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3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0/895

  这种模式也获得了市政府和职工们的认可,只是很多在谈妥了补偿金之后的职工却提出了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在解除身份的同时立即将股份转让变现。
  这一点很让华峰电器方面为难。
  因为华峰电器一旦接手之后,将会立即对薪资结构进行改制,提倡多劳多得,采取计件制,而注入资金将会主要用来偿还贷款和支付拖欠的各种税费、工资款项,这杂七杂八算下来,基本上就投入千万,如果在加上马上跟进的新增一条饮水机生产线和即将上马的空调扇生产线技改,起码要投入接近一千六百万。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哪怕是沙正阳和雷霆之前已经做出了很周密的考虑和核算,仍然不敢保证能够在短期内扭亏为盈。
  如果再要面临立即回购这批实际上作为职工们社会保障的股份,起码又要投入两百万,加上补偿金,林林总总,半年内华峰电器将要在这个企业上投入两千万以上。
  雷霆一度有些想要打退堂鼓,但是沙正阳还是给予了他很大的鼓励。
  沙正阳认为虽然投入很大,但是未来市政府愿意协调银行予以贷款,同时也会在用地用水用电上予以优惠支持,加上更重要的是已经谈到了这一步,只要协议一签订,生产设备就可以直接进入厂区进行安装,而职工们只需要经过很简单的培训就可以立马进行生产,这对于华峰电器立即扩大市场抢占先机极为有利。
  最终雷霆还是接受了沙正阳的建议,因为沙正阳之前给他的建议基本上都是成功的,这让他对沙正阳的大局判断能力极为看好。
  12月17日的签约无疑是宛州国有企业改制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这个方案正式签订,并开始履约但是来自各个渠道的一些消息显示,仍然有人对这样一个彻底将国有企业拱手让人的事件难以接受,仍然在想办法要阻止这个协议的落实。
  尤其是本身净资产还有四百多万接近五百万的情形下,最终市政府在华峰电器的持股仅有看起来有些可怜的百分之五,当然这是包含整个华峰电器资产的情况下,也就是涵盖了华峰电器在银台县的资产,但这在很多人眼中,仍然是一个充满了“屈辱和出卖”的协议。
  ……
  “哦?”唐华沉吟着抚额,“只是一纸传真,没说其他具体的?”
  “嗯,只有一纸传真。”明永昌脸色沉郁,一字一句的道。
  林春鸣刚带队出发前往长三角,这边就接到了省委的传真,近期省委的一个国企改制工作组将赴宛州进行调研,没有多余言语,但是却让在家里主持工作的唐华感受到了无尽压力。
  林春鸣、冯士章、钟广标和阴朝凤都随团赴长三角地区考察学习,这才走两天,省委就来了一个工作组,名义上是来调研,但是真实意图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只是让唐华感到有些困惑不解的是林书记不是专门去省委常委会上进行了专题汇报了么?
  当然那个汇报不是专门就国企改制汇报,更不可能就某一个企业进行专题汇报,但是国企改制仍然是专题汇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省委不是给予高度肯定的么?
  怎么这个时候又突然来了一个这样莫名其妙的工作组来调研?
  调研就调研吧,怎么还是工作组来调研?
  如果是要为在全省推广做经验交流准备,绝不可能是这样一种悄无声息甚至有些隐隐寒意的传真,久谙这内部文件传真规矩的唐华自然清楚这里边隐藏着的深意。
  看着摆放在自己面前的这一纸传真,唐华脸色阴郁,“是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裴松仁带队,还有一名副组长是省体改委副主任糜重,这个组合倒是真还不好判断,究竟来意为何。”
  “和林书记汇报,林书记是什么意见?”唐华端起茶盅,抿了一口,定了定神这才问道。
  “林书记说热烈欢迎,热情接待,对于工作组的工作要全力支持配合,想看什么,想听什么,要见什么人,无论是党政干部还是企业职工亦或是普通民众,都要全力以赴的配合,如果工作组要自行开展工作,那么我们也要理解和支持。”
  明永昌很肯定的语气让唐华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就是夹在中间难做人。
  如果说工作组要深入其中听看问,尤其是一些肯定不太满意改制的职工和家属,那该怎么办?
  还有一些喜欢说怪话的干部,如果要去反映情况,那又该如何?
  “林书记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如果能够通过上级更为广泛和站在更高高度的来调查了解咱们市里的国企改制,也许还是一件好事,有错就改,无则加勉,要正确看待和理解。”
  明永昌的话让唐华忍不住笑了起来,“看来林书记是胸有成竹,那就好,嗯,只是老钟和老钱都出去了,谁来接待?”
  “我也问了林书记和钟书记以及老钱,他们的意思都是让沙正阳来负责接待。”明永昌嘴角也浮起一抹笑意,“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主意,也幸亏没让这家伙这次去。”
  唐华沉稳的点点头,“这是应有之意,正阳对国企改制这一块情况最熟悉,而且我看他一直在就国企改制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收集,前次我看到他还在对一份去年国务院和国家经委的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看样子也是要从中找出一些具体的依据来,让这次改制显得更有说服力。”
  “那好,唐书记,你需要不需要和他先谈一谈?”明永昌问道。
  “嗯,喊他来我这里一趟,我和他交待一下,注意一下态度就好,别动不动就和人家杠上了。”唐华点点头,抬起目光,“永昌,树欲静风不止啊,我看这事儿也没那么简单。”
第144章
兵来将挡,心底无私天地宽
  沙正阳真没想到会卷入到这样一场调查中来了。
  说是调研,但沙正阳一接到消息就知道这哪里是什么调研,而是彻头彻尾的调查。
  不过沙正阳倒不觉得这是坏事儿,来调查的工作组规格越高,规模越大,人员越精干越好。
  这样可以更高效率高标准的把这一轮宛州是国企改制的问题搞清楚,看一看宛州市国有企业改制究竟是怎么搞的,改制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要改,而又为什么要这么改,这样改了的目的和好处又是什么?又还存在或者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
  从传真上的名单来看,来了九人,省委一名副秘书长带队,其中体改办、审计、纪检监察各二人,另外就是经委、财政部门各一人。
  光从这个人员组成结构就可以看得出来,来者不善。
  审计、纪检部门的来人就占到了工作组接近一半的数量,而经委和财政部门则只各来了一人,怎么看都觉得这两个单位更像是走过场打酱油的。
  唐华专门和沙正阳作了交待,按照惯例,来了一位副秘书长,应该是唐华或者明永昌全程陪同才对,但是不巧的是唐华和明永昌二人是留守的。
  在林春鸣、冯士章、钟广标等人都不在的情况下,市委一摊子活儿都还得要唐华和明永昌去扛着,所以也就只能让沙正阳这个市委办副主任兼市委政研室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来对口接待省委副秘书长兼省委政研室主任裴松仁带队的工作组一行了。
  虽然沙正阳也是市委政研室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正好对口省委政研室,但是沙正阳这个政研室负责人却和省委政研室那边打交道时间不太多,这个月里,他基本上都没去过省委政研室,和裴松仁也只是一面之交。
  和唐华、明永昌一道接到了裴松仁一行人,安排到了宛州宾馆住下,给沙正阳的感觉,这一行人怕是要在宛州呆一段时间,不是一两天就会离开,这反而让沙正阳更放心。
  怕就怕这帮人来个一知半解,逮到半截就开跑,在宛州呆的越久,了解到的东西越多,那么也就越有利于他们能全面综合性的来分析看待这一场改制。
  晚间唐华、明永昌和沙正阳陪着一行人吃了饭,对方就很礼貌的表示需要休息一下,让宛州市委方面不必领导作陪了,只提出了要求安排一个情况熟悉的市委办干部来帮忙协调联系就行了。
  这个重担责无旁贷的落到了沙正阳身上。
  沙正阳无意去迎合和讨好对方一行人,在对方明显带着一些针对性或者说潜意识的偏见而来的时候,你过于热情反而会让人起疑,还不如大大方方的随他们而去,他们有什么要求,尽量满足,但也不刻意去主动为他们提供某些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不冷不热,一切按照程序来走就行了。
  这种态度也表现在了第二天沙正阳陪同裴松仁一行人在宛州宾馆用早餐上,他只是去打了个招呼,告知对方如果有什么安排就尽管开口,便自个儿坐在了一旁自顾自用餐,懒得参与到对方一行人中去。
  沙正阳的这份态度还是成功的激起了这一帮人内心的那种不舒服,但他们同时也希望就这样最好,免得裹得太紧,不利于他们公正客观的调查。
  “沙主任,我们今天是这样安排的,审计部门两位同志可能要就电风扇厂资产和债务相关资料进行一个核查,纪检部门的同志也要配合,另外财政厅和经委的同志也要看一看尽五年来国有企业拨转贷之后,企业债务的构成状况,以及由市财政承担担保责任的债务状况,……”
  “没有问题,因为改制已经结束,相关资料已经封存,但还没有装档,随时可以调阅查询,还有么?”沙正阳答应得很爽快。
  “嗯,还有就是要和市委办以及你们市里改制领导小组的成员座谈,这由我和省体改委的同志来负责。”裴松仁的态度还是比较平和的。
  相较于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几位,省体改委和财政、经委的人都很淡然,这大概也是各个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各自所处角度,以及带来的态度不同了。
  “电风扇厂改制领导小组是钱市长负责,市委政研室杜克利和计委、体改委、财政、审计和纪检监督都有人,只是钱市长出去考察学习去了,暂时回不来,唐书记安排我暂时代替钱市长,您看……”沙正阳用目光征询对方意见。
  “可以,届时就请沙主任也把小组其他同志通知一下,我们要采取个别谈话和集体座谈的方式来进行。”裴松仁看了一眼沙正阳,若有深意的点点头。
  沙正阳是宛州市委书记林春鸣的智囊,这在省里边也有所耳闻,起码裴松仁是知晓的。
  而宛州市的国有企业改制之所以走得这么快,动作这么猛,甚至走到了整个内陆地区,乃至在全国的前列,和齐鲁的诸城并驾齐驱,和这个家伙有很大关系。
  裴松仁对宛州如此迅猛的推进国企改制的态度也很复杂,事实上他这种心态也代表了书记马耀东的心态。
  改革肯定要改,而既然宛州国企改制已经拉开了帷幕,那势必不可能走回头路,只能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但是从书记的角度来说,这种走在全国最前列的国企改制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干好了,获得了中央高层认可,那么就是一笔无比光鲜的政绩,如果出了岔子,那么虽然上面说鼓励尝试,允许失败,跌倒爬起来继续,但是毫无疑问也会对主政者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但是现在已经形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在宛州试点,让宛州去折腾,哪怕真的出了问题也可以随时纠正和调整。
  之所以排除这个工作组来,也是省委接到了一些反应,另外这些反应也上达天听,中央也有领导开始关注在这个内陆省份的这座城市的国企改制。
  毫无疑问,国企改制将会在未来几年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头戏,如何改才能既确保了国有企业这个已经成为老大难的问题平稳过渡,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维护国有企业职工利益不受到损害,这也是中央一直希冀能在一些地方上能够探索出经验的想法。
  现在齐鲁在尝试,汉川和这个内陆省份居然也有此眼光和魄力,自然也就让中央很关注了。
  受马书记的安排来调查,裴松仁也希望获得一个好的结果,他也清楚像这一类的改制,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不可能没有反映、质疑甚至是检举控告,如果真没有这类反应,那裴松仁还真要怀疑在这里边是不是有人做了手脚,把所有人都买通或者打压住了呢。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裴松仁的心态还是较为端正的。
  “好,裴秘书长,你看什么时间,先怎么安排,这边宛州宾馆我也已经安排了,专门为你们调整一个小会议室备着,还有两间会客室,作为谈话所用。”沙正阳点头,“除了改制领导小组成员外,还有哪些人需要谈话,你也提前和我打招呼,或者你们如果觉得需要自己联系,也可以。”
  “行,那就这样吧,待会儿吃饭早饭,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的两位同志,你安排人来带他们过去查阅资料,嗯,这边谈话就可以开始了,要不就从你先开始,然后其他成员你让他们准备一下,接着来,至于其他人么,我们另有安排。”
  裴松仁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似乎显得很轻松,对这样一次调查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他不相信对方意识不到这一次自己一行人的来意,还能表现的如此放松,除了胸有成竹心怀坦荡,似乎很难用其他原因来解释了?或者是有恃无恐?
  沙正阳离开了,他需要把这些情况向唐华汇报一下。
  虽然他心里很有底,并不担心会有什么“内幕黑幕”翻出来,但是也得要防范一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乱栽诬。
  当然,乱栽诬他也不怕,总能辩驳得清楚,不过有时候这流言蜚语也能搅混水,尤其是这背后肯定有人正在等候着这个机会的时候。
  唐华就要比沙正阳重视得多了,除了让市委办在安排两个人配合外,甚至有让市公安局的人来注意安全警戒,防止有人故意搞破坏抹黑。
  但这个想法被沙正阳劝住了,这真要用这种方式那才是弄得像己方是做贼心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0/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