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1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895

  县酒厂极盛时期产能接近万吨,比红旗酒厂和东泉酒厂加起来的产能还大,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县酒厂也迅速衰落下来。
  去年县酒厂产酒不过区区五千吨,今年更是下滑到三千余吨,加上冗员众多,营销无力,负债沉重,已经难以为继了。
  如果能够兼并县酒厂,那么东方红酒业的产能可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有多,足以应对今年市场需求,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哪怕是到明年,也能勉力支撑,这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一切必须是建立在东方红酒业兼并县酒厂的基础上,而非县酒厂来和东方红酒业合并,甚至抢夺主导权。
  沙正阳对这个时代的这些中小国企有着很深的了解,人浮于事,任人唯亲,效率低下,鸡鸣狗盗的这些毛病相当严重,哪怕是真的实现了对县酒厂的兼并,沙正阳都还要操心如何来真正实现这家国企病严重的企业的机制转换,这也是一道相当考纲的难题。
  正因为如此,沙正阳也是在这道题上做得很难。
  没有郭业山和孔令东的支持,闻一震要向东方红酒业伸手,他沙正阳挡不住。
  两个村就算是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这个年代可不比二十多年后,契约精神还谈不上,也没有多少法治约束,更没有自媒体的监督,县里要伸手,你挡不住。
  但有郭业山和孔令东的强力反对,那闻一震就未必能得手了。
  郭业山可以通过贾国英和石国锋来发声,而孔令东背后还有齐云山,如果能通过郭孔二人把观点意图阐明,赢得这些人的认可,那么闻一震哪怕是打着振兴县属企业的幌子,也未必能得逞。
  而对于郭业山和孔令东二人来说,东方红酒业日益表现出来的勃勃生机,也足以让他们要在这个问题上争一争,哪怕得罪闻一震。
第010章
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你这是在避嫌还是咋地?汇报工作都要避讳?”贾国英示意郭业山坐下,这才放下手中的笔,“担心什么?”
  “嘿嘿,贾县长,我也没啥担心的,反正两年时间快到了,实在不行就回市委宣传部呗。”郭业山显得很沉静。
  “那今天怎么舍得来我这里了?我搬了办公室你来了几回?开年之后还是第一次吧?”贾国英也不理睬对方,“今年工作计划拿出来了么?我正打算下个星期或者再下个星期来你们南渡看看呢。”
  “那敢情好,计划倒是有,但是总感觉虚了点儿,而且上边精神还没有正式落地下来,所以……”郭业山顿了一顿,望向贾国英,“不过,我听说《深圳特区报》刊载了一篇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应该是一个风向。”
  贾国英眼神也是微微一动,不愧是搞宣传出身的,政治嗅觉果然灵敏,点点头,“嗯,这篇文章我看了,一个市里领导那里看的,他也是从刚从深圳回来,带了这份报纸回来。”
  听得贾国英这么一说,郭业山立即明悟过来,胆子也大了起来,“看来中央的大方向还是坚持不变,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一切干扰来发展经济,这是好事。”
  “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对我们来说却是压力啊。”贾国英轻轻吁了一口气,“县里去年的情况不太好,经济增速在全市九个县中排名第七,在十六个区县中排名十三,仅比几个山区农业县好一些。”
  “县长,咱们县里工业经济这一块还是发展慢了一点,县属企业不景气拖累了。”郭业山也有意引导着话题往这边走。
  “嗯,说起这一块都让人头疼。”贾国英面色阴沉。
  闻一震分管经济工作两三年了,全县工业经济始终没有多大起色,这段时间因为没能接到自己的班还怨气不小,这让贾国英也很是不满意。
  你工作成绩拿不起来,还怨天尤人觉得组织没有考虑你,对不起你,这也未免太自视甚高了。
  “对了,老闻还在说你们镇上东方红酒业可以考虑和县酒厂强强联合的事情,前段时间书记碰头会上都提了,前几天他又去找贺书记汇报这个情况,我正说找你了解一下情况呢。”贾国英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
  “县长,我今天来也就是要来汇报这个情况的。”郭业山也没有绕圈子,主动切入话题,“我先把近期东方红酒业的一些情况做一个汇报,……”
  就在郭业山向贾国英汇报的同时,孔令东也在齐云山办公室里汇报着。
  “真没想到沙正阳的政治敏锐性这么强啊,我还以为他只是对搞经济工作有些本事呢,你是说可能是曹清泰点拨的?”齐云山背负双手站在窗前,“那也不简单了,能切中上边精神结合实际,他这个年龄的人,没几个能做到。”
  “齐书记,这也是我的猜测,未必属实。”孔令东连忙解释道。
  “嗯,老闻这段时间有些上火,上次市委黄书记来县里考察,对我们银台工业经济这一块发展不太满意,他可能有些压力,所以……”
  “那也不能病笃乱投医,把手伸到我们南渡头上来啊。”孔令东愤愤不平的道:“镇上花了这么大力气,投入那么多,才把这家企业搞起来,他就这么大模大样的来摘桃子,而且还美其名曰强强合作,狗屁!”
  “县酒厂那德行,一屁股烂账,送给别人都不要,这纯粹就是想要往我们这边塞包袱,弄不好就得要把东方红酒业给拖死!”
  被孔令东的粗话弄得眉头一皱,但齐云山也知道这肯定是孔令东被气急了眼才会如此,“令东,县酒厂是国有企业,你们东方红酒业是乡镇企业,合作兼并以县酒厂为主也说得过去。”
  “齐书记,话不能这么说,刚才你也说了上边政策风向正在放开,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都应该支持,乡镇企业也是集体企业,谁经营得好,谁效益更好,谁才能主导,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吧?”孔令东此时也是口齿无比伶俐,“如果说县酒厂贷着一屁股债来兼并我们,拖累我们,那我们凭什么要接受?”
  “令东,县酒厂资产还是有的,只是……”齐云山也说不下去了,只是负债更大,连县工行和县信用联社都不肯贷款了,甚至连县里下令,县工行都坚决不执行了。
  见齐云山没有再说下去,孔令东更是气盛:“齐书记,说实话,正阳也向我汇报过,今年是东方红酒业关键一年,要力争实现销售收入五千万,最起码也要达到四千万,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东方红酒业就可以成为全县仅次于汉化总厂和汉钢排名第三的企业,所以我们不想受外界干扰,……”
  齐云山皱起眉头,咂了咂嘴,良久才道:“这事儿恐怕还要好好研究一下,你们镇上的意见也有一定道理,培育这样一家企业出来也不容易,不能随便的拉郎配。”
  “正是这个理儿啊。”见齐云山态度开始松动,孔令东颇为振奋,“企业产值销售上去了,也能更好的带动就业和为财政纳税创收,把企业这样拉郎配式捏合在一起,都拖垮了,对谁有好处?”
  ……
  闻一震走了,贺仲业却陷入了沉思之中。
  闻一震怨气很大,贺仲业能理解,没能顺位接班,却被齐云山抢先卡位了,换了谁心里都有火。
  但贺仲业觉得闻一震也该自己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接手经济工作两年多时间,工业经济这一块一塌糊涂,连黄绍棠来银台考察都提到了这一点,市委如果还要考虑他,那才是异数。
  现在闻一震紧张起来,提出了要发展壮大白酒产业,这是个方向,但是却明显是冲着东方红酒业来的,要让国有的县酒厂兼并作为南渡镇的乡镇企业东方红酒业,这道题不好做。
  闻一震提出的口号和目标很好,但问题是这合适么?这行得通么?
  县酒厂的情况众所周知,拿赵嵩的话来说,这是闻一震在卸包袱,甚至是故意转嫁包袱并想要攫取主动权,要牺牲南渡镇的利益来填补县酒厂的大坑。
  纵然县酒厂是县直属企业,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因为县酒厂是国企,就为所欲为。
  但闻一震却是言之凿凿,称县酒厂只是遇到了暂时性的困难,主要还是因为全国市场的不景气和省内市场的竞争过于激烈,如果能够与东方红酒业实现合并,借助东方红酒业在外省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作用,便可一举扭转局面。
  这也是闻一震所提到了强强联合。
  县酒厂有产能,有库存,但缺资金,缺销售渠道,东方红酒业产能不足,但有资金和销售渠道,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典范。
  从这一方面来说,这的确是正确的做法,问题是南渡镇那边肯定不愿意。
  有产能有存库的酒企多了去,不仅县里有,市里其他县更多,尤其是像津县、穹山等县,都是白酒产业大县,号称原酒故乡,随便拉一家酒企出来,产量都是上万吨的,现在县酒厂要兼并东方红酒业,还要占据主导地位,人家肯定不答应,人家当然更愿意在外边去直接收购了。
  当然,如果能在本县内两家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是最好不过了,也就绝县酒厂面临的职工下岗工资发不出的困境,问题是正如贾国英所说,以县酒厂现在的情形,万一互补不成,还把东方红酒业拖垮了呢?
  贺仲业自然清楚县酒厂存在弊病问题有多少,机制僵化、冗员众多、效率低下,再加上内部更是七拱八翘,内讧不断,这样的企业能把拖到现在也是不容易了,闻一震说了无数次要调整要解决,但始终是只打雷不下雨,这也是贺仲业不太满意的地方。
  当然这也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县酒厂这帮职工也是被放纵惯了,动不动就到县政府乃至市政府去上访,从三五个到几十个,只要一天工资没有兑现,那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而且县酒厂如何改制也是一个风向标,像一墙之隔的罐头厂情况也差不多,只是工人要少一些,一样盯着县酒厂的动静,所以无论是贺仲业还是贾国英都觉得棘手。
  之前曹清泰当选县长之后,曾经和自己提起过要推动县属国企的改革,要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改制方案,促进这些县属国企主动进入市场经济,不能什么都指望着县里来为他们兜底垫背,县里这么些年来背的包袱已经够重了,已经不堪重负了,也不可能在背下去了。
  只可惜还没有来得及正式推动这项工作,曹清泰就被走人了。
  现在借这个机会来触动,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如何来推进,倒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第011章
培养,融洽
  沙正阳并没有指望郭业山和孔令东就能逆转县里要把县酒厂这个包袱甩掉的意愿。
  据他所知,县酒厂的工人恐怕四月份的工资就发不出来了,这大概也是让闻一震如坐针毡的主要原因。
  这是他从陈鹤那里了解到的情况。
  从太原和兰州回来,沙正阳也专门去拜会了陈鹤,也从陈鹤那里了解到不少情况,结合从郭业山和孔令东这边得到的消息,对县里的情势变化也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如果不是考虑到自己已经是副镇长,去见陆烜会有些炫耀的味道,他本来还准备去见一见陆烜的,他对陆烜的印象很好,如果能维系保持原来的关系,也能在县里多一个朋友和消息渠道。
  但专门去见面肯定不太合适,只能找机会了。
  在沙正阳看来,恐怕县里归根结底会推进县酒厂和东方红酒业的合并,但只要目前能拖一段时间,随着东方红酒业在甘、晋两省市场的局面打开,情况进一步好转,东方红酒业对县酒厂的优势会更明显,而且郭业山如果能如愿以偿的进入县领导班子,以及国内高层风向向下的吹来,对东方红酒业就会更有利。
  所以沙正阳也没有放太多精力在这上边,他能做的已经做了,他也相信郭业山和孔令东会为了捍卫自己利益而去尽力一搏。
  “月婵姐,回来了?”沙正阳是和焦虹一道亲自去火车站接的宁月婵一行。
  宁月婵他们的归程也是一拖再拖,原本是打算三月初就要回来,但是伴随着甘晋两省的市场都打开,整个团队分成两块,分别留在兰州和太原走不了了。
  全负荷生产运行下的两边厂区都全力满足两省的市场,尤其是随着春节假期结束,需求并未受到影响,反而持续增长。
  面对这么好的局面,宁月婵和毛国荣他们都不敢走了,全力以赴的稳固市场才是正理,所以一直拖到月底,宁月婵才算是抽出身来,让何维和宁月凤留守兰州,自己先回来了。
  “回来了,不过我打算呆两个星期还要去太原一趟,那边我还得要去看看。”宁月婵瘦了一圈,连本来丰润的面颊都枯涩了不少,足见这两三个月的辛苦,看得沙正阳都有些心有不忍。
  “月婵,你回来先休息一段时间,我和沙镇长说好了,下个星期我去兰州,呆一段时间再去太原。”焦虹很爽快的接过宁月婵的包,笑着道:“要劳逸结合,否则累垮了咱们东方红酒业的功臣,那就是大过了。”
  “虹姐你要去?”宁月婵吃了一惊,目光望向沙正阳,“怎么让虹姐去?”
  “怎么,我就不能去?”焦虹爽朗的笑着道。
  在这一点上,是焦虹主动向沙正阳提出来的,让沙正阳也很诧异。
  原来商量好的是焦虹负责公司日常事务和本地外联,这项工作琐碎而庞杂,很考验一个人的能力,而焦虹以前在很多岗位上都干过,尤其是在政府部门里呆过,这方面应该有优势,焦虹也接受了这个意见。
  但是当焦虹真正融入到东方红酒业中来时,她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是处理公司的日常事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