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4/895

  丹镇、桐山、北溪、临河以及大野,再加上林春鸣屡屡批评的龙陵,这几乎就占到了全市十县二区的一半,另外还有裕城和山都林春鸣也都提出过存在的问题。
  要真的按照他的意见来进行调整,组织部那得累死不说,而且恐怕也会引发轩然大波。
  宛州的经济发展的确很难让人满意,冯士章、唐华和叶和泰都多少知道林春鸣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
  每一次到省里开会,据说省委书记周远望和新任省长王云祥都基本上要把林春鸣留下来单独谈话,一谈就是半个小时。
  冯士章有时候到省里开会,也会享受这种“殊荣”。
  无他,省领导对宛州这样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和其地位不符,非常关心和着急,急切希望宛州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一个大变样。
  这份担子就压在你两个主要领导,尤其是市委书记的身上。
  想想也是,涪岗人口连宛州一半都不到,昭阳人口甚至只有宛州的三分之一强,但是国内生产总值都比宛州高。
  这也意味着如果按照人均GDP来计算,涪岗是宛州两倍以上,昭阳甚至达到了宛州的三倍,这说不过去。
  无论是哪个来当宛州这个市委书记,你都无法交代。
  因为宛州论工农业基础,论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论教育科研资源,丝毫不比涪岗和昭阳逊色,甚至强不少,但是却是这样一个结果,这如何能让省领导接受得了?
  现在甚至连偏处一隅的通河都跃跃欲试的想要赶超上来,甚至在经济增速上已经实现了大幅度超越,这对林春鸣来说,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林春鸣横下心来要对区县班子做调整,也是应有之意。
  冯士章他们也认可的确有些区县班子该调整了,尤其是部分区县班子的主管和主管经济和组织工作的班子成员,对于现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以及以抓经济工作为主的节奏还有些不太适应,甚至还懵然无知,这样的领导干部你不调整恐怕你自己都交代不过去。
  问题是冯士章、唐华和叶和泰都从林春鸣森冷的表情和语气中感觉到了林春鸣绝对不是只想要选一两个区县的班子来杀鸡吓猴那么简单,对方是真的有心要来一次大换血,要涉及到全市大部分区县,那动作就太大了,冯士章他们担心局面会失去控制。
  这个局面失去控制不是说市委无法驾驭局面,而是指调整之后恐怕未必能达到市委想要的那种结果,甚至可能还会距离期望值很远,进而连累着下一步经济的发展,所以冯士章他们才会想要通过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林春鸣也感受到了来自冯士章他们隐隐的反对态度。
  这其中他感觉冯士章和叶和泰的态度较为反对,而唐华则倾向于中立,或者说认为这种调整很有必要,甚至到了不得不调整的时候了。
  从内心来说,林春鸣也不想这样大动作的进行调整,但是他又觉得如果采取那种杀鸡吓猴式的调整,一来时间可能有些来不及,甚至两三年就这么被耽搁了,而一个区县又有几个两三年来供你耽搁?
  二来他觉得有些人不是怕不怕被免职撤职的态度问题了,而是他们的能力水准和眼界见识确实是无法跟上时代,难以承担起带领一方干部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了。
  林春鸣今天把几个人招来的目的,就是要想统一思想,当然如果冯士章他们能够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说服他,他也不会当一个刚愎独断听不进人言的一把手,但就目前来说,他仍然倾向于要大调整。
  “士章,老唐,和泰,今天我请你们三人来的目的可能你们也知道了,估计士章应该比我更清楚,我们俩这年后三次到省里开会,我两次,士章一次,周书记和我谈了一次,王省长和我谈了一次,王省长也和士章谈了一次,内容都差不多,就是要加快发展,促进百姓增收。”
  林春鸣把身体往后靠了靠,让自己紧绷的身体放松一些。
  “说实话,我来宛州也一年半了,嗯,除了必须要调整的,我不太主张随意调整干部,更不认同对干部的大调整,因为谁都知道,一个班子的磨合成型需要时间,我们现在缺的就是时间。”
  冯士章、唐华和叶和泰都静心倾听。
  “宛州前几年耽搁太多了,人家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我们宛州在不紧不慢的安步当车,现在醒悟过来,问题是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我们要抢时间,而且是要抢别人的时间,难度不小。”
  林春鸣微微扬起头,目光里多了几分沉凝。
  “我来宛州当市委l书记,就是抱着要改变宛州面貌的目的,我也知道迟早要涉及到人事调整,班子调整一直是最棘手的难题,得罪人,会在背后被人戳脊梁骨,甚至我林春鸣日后不当这个市委l书记了,都一样会被人谩骂指责,我也知道谁走到这一步都不容易,或者说都是几十年打拼,将心比己,所以这个决定很难做出。”
  林春鸣的语气渐渐激昂起来。
  “但问题是你现在不能胜任了,无法适应了,不调整,宛州局面无法得到改变,一个县少则六七十万人,多则上百万人,我林春鸣不能因为考虑你的不容易而让几十上百万人因此耽误,这是对我作为市委l书记职责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整个宛州工作的不负责任!”
  刚烈铿锵,掷地有声。
  冯士章、唐华和叶和泰三人都为之动容。
  “当然,刚才士章提到了哪些情况,我也承认的确有一些道理,特别是一些客观因素制约了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有所欠缺,我个人观点对那些发展滞后,表现平庸的班子,要认真的分析研究,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如果的确是客观因素制约,那么可以给时间限期改善,如果是因为自身的态度、能力甚至是职业道德素养问题,那么市委要坚决进行调整,决不能因为这些因素耽误一地发展,宛州耽误不起了!”
  冯士章三人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虽然林春鸣的语气依然坚决,但是还是留了一道口子,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会搞一刀切,这样就好。
  他们也知道调整势在必行,像桐山、丹镇、临河几个县,连冯士章都认为必须要调整。
  在去年九十月份的调研过程中,冯士章也发现一些县份的主要领导倚老卖老,对新动向、新形势、新问题不调查不研究,无动于衷,听之任之。
  或者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或者表面积极,内心消极,口头上喊得热闹,实际动作上敷衍了事,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冯士章知道既然林春鸣已经下了决心,他也就需要表明态度了。
  “林书记,我赞同您的意见,对那些发展滞后班子内耗严重,或者作风保守僵化,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班子,要坚决予以调整,对那些缺乏方法,或者能力不足的,可以进行适当的易岗换位,而那些的确是由于客观原因制约,自身也有意愿来谋划发展的,可以适当补充班子成员,促进发展。”
  冯士章表明了态度,这件事情基本上就确定了下来。
  唐华本身就倾向于要调整,而叶和泰和冯士章观点相近,冯士章态度明朗了,而且在意见上也取得了一些谅解。
  “和泰,你和老唐要对几个表现不佳的区县班子做一个详细的调查分析,具体要多征求士章和广标的意见,嗯,也不一定完全局限于主要领导身上,工作要干,也不可能是主要领导那一两个人能干完的,班子成员都有责任,……”
  林春鸣皱着眉头,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
  “特别是分管经济工作的班子成员,他们观念思维、能力见解,都要通过多个渠道来评估,这一次如果要调整,一定要选好人,当然,也不是非要一次性就调整到位,成熟一批,调整一批,这可能会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段。”
  叶和泰拿出记录本,认真的记录着,不时点点头。
  “老唐,你要把好关,你也是干过常务副市长,管过经济的人,一个干部行不行,合适不合适,你有发言权,宛州耽搁不起了,这几个县的表现就像一个巨大的石头压在我心里,这几个月里我一直睡不安枕,……”
  林春鸣感慨不已,“在选人用人上,也一定要认真研究,不要拘泥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对那些表现优异,勇于任事,成绩突出的干部,要大胆使用,也不要过分考虑年龄大小,对年轻干部和年龄偏大的干部的那种偏见,都要摒弃!”
第095章
传言,真假未定,众说纷纭
  唐华和叶和泰从林春鸣办公室出来,两个人脸色都有些沉重。
  虽然都知道这一步迟早要来,但是当这一步真正踏出来是,两个人心里都还是有些触动。
  有些县份的班子的确该调整了,已经到了不调整不行的时候了。
  唐华甚至都觉得林春鸣还真能忍,一直忍到现在,当然,现在确实是时机最成熟的时候,林春鸣把握时机火候非常到位。
  “老叶,到我办公室去坐一坐吧。”唐华想了一想,“迟早要有这么一遭,也差不多了,我看冯市长的态度虽然有些变化,但是本质上还是觉得需要调整的,只是幅度大小而已。”
  “嗯,冯市长毕竟在宛州工作了这么多年,感情上还有些割舍不下,只是时代变化,不容许我们患得患失,长痛不如短痛,须得要下决心的时候了。”叶和泰已经把心态调整好了,语气很淡然。
  唐华有些惊异的看了对方一眼,心中也有些佩服,这一位不愧是组织部长,拿得起放得下,很快就抛开了一些不该有的情绪,进入了工作状态。
  回到唐华办公室,唐华的秘书送来一杯茶,叶和泰接过茶,轻轻吹了吹之后道:“林书记的意思也比较明显,恐怕这一次调整和选拔都要围绕着经济工作来展开,要换掉一批不懂经济工作,思想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干部,选拔一批擅长经济工作进取心强的干部。”
  “嗯,这是应有之意。”唐华点头,“东峡和经开区应该就是鲜明的典范,魏东平出任武阳市委常委,现在担任了武阳市委组织部长,说明省委现在选拔干部的倾向性也越来越明显。”
  魏东平初去武阳时只是担任了市委常委,一直没有明确职务,一度传言他要担任秘书长或者宣传部长,但是没想到最后却是出任组织部长,这对于一个从县委书记直接晋位市委常委的角色来说,算是一个很好的安排了。
  “去年经开区的确很长脸,招商引资数额,尤其是吸引外资金额,都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而今年一季度经开区的工业总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可观,而且随着二三季度一些现在建设的企业也要投产开工,工业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都会继续走高,林书记和冯市长都很满意。”
  唐华的话听在叶和泰耳朵中,也别有一番意义。
  “唐书记,我明白。”叶和泰沉吟着道:“经开区这批干部表现的确很出色,前几天老钱来部里和我交换意见,谈到了几位副主任,对几个副主任的评价相当高,高得让我都吃惊,说组织部这批干部的选拔是最有分量的一批。”
  “呵呵,能让老钱这么夸赞的,的确不容易。”唐华也笑了。
  “沙正阳就不说了,老钱对陆健和奚重山的评价也很高,认为这两个干部的思维理念和悟性都非常高,而且善于学习,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也很强,很难得。”
  叶和泰也有些得意,起码陆健是他坚持推荐上来的,当初钱正还有些质疑,但现在陆健的表现征服了钱正。
  “嗯,像这类干部还是太少了一些。”唐华皱了皱眉,“也不能完全这么说,陆健原来是在大野县担任县政府办主任吧?这说明我们宛州不是没有优秀干部,而是我们还是没有能够深潜下去挖掘发现出优秀干部。”
  “唐书记,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几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一些优秀干部没有更好更高的平台来展示自我,另一方面我们组织部门以前在选人用人上还是有些失之偏颇,林书记提到那几点,以前我们还是不够重视,另外还有就是有些干部还是浑金璞玉,需要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打磨锻造才会熠熠生辉。”
  叶和泰的观点很客观而全面,唐华思考了一下也不得不承认对方在这方面的看法更准确。
  “老叶,你应该也看出了林书记的意图,像丹镇、临河、桐山这三个县的班子怕是要大动,丹镇县委l书记吴克全年龄本身也差不多了,动他问题不大,县长赵云楷这个人你觉得如何?”唐华也觉得头疼。
  “不太好说,简单几句话要评价一个干部,我觉得有些草率了,我们不能只靠个人感情倾向来判断一个干部啊,还是需要一个科学的综合性的评判体系来。”叶和泰没有回应对方的话。
  唐华瞅了叶和泰一眼,这个家伙还给自己来打马虎眼,不过他也不在意,他只需要提醒对方一下,不要试图过分缩减林春鸣的意图,那会适得其反。
  像丹镇、临河、桐山这三个县应该是林春鸣最不满意的,主要领导肯定要调整,唐华就是担心叶和泰看不清形势,或者感情用事,但照理说来不会,不过有时候人又难免会一时冲动,所以他要提醒一下对方。
  既然叶和泰现在还不愿意明确表态,唐华也不强求,林春鸣既然要求自己把好关,他肯定要插手过问,林春鸣的意图必须要得到体现,否则林春鸣不满意,把组织部的方案全部推倒重来,那更麻烦。
  叶和泰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还是有些不对劲儿,这不太合适。
  唐华很显然是全盘接受了林春鸣的观点,而且也在提醒自己,这应该是善意的。
  但叶和泰也觉得不能完全按照哪个县的经济总量高低就来论英雄,有些县份经济总量虽然低,但是发展势头还是不错,这应该要给人家机会,再说了,调整也不一定就非要把两个主要领导都要进行调整,也还要根据情况而定。
  不过有一点叶和泰还是承认的,经开区的几个干部表现很优异,当得起盛赞,下一步调整中,这几个恐怕都要考虑用到重要岗位上去。
  ……
  沙正阳在市政府大门内碰见了正在往外走的曲晓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4/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