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8/510


第七十七节
民间力量(2)
  将旁遮部和索利安部纳入帝国的直接管辖在帝国政务院中也不是什么秘密,问题是什么时候纳入直接管辖才是最佳时机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当初帝国还在印德安地区进行战争,要求将旁遮部和索利安部变成直属郡的呼声就一度高涨,但是担心海德拉巴人有过激反应的意见占了上风,所以也就被搁置。
  现在西印德安大部已经控制在帝国手中,南印德安经西泽一战,估计归入帝国控制也是迟早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将已经瓜熟蒂落的旁遮部和索利安部纳入帝国直管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众多阶层和势力早已在印德安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尤其是已经和帝国中央达成了妥协的帝国金融贵族们更是大规模向印德安地区进军,这里丰足的黄金产量是金融贵族们最为垂涎的,而积累数代乃至数十代的地方富裕阶层也将成为银行业的一个巨大客户资源。工商界同样大举进入印德安地区的采矿、冶炼、加工、棉纺织等行业,利用印德安地区极其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大规模兴建实业,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
  唐族先得利益者和印德安本地的既得利益者构成一个庞大的势力群体,正是他们想方设法在帝都上下活动,游说元老院和公民院的代表,慷慨解囊支持具有影响力的民间社团,鼓动社会名流和文人写文谈话制造舆论攻势,频频向帝国政务院施压,才会造成现在这种骑虎难下的情形。
  其实萧唐内心深处也是一直希望能够早一点将旁遮部和索利安部纳入帝国管辖,在他看来这两地时机事实上已经成熟,两地改郡列管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会赢得帝国各方和本地势力的支持,除了现在已经日趋没落的海德拉巴人和所谓的印德安王国可能会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抗议,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而将这两地改郡列入中央直辖,这两地日趋繁荣的经济不但可以为帝国内地工商业提供一个广阔的市场,同时这两地特殊的产业也可以为帝国财政提供很大一笔税收来源,而且帝国亦可借助这两地经济发展的良好表现给印德安其余各部树立一个光辉形象,为帝国下一步的向西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这一切都必须要获得皇帝陛下的首肯,萧唐早已经将建议将两地改郡的公文秘密送往一直在姑苏一带度假避暑的皇帝陛下,论理皇帝陛下早就该复函了,但是却迟迟没有回音,第二封公文也已经送出三天,按说也该到陛下手中了,皇帝陛下究竟在考虑什么,萧唐也无从知晓。
  先前所虑及的问题现在都应该不存在了,罗卑人的驯服事实上也就切断了印德安人的最后一丝幻想,包围在帝国怀抱中,经济日趋一体化,民族交流融合日益频繁,西北郡已经隐隐成了印德安人除开印德安地区的最大聚居地,印德安各族比例已经占到了西北人口比例的三成以上,而中南郡和缅郡同样成为了印德安人移民的新热点地区,唐族和印德安族通婚已经成为最为常见跨族通婚。
  与此同时,大批唐族商人和工商业者则纷纷定居或者将第二家庭安置在印德安地区各城市,美丽热情的印德安女子已经成为富有的唐族商人和工商业者们纳妾的首选,像克什哈尔、斋浦渡、里德、海卢姆等唐族商人较多的城市,唐族商人迎娶印德安女子为妾的婚礼几乎每天都有数十起,尤其是《帝国财产继承法》一系列涉及物权、财权等民法类的法律开始在帝国保护地适用,使得印德安女性嫁入唐族家庭中的现象更是激增,唐族婚嫁费用大多由男性承担的风俗习惯尤其受到印德安各族较为贫困家庭的欢迎,嫁入唐族家庭中不但免去一大笔陪嫁,而且本人和所生子女同样可以享受继承权益,这成为印德安各族女性更多的选择唐族的最重要因素,密切的血缘姻亲关系日后也成为两族交往日益频繁的一个主要桥梁。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萧唐才认为两地改郡条件完全成熟,但是在皇帝陛下正式敕令未到之前,他还只能用极其含糊甚至是略带否定的口气应付外界舆论,避免因为误解而导致其他一些不良后果。
  当无锋收到来自帝国政务院的第二封公函时,他正在悠然自得的沉浸在姑苏的水光山色之中,乐不思蜀。
  “子秦,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这姑苏水景果然名不虚传,朕在这里逗留了一周时间,竟然有如白驹过隙的感觉,时光如梭,真想一直在这里住下去。”一身轻衫,半开折扇,玉簪琯发,此时的无锋已经毫无帝王的威严霸气,多了几分文人士子的风流倜傥。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明月夜,相思在渔歌。陛下,自古以来姑苏府城就号称水润一方,无论是文人士子还是士绅名流无不以这里的水景和园林自豪,水景来自天然,而园林则是纯出人工,两者相得益彰。”苏秦对于这份陪侍的工作显然很是满意,终年劳碌,能得片刻悠闲,虽说在无锋身边多了一些约束,但总胜过那帝都终日操劳。
  “呵呵,这便是号称姑苏第一桥的宝带桥?”无锋折扇轻摇坐在船头举目望去。
  “正是,那边便是澹台湖口,若是在明月夜里,便可一观‘串月’奇景。有诗云:‘瑶台失落凤头钗,玉带卧水映碧苔;待看中秋月明夜,五十三孔照应来’。这桥有五十三孔,历史已有五百年之久,据说是当时地方官卸任是捐自己的官服义卖,由众多姑苏丝绸商户捐资建成,历经五百年依然巍然而立,委实是姑苏一宝啊。”苏秦脸上露出回忆神色,“十二年前,我曾经游历此地,有幸一观串月奇景,的确美不胜收,此情此景,让人心潮难静啊。”
  环顾了一下四周,船尾的卫士们个个神色严肃,警惕的注视着周围上下的动静,前后左右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船只不远不近的跟着,这等水中行船最是难以防范,虽说陛下是微服出游,但谁也无法保证消息外泄,陛下已然经历多次刺杀,越是平静,往往越是暗藏杀机。
  无锋却没有自己身旁卫士们想得那么多,在姑苏也已经逗留了一周时间了,未曾惊动地方官员,连江南总督王宗奚也不清楚无锋的行踪,只知道这位陛下仍然在江南逗留,具体在七府中那一府却是无法知晓,除了吩咐各府内紧外松加强治安巡逻外,也就只有听之任之了。
  “子秦,萧唐的信函你看了吧?看来帝都群情汹汹,对着索利安和旁遮迟迟不建郡意见不小哇。”凉风幽幽,柳丝垂落,蝉鸣虫伏,船行水上,格外清雅。无锋舒适的躺在船头的椅中,惬意的动了一下身体随口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谓群情激愤,也不过就是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心声表达罢了,索利安和旁遮,仅仅是盛产黄金这一条已经足以让无数人垂涎三尺了,更不用说索利安现在还是帝国最重要的棉纺织基地之一,而旁遮的宝石玉石加工和奴隶贸易帝国更是没有哪个地方能够相提并论,如此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元老院也好,公民院也好,民间社团也好,哪还能不摇旗呐喊一番呢?不纳入帝国正式行政区划中,利益保障始终如鲠在喉,不踏实呐,也难怪人家要不遗余力的全方位公关了。”
  苏秦微微一笑,关于这两地建郡的事宜,即便是自己在江南也从来没有消停过,总会有人转弯抹角的来打探消息,相信皇帝陛下同样是不得安枕,据他所知,陛下后妃中亦有人或多或少和两地的利益集团有瓜葛。
  无锋也听出了苏秦话语中有所指,对方说得没有错,连素来不问这等俗事的冷若星都旁敲侧击的来打探此事,委实让无锋惊讶莫名。后来还是冷若星含羞吞吞吐吐谈及天山派在东印德安也就是旁遮部地区也和本地一些商贾联合投资了一家金矿,对方对于帝国是否会将旁遮部纳入直接管辖十分关心,屡屡要求自己打听虚实。利之一字,实在足以让一切为之让路。
  这崔文秀西泽一战消息传开之后,这种风潮几乎在再也无法平息下来,印德安地区已经没有人能够干涉帝国的行动了,连萧唐都认为两地建郡到了最佳时机,海德拉巴人那边的反应是不是可以不再顾及,这个问题无锋一直还未曾拿定主意,今日他也就是想要和苏秦好生探讨一番。
第七十八节
铁与血的威胁(1)
  “看来子秦你的意思是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么?”无锋直抵主题。
  “这要看陛下怎么看了,萧兄大概也是支持现在时机较为成熟了,毕竟索利安和旁遮两部这样不阴不阳的放在这里,一个保护地的名称也是咱们独创的,究竟算一个什么地位也没有明确,也无法明确,是应该给这两地一个明确行政位置。这两地的民众也都倾向于加入帝国,所以在民间舆论上也没有太大障碍。不过印德安王国我们那边怎么交待?毕竟他们现在还是一个王国,虽然现在连米什人都叫嚷着要退出印德安王国,但是架构却仍然存在,我们和他们签订的条约都还具备法理意义,这样贸然将两地纳入帝国,会给帝国带来很大的道义危机。”
  苏秦一句话点在了无锋的心坎上,无锋是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才明白道义的重要性,原来当一方诸侯时便没有那么多顾忌,兵不厌诈,出尔反尔、缓兵之计、突然袭击这些都是战争时期的惯用手段,没有谁会认为你这些行为有什么不妥,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军事上的手段并不适用于政治,尤其是在唐族这个崇信信义为本的民族中更是如此,礼务部出台的教化民众信条中这守信遵诺讲求诚信便是重要一条,如果连皇帝陛下都是经常出尔反尔毁诺无信,那如何要求民众遵从呢?站在道义的高度上,要将一个主权国家领土纳为帝国管辖,即便是和平手段,那也需要经得对方同意才可,但印德安王国会同意这样屈辱性的要求么?
  “子秦,你说得是,帝国国内的需求我们需要顾及,但是国际上的道义形象一样会影响到国民的心态,这一点我们同样要考虑到。印德安王国国内也就是海德拉巴人内部,他们现在也应该清楚他们现在的处境,事实上除了索利安和旁遮两部外,米什部也已经处于半独立状态,至于南印德安和西印德安,他们也从来没有真正将自己的统治力延伸到这些地区,汉森同盟现在不是也占领着库斯坦和德信两个行省么?我看他们也从来没有表露出什么不满,他们在内心里已经早已经承认了这种现实,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寻找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台阶,让大家能够体面的下台罢了。”
  无锋十分赞同苏秦的看法,在没有寻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遮羞布之前,帝国现在还不宜直接将两地纳入,但这项工作现在应该可以加快进度,和海德拉巴人的沟通协调需要一个精明能干而且手腕圆滑的熟手作为协调特使。
  “陛下,臣以为可以让鲍林阁下现行介入这项工作,他虽然是军人出身,但是对印德安地区各方面情况的了解以及他的表现都足以证明他是处理这件事情的最佳人选。”苏秦当仁不让的推荐鲍林,“另外,臣也以为,西泽一战后,也应当考虑将南印德安和西印德安的问题同样纳入日程,以便于日后时机成熟后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嗯,我也在考虑这件事情,除了旁遮和索利安之外,南印德安和西印德安以及米什部完全可以按照三到四个郡省的标准来规划,雅库安人也好,提克人也好,米什人也好,真正要建立郡省,不一定要按照民族聚居地区来建立,那样很容易带来一些负效应。像旁遮部如果要建立郡省,那完全就可以将拉合尔行省划入,而索利安一旦要成立郡,波洛行省也可以划入,打乱这些地区的固有格局,有利于帝国日后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和管理,这一点我们都必须清楚,日后印德安只会以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名词出现,不存在任何实质意义,取而代之的将是提克族、旁遮族、索利安族等民族,他们和罗卑族、缅族、高岳族、莫特族、瓦族、莱族这些民族一样,都是帝国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罢了。”
  无锋想得更远一些,印德安既然迟早要融入帝国,那就需要早作一些准备,征服容易融合难,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虽然唐族文明对于其他民族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但是民族文化和特征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抹杀掉的,何况无锋也并不认为唐文明就一定更好,只有让其他民族的文明与唐文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创造一个更辉煌的时代,这才是无锋所希望达到的。
  “陛下深谋远虑,这等心思,只怕少有人察悉啊。”苏秦也是由衷的赞叹,能居于此位,这位陛下在政治手段上已然是运用得炉火纯青,“要让这些印德安各部族渐渐认同自己是帝国各族中的一份子,恐怕还得在文化教育方面下一些大力气,当然这非朝夕之功,但是却需要长期坚持下去,臣以为在印德安地区推行唐语化和唐式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而且可以从现在做起。”
  “唔,文化融合和教育推广,这是两驾马车,缺一不可,子秦说得不错,这一点我们断断不能忽视,文教部须得好生安排布置一番,加大对印德安地区的文化教育投入,可以先将唐语和天方语列为同等地位官方语言使用,进一步强化唐语的地位,投入上有倾向性的扶持唐语教育,构建一个使用唐语的阶层,可以由上至下,潜移默化。”
  无锋对苏秦的这个建议十分赞同,文化和教育乃是促进民族融合的最佳手段,而帝国文化艺术传播推广中心这种民间社团组织将可以发挥相当明显的作用,这也是无锋之所以指示帝国文教部可以采取多种不同手段给予这些民间社团以秘密补贴的主要原因。
  大陆公历700年7月13日,崔文秀抵达拉合尔首府府城海卢姆城,与先期秘密到达的吕宋特使进行秘密磋商,仅仅只花了一天时间,吕宋特使便与崔文秀达成停战协议,并就吕宋九万多俘虏和庞贡、鲁恰尔两行省的移交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在这次谈判中双方创造了外交谈判的速度记录,几乎没有多作什么讨价还价,吕宋人便爽快的同意了和平移交庞贡和鲁恰尔两个行省,并愿意以黄金交换被唐军在西泽一战中抓获的俘虏。在谈判中,唐军一方也表现出了相当诚意,甚至愿意先行释放一部分俘虏以体现诚意,而吕宋一方也表示可以在一周之内将庞贡和鲁恰尔完整无缺的移交。
  7月15日,双方在海卢姆城著名的风景区——天鹅湖畔的大泰陵秘密签署了和平协议。7月16日唐军便在西泽释放了三万俘虏,并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将三万俘虏通宵达旦向南方抢运,7月18日,唐军又再度释放了两万吕宋战俘,采取同样手段将两万俘虏运送到科米尼边境地区,至此,唐军俘虏的九万多吕宋军俘虏已经释放数量超过了一半,成为大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7月19日,唐军和平进入庞贡,与少量吕宋留守军队完成交接。7月21日,唐军全面接管鲁恰尔行省。第二阶段的印德安战争宣布结束。
  第二阶段的印德安战争以帝国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经此一役,帝国将吕宋势力彻底逐出了印德安地区,但是帝国也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吕宋军的主力,并将九万多俘虏全数移交给吕宋一方,让吕宋军在极短时间内军力重新得到了恢复。
  作为战争的主要一方,吕宋军得到了唐军前所未有的礼遇,而相比之下,梅利军作为协从者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严厉对待,十多万梅利军俘虏被全数分散关押在西泽和克尔曼行省的临时场所中,并拒绝梅利公国红十字部门的会见。在西泽会战之后的第三天,帝国驻中大陆方面军统帅便在接受印德安地区主流报刊采访时明确表示,帝国不会对那些无端加入帝国与吕宋之间战争的国家和势力熟视无睹,既然加入了战争那就必须要有付出代价的思想准备,帝国将用武力行动来回击那些敌视帝国的国家和势力。与此同时,帝国大军二十余万全面在雷波行省一线集结,摆出一副要将战争推进到南面的梅利境内的架势。
  大陆公历700年7月28日,帝国中大陆方面军统帅崔文秀在视察雷波行省观看驻军进行的军事演习时接受梅利公国著名新闻记者卡罗琳女士独家采访时强硬表示如果梅利公国不就梅利公国无故加入对帝国军的军事行动原因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帝国将不得不用铁和血来证明帝国在中大陆的利益和地位不容挑战。
  与此同时应梅利公国的邀请出面斡旋的西奥兰王国、日德兰王国两国驻梅利公国大使抵达雷波行省,开始介入斡旋这场战事。
第七十九节
铁与血的威胁(2)
  “大帅,日德兰王国和西奥兰王国的大使已经到了。”看见站在窗前一身青衫的崔文秀似乎陷入了某种沉思状态,秘书小姐犹豫了一下才轻声道。
  “噢,塔兰啊,让他们等一等吧,想来做好人,就得有耐心才行。”崔文秀转过身来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
  塔兰就任这位名震中大陆统帅的秘书时间并不长,枢密院同意组建中大陆战区之后,崔文秀抵达印德安地区时,中大陆战区指挥部才发现这位统帅大人居然没有一个行政秘书,一干参谋们才忙不迭的想要从各地选一个合适人选,但是崔文秀拒绝了他们的好意,直接指示参谋部从西北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了一名毕业生来作为自己的秘书,而塔兰就是这个幸运者。
  刚刚毕业的塔兰是西北郡一名家境富裕的旁遮移民后裔,她学习的是专门为唐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设立的唐语专业,业余时间又兼修了拉尼亚语,加上她自己民族语言——天方语,三门语言她都能运用自如,正是因为这一点她才会被中大陆战区指挥部选中,而她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在一毕业就会返回家乡担任中大陆战区统帅的行政秘书,作为眼前这位威名或者说恶名名满中大陆地区的贴身秘书,这也让她一直忐忑不安。
  但是她很快就发现这位崔大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凶悍暴烈,相反,这么久相处下来,她还觉得这位大帅在平时十分风趣幽默,对人也是和蔼可亲,丝毫没有传言中的冷血阴险,也许是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各不相同,才会导致这种感觉吧。
  崔文秀同样很是喜欢这位娇俏活泼的小秘书,勤恳朴实,而且还十分体贴人意,原来崔文秀还很反感自己下属一定要为自己安排一名女秘书,但是现在崔文秀也就逐渐接受了这位女秘书。
  “大帅,这样会有些不太礼貌啊。”点点头想要离开,但是塔兰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下上司。
  “没关系,让他们好好想一想该任何说服我不再向南面进兵,也许他们会考虑更周全一些。”崔文秀逗弄着自己这位秘书,有些时候这也是一种生活调剂,“要不塔兰你给他们两位送上两杯咖啡吧,这有助于他们开动脑筋。”
  “好的。”塔兰也笑着回答自己的上司。
  作为日德兰王国驻梅利公国的大使,缪尼兹一直认为这是自己荣休前王国给自己一个调养休憩的机会。风景如画的西奈半岛气候四季如春,卢克索不但是整个大陆都十分著名的商业港口城市,而且还是波罗的海沿岸久负盛名的旅游城市,能够在这里度过自己荣休前的几年大使生活,缪尼兹十分满意。
  梅利公国作为日德兰王国最重要的邻国之一一直和王国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王国来说除了最大的盟友西奥兰王国来说,没有哪个国家有梅利公国对王国那么重要了。除了经济上两国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外,民族饮食习惯对香料的大量需求也让日德兰王国和这个大陆最大的香料出产国一直保持着极为特殊的关系,而现在似乎就是要考验两国关系究竟够不够坚固的时候了。
  缪尼兹对于吕宋人如此阴险的将梅利人拉入和唐人的战争感到无比心痛,他也为约克大公如此不智之举感到失望,这样重大的决定竟然没有能够事先知会一下王国就匆匆做出,这让缪尼兹在不满的同时也有些幸灾乐祸的快感,但是这仅仅是一瞬间的个人感情来说而已,当梅利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时,缪尼兹就敏锐的意识到梅利公国将会遭遇立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而王国应该如何应对更是迫在眉睫需要考虑的问题。
  果不其然,唐军在北面势如破竹的攻势和吕宋人曲意逢迎的表现证明了缪尼兹的担心,当那位唐军统帅对梅利人发出战争威胁时,缪尼兹知道自己无法再在卢克索安稳的休养下去了,他必须得做出一些什么。
  王国外交部的指令也已经下来了,务必要帮助梅利公国化解这一场危机,说得倒是容易,唐人现在气势正盛,又占据着道义先机,换了是自己只怕也不会善罢甘休,梅利人太过愚蠢的举动完全足以为他们招来亡国的命运,缪尼兹对于他们这位约克大公的举动只能称之为自杀行径。
  单单只凭自己一家想要作为斡旋者缪尼兹当然清楚有些份量不足,拉上最重要的盟友西奥兰人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沙赫因显然没有他自己的这位好友那么热心,西奥兰王国关心的主要方面不在西面而在东面,半岛同盟的动向才是西奥兰外交的重点。但是最终的目标似乎都要指向唐人,半岛同盟的敌人也是唐人,梅利人的敌人也是唐人,虽然他们分属不同的地域,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大唐的皇帝李无锋的爪牙。大唐在每一处的成功都会给它的对手带来压力,出于这一点原因,沙赫因还是很愿意为梅利人尽一份力量。
  “缪尼兹,看来这位唐军统帅还真有些倨傲啊,咱们到了这么久,他还不肯出面,难道我们就这样等下去?”沙赫因虽然有些不满,但是语气中却显得很平静。
  “再等等吧,倨傲是胜利者的权力。”缪尼兹同样很镇定。
  “唉,缪尼兹,约克大公这个时候大概在后悔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女婿了吧?没有给他带来荣耀和土地,却给他的国家带来灭亡的危险,你认为我们俩就能力挽狂澜么?”
  沙赫因无聊的将目光投向窗外,这里是雷波行省府城普雷韦扎港的海滨地区,原来的行省总督府,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波罗的海淡蓝的海水,阿尔塔湾造就了这里优越良好的环境位置,只可惜印德安人似乎从来就没有意识到海洋带来的巨大收益,这样上佳的一处港湾竟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渔港,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商船码头都没有。
  “如果双方都需要停战,我们就能够发挥作用为梅利公国多挽回一些不必要的付出,如果有一方认为没有停止战争的必要,那这场战争也就无法避免。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缪尼兹平淡的道。
  “哦?你认为现在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么?”沙赫因似乎也品出了老友话语中的含义。
  “为什么没有?你认为我们马上就要见到的崔元帅在普雷韦扎城里发表的一系列讲话难道真的是想要进攻梅利公国么?我不那样认为,如果他真的是一个卓越的军人,而且又打定主意要惩罚梅利人,根本就不需要在那里对着新闻舆论大放厥词,什么语言都没有真实的军事行动来得更具威力,这只能说明这位元帅阁下并不想对梅利人采取军事行动,至少这种愿望不太强烈,也许他希望用其他手段来解决眼前这个问题更合适。”
  缪尼兹叼着烟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淡蓝的烟雾从鼻腔中喷洒出来,形成两道美丽的烟柱,在空中凝聚成好看的图像,良久方才散开。
  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沙赫因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位老友对于人性的揣摩十分准确,“真希望对方像您所说的那样,否则一场战火会毁了卢克索这个千年古城的,那真是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场悲剧。”
  “还不至于走到那一步,唐人不是野蛮人,他们的那位皇帝陛下据说也是十分喜好艺术文化,曾经还在西大陆的海德堡大学游学过。就算是真的发生战争,我相信也不至于演变到那种地步。”缪尼兹同样对卢克索的美丽十分喜爱,当然不希望有那种现象发生。
  当崔文秀踩着悠闲的步伐走进会客厅时,缪尼兹和沙赫因二人已经在会客厅里枯坐了一个多小时,浓烈的红茶都变得有些发淡了,烟斗里的烟丝更是消耗掉半个烟袋。
  “请原谅崔文秀的迟到,按理说二位作为外交特使崔文秀本来无权接待二位,崔文秀只是一个军人,对于外交事宜并不熟悉,二位来普雷韦扎可能会很失望。”崔文秀语气十分温和,但是寒暄之后的第一句话就给两人泼了一头冷水。“我知道二位是为梅利公国与大唐之间的这一次冲突调停而来,但是我首先要强调的是,如果梅利公国没有绝大的诚意来解决这件事情,我想二位只能在这里浪费时间。”
  崔文秀的天方语相当流利,塔兰听得也是心里一阵紧张,这样的话语出现在外交谈判中是相当不礼貌的,主帅和外交使节谈话也是这般强硬狂傲,这个时候,塔兰才第一次感受到这位上司恶名的由来并非浪得虚名,两位使节能够承受得起这番话,也真亏他们的涵养够好。
第八十节
瓜分?(1)
  被崔文秀当头一击打得有些发懵,缪尼兹还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强势的对手,唐人的礼仪谦和表现在哪里去了,难道这是一个唐人中的异类?在缪尼兹心目中,唐人的外交官员都是彬彬有礼,说话也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即便是遇上什么有争议的话题也是有条不紊的分析辩论,何曾有如此粗鲁强硬的表现?他似乎忘了对方的军人身份。
  “元帅阁下,我和沙赫因先生的确是手梅利公国之托来调解大唐和梅利之间的纷争,您大概也清楚吕宋王国的元帅腓特烈阁下和约克大公有姻亲关系,像贵国与吕宋之间的战争必然会牵扯到梅利公国,所以梅利公国参战也是情理之中,并非无因之果。贵国既然和吕宋一方的战事已经结束,我和沙赫因先生都认为梅利和大唐之间就不应该再有战争发生,战争的持续只会让民众遭受更多的痛苦,无助于解决问题。当然梅利在这一战中的确有不妥之处,我想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这种非武力手段来解决,不知道元帅阁下是否同意我的看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8/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