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510

  也许是太久的和平让梅利人养成了懒散而又崇尚奢华生活的习惯,梅利公国和卢克索的天然优越条件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厚的财富,也让他们性格渐渐蜕变为这种悠悠乐乐的闲适慵懒,连走在街头上的崔文秀都能清晰的感受到卢克索人的那种懒散和恬淡。这是一个已经失去了进去精神的民族,一个只知道躺在香料和金币堆上渐渐堕落下去的民族,一个典型的外强中干的民族,虽然这只是指他们在民族性格和军事力量变得如此而已,事实上他们的文化艺术和建筑雕塑等方面却是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精致而脆弱,这是崔文秀给这个国家下的评论,精致固然美好,但是缺乏强大的力量来保护这份精致,那精致就有可能在外力作用下变得粉碎,如果不能深层次的了解这个民族,肯定会被这个民族表面的华丽尊贵所吓到,幸好自己并没有如此,冒险取得了出乎想象大的回报。梅利人既然无法捍卫他们传承已久的那份精致华美,那就让帝国来成为他们的主人和保护者吧。
  约克大公在退位之后就和一大家族回到距离卢克索三十公里处的海滨庄园休憩去了,崔文秀对于约克大公的洒脱很是钦佩,他完全可以在唐军进入卢克索之前乘船逃往邻国或者大海对面的君士坦丁或者西大陆各国,据说这位约克大公经营声音却是难得的能手,在君士坦丁和西大陆诸国都有着巨大的投资,甚至还在西大陆几个主要国家有着几座华美的城堡。
  在崔文秀提出了绝对保证约克家族以及梅利贵族们的私人财产之后,以约克家族为首的梅利贵族立即就屈服了,双方几乎没有就其他问题进行过争执,一切进行的异常顺利,也许在他们眼中,财富才是最重要的,甚至连一国之主也无法相比,这与东大陆上的人们思维的确有些不太一致。
  漫步在卢克索街头,宽大平整的青石地板铺满了大街小巷,来自卢克索的旺奥斯山地为卢克索提供了充足的建筑材料,使得千年来卢克索城区面积日益扩大,但是却丝毫没有显现出杂乱无章,四处可见的历史遗迹是卢克索城一个最伟大最重要的存在,也是吸引大陆各地尤其是西大陆游客们来这里旅游的主要原因,庞大而又保存完好的梅利国立博物馆、卢克索国立博物馆、多家私立博物馆和藏书馆,无一不是举世闻名的藏宝库。
  而城内城外的各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更是闻名大陆,卡奈克大神庙、卡拉博萨神庙和蒙农巨像,尼尼微方尖碑,海弗拉金字塔和萨基金字塔,达叙尔祭寺和哈达克祭寺,普林底西河畔的帝王峡谷,数不清的墓葬和遗迹,证明了一千多年来卢克索的辉煌历史。
  崔文秀虽然对这方面不太精通,但他却知道皇帝陛下对于这方面可是异常关注和器重,当年在拉合尔的海卢姆城里,帝国就曾经将大量文物迁往旁遮人领地,后来又全部搬迁到了汉中,估计现在已经到了帝都成为帝国国立博物馆的藏品了。所以崔文秀在进入卢克索城之后下达的第一条命令便是宣布一切公有文物古迹都是帝国财产,任何人不得损毁,同时禁止文物流出卢克索,防止有人借助这个时候走私文物。
  崔文秀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个城市的公共管理人员异常认真负责,对于公共建筑和各种历史遗留下来的遗迹文物更是爱惜备至,即便是自己刚刚接受卢克索城的管辖权之后,这些人也仍然无怨无悔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丝毫没有考虑自己会不会得不到新的主人的认可,他们的辛勤工作很大程度上也保护了这些历史文物的流传。
  卢克索城流露出来的悠闲懒散气息甚至影响到了崔文秀,他发现在自己这睡眠似乎都要好许多,不知道是因为长久以来的精神紧张现在得到了缓释还是当地人所说的卢克索是懒人的天堂原因,崔文秀更希望是后者,那自己可以在这里好生享受一下人生,直到帝国政务院派来的官员抵达这里。
  梅利人并不是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民族,他们应该是来源于多个民族的混合体,印德安地区雅库安人、西大陆的白种人、安第斯人以及更南面的摩尔人和玛非人,多个民族多个种族,人种和文明都在这里交融,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文明,而现在似乎还要加上唐文明的滋润了。
  河汊中的阶梯上零零散散的坐卧着许多年轻漂亮的妇女,艳丽华贵的服饰和精美耀眼的金属头饰显示出她们特殊的身份——妓女,这也是卢克索城一大特色,整个卢克索城据说从事这一行职业的女性人数达到了近三万人,她们分布在卢克索的几大主要城区中,以招揽来自各地的客商旅人为生。
  一年四季如春的气候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造就了卢克索成为整个波罗的海和爱琴海最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来这里旅游的客人据说要超过三十万人次,而这些客商旅人除了经营生意和欣赏风景之外,闲暇之余也总免不了要品尝一下卢克索另外一道美味——梅利女郎。
  多民族的混杂优势造就了梅利女人的天生妩媚,而崇尚奢靡贪慕虚荣的卢克索人更是鄙弃那种体力劳动来换取报酬的生活,这种风潮也就使得卢克索风月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催化发展,女人们并不以自己从事皮肉生涯为耻,反之如果一个女人穿着破烂却会遭到人们的耻笑,而男人们似乎并不觉得吃软饭有什么不好。
  河道中来往穿梭的小艇无疑就是运送妓女的主要交通工具,沿着海岸和入海口河道边分布大小数百家酒店客栈,那里是妓女们主要揽客的地方,皮条客云集于此,争先恐后的招揽着客人。而木拉崖上面的天槿酒店无疑就是卢克索最负盛名的所在。
  崔文秀并没有住进已经腾出来的大公府,在这方面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自己领军在外,虽然陛下授予了自己全权,但是崔文秀清楚帝国国家安全总署和帝国保安局的人不是吃闲饭的,他们的目光关注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自己位高权重,但那都是陛下给予的,自己若是有不检点之处,只怕陛下那里立即就会有密报摆在案头。
  崔文秀在此之前就得到了一些消息,国内有不少人认为自己拥兵过多,兵权过重,但是这是监察院的一些监察使们提出的意见,崔文秀还不清楚是不是令狐翼也有这种看法,但是至少皇帝陛下似乎并没有认同这种意见,帝国十一军团已经抵达了印德安地区并开始在南印德安地区布防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节
占领区
  崔文秀并不在乎国内那些人如何看待自己,重要的是皇帝陛下如何看待这件事情,但帝国第十一军团的进入印德安地区划归自己统辖似乎证明了皇帝陛下对自己的信任,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崔文秀还是不敢有任何疏忽大意,往往就是一些小节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向诸如约克大公在卢克索城中的大公府,事实上也就是相当于王宫,自己若要是住进去也并无不什么不妥,毕竟自己是帝国在中大陆的统帅,但是这背后也许就会被许多理解为自己有恃宠而骄的味道,崔文秀不想去背这些虚名,他宁肯住在这和天槿酒店毗邻而居更具有战略地位的海关府中更踏实。
  下一步该怎么走似乎也该提上议事日程了,从南边吕宋人传来的消息证明了自己当初的猜测。
  腓特烈这个家伙果然厉害,最终说服了凯瑟琳和屈林二人,腓特烈和屈林二人联手在费尔干和苏禄地区展开了反击攻势,帕沙军在苏禄地区遭遇了最严峻的挑战,腓特烈利用自己的主力强攻吸引了库图佐夫的正面攻势,而屈林从侧翼打了一个漂亮的百里奔袭,趁夜一举击溃了反应迟钝尚在睡梦中的帕沙王国十三和十四兵团,击毙了帕沙王国十四兵团兵团长,导致帕沙军在右翼出现了一个巨大空档,幸好担任总预备队的达扬率领十五兵团及时发现疏漏跟进,拼死阻击才避免了屈林趁机从侧翼深入将帕沙军背后的企图,而达扬在这一战中也是身负重伤。
  虽然击退了屈林的偷袭,但是屈林率领自由城自治领的自卫军仍然牢牢的盘踞在费尔干地区以北保持随时可以出击的态势,迫使帕沙军不得不在这个地区驻扎重兵防范,严重的制约了前线库图佐夫的进攻能力。而相比之下已无后顾之忧的腓特烈则可以放心大胆的将全部兵力投入,唐军将战俘迅速释放送回也极大的缓解了吕宋军兵力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腓特烈频频在苏禄地区发动反击攻势,库图佐夫不得不转攻为守,并稳步退出苏禄地区,双方在费尔干和苏禄地区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
  吕宋局势的转危为安是建立在吕宋人彻底放弃了南印德安地区的利益和对科米尼地区的控制能力削弱情况下的,腓特烈亲自操刀上阵和库图佐夫对阵无疑是这么多年来中大陆两大高手第一次正面对垒,而屈林的横空出世也为安第斯内战画卷中增添了一颗璀璨的将星。
  崔文秀清楚自己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借机杀入科米尼地区,这会导致整个吕宋局势彻底崩盘,帕沙人会成为最大赢家,现在还不是干这件事情的最好时机,一个保持一定实力的吕宋可以让帝国有更多的精力来稳定刚刚纳入管理的南印德安、西印德安以及中北部的梅利地区,这三片土地面积足足有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四千万人口,想一想都觉得恐怖,就这样在一年不到的时间中落入帝国囊中,要消化这样复杂的几片土地,崔文秀自己都觉得不寒而栗。
  好在这些事情都应该是帝国政务院操心的事情,但是在前期恐怕都得靠自己来承担着,崔文秀对政务并不感兴趣,他更喜欢征服,开疆拓土,金戈铁马,那才是他毕生的追求。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对政务一窍不通,只是这样大几片土地和人口,帝国又迟迟没有建立郡府的意向,这让崔文秀就感到有些棘手了。如果不能及时给予这些地区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这些地区隐藏的矛盾就会逐渐暴露出来,真正到了矛盾激化的时候,再想来解决,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所以崔文秀还是打算在帝国的指令未到之前暂时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安排。
  梅利帝国占领区必须要暂时建立一个军管政府来承担起行政管理责任,由于约克大公的配合,使得整个梅利地区的局势都十分平静,民众似乎都和平的接受了这个现实,梅利地区的经济和商业各方面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就连梅利公国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旅游行业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中部的安纳托利地区和吉雷松地区是梅利最重要的香料产区,香料产量占到梅利公国产量七成以上,而色雷斯地区则是相当有名的手工业和农业发达地区,这里出产的各种手工业编织品驰名大陆,色雷斯挂毯、地毯、金属饰品畅销西大陆;橄榄油和椰子油产量大,品质好,稳居中大陆之冠;蜂蜜酒和甘甜无花果更是这里的农业特产,也是旅游者带回家给家人最好的礼物赠品。
  崔文秀还是比较倾向于维持梅利地区原有管理模式,至少在目前可以保持这种状态,梅利地区的工商业、农业和旅游业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也许政务院的官员们会给这个地区开出更好的发展药方,但现在还是以维持平稳为主,从政治和军事角度来说更应该如此。
  梅利地区还不是崔文秀最为关注的地区,他相信只要自己在这里坐镇一天,这里就翻不起什么风浪,相比之下西印德安和南印德安的局势更值得关注。
  西印德安地区虽然表面平静了下来,但是宗教信仰的矛盾根源并没有消除,也无法消除,能够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不得诉诸暴力就足够了,这是崔文秀给当地驻军规定的底线,现在看来还算勉强做到了这一点,但是缺乏行政机构的管辖,当驻军数量因为出征梅利而大幅度减少之后,矛盾有所激化的苗头就露了出来,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现有的驻军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局势了,亟待调整。
  南印德安地区因为吕宋人彻底退出和提克人原有特权阶层被驱逐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当然逃到旁遮地区的原提克权力阶层已经提出了要求在承认帝国主权和接受帝国统辖的前提下恢复他们原有的统治特权,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要求,但是崔文秀暂时还不想答应他们,完全由原来的权力阶层重新占据这个地区的主流不利于帝国的统治和管理,帝国需要把这个地区的统治阶层打烂然后重新分配,那样才能够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培养一批与原来统治阶层对立的新贵族是当务之急,但这似乎不应该是自己的职责,而应当是政务院的工作,想到这儿崔文秀就有些盼望政务院能够尽早派出一批官员来帮助自己解决这些繁琐的事务。
  来自印德安和梅利地区的局势剧变让包括无锋在内的所有帝国高层都有些措手不及却又惊喜莫名,如果说南印德安地区落入帝国囊中已经让帝国上下欢声一片,那梅利地区马到功成的臣服简直就让帝国高层欣喜若狂了。
  帝国的媒体已经将崔文秀的战功吹捧到了仅次于皇帝陛下的高度,几大主流报刊都纷纷推出印德安专版、梅利专版、波罗的海专版以及爱琴海专版,专门介绍这几个地区风土人情和经济文化状况,以帝都为中心的帝国掀起了一股强烈的东风西渐潮流,似乎有无数发财的机会等待着人们,整个印德安地区加上梅利地区,足足有四百万平方公里肥沃土地,还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七千多万人口,比起帝国本土来说已经差不了多少了,这其间蕴藏着多少商机和财富,谁又能说得清道得明?
  这个时期能够报刊媒体上能够和崔文秀在中大陆取得辉煌战绩相提并论的消息大概就是帝国皇帝陛下在余杭外海遭遇倭寇海盗袭击的事情了。数十条被称作海贼船的倭寇中小型舰艇趁着帝国皇帝陛下乘船畅游余杭外海时发动了突然袭击,但是却没有想到遭遇了帝国大东洋海军常备舰队的全力阻击,双方在余杭外海展开了全面大战,最终大东洋海军常备舰队在得到帝国海军内河舰队的支援下一举歼灭了这帮来袭的倭寇海匪,唯一可惜的是除了极少数逃脱的匪酋外,这帮悍匪几乎无一被俘虏,虽然皇帝陛下毫发无伤,甚至有传言怀疑是皇帝陛下有意以身诱敌,但帝国皇帝陛下的行踪为何会被海匪知晓仍然是一个谜。
  就在帝国媒体纷纷怒斥倭寇海匪之时,倭地首领立原山川则通过其他渠道表示海匪袭击一事欲倭地政权无关,海盗悍匪危及整个大东洋的商贸往来,阻碍了民间捕鱼业和商业的发展,也是和人打击的目标,并表示倭地愿意与帝国进行交涉,通过谈判渠道解决两国之间的固有分歧,但遭到了帝国外交部的严词拒绝。
第三节
新气象
  倭人海匪袭击一事的争论一直持续到无锋回京,关于加快速度建设海军确保帝国海疆主权的议题甚至还在帝国元老院和公民院形成了共识,准备只等皇帝陛下返京启朝便会连署提出,不少公民院代表甚至向帝国内政部提出要求在江南和东海沿海地区加强对外国人管理,尤其是对旅唐倭人的监控,防止这些倭人在帝国境内窃取情报制造混乱。
  这是无锋从江南回到帝都之后的第一次上朝,虽说大政要务都随时在向逗留江南的无锋禀报,但是许多烦琐事务却慢慢稽留了下来,说是烦琐事务,但真正能够上得了朝务讨论的事情,大多都是关系一地国计民生的事务,半点也轻忽不得。可以说积累了几个月的朝务都需要这一天中逐一讨论定板,无锋也知道今天肯定是异常辛苦的一天,但是才回到帝都若是不和久旷的后妃们亲热一番,怎么说也说不过去,尤其是怀了身孕的皇后安琪儿。
  一夜春宵,无锋是龙威大盛,连御七女,贵为皇贵妃的司徒玉棠和已然还在哺乳期的林月心更是首次连床承欢,安琪儿也是强撑着身体讨好郎君,一夕尽欢而散,三阳真气已经到了炼气化神的境地,对于无锋的精神并没有任何影响,反而更是精力充沛,三阳真气这个时候才逐渐显现出它的优势。
  看得出来皇帝陛下心情极佳,处理起朝务来也是得心应手,几乎是来一件定一件,连萧唐和薄近尘都对无锋这一趟江南之行回来如此表现感到欣喜不已。
  “这北方赈灾一事萧唐办得甚好,这件事情上政务院无比全力以赴,尽可能的避免流民的无序流动,若是那一府的流民因官府赈灾不力或者管理无方而导致流民生变,监察院必须严厉查处,毫不手软!令狐翼,你可以派你的那些监察使们下到最底层了解民情,不要整日坐在府城里听那些个官员们自卖自夸,若是有证据证明他们的工作不力,朕告诉你,你一样也是脱不了干系!”虽然态度和蔼,但无锋的话语语气却是异常冷峻,回到帝都中的第一件事情无锋便是了解北方赈灾情况,甚至在和安琪儿欢好之后,两人相拥而眠时,无锋也在和安琪儿讨论此事,由此可见他对这件事情的关注。
  “陛下放心,臣也刚从北平返回,燕云虽然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大旱,但是各级地方官绝大多数都相当恪尽职守,极少数有敢闯风头者,臣已经命监察使先行就地免职拿下,待调查清楚之后就移交审理院处置。臣的下属可不敢如陛下所说那般在府城中悠哉游哉,皆是微服下到各地镇村了解情况,每三日一报,这一点臣可以保证。”
  令狐翼赶紧出列澄清。帝国情报总署署长古全是何等人,陛下发迹前的密友古基之弟,西南战事情报部门出现失误,监察院也只是介入调查,如实将情况报知还在余杭逗留的陛下,几天之后便是一纸诏书,免去古全情报总署署长职务。顾登云何许人?皇帝陛下的小舅子,照样撤职留任查看,戴罪立功,引发帝都一场政坛地震,枢密院左右使和战备后勤司司长也是连忙上书自请处分,还好被陛下留中未发,否则这场风波真要酿成帝国建立以来的第一个政治大风暴。
  皇帝陛下现时看起来心情还算不错,但若是真的犯了规矩,那可是半点也不会怠慢,当奖则奖,当罚定罚,这是皇帝陛下固有风格,令狐翼可是对此十分清楚。
  “嗯,令狐翼,对各地官员尤其是燕云和北原两郡官员更是要加强监督,现在正是危难之际,也是考验地方官员操守品行关键时期,若有犯者,绝不姑息!”顿了一顿,无锋才又道:“若是表现上佳者,朕也绝不会亏待他们,朕在这里可以明确告诉众卿,众卿不妨带话给下面官员们,朕手中有的是职位等着他们,帝国本土仍然是数府城守一职空缺,眼下帝国在西面拓土数百万平方公里,索利安、旁遮建郡在即,南印德安和西印德安十数府沃野数千里,梅利已然臣服,崔文秀已经屡次陈情要求朕派地方官员前去管理,朕还在犹豫哪里来如此多的官员前去?只要德行上佳才干出众,朕从来不会吝惜给予,就怕他们没有那个本事!”
  无锋这一番话出口立即在殿内引来群臣交头接耳,这还是皇帝陛下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公开回应索利安和旁遮建郡一事,现在更是把西印德安、南印德安和梅利加了进来,虽然帝国控制梅利一事已经在帝都传得沸沸扬扬,但是从皇帝陛下口中说出来那味道可就大不一样。
  “陛下,臣一直想澄清一件事情,这么些日子不少士绅商贾都来询问臣关于印德安地区行政区域建制一事,他们在印德安地区都有大量投资,对这个问题相当关心,一直希望帝国能够给予一个准确的界定,让他们可以安心。不知道陛下对于印德安地区的问题的处置究竟有没有一个详细的时间表?”出面奏请的是帝国商贸部部长曾国鸿,他也是前朝老臣了,在帝国建立之前就一直和无锋保持着相当良好的关系,帝国建立之后也是留任商贸部长。
  “曾大人所问之事政务院和朕也一直在商量,虽然还没有一个准确时间表,但是朕心中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腹案,估摸着很快就会给民众一个满意的答案,曾大人不妨告知那些士绅商贾,无论帝国最后采取何种方式管理这个地区,他们的利益和财产帝国都会给予绝对保证,要他们尽管放心,把心思放在怎么多赚钱上去才是正经。”无锋也早就有准备,滴水不漏。
  “陛下,关于财政部和帝国中央银行改革币制的意见已经经过帝国政务院常务会议会研通过,呈交给陛下阅览,不知道陛下对这个方案有何看法,若是陛下并无其他异议,臣恳请陛下能够尽快签发,以便能够尽早完成币制改革。”
  财政部长田易和中央银行行长詹姆斯也出列提出这次朝会的另外一个重要议题。币制改革在帝国成立之前便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帝国货币一直沿用前朝,且随着商贸流通的进一步加大,帝国金币采用金属币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虽然银行钱庄的发展使得大数量的货币流通可以采用支票和汇票结算,但是小数量的现金流动仍然采取金币这种本身含有贵重金属的货币流通,这种方式越来越让商人们感到不方便,因此帝国财政部和帝国中央银行一直筹划发行纸币替代不方便使用的帝国金币,面额从一个金币到一百金币,这样可以极大方便行商们的经营。
  由于纸币的发行需要以黄金储备作准备以防止货币贬值,帝国前期由于初建和战争消耗过大一直无法实现收支平衡,所以这个计划也一直是空中楼阁,无法施行,而现在来自南印德安地区提克人金库的补充让帝国金库有了较为充实的补充,新修改的《帝国银行法》中的准备金制度也要求私人银行的准备金都必须以黄金方式储存到帝国金库中,使得帝国金库藏金数量大增,加之从梅利方面传来的消息也是利好,所以田易和詹姆斯才会在这个时候希望能够尽早完成这个币制改革计划。
  “嗯,现在已经时机成熟,这个币制改革计划应该可以实施了,朕准了,今日朝会散后,便由财政部和中央银行负责实施,纸币和金币可以同时流通,但是要逐渐减少金币的流通量,以纸币为主,金币为辅,要确保纸币对金币的兑换绝对等价,内政部要严惩那些借机谋事者!”这也是一件大事,了结了这件大事,也能够促进帝国经济的进一步向周边辐射。
  “陛下,外交部和南洋联盟关于马汶群岛的主权谈判已经结束,双方已经签字,并于8月1日正式生效,现在马汶群岛属于帝国的岛屿南洋联盟人员已经撤出,等待帝国派员接受,还请陛下示下。”外交部长王缭出面奏请。
  “嗯,关于划归帝国的岛屿政务院和枢密院可以先行商量,征求海军意见,在优先保证海军需要的前提下抓紧时间落实开发,确保这些岛屿能够尽早发挥作用。”
  和南洋联盟关于马汶群岛主权问题的谈判也经历了几番波折,最终还是以南洋联盟的退让而结束,帝国获得了大部分想要获取的岛屿,尤其是一些对向南方海洋深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的岛屿落入了帝国手中,这也是帝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巨大胜利。
第四节
大同化
  “陛下,臣和礼务部劳民大人以及文教卫生部凯里奇大人已经讨论过关于加大对腾格里草原、半岛地区、北吕宋、缅郡、西域、印德安地区包括现在刚刚纳入帝国控制的梅利地区的文化教育投入问题,臣与几位大人一致认为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投入是当务之急,这事关到日后帝国发展的长远规划,眼下帝国国内民族众多,地方文化教育事业没有一个明确而长远的目标,我们唐族文明应该说对于各民族来说都是一个巨大宝库,可以在吸纳各民族精粹之时也将我们唐文明覆盖到整个帝国控制区,让各民族都享受到我们唐文明的好处。”
  “所以臣和诸位大人都认为应该在上述几个地区兴建一系列从初级到中级的学校,加大各民族对唐语的普及,同时帝国大学和西北大学都应该扩大招生规模,尤其是对边境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招生数量更应该大幅度提升,这样可以为各民族培养一些帝国官员,这对于巩固和加强帝国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和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臣和诸位大人也都一致认为帝国目前的教育力量薄弱,整个帝国只有两所综合性大学和三所军事院校,臣以为日后帝国可以在经济发达财政充裕的郡一级地区建设大学,比如江南郡、东海郡,以及像关西这些位置十分重要的郡也应当建立一所综合性大学,这样既可以为教育落后地区培养诸如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财税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亦可使帝国的各方面管理都逐步走上正规化,对帝国各项事业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出面洋洋洒洒一番畅言的政务院首相萧唐,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一直是他最关注的重点之一,原本在无锋出巡江南时他就想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发展纲要,但是鉴于这是一笔相当巨大的开支,而当时帝国财政也并不宽裕,所以他也就压下了这个想法,但现在随着南印德安地区藏金运回帝国金库,币制改革即将推进,而索利安和旁遮两地的财税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纳入帝国财政体制内,帝国财政将会逐步好转,推出这个方案也就是一个合适时机了。
  “噢,萧唐,你递上来的方案我已经看过了,这件事情应该说初衷很好,但是如此庞大一个计划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江南大学、东海大学、关西大学,还有数十座初级和中级学校会在边境和民族地区建立起来,这个计划是不是太过庞大了一些?现在的帝国财政能够支撑这样大一笔支出么?”
  事实上无锋是清楚萧唐提出的这个方案的意义的,随着帝国面积以一个超乎寻常的速度不断扩大,唐族占主要地位的帝国本土面积在帝国领土内的比例不断下降,唐族人口数量在帝国总人口比例也是不断下降,如果将来要将西域、腾格里、北吕宋、半岛地区、印德安地区、梅利地区这些少数民族人口全部计算在内的话,唐族人口基数虽然大但是在帝国总人口中大概也只有占到勉强过半的数量,这固然是帝国大力扩张造成的,但是民族多元化如果没有帝国向心力来维系,那这就会导致许多麻烦问题,这是无锋也清楚的看到的,而要让这些民族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和语言的同化无疑是最重要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通过推广唐化教育才能实现,所以他本意也不是想要反对计划,但是他更希望有一个明确而详细的长远规划。
  “陛下,臣以为无论帝国财政有多么困难,这个计划都必须要迅速推进,否则帝国日后必将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想让这些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到我们唐族的文明中来,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程,需要的时间不是一年几年,而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百年时间,现在帝国草创,这方面更需要先行一步,只有筑好基础,我们下一步工作才能更好的推广开来。”
  出列接上接上话茬的是帝国文教卫生部部长凯里奇,他虽然口口声声称我们唐族,却是一个有着白种人血统的混血儿,只不过经过几代下来,白种人特征几乎再也看不见了,除了这个名字还能看出可能有些白人血统外。他是原唐河帝国文教卫生部大臣魏忠行极力推荐的人选,也是黎氏三姝曾经的仰慕者,一个极其敬业的官员,很是得无锋的信任。
  “陛下,我们也不是要一下子将这个计划全面铺开,像腾格里、缅郡、半岛地区这些地区,这些民族的文明本来就与我们唐族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融合程度也比较高,而我们前期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可是适当投入,但是像印德安、梅利这些地区,我们唐文明的影响力相对小许多,乃是帝国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当务之急首先要在这两地重点开始试点,稳步扩大影响力,不能有半点懈怠。另外臣也有一些想法,比如鼓励民间教育机构在这些地区发展,推进唐语和唐文化艺术的推广,这些方面,帝国礼务部和文教卫生部都可以给予一些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和支持。”礼务部部长劳民也加入了建议阵营。
  “嗯,萧唐,看来你们对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也做了充分的调研,朕原则上同意这个计划,但是一定要和帝国财政的支付能力相协调。朕的意思是可以让崔文秀现在就勒令梅利地区的中高级学院都必须加设唐语和唐文化两门课程,推广唐文明的普及,印德安地区可以在西印德安、南印德安、旁遮、索利安四地都分别建立一系列从初级到中级的唐语学校,选拔本地优秀人才到帝国大学和西北大学培养,进一步推广唐语的使用力度。另外可以让鲍林出面在印德安地区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拔会唐语的本地人出任官员,这要逐渐形成一个制度,日后梅利地区和印德安地区的官方语言都必须加上唐语,并且要逐渐占到主导地位。这方面政务院要拿出一个详细的五年甚至十年规划,每年投入多少,会有哪些大的项目,都要明确。”
  沉吟了一阵之后无锋才又一锤定音:“帝国法务部可以会同帝国元老院和公民院商讨一下这方面的立法问题,正如凯里奇所说,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必须要用立法来保证这项政策长期得到贯彻,嗯,就叫做《帝国文化教育促进法》,帝国财政部门每年都必须要纳入预算,作为一项特别拨款支出给予保障。”
  一连串的军政事务都在无锋的果决拍板下迅速得到了确定,这让一干臣子们也感觉到皇帝陛下似乎在江南一行之后精力和精神状态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好转,在帝国刚刚建立那一段时间中皇帝陛下的一度变得有些急躁,心情似乎也一直不太好,那太医院的郎中分析这是皇帝陛下的情绪综合症,是由于压力过大和长期劳累双重原因造成,看来这一场江南之行对于皇帝陛下的情绪释放起到了相当好的作用。
  在朝会散后,无锋专门留下了萧唐、凌天放、苏秦和薄近尘四人就北方地区遭遇干旱带来的后果以及采取政府组织无地和贫苦流民移民缅郡三府和北吕宋帕米尔府、奎羊府地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商讨,最终决定从燕云及北原两郡中移民八十万到缅郡和北吕宋两郡中,移民费用由帝国财政和地方财政各付一半的办法来解决。
  五人同时也商讨了关于崔文秀要求政务院尽快派员组建梅利地区的地方政府的意见,在这个问题上军政双方意见却是出现了巨大分歧,军方认为梅利地区情况不同于印德安地区,经济发达,现在局势稳定且位置重要,政务院应当接手管理以便于军队能够腾出足够精力来处理中大陆地区的其他事务;但是政务院却表示反对,认为梅利地区甫入帝国控制,太过急切的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容易激起当地民众反感,反而不利于帝国日后的统治和管理,建议暂时先进行军管,等到时机成熟和印德安地区一起来完成行政机构的设置,但是在财政方面可以由政务院财政部派员先行代管。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僵持不下,连无锋本人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究竟是先行组建梅利地区地方政府好还是等到和印德安地区各部一并解决更合适,最后还是双方达成妥协,决定组建一个顾问调查团先行对梅利地区情况进行调研,最快时间内拿出是否即时组建梅利郡的意见,调查团成员由帝国政务院、枢密院人员以及公民院代表组成。
第五节
大阴谋
  “怎么样,阜节兄?”鲍林微笑着延手示意对方入座,一边关心的问道。
  “没什么进展,这个夏尔玛看来相当难缠,也许我们得先从另外一些人着手才行。这个家伙态度很顽固,油盐不进,反而还不断提出要求我们明确南印德安和西印德安地区的地位,要求我们效仿索利安地区处理,只是列为保护地,呵呵,这个家伙也把这个所谓的印德安王国看得太重了,完全不顾现在的实际情况,居然提出这样荒谬的要求,他们原来怎么不向提克人和雅库安人提出这种要求呢?现在德信和库斯坦两个行省还在汉森同盟手中,他们似乎也无动于衷,就只会扭着我们帝国纠缠不休,这不是老太太吃柿子,转找软的捏么?难道我们帝国就真的那么和善这么招人喜欢?”
  刘阜节也是又好气又好笑,原本是打算摸摸对方如果将印德安地区完全纳入帝国这个想法的底,现在看来至少在这个夏尔玛手上是难以取得成效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