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895

  马永春语气温和,但却透露出一种类似于伤痕文学的沉重。
  “从1988年到1994年,藿集镇因为收取税费双提引发了超过十人以上的干部与农民的冲突就达到了14起,造成多名干部和群众受伤,其中还包括两名派出所的公安民警,……”
  触目惊心,沙正阳心中也是一凛,这类事件事实上前世中也偶有发生,但是现在发生在真阳,尤其是自己当县长的治下,就不能不引起他的重视了。
  照理说公安派出所的警察是不能介入这类收取税费双提的事务中的,但是作为乡镇派出所,在县公安局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形下,不得不依赖于当地党委政府拨付一定经费来支撑。
  所以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你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违心的去参与一些非警务活动,这类情形哪怕是在十多二十年后一样存在。
  “计生工作难度很大,由于我镇人口基数大,尤其是进入生育年龄的妇女数量较多,加上外流打工的群体也比较大,所以我们掌握外流育龄妇女的孕产情况难度也相当大,而本身镇上财政困难,每一次外出调查都要花费巨大,财力难以支撑,可计生工作又是一票否决,我们镇上也是苦不堪言,……”
  “教育的投入太大,民办教师的经费问题,县教委和镇上已经扯了无数次皮,而涉及到危房改造,县财政局更是翻脸不认帐,……”
  “乡镇企业每况愈下,这也给合金会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镇上现在对乡镇企业面临的问题也很头疼,……”
  “……”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藿集当前最大的难题,也和前面不少问题息息相关,就是我们藿集目前18岁到50岁之间的男性劳动力高达1.9万人,女性18岁到45岁之间劳动力多达1.4万人,……”
  听到马永春提到了这个问题,沙正阳精神更集中,手中的笔记录得更快,这正是他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问题。
  “以男性劳动力为例,我们做过一次调查,93年外出务工的大概在2200人左右,去年增加到了2600人左右,其中在本县境内务工的只有15%,在本市内务工的大概在28%左右,在本省范围内务工的大概在39%左右,也就是说60%以上的劳动力都外流到省外务工,……”
  “老方,这个比例在全县算是低的还是高的?”沙正阳扭头问道。
  “这个数据全县没有具体统计过,尤其是要分县、市、省的话。”方东升摇摇头,“但我了解过旧营镇的情况,旧营那边比这边比例要略高,大概平均都要高3个百分点左右。”
  “沙县长,方县长,即便是这样,但和我们全镇1.9万人的劳动力相比,也不到14%,可是经过我们了解,这1.9万男性劳动力中起码有1.5万人现在是处于一种很不饱和的劳动状态下,……”
  “也就是说这1.5万人绝大部分实际上都是可以从事务工,但是囿于各种因素,比如缺乏必要技能、不习惯离家太远、本地缺乏足够的务工机会等等因素而没有机会获得工资性收入来实现个人和家庭的增收,……”
  “这些人因为长期在家中闲着无事,所以大多以打牌赌博等方式消磨时间,这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
  沙正阳和方东升离开藿集镇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过了。
  中午饭就在藿集镇食堂就餐,这是沙正阳直接要求的,马永春和于炳成也看出了沙正阳的态度,没有多说什么。
  食堂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在沙正阳看来,谁也不是缺那一顿饭的人,何必为这种事情搞特殊。
  回去的路上,沙正阳显得沉默了许多,这个变化,方东升也觉察到了。
  太多现实具体的难题摆在面前,让沙正阳意识到很多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不是随便拉来两个项目,搞几家企业起来就能解决问题的,以藿集镇为例,一万多劳动力,这还是指男性,如何来消化?
  无论是光靠工业还是农业,抑或加上第三产业,都难以实现,哪怕是一二三产业并举,也非短时间能解决问题。
  这需要一个过程,沙正阳有一些想法,他希望能尽快缩短这个过程。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想太多没意义,还不如扎扎实实做好那么一两件事情。
  “老方,下午我们看那两个村,我觉得雀巢的养殖计划,藿集镇是可以作为试点的。”沙正阳终于开口。
  “县长,藿集、武城乃至周邻的斗隆、梅溪这几个乡镇其实论条件都有,关键在于交通基础设施限制了他们,这个瓶颈需要解打破。”
  方东升其实已经意识到了沙正阳的想法,但他需要提醒对方,不能头脑发热,一时冲动。
  “另外雀巢的这个养殖计划的确很好,但是对于有意参与这个计划的农户来说,问题依然很多,技术这是最大的难题,同时还有资金问题,哪怕雀巢那边愿意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但是养殖户仍然需要有较大的投入,这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是啊,政府介入太深,那么一旦出现风险,那政府就是出力不讨好,还要背锅,但是现今这种情形下,政府如果不介入,农户不敢涉足,而雀巢也不会满意。”
  沙正阳当然清楚这一点,这个时代你要指望着农户主动来承担这类风险,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的农村社会名义上是自治组织自治,但是实际上连蹒跚学步的婴儿都不算,和国外的公民自治力量相比相差太远,所以很多时候政府还是得介入,关键在于这其中的一个度,还有就是要尽快付出一些行业性的自治组织,比如协会来逐渐接替政府来发挥作用。”
  “对!”方东升颇为兴奋的接上话:“我原来也就是考虑这个,包括下一步在旧营那边的蔬菜基地建设,我也是这么考虑的,前期党委政府不出面肯定是搞不起来的,效率也会很低,但是政府应当逐渐退出,让位于这一类协会行业组织,这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藿集这边也一样可以如此。”
  “老方,农业这一块大有可为,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这两块,当然这两块可以当一个很好的开头,要针对不同乡镇甚至不同村组,争取一乡一策,甚至一村一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风险。”
  沙正阳把头靠在车座椅枕头上,看着远方有些出神。
第149章
务实,做事
  对于和雀巢公司打交道,虽然市经开区一帮人兴致高昂,但是涉及到要帮助雀巢公司在周邻区县建立养殖基地这个问题上,市经开区却是无能为力了。
  这涉及到要帮助扶持培育起一大批养殖户乃至养殖大户起来,他们要成为雀巢宛州食品公司的上游供应商。
  按照雀巢公司的想法,如果能够数十户大型养殖场再加上数百养殖大户,顺带培育起数千户的普通养殖户来,这才能够支撑起未来雀巢将宛州作为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的需求。
  宛州市委市政府信誓旦旦的拍了胸脯要全力支持雀巢公司,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雀巢公司产房建设进度很快,但是在奶源地建设上却是显得有些迟缓了,这让雀巢公司很不满意,也让钱正和分管这项专项工作的市长助理解立强十分着急。
  解立强是省农业厅下来的下派挂职干部,一月份来的,后来市政府那边就直接让解立强负责和农业相关的几项专项工作,比如雀巢产业园的奶源基地建设和省里关于蔬菜生产基地的选点打造等。
  沙正阳几乎没有和对方打过什么交道,只是见过几次面,算是认识。
  不过到真阳之后,方东升专门汇报了蔬菜基地建设相关事宜,沙正阳意识到解立强恐怕未来作用会很大,而且现在又涉及到雀巢公司配套的奶牛养殖基地建设问题,解立强也是焦头烂额,这恰恰是真阳的机会。
  实际上在雀巢公司和解立强看来,龙陵、大野、裕城、真阳都是非常好的建设奶牛养殖基地的区域,其中龙陵是最合适的。
  但是龙陵区在这个问题上动作时缓,而且区委区政府对企业不在自己地盘上,利税又不上交到自己这里,却要求自己建配套的奶牛养殖基地显然有些介怀,所以积极性不高。
  哪怕是市里再三催促,但下边不来气,那自然也就是各种客观理由都能找得出来。
  这种情况在大野和裕城也都差不多,虽然比龙陵稍微积极一些,但是却始终无法满足雀巢公司那边的要求。
  这也让解立强是又气又急。
  他一个下派挂职的市长助理,本身底气就不足,再加上又对宛州的情况不是很熟悉,怎么能轻易降服得了这帮地头蛇?
  所以正在长吁短叹之机,却碰上了真阳一头撞了上来,愿意主动承接这一块,那还不让解立强欣喜如狂?
  解立强年龄也不大,三十四五岁,也算是省农业厅相当年轻的后备干部了,他是汉川农大毕业的,本身就是学农的,所以也算是对口。
  现在赶上了沙正阳带着方东升主动来对接这桩事情,自然是热情响应,差点儿啥要求都一口答应下来了。
  “正阳,老方,雀巢公司那边意见很大,一直称我们市委市政府没有兑现当初给他们的承诺,我愁得头发大把大把的掉,差点儿就要秃顶了。”
  解立强其实是一个说话很风趣的人,也有点儿自来熟的味道,三五两下就和比他还要小一大截的沙正阳给弄熟了,说话也就没那么多顾忌。
  “解市长,我们明人不说暗话,真阳愿意成为市里确定的雀巢奶源基地,这一方面是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开展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我们真阳有意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但这里边有很多问题和难处,恐怕单靠我们县里一家甚至市里都未必能解决下来。”
  沙正阳要丑话先说到前面,既然是拔了头筹,也是为市里边解了燃眉之急,当然要把该得的条件争取够,这是应有之意。
  解立强也知道没那么简单,这一位是林春鸣的头号红人,能找上自己来勇挑重担,肯定会提条件,他也有这个心理准备。
  “正阳,你说,只要我能帮忙的,能拍板的,绝不推辞,拍不了板的,我也会去找冯市长或者帮忙跑省里协调。”解立强也正色道。
  “好,我就先提几点,第一,技术问题,我知道雀巢公司有专门的培训团队,但我觉得恐怕规模不够,这样推广起来速度太慢,因为你也知道这些养殖农户如果是干过这一行的,学习起来肯定要快一些,但没干过的,从头开始,接收这些知识就很慢,光靠雀巢团队进度肯定难以满足他们需要,所以这个问题要解决。”
  沙正阳毫不客气。
  “嗯,这是个问题,正阳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解立强也知道这是一个难事儿。
  宛州这边养殖奶牛的养殖户不能说没有,但是你要说按照雀巢这样规范的养殖,肯定达不到。
  而且如果要按照雀朝那边提出的,未来三年内就要实现保底十万头奶牛养殖,这个要求和标准都太高了,各方面都难以实现,但这项工作你得做起来,而且要想办法尽可能向雀巢那边提出的目标靠近才行。
  “我考虑过,两方面来解决,一方面协调雀巢那边,把培训团队扩大,另外我们市农业局这边是不是可以先自己组建一个基础培训团队,也就是为那些从未接触奶牛养殖但又对奶牛养殖有兴趣的农户先进行一个初级培训,这样在完成了最基本的知识了解之后,再来接受雀巢的标准化养殖技能培训,可以加快进度。”
  沙正阳的建议让解立强眼睛一亮,“好,这个办法好!完全可以,我去想办法到省农业厅申请一笔培训资金来,让市农业局来把这个基础培训班先办起来,正阳,你脑袋真的好用!”
  沙正阳心中也是暗叹。
  农业厅来的的确不一样,张口就能说去省农业厅争取专项培训资金,换了别人,你试试?谁理你?不一样啊。
  “解市长,不是我们脑袋好用,那也是没办法,要么别做,要做就做好,那些从未接触奶牛养殖的农户,你一下子就要让他们按照雀巢的标准来做,肯定云里雾里,啥都不懂,只能让他们先进行一两期初期培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他们先把基础打起来,再来谈提高深化的事儿。”沙正阳摇头,“就算是这样,也都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一样有许多风险。”
  “也是,雀巢养殖奶牛的标准要比我们普通养殖奶牛更严谨,但这也是我们发展标准化养殖奶牛的一个契机。”
  解立强感慨不已。
  到了市里,和区县打交道多了,他才对基层的情况有所了解,很多工作的确不好做。
  做好了当然没话说,没做好,尤其是做砸了,那就是要担责任的,最起码也要影响自己的仕途发展,谁愿意来轻易表这个态?
  于是都推到主要领导那里去,主要领导也不傻,当然也可以踢皮球,就这样推来推去,时间也就耽搁了。
  也是沙正阳这个愣头青不怕事,一下去就想要干点儿实事,所以才跳起来承这个头。
  先前自己给龙陵那边那么做工作许愿,都不来气,这里边固然又觉得雀巢又没在自己地盘上没啥利益有关系,另外很大程度还是不愿意承担风险的因素在里边。
  “我实地了解过,宛州十县二区中很适宜发展这种养殖奶牛的区域很广,像你们真阳、龙陵、裕城、大野都很适合,就算是临河、丹镇、香城、北溪、柏山、山都这些县份也有相当一部分区域可以发展。”
  沙正阳和方东升都没有吱声,解立强是省里来的,大概也是觉得宛州这边推动工作难度太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