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895

  见沙正阳没有搭话,林春鸣也不在意,自顾自的道:“你在市委办,市委政研室的表现,尤其是经开区这一年多,表现很优异,广标和钱正对你都交口称赞,认为你完成了市委交给经开区的任务,非常出色,目前经开区的基础已经打下了,但其他区县的情况不容乐观,所以市委这一次要对全市的区县班子进行一些调整,统筹规划来促进全市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可能你也看到了,全市十县二区,除了东峡的情况略好,真阳的情况差强人意,其他区县都很难令人满意,宛阳、山都、龙陵、裕城这些本来有些基础的区县发展战略乏善可陈,丹镇、临河、桐山这些县份死气沉沉,香城、北溪、大野起伏不定,可以说,没有一个能够让人真正满意的。”
  林春鸣在沙正阳面前忍不住发泄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宛州这些干部就没有一点儿紧迫感,没有一点儿芒刺在背的感觉?看着沿海地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家怎么就能坐得住?是真的穷惯了,安之若素了?还是觉得差距太大,没法赶上,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了?”
  这个话题沙正阳不好接,好在林春鸣也没打算让他接。
  “我感觉宛州的干部用人机制商业很有问题,求稳心态很浓,也许只有你们经开区的这一套班子才算是真正冲破了原有的束缚,能够放开手脚的干一番事业,也才能创出这么好的成绩来。”
  沙正阳心中微微一动,这是好兆头。
  这意味着经开区的这一批干部通过这一年多的筚路蓝缕,闯出来的一条路,做出来的这些成绩还是被林春鸣看在眼里了。
  这也意味着在这一轮调整中,恐怕经开区的干部会更受到重视,而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
  “好了,我也不说这些闲话了,在和你谈正事之前,我想先听听你对当下全市经济发展的看法和意见,嗯,有没有什么新的观念想法建议给我?”林春鸣言归正传。
  “林书记,我觉得市委目前确定的发展战略基本上还是成功的,经开区成功的打开了局面,而且不是我自夸,很完美,食品产业在未来三年内,我相信产值可以突破50亿,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以上,未来五年甚至可能突破80亿,能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以上。”
  在这一点上,沙正阳还是很有把握的。
  抛开三大方便面企业不说,像来自沿海地区的曲奇、芝士、饼干等糖果糕点企业和果脯以及干果加工企业也大量进入,成为经开区食品产业的主力军。
  这些食品制造企业的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陆续进入全面竣工生产阶段,其产能一旦爆发出来,会使得整个经开区的食品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而雀巢、卡夫等知名品牌的工业增加值率相当高,更是为经开区的工业增加值带来很可观的数据。
  更为重要的是,像这类产业一旦聚集起来,会产生相当大的吸聚效应,会有更多的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蜂拥而来,一直到某个瓶颈阶段才会慢慢放缓,所以对打造出这样一个产业集群来,沙正阳也是极为自豪。
  “唔,我也知道食品产业在经开区已经形成了集群规模,我很满意,这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为我们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去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林春鸣看着沙正阳,“还有么?”
  “还有就是我们最早确定的电子电器产业了,这是我们宛州未来要想追赶汉都和嘉州的关键所在,这一块如果做不大,宛州就永远都只能是一个二流城市。”沙正阳斩钉截铁。
  “那你觉得我们现在还可以怎么做,还应该怎么做,才能进一步促进这一块产业的发展?我总觉得光靠华峰、三洋若斯和高升电子,嗯,再加上一个华众电子吧,不足以支撑起这一块产业。”
  林春鸣也是在这一块产业的考虑上下过功夫的,有他自己的见解。
  “而七厂二所看起来起来规模不小,但是他们在市场经济外边徘徊太久了,原来基本上是依靠军工订货,现在却要走军转民的路子,我很担心他们搬出来之后,能不能迅速适应市场经济,所以短期内我对七厂二所不抱太大希望,当然,他们的科研人才对于未来我们宛州这个产业的发挥在那还是可以起到很大的助益作用的。”
  不得不承认,林春鸣作为宛州市委书记,在全市产业发展调研上还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对七厂二所搬迁给宛州能带来什么,还是很有见地,非常客观。
  “林书记,您的意见和我一样,七厂二所如果不能迅速改革机制,调整运营模式,他们可能会迎来一段困难时期,当然如果兵总能给他们一些支持和帮助,而宛州又能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电子电器产业规模带来的上下游产业链,或许能有助于他们迅速渡过这段艰难期。”
  沙正阳同样对七厂二所这个大群体很感兴趣,当然不是对这些企业,而是对这些企业带来的技术和人员储备,带来的消费能力,以及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布局影响。
  在沙正阳看来,七厂二所在未来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能存活下来几家很难说,但是哪怕其解体之后,其尸骸上的营养依然会滋润宛州,让宛州有所获益。
  在城市经营上这一道上来说,无论如何都是划算的。
  “不过他们庞大的科研技术人员群体和十多万人的职工及其家属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对于宛州来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这能有助于宛州城市经济的快速扩张发展,这对于当前我们宛州的发展至关重要。”沙正阳补充道。
  “唔,你能看得明白就好,看样子你是比较认同涪岗的发展模式了。”林春鸣沉吟着道。
  “林书记,涪岗模式和昭阳模式各有利弊,择其优这话呢,说易行难,但在我看来,就目前来说还是要以重点发展城市经济为主,但是对于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县份仍然要予以鼓励和支持,下一步等到宛州经济有一定底气实力之后,就要着重培育县域经济了,实际上我也不认为这二者有多大的矛盾,关键在于一地的党政班子是否具有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和激情,……”
  “嗯,说得好啊,说易行难,资源有限,市委市府当然希望齐头并进,但是奈何资源不够,就必须要有所侧重,就像经开区,未来三五年都将是市委市府全力打造的全市经济发动机,说内心话,我还真有些担心你走之后,这个发动机的运行会不会受到影响,正阳,你觉得你走之后,谁能替你扛起胆子,协助钱正让经开区保持现有发展态势不滑坡?”
  林春鸣看着沙正阳,目光明澈专注。
  这是殊遇。
  照理说他该推辞,或者含糊以对。
  但沙正阳不打算这么做。
  林春鸣既然在二人单独谈话时问起,说明他是真心要征求自己意见,他信得过林春鸣的胸襟,也相信林春鸣理解自己的情怀。
  没说自己去哪儿,但是沙正阳从林春鸣的话语里还是猜出了一二,但他还不确定。
  不过那和现在林春鸣征求自己的意见无关。
  “林书记,经开区班子运行,和钱书记掌舵把关有很大帮助,我的作用没有您想象的那么大,但从工作上来说,陆健和奚重山都完全能胜任这一职位。”
  沙正阳如实的陈述自己的个人看法,并不带任何偏见。
  “不过我个人看法,奚重山更适合在区县去打磨锻炼,他的思路更灵动,但还缺乏了一点儿定力,这一点陆健略胜一筹,可如果将奚重山放在一个需要突破开局的区县去,我相信他能闯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局面,当然这可能要党政主要领导一心,团结奋进,……”
  林春鸣微微颔首。
  这符合他的判断。
  陆奚二人都颇有能力,这一年多表现不俗,钱正也在自己面前竭力推荐。
  现在宛州缺的就是这样的干部。
  但如钟广标所说,人才往往都要在特定的平台下才能熠熠生辉,经开区这个班子是个锻炼陶冶人的好炉子。
第104章
定子
  “那你们经开区二级班子里边呢?”林春鸣又问道。
  沙正阳精神一振,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全市副处级干部有多少?哪怕除开人大政协这些部门,起码也有好几百。
  对这些副处级干部,很多市委书记哪怕干满一届都认不完,更别说你一般的科级干部了,想要进入市委书记的耳朵里都很难。
  但今天林春鸣主动问及了经开区的二级班子,这说明经开区这一年多的工作是真正给林春鸣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加之目前宛州懂经济工作且又有工作激情的干部很欠缺,所以林春鸣才有了这方面的考虑。
  至于说像卢雅、曹河川、温延亮、晏家林、胡志洋等人任职年限够不够,那不是沙正阳现在考虑的问题,只要能入林春鸣耳中,那就是一个难得机会。
  “林书记,应该说上一次的干部公开竞聘还是极大的激发起了一批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可以说是优中选优吧,像曹河川、卢雅、温延亮这批干部都很优秀,还有一批副科级的胡志洋、晏家林表现也很突出,去年一年经开区能有如此上佳的表现,他们功不可没!”
  “行了,你也别在那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你明白我的意思,我要听具体一点的建议。”林春鸣笑骂道:“谁还不知道你那点儿心思,和钱正一样,都恨不能经开区出来的干部个个扬眉吐气。”
  “林书记,这可是天大冤枉,我们都是实事求是的介绍情况,怎么就成了自卖自夸了?”沙正阳赶紧解释。
  “好了,是不是自卖自夸,我心里有数,组织部门也一样有评价,我只是想听听你从工作角度来评价这一批年轻干部。”林春鸣完全忽略了其实眼前这一位才是所有干部中最年轻的。
  “嗯,那我说说吧。”沙正阳清了清嗓子。
  “曹河川,39岁,现任招商二处的处长,他是当时竞聘成功中年龄最大的,但此人工作很有激情,比许多年轻人更有活力,工作吃苦耐劳,长期跑闽浙沪那边招商引资,而有一股子锲而不舍的精神,……”
  “卢雅,30岁,她是我要来的人,在银台开发区和我搭过班子,我很看好她。这位女干部,很有灵性悟性,思路宽阔,善于根据问题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拿出对策,……”
  “温延亮,35岁,服务中心主任,作风细腻周密,考虑问题严谨,作风踏实,但欠缺一点儿的还是魄力,不过这可能和他之前一直在担任副职有很大关系,如果有机会加以锻炼,日后……”
  沙正阳又对几名副科级干部进行了点评,但林春鸣就没有多大兴趣了。
  很难得了。
  一个市委书记能听你对科级干部的介绍,已经难能可贵了。
  副科级干部的确层次太低了一点,除非你有沙正阳这样绝才惊艳的表现,否则还不值当林春鸣来认真关注。
  林春鸣又专门问了曹河川、卢雅和温延亮三人在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情形,沙正阳心中就更有数了。
  这不可能是他自己一己之力,肯定钱正也在背后有动作,但林春鸣肯定不会偏听偏信,还要从各个角度来进行考察了解。
  “正阳,你是几月的生日?”林春鸣突然问道。
  “啊?”沙正阳一愣,随即道:“还有三天,5月2日满26,上27。”
  林春鸣点点头。
  26岁,的确有些年轻了,在宛州这个总体来说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的地方来说,还是太年轻了一点。
  不过现在他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宛州要发展需要这样一批年轻有冲劲闯劲锐气的干部,需要这样有理想有抱负又具备现代经济工作能力的干部充实到一下去冲锋陷阵。
  “好了,说说你自己的事情。”林春鸣抚摸了一下下颌,似乎是在斟酌言辞,“近期市委正在研究人事调整,你名列其中。”
  沙正阳面无表情。
  “你的去向恐怕是市里边争议最大的。”林春鸣自我解嘲的笑了笑,“连我都作难。”
  沙正阳有些尴尬,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应答。
  “我原本有意让你到宛阳,郭向阳也向我建议过,但后来唐华和和泰他们不太赞同,觉得从大局着眼,你需要发挥你的长处,不应当把过多精力掺和到日常事务中去,我接受了这个观点。”
  宛阳区长没戏了,沙正阳心中默念。
  “丹镇、大野和临河的县长也一度是我们考虑的去向,不过我觉得还是应当要考虑你的特长和我们市委一些工作意图相结合。”林春鸣继续道:“大力发展电子电器产业,以电子电器及其相关产业作为我市的主导产业,将我市打造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为核心的工业城市,是我们市委确定的方向,所以我希望你能把你的长处发挥出来。”
  “所以我考虑让你到真阳去工作。”林春鸣平静的道。
  果真是到真阳,沙正阳心中也很坦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