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4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895

  “比如投资锐减,我们先期投入巨资的土地平整好了,却无人来投资建厂,那么我们贷款投入巨资,需要还本付息,另外如果经济下滑,集中在园区内的企业大量倒闭,这些已经城市化变成了市民的工人们,他们没有了土地,已经无法再适应原来的农村生活,现在却又失去了工作,那么政府就需要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这些都是相当现实的。”
  “还有,由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带来的财政猛增,在财政支出上肯定也是水涨船高,但是一旦进入衰退期,财税收入锐减,但是在财政支出上,尤其是民生方面的刚性支出却难以削减,这也会给政府带来财政危机,……”
  不得不说,沙正阳的种种设想都是在座几人从未想象到的,财政收支的平衡被打破,那么出现的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不是压缩财政支出一句话那么简单。
  但对于在座众人来说,这却是一个比较远景的目标,暂时还无法想象。
  沙正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袁书记,周书记,丁书记,岳书记,我所说的这类情况可能短期内,或者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未必会发生,但是这种风险却存在,尤其是在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之后,这种风险就会不断积累,所以这也就需要我们在设立这类融资平台公司时要做好一个防范风险的监督机制,避免到最后出现不可控的局面。”
  沙正阳的话音刚落,袁成功就接上了话:“正阳,既然这种风险短期内不存在,但是其带来的效果却又如此明显,那你觉得我们县里是否可以效仿市里,成立这样的融资平台公司呢?”
  “应该是可以的,这对于一段时间里我们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改善会取得相当明显的拉动效应,同时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起来了,也能使我们能有更充足的底气来和市经开区竞争,最起码我们也应当做到平分秋色。”
  其实在看到了市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之后,袁成功已经有些后悔了。
  但是市经开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快,和县经开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又让袁成功有些担心。
  他担心距离已经拉得这么大了,县里再投入,如果仍然无法和市经开区竞争,这样太过巨大的投入就有些浪费了,而且这样巨大的投入势必影响到县里在其他方面的支出,搜易他也有些犹豫。
  但现在沙正阳的话又让他心里活泛起来了。
  沙正阳对市经开区情况比谁都更清楚,如果他认为真阳县经开区能够有能力通过抓紧时间投入和建设与市经开区竞争而平分秋色,那么这一注就值得押。
  “正阳,那我们现在就应该抓紧时间把这个融资平台建立起来,前期重点还是放在县经开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袁成功终于下了决心,这也是在沙正阳的鼓气下他才终于做出这个决断。
  “我认为应当如此,否则我们会和市经开区距离越来越远,融为一体也会成为镜中月水中花,无数本来可以落户我们县经开区的项目和投资都要花落别家了。”沙正阳很果断的表示了支持和赞同。
  “除开这一块,正阳现在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点子也给大家说说。”袁成功比较满意。
  毕竟县经开区这一块也是他之前最看重的,而且工业经济也是他最强调的,如果能通过招商引资的拉动,对未来的工业板块肯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袁书记,除了工业和经开区这一块外,其他我暂时就没太多说的了,我对真阳的实际情况不太了解,照理说下车伊始都不该妄言的,只是结合对比着市经开区的情况,介绍一下,算是做个借鉴吧。”
  沙正阳话锋一转,“不过我来之前,林书记和冯市长都专门和我强调了不能一味只盯着经开区和工业,也要看到真阳西片北片的广大地区,如何在这上边做文章,也要拿出方略来。”
  袁成功脸色微微一阴。
  这也是沙正阳第二次提到了这一块了。
  他不是反对对西片北片发展的关注,但是真阳现在的首要任务仍然是要加快真阳县经开区的基础设施假设,打造更佳环境,促进工业投资落户,以工业企业来带动整个真阳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个目标不能动摇。
  现在沙正阳屡屡强调要关注西片北片的发展,给袁成功的感觉更像是逢迎市里边领导的意图,而不顾真阳的实际现实情况,这让他很不悦。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袁成功沉吟了一下:“如何谋发展,这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考量,我们真阳的发展核心和亮点,恐怕目前只能聚焦于经开区,聚焦于工业经济,至于其他,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正阳你初来乍到,还是等到你调研了解县里的实际情况之后再说吧。”
  沙正阳也感受到了袁成功的不同意见,不过他并不在意。
  他也一样认可首先是县经开区和工业经济的发展问题,这是基础,只有在做好这一块工作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其他,但他不认为这是矛盾的,或者说二者不可得兼,这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
  “袁书记说的是,还是等到我先了解县里情况再说吧。”沙正阳很坦然而委婉的表明了态度。
  书记碰头会终于散了。
  在沙正阳看来,这个书记碰头会似乎有些偏题了,更像是袁成功主持了一次自己对自己未来发展构想的一个介绍会,但效果他觉得还是不错的,无论是谁,基本上都认同了要坚定不移的抓好经开区企业发展。
  接下来的党政联席会议更像是一个见面会和介绍会,尤其是对几位副县长来说,熟悉一下沙正阳的风格,了解一下沙正阳对工作的一些观点,非常重要,这涉及到未来双方的配合问题。
  联席会议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让沙正阳具体了解各自的岗位和职责,各位在介绍自己的分管工作时,也顺带谈了一些各自对这项工作的想法。
  沙正阳未予置评,这种场合下用非官方的点头微笑等方式来更合适。
  联席会议散了,沙正阳把夏克俭留了下来。
  常务副县长夏克俭年龄有些大了,在整个县委县府班子中都是最大的一个,所以他显得有些无欲则刚。
  说是无欲则刚,但是夏克俭只是对自己的仕途无欲了,但对有些工作,仍然是执着而渴望。
  作为土生土长的真阳人,尤其是从北面丘区农村里成长起来的干部,夏克俭对三农工作的关注超乎寻常。
  当下真阳县西片北片的情况不容乐观,但是袁成功很显然对西片北片的广大农村不太看重,他看重的是能够给他的政绩迅速带来光彩的经开区和工业。
  可是夏克俭不认为经开区的发展就能让西片北片的广大贫困农村一下子都实现增收致富,哪怕县经开区一口气新建十家二十家企业,能招多少工人,两千还是三千?
  可真阳西片北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起码在二十万人以上。
第123章
常务,搞头
  夏克俭是北面最偏僻的片山乡人。
  三十三年前他穿着露着大脚趾的破烂布鞋从山区走出来去当兵,十年后转业到县里,从乡镇上一个普通干部干起,从武装部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再到乡党委l书记,县农业局局长,副县长,这么一步一步干起来。
  他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也对自己的家乡父老有着很特殊的情怀,迫切的希望能够有一条致富道路能够帮助到自己家乡的群众。
  片山乡人口不到四万,紧邻香城,平均海拔在五百到八百米之前,岗地遍布,起伏和缓,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以务农为生。
  片山乡到北部的中心城镇藿集镇大概18公里,而藿集到县城又有33公里,从片山到县城就是一百多里地,汽车需要在路况不佳的县道和省道上跑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县城。
  同样,西面最偏远的界牌乡到西面的中心集镇王营镇也有19公里,王营镇经官陂镇到县城还有足足34公里。
  这也说明真阳县的格局有多么不平衡,向北向西都有一百多里地之远,才抵达县境,而真阳县城到市宛州主城区中心却只有区区二十里地之遥。
  整个真阳县就像一片不规则的树叶,真阳县城就蜷缩在叶柄处,而藿集和王营分别在树叶的西片和北片的中心。
  这是历史形成,谁也无法改变,而也使得真阳东部对西部不怎么看得起,西部又看不起北边的山区。
  夏克俭也不知道沙正阳为什么单独把自己留下来。
  照理说联席会议开了,沙正阳就应该考虑开一个县政府常务会议了,最不济也要考虑开一个县长办公会,不过似乎这位县长并不急于开会。
  不过夏克俭也不在意,每一位县长都有自己的风格,祝汉明风格谨慎细致,考虑问题周全,但未免有失保守,不过有袁成功在后边加鞭,总体来说真阳的发展还算不错。
  只是不清楚这一位在市经开区狂飙猛进的角色到了真阳来,又会给真阳带来一些什么。
  “克俭县长,坐,我在市委就听说过克俭县长的名字,市农业局老辜和我说起过,谈起当年你和他一起跑省里要项目的事情。”沙正阳很热情,也很客气,这让夏克俭也很有些不适应。
  祝汉明的性格并不亲民,哪怕是和同僚之间也总觉得有几分客套,不过祝汉明很好的处理好了和同僚之间的关系,在县长任上几年大家都还处得不错,没有任何私人交往,但在工作上与夏克俭配合也比较默契。
  看样子这位沙县长有点儿不一样。
  “县长,你就别这么克俭县长克俭县长的叫我了,不得劲儿,要不你就叫我老夏,既亲热也不见外。”
  夏克俭不喜欢这种客套,既然沙正阳主动示好,他自然也不会冷脸相待。
  “行,那我就托一个大,叫你老夏了,你也别和我客气,叫我正阳就行。”沙正阳爽快的应承下来。
  “县长,这就失了规矩了。”夏克俭把头摇得拨浪鼓一样,“你也别和我在称呼上纠结了,你就叫我老夏,我习惯了,我称呼你县长,老祝在的时候也是这样,大家方便。”
  沙正阳苦笑,他也知道这不合规矩,但是谁让自己年龄太小,这走到哪里都会让人不得劲儿,夏克俭的这个建议大概也是最合乎情理的了。
  “老夏,我把你留下来,恐怕意思你也明白,就是想了解一下咱们真阳的家底儿,县委管大政方针,咱们县政府就是管柴米油盐的具体收支,全县干部职工要吃饭,我这个当县长的心里没底啊。”沙正阳开门见山。
  这是应有之意,夏克俭点点头。
  当县长就得要有当县长的自觉,搞清楚家底,明确目标,这才来制定发展的思路,找自己这个常务副县长唠嗑是正解。
  “县长,基本情况,县府办那里都为你准备好了。”夏克俭笑了笑。
  “老夏,你知道的,我想要看的不是一本数据那么简单。”沙正阳也笑了笑。
  夏克俭点点头,这一位不是外行,起码懂点儿行道。
  “那你想听什么?”夏克俭脸上的笑容也没有那么公式化了,有了一些亲近感。
  “嗯,咱们聊点儿实际的东西吧,我看过县里的报告,GDP、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税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林林总总,心里大概有了一个谱,但我还想听一听你的看法,那就是我们真阳现在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沙正阳看着夏克俭,夏克俭摸出一支烟来,默默的点燃,深吸了一口。
  “刚才的联席会议上没多说这些,但是我估计袁书记也应该和县长你交换过意见了,当下县委县府的中心和核心工作就是要把举步维艰的县经开区重新振作起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里就业,……”
  夏克俭很随意的说着,很显然他对县委那边确定的方略了如指掌,袁成功应该在祝汉明还担任县长期间就已经有了这个构想,只是沙正阳来之后强化了他这个观点。
  “那只是一方面,工业兴县没错,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我们真阳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能拉动经济增长,能解决就业,但是那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工农业协调发展并不矛盾,我们在大力发展工业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如何能让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路径来解决增收致富的问题。”
  沙正阳的话让夏克俭脸色更复杂。
  如果说这番话在干部大会上沙正阳这么讲,或许还有点儿作秀的嫌疑,那么今天只剩下二人的情形下,仍然如此坚持,就说明沙正阳是真有这方面的意图了。
  “县长,这是林书记和冯市长的要求?”
  沙正阳讶然,但随即点点头:“嗯,是他们的要求,而且专门对我也做了叮嘱,我相信袁书记那边也一样。”
  “不一样。”夏克俭毫不客气的反驳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