的欲望支持下,他已经悄悄的将奎羊府城位置悄悄向南又移动了十多里地,这里的位置更合适,依山傍水,一条溪流靠城而过,而地处丘陵之间坝子的位置也更适宜城市建设,从这里就可以俯瞰吕宋东南重镇三宝垄,两地相距不过一百六十里地之遥。
  当帝国西南战局失利的消息从邸报中传来时,吉列同样意识到了自己的机会,吕宋人将会更多的他们南面的宿敌帕沙人所牵制,那自己的步子似乎就应该迈得更大一些,将未来的东吕宋地盘奠定得更厚实一些,尤其是在崔文秀关于结束西印德安战役之后的设想出台发到战区各个分区指挥官手中时,吉列更加深了自己的想法,吕宋人如果不愿意从南印德安撤军,那自己完全可以让他们在这个地区付出更大的代价。
  裴元封并没有身旁这位吉列将军想得那么多,作为总督派到这里的筹建者,他也清楚自己如果干得好,也许下一步奎羊府的城守位置就在等待自己,而现在这一切似乎都在自己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渐渐变为现实。名义上自己是总督府的高级幕僚,但是帝国官制中并没有明确高级幕僚这一名称,而是以政务参谋称之,这只能算作是地方政府系统中的一个普通官员,甚至连府一级的各部署署长都不如,至少这一级官员帝国政务院已经有备案。
  裴元封很希望这一次机会能够成为自己事业起飞的基石,这一切都有赖于自己的表现,所以他在尽力和驻军维持好关系的同时,也在积极的筹划着如何让这片土地能够尽快的变成和其他府县一样欣欣向荣。他已经发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开始招徕商人来东吕宋投资,督促着测绘官员尽早的将可耕荒地先行丈量规划出来,等待着移民们一到便可开始投入生产;从流山台子到府城的道路工程更是他的命脉,他几乎有一半时间都是睡在了这条道路的工地上,连下面的各级官员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位貌不惊人的筹建督办的作风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大片大片的荒山丈量测绘工作也同样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让裴元封兴奋的是在自己的竭力鼓动和邀请之下,已经有几名维托府的大种植园主开始流露出对这个地区的兴趣,茶山和胶园是裴元封勾画中的美好前景,这里的土质和气候无疑是这两种经济作物最佳生长地,而唯一欠缺的就是劳动力和投资了,而一当移民到来,这里将成为一个新的兴业热土,裴元封坚信不移。
  发生在东吕宋的所有这一切变化和发展不过是帝国新纳入领地中的一个缩影,随着帝国的建立,官吏选拔制度的变更,让许多曾经在唐河帝国的官吏选拔体制下无法出头的官员们开始在地方上崭露头角,他们有热情有才华更有追求和欲望,正是帝国充满活力的选拔机制让他们有了用武之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一点一点的变化就汇聚成了帝国的今日。
第六十三节
待价而沽
  负手前行的腓特烈神色平淡,不过若是了解他的人就应该清楚,他越是这般平静,那就证明越是有重大的事情困扰着他,只有这种情况下,他才会独自一人在山坡上流连。夕阳的余晖洒在草地上,铺下一片金黄,茂密的绿草和灌木将这片土地映衬得格外恬静美丽,深邃的目光望向远方,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看来唐人这句古谚的确有其道理,自己企图一口气吞下科米尼和南印德安的想法现在终于遇到了麻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