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895

  电风扇厂只有六七百职工,的确相对易行,电器厂两千多职工,已经算是一个相当规模的企业了,的确难度要大不小,而无线电厂四千多职工,沙正阳觉得没有把握也在情理之中,放到后面也是合理的。
  先易后难,这也是市委确定下来的调子。
  “当然,这个想法也只是目前我自己的设想,具体恐怕还要等到林书记和钟书记你们对这几家企业的调研之后再来判断吧。”
  沙正阳也清楚自己不是神,偌大的国有企业,在现有机制下,几百上千人的生计问题,不是简单的拿出一两样新产品,或者指一个方向就能点石成金的,他没那么大能耐。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每个企业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如何把外来的因素介入,和内部因素的激活,使之成功融合在一起发挥作用,这才是根本。
  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企业要改制,关键还是人才,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产品技术研发人才,以及营销人才,以及把这些人才凝合在一起的机制,这才是关键。
  在这一点上,沙正阳内心一样也没有底。
  如果说电风扇厂通过雷霆从华峰电器调配人员过来,在内部挖潜,或许能有起色,但电器厂和无线电厂,他毫无把握,因为他还没有对这个企业作了解。
  “正阳,我是搞企业出来的,但我主要是负责管理,在机制创新这上边,我恐怕不及你,我了解过,东方红兼并银台县酒厂,你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观点,比如职工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又比如MBO,还包括期权激励这种在国内企业中尚未出现的新模式,我觉得很有创意和价值,而宛州国企这潭死水,恐怕就需要大胆开拓性的创新举措这剂猛药,才能真正达到改革搞活的目的。”
  钟广标的话让沙正阳有些动容,敢直言不讳说自己不如下属,敢明确提出要用猛药来医治这潭“死水”,钟广标的态度不可谓不坚决,甚至比林春鸣更尖锐激进。
第089章
艰难阶段,攻坚克难(1)
  在这一项工作上,沙正阳其实是有些担心的。
  担心来自几个方面。
  一来,林春鸣初来宛州,威信尚未完全确立,攻坚克难,难免要触动一些利益。
  二来,改革本身就是创新和探索,一些法律没有明确界定,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东西,你敢不敢去尝试打破?这意味着具有一定法律政策风险,除非获得更高层面的首肯和支持,否则到时候被迫“纠正”或者废弃,那负效应更大,还不如不改。
  三来,宛州较为保守封闭的社会氛围也是一大难题,稍有“出格”之举,就可能会引来“口诛笔伐”,这也是为什么每每改革创新之举都发于沿海开放地区的原因。
  所以沙正阳一直主推希望尽快组成党政代表团去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些改革开放桥头堡地区去考察学习,让那些代表着宛州中坚力量的领导干部头脑先去经受一番洗礼,从思维理念、观点意识到眼光见识都能得到一次彻头彻尾的更新洗刷,只有让这些人的观念思想都真正受到触动,才能减轻他们对改革的抵触情绪以及带来的阻力。
  现在钟广标来了,态度如此鲜明激进,倒是让沙正阳多了几分信心。
  在沙正阳看来,对地方这些不涉及国计民生战略产业的普通国企,如果真的在经营上难以为继,那么就应当果断放手,通过各种方式来促使其彻底市场化。
  只要能达到确保国资不流失,绝大多数企业职工利益不受损这两个基本要求即可,其他的任何方式模式均可采用,管他MBO也好,引入外资也好,职工持股也好,都无关大局。
  在银台关于东方红集团的企业改制就经过了几番争论,僵持不下,最终只能让管理层和普通职工一样持股,然后通过收购一些不愿意持股的职工股来强化管理层话语权。
  而这一点沙正阳觉得有很大的隐患,一旦这些管理层觉得企业不再符合其从业意图,那点儿股权难以对其产生多大吸引力,随时可以走人,这对于企业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离开东方红集团时,他就再度提交了一份给予整个东方红集团管理层的期权激励方案给银台县政府,并做通了桑前卫的思想工作。
  这个方案也获得了红旗村和东方村的认可,在这一点上沙正阳觉得高长松和杨文元甚至比县里一些领导更看得开,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自己对他们的影响力,或者说他们对自己的信任度更高的原因。
  但桑前卫也明确表示这个方案恐怕很难获得贺仲业的认可,齐云山那里也一样,倒是贾国英和赵嵩可能会支持。
  没有一把手点头,这个方案就难以实施,哪怕县政府和镇上只是小股东,所以这个方案只能留待县委书记易人之后看有无希望了。
  银台的事情,沙正阳自然是管不到了,但是宛州这边却又落到自己头上,而这一次自己不再是受约束者,而是具体研究政策执行方案者,如果能够得到市委几个领导的认可,那么沙正阳觉得在这几家企业改制上,自己倒是可以大手笔的尝试一下,只要能把企业盘活搞起来,担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沙正阳不是很认同“冰棍理论”,但是也认同“冰棍理论”中的一些观点,比如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如果不尽早处置,那么资产就会持续流失,直至只剩一根冰棍木棒。
  国企要改制,既要促成其盘活资产,又要防止国资流失,沙正阳觉得这并不矛盾,关键在于你操作者能不能秉持一颗公心,依法依规来操作。
  事实上这一点往往也就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不透明,陷入利益格局,缺乏监督机制,这种种因素都会直接导致改革改制的国企陷入郎咸平所说的国有资产在改制中被侵吞流失这一现象。
  所以沙正阳觉得,关键还是在公开透明的机制下,强化监督,通过明确的法规政策来规范改制方案和进程,只要做到这几点,沙正阳认为哪怕真的造富一批人,那都是值得的,你不能因为人家贡献智慧发挥了才干,得了利就眼红,如果心存这种观点,那就真的没法做了。
  “钟书记,既然你都这么有决心有信心,我还能说什么呢?尽我所能,把国企改制这盘棋下好,当然我只能在前面冲,后边儿还得要您和林书记他们来举旗压阵才行。”沙正阳慨然道。
  ……
  “怎么回事?”钟广标脸色不太好看,看着市政府那边门外的一群人,随口问道。
  “好像是汉都市法院查封了市无线电厂的部分临街商业门面,要准备进行拍卖处理,无线电厂职工不答应,所以就来市政府上访了。”秘书韩啸低声道。
  韩啸原本在市委办公室秘书三处,这次被推荐给钟广标当秘书,也是格外认真尽心。
  钟广标叹了一口气。
  无线电厂欠的外债不少,而且还欠市供电局两百多万电费,每次市供电局要拉闸停电,无线电厂便先支付十万八万要求宽限,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了接近两年。
  今天上午市供电局局长黄汉红专门到自己办公室里谈这件事情,称省供电局对这个情况十分不满意,省局领导已经专门向省政府作了汇报。
  如果市无线电厂仍然这样拖延电费,那么下一次恐怕就真的必须要彻底付清欠债才能恢复供电了,这还包括无线电厂的生活区。
  电风扇厂的情况一样不容乐观,昨天市电风扇厂的几名老党员代表市电风扇厂包括离退休在的七百多名职工来市委,要求见林书记,林书记在汉东师范学院和宛州工专调研去了,所以委托钟广标接待。
  几名党员代表提出几条要求,一是补发所欠两个月工资和去年、今年的高温费,二是要求解决电风扇厂职工六十多名子弟就业问题。
  本来这六十多名子弟已经有三十名安排到宛州制药厂工作,但是宛州制药厂以现在企业不景气,只能满足本厂子弟招工为由,拒不接受电风扇厂子弟就业。
  而还有三十余名子弟本来是安排到宛州无线电厂上班,但是现在无线电厂情况和电风扇厂一样,连工资都发不出,所以他们要求这三十多名子弟也要安排到宛州制药厂或者宛州天然气公司工作。
  宛州电器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产品大量积压,去年电器厂年终发奖金,就是人手一台收录机,今年据说六月和七月工资又发不出,厂里准备用收音机来折抵工资,引起了工人强烈的反对,最终作罢。
  但是七月工资也是拖到了八月下旬才发,而发工资的钱来源于折价处理了厂里大量收录机和收音机,而光是这一批折价处理就亏损超过百万。
  除了这三家企业状况都不好外,丝绸厂的情况也是时好时坏,外贸市场起伏太大,经常是订货时看起来不错,但是生产出来之后外商压价甚至毁约,这种难以抗拒的风险让丝绸厂屡屡遭受巨大损失,而国内市场又一直做不起来。
  至今宛州制药厂还因为为市丝绸厂担保的一笔三百八十万贷款市丝绸厂无力偿还,市工行强行从宛州制药厂的账户中划走这笔款项,引发宛州制药厂拒绝为市里其他企业做任何担保,这也相当于把其他几家企业逼上了绝境,要知道最困难的时候,这几家企业都是通过宛州制药厂做担保贷款渡过难关。
  “走吧。”钟广标升起车窗玻璃,面无表情的道。
  奥迪100驶入市委大院,钟广标下车,想了一想,这才直接往林春鸣办公室走去。
  “子晗,林书记在不在?”看见苏子晗从小院出来,钟广标随口问道。
  “在,冯市长、阴市长和市财政局吴局长在林书记那里说工作。”苏子晗点头应道。
  “哦。”钟广标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这样,冯市长他们走了之后你给我打个电话,我找林书记有工作汇报。”
  “行,估计他们还要一会儿。”苏子晗爽快的应答道。
  回到办公室,钟广标随即给沙正阳打了电话。
  沙正阳不在办公室,正在组织市编办、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国土局、市建委几位同志开会,研究三线建设中首当其冲的社会移交的问题,也就是马上就要启动的七厂二所所涉及到的学校和医院搬迁问题。
  这也是一桩大事儿。
  在调研过程中,七厂二所都提出了首先要解决这两块体系的移交和家属区的建设问题,认为首先要修家属区,这是最紧要的。
  其次在是这两块的移交,要求在子弟读书问题上,市里要考虑照顾七厂二所子弟的进入市里几所中学的读书问题,确保他们的子弟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受教育权,不能受到歧视。
  这也是一道难题,七厂二所子弟校的教学质量不太好,所以一些成绩较好的子弟都已经考出来到市里或者当地县里地方学校就读了,要解决剩下这些子弟就读,也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安排。
第090章
艰难阶段,攻坚克难(2)
  沙正阳结束会议时也显得有些焦头烂额,精疲力竭。
  和这帮官僚们磨嘴皮子是真累,还好,有曲晓伟帮忙,算是基本达到了目标。
  曲晓伟是个好帮手,而且她和这帮各局行部委的副职们都很熟悉,言谈间也是荤素不忌,所以很能放得开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效果很不错。
  在这方面,王丰的确要逊色许多。
  送走了这帮人,曲晓伟见沙正阳坐在那里发怔,拂弄了一下自己秀发,笑着问道:“沙主任,怎么了,觉得这帮家伙不好对付?”
  “都是一帮老油条,斗智斗勇,累啊,我就在琢磨,若是大家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别成天算计着磨嘴皮子,那该多好?”沙正阳慨叹。
  “沙主任,话不是那么说,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工作,不‘据理力争’一番,怎么能显示得出他们的权力和能耐?”曲晓伟不屑的一笑,“有些方面有争议争论我觉得是正常的,可有些方面那就是为了争论而争论,那就毫无意义了,可这些人就得要这样造作一番。”
  “那是把他们闲得惯出来的。”沙正阳冷冷的道:“喝茶看报清闲惯了,觉得有这么一个机会显示存在感了,再怎么也得要来折腾一番,真的成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本身是研究工作,沙正阳也特意的罗列了有些可能会有争议或者需要探讨的内容,但是他也没想到这也就成了这些单位争权夺利的战场。
  “沙主任,这种情形哪里都免不了,……”曲晓伟话音未落,沙正阳就接上话:“但宛州特别突出!”
  曲晓伟一愣,打量了沙正阳一眼,“沙主任,你别是真的上了火吧?不值。今儿个总算是把咱们计划中的几项基本上敲定了,咱们也不可能指望开一次会就能解决问题,这种磨嘴皮子的会,起码还得要开个三五次才能行。”
  沙正阳轻叹一口气,“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这种破事儿上来了。”
  “国情特色,咱们得理解,得接受。”曲晓伟反倒是劝起沙正阳来了,“咱们尽量把咱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倒逼着他们也得要加快进度。”
  “唔,也只能如此了。”沙正阳苦笑,“只是我手里活儿太多,样样都丢不开手,吃不消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