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895

  “乡上就没点儿措施?老百姓不骂?”沙正阳皱起眉头,“这也是国有资源,该管就要管起来。”
  “我们也想管,都能水利局不允许在河道里采砂石,只能在红线外,原来是红线外办了证的跑到红线内去采,现在是办证没办证的都往红线内去盗采,水利局也不管,当然,也管不过来,来查过几回,人家都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给你玩藏猫猫,乡里边懒得管,没利益的事情,谁干?”
  焦阳在双林呆了两年,对下边基层情况很了解了,这类事情也司空见惯,一脸淡然。
  94年开始的国地税分家,对对方一级财政打击是巨大的,在乡镇尤为突出。
  从区县到乡镇这一级,事情多而杂,样样都该是你去干,财政收入瘠薄,人员编制少,要么就只有请临聘人员,可请人就要说钱,没钱怎么干工作?
  这就成了一个悖论,对这类事情自然没利益,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少得罪人,反正我干满一届就走人,谁来谁接着几乎糊弄下去,吃亏的还是国家。
  “乡里可以主动管起来,和水利局协调,让水利局适当让渡有些权力给乡里,乡里再和沿线村里上点儿措施,这不是难事。”沙正阳瞟了一眼焦阳。
  见瞒不过沙正阳,焦阳挠了挠脑袋,“正阳,看来糊弄不了你啊,嗯,能在河滩地搞事儿的,多少都有些背景,要不就是和村里干部有瓜葛的,要不就是在乡里县里有些来头的,又没利益,不好弄,乡里谁愿意?”
  “那你们就打算一直这样?”沙正阳不相信。
  这是一块很大的利益,哪怕现在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启动起来,但是双林这一块河滩地的砂石资源相当丰富,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水利局那些话都是狗屁,文件也是他们发的,怎么划线,大家心知肚明,这还不是二十多年后那么严格的时代。
  一切都是因为利益,只要利益到位,乡村两级的积极性立即就能调动起来,没谁能躲得过这些基层干部的手掌心。
  “嘿嘿,书记乡长正在和水利局协商,朱县长也夹在中间难做。”焦阳笑呵呵的道。
  “朱伟忠?这么个事儿他都协调不下来?”沙正阳几乎要忘了这个人了,焦阳一提,他才回忆起这个人。
  “嗨,朱县长不想得罪人,总想和稀泥吧,或许还有些人找到他,请他帮忙圆转吧。”焦阳含含糊糊的说了一句。
  沙正阳立即就明白了,这是朱伟忠在里边有猫腻了,不过这和他无关,他也没那么多心思来管这些闲事儿。
  几年前对朱伟忠的切齿痛恨早已经随着时间的消逝和地位的变迁而慢慢淡化了。
  朱伟忠现在在沙正阳的心目中顶多就是一个有些厌恶的角色,就像路边一只躲躲闪闪的老鼠,对自己构不成任何威胁,如果顺手灭之,倒也无妨,但如果要让沙正阳花一番心思去拾掇对方,沙正阳又觉得大可不必了。
  几年的操练,焦阳显然已经对乡村情况了如指掌了,很熟练的指点着沙正阳开着车往田里边钻。
  一路上偶尔遇到几个走人福的村民,也能笑着打招呼,甚至还在和一辆拖拉机对车让位错车的时候下来,和几个在田边上蹲着发呆的村民撒上几支烟吞云吐雾唠嗑起来。
  人生境遇的确不一样,焦阳原来在县委宣传部如同白面书生一般的角色,在乡上干两年也就变得油滑而老练起来了,这也是一种成长,沙正阳很是感慨。
  终于走到了一处大院子,这就是桑家大院,一个院子里大部分人都姓桑,而且基本上都是不出五服的亲戚,这也很常见。
  找到桑前卫时,桑前卫正在灶头上亲自操刀。
  腰上围了一个围裙,香肠腊肉煮了一大锅,正在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柴灶里几块木柴跳动着火焰,把正在添柴的沙正阳脸膛映得通红。
  焦阳和这边人很熟,也知道沙正阳大概有话单独要和桑前卫说,所以很知趣的出去当知客,和外边人打成一片去了。
  “行啊,正阳,你这个县长干得很出色啊,宛州这边的招商引资能搞到这个程度,你们真阳应该是要拿头名状元吧?”桑前卫一边切着香肠,一边信口道:“我到湖滨,湖滨的情况还不如银台,要论条件,各方面都不差,就是起步慢了一步,一下子就落下来了。”
  “桑区,我听焦阳说,您担任副书记兼副区长了?”沙正阳笑着问道。
  副书记兼副区长,就意味着这个常务的分量更重,甚至已经兼了分管经济工作副书记的职务,成了党政两边经济工作一肩挑。
  目前汉川逐渐有这种模式的试点迹象。
  像宛州可能下一步也就这种试点,真阳县丁希慎分管党群后,分管经济工作副书记一直不明确,可能就有这个原因。
  或许会让夏克俭直接兼任副书记,那么也就和现在的桑前卫一样了,只是排位就要大跃进,甚至要比那些兼任纪委书记或者政法委书记的区县委副书记排序更靠前。
  “唔,没太大意义,还是干一样的活儿。”桑前卫显得很淡然,“这些都是虚的,你能把工作干起来,组织才会对你另眼相看。”
  “嘿嘿,桑区,您别在我面前谦虚,湖滨好歹也是汉都市辖区,我那边一个穷县,怎么能和这边比?”沙正阳乐呵呵的道:“组织安排您去湖滨肯定有想法,您也肯定有您的一套构想,……”
  “没那么简单,湖滨的定位现在很模糊,夹在主城区和开发区、高新区之间,如何来定位自己,这也是相当的棘手,缺乏特色,泯然众人,你怎么脱颖而出?”桑前卫显然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沙正阳没接这个话题,他对湖滨区的情况并不了解,不敢妄言,“桑区,汉都市肯定有综合性的规划,湖滨恐怕要结合市里统一规划来吧?”
  “是有,但我觉得一味跟从,恐怕湖滨还是没太大起色,所以我也一直在考虑,湖滨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全市最丰富的,空气环境也是最好的,怎么来利用这一点?”桑前卫沉吟着道。
  湖滨事实上都算是汉都的郊区了,南端的野雁湖、大观湖、梅湖三大湖错落有致,成为汉都市的主要保护水源区,加上湖滨幅员面积大,地处郊区,所以发展相对缓慢,也是未来汉都市发展的重点方向。
  前世中湖滨区成为汉都市的房地产开发主要集中区域,2015年后房价更是节节攀高,甚至超过了原来最贵的主城六区。
  这一点上,沙正阳印象很深,前世中他也就是因为离婚净身出户,买不起房,后来还是雷霆出钱买了一套房,让自己一直免费居住。
  事实上相当于是送给了自己,只是因为担心会给自己添麻烦而一直没办手续,这也让沙正阳印象极深。
第024章
远望
  “汉都半导体设计制造和软件产业应该是有相当基础的,汉都电子科大实力雄厚,而且恰巧就位于西南面,紧邻湖滨区不算远,桑区有没有考虑过在这一块上推进合作发展呢?”沙正阳略加思索建议道。
  前世中汉都的半导体设计和制造产业要到2002年以后才开始有起色,但是那个时候各地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半导体产业的巨大潜力以及对未来工业的推进作用,都在争先恐后的发展半导体产业,深圳、上海、武汉、杭州、成都、嘉州、大连、南京、西安、无锡都在极力争夺。
  这也直接导致了资源的分散,汉都虽然在汉川省内一家独大,但是面对武汉、成都、西安、南京、嘉州这些城市的竞争时,并没有太大优势,以至于汉都的半导体产业虽然也属领先,但始终没有能够脱颖而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就是在战略眼光上慢了一步,导致后续就一步慢步步慢。
  湖滨区的条件很好,土地、水资源极具优势,绝佳的森林植被和空气环境,都是发展半导体产业所必备的条件,加上还有汉都电子科大、汉川大学、华西理工大学作为科研和人力资源的后盾,应该说发展半导体产业是得天独厚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具备这个战略眼光。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半导体产业从目前来说看是人力成本相对高端的产业,但是放到二十年后,这个人力成本就未必了。
  当国内一二线城市房价飙升暴涨的时候,前世中连华为都喊吃不消,不得不从深圳迁往东莞,由此可见房价对一个地方产业的影响力有多么大,可以说,除了金融、互联网、房地产等服务行业还能在这些一线城市和二线顶端城市里稳得住,其他制造业都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汉都之所以能在前世中半导体产业能和武汉、成都、南京、杭州、嘉州这些城市并肩,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汉都的房价一直在原来的二线也就是后来所谓的新一线城市中居于底部,哪怕到了2014年,全市主城区住宅均价都还没有突破10000元,这极大的吸引了大量高端制造业落户汉都。
  只不过到了2015年以后,汉都房价也开始坐了火箭一样开始飙升,连续三年以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涨幅高居全国榜首,主城区加上高新区和湖滨新区(湖滨区加上开发区)2017年均价迅速突破20000元。
  这直接导致大量制造产业开始外迁,后来又不得不和其他新一线城市一样来采取各种措施来吸引人才落户,但归根结底都还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手段。
  在沙正阳看来除了居民缺乏必要的投资渠道,不得不采取以购买住房来实现资产保值的因素外,很大程度还是土地供应不足,当你地方政府总是把财政收入押注在土地出让金上时,不可避免的就要走偏。
  一个理性而具有长远衡量打算的地方政府,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税收才是一个地方财政的根基所在,而能够带来持续稳定税收的首先还是第二产业,以及依附于第二产业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
  宛州如此,汉都亦是如此,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这样。
  哪怕第三产业的比重可能会超过的第二产业,但是起码在汉都,在宛州这样的城市,失去了第二产业这块基石,那么第三产业也将是空中楼阁,难以长久繁荣。
  毕竟汉都不是燕京,不是上海,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那种一味想要发展第三产业以取代第二产业的想法,至少在汉都、宛州这些内陆城市都是不太科学和理性的。
  “半导体设计制造和软件产业?”桑前卫迟疑了一下,“软件产业主要是依托高新区,这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半导体设计制造产业,这一块好像湖滨区并没有多少基础啊。”
  桑前卫对半导体产业不是很了解,但是沙正阳知道桑前卫是一个极其善于学习的人,只要他认为这一块知识很重要,就会在很短时间里掌握了解。
  前世中沙正阳对桑前卫的刻苦学习就印象极深,哪怕是快六十岁的人了,桑前卫仍然孜孜不倦的学习各种新知识,对于新兴产业发展也是十分感兴趣。
  给沙正阳记忆特别深的就是一次在去拜会桑前卫时,桑前卫和他谈到了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算法方面的内容,其对区块链好人工智能算法的理解让他都叹为观止。
  关键是这个年龄的人还对这些新鲜知识如此认真刻苦的学习,就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原因了。
  “桑区,半导体产业是最典型的新兴产业,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产业的兴起,半导体作为计算机通讯产业的粮食,其战略地位将会日益凸显,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战略计划来推进集成电路产业,我认为汉都应该抓住这个契机,把汉都打造成为内陆最重要的半导体制造基地,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汉都、宛州乃至整个汉都的广义电子产业的发展,把汉川省打造成为内陆制造业大省强省。”
  沙正阳这一番话让桑前卫目瞪口呆,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好一阵后,桑前卫才抹了一把脸,似笑非笑的打趣道:“正阳,我好像只是湖滨区的常务副区长,不是汉川省的常务副省长,而且好像就算是汉川省的常务副省长,估计也没法按照你所建议的那样拍板这样一个宏大的规划。”
  “我知道,您四年前还只是银台的一个乡镇党委书记呢,人生境遇谁又能说得清楚呢。”沙正阳俏皮的道。
  沙正阳有印象,前世桑前卫走上仕途快速通道大概就是98年以后,从一个副处级到正厅级领导,也只用了十来年时间,而今世,沙正阳相信桑前卫已经站到了更高的起点上,那么未来走得更高又有什么不可能?
  沙正阳这番话说得谁都爱听,特别是还是沙正阳说出来,他更高兴。
  桑前卫本身就很欣赏沙正阳,哪怕沙正阳现在和他都是正处级干部平起平坐,甚至沙正阳还隐隐约约高一线了,但是这也丝毫没有想到他和沙正阳之间的关系。
  桑前卫哈哈大笑,手里的菜刀扬了扬,“正阳啊,正阳,你可真会说话,我这个人不喜欢听恭维话,但是还是得说,你这话我到心里舒坦,看来本质上我还是一个俗人啊。”
  “桑区,其实我们都是俗人,但是并非俗人就不能干一番事业吧?”
  沙正阳为柴灶里又添了一把柴,火光跳动,脸膛更红。
  “在宛州我干了两年,经开区和真阳县,感触很深,内陆地区的老百姓还是太穷了,优势和劣势都非常明显,关键在于如何扬长避短,而且要尽快干起来,不能拖,不能等,因为像周邻的川、鄂、豫、陕、湘这些省份情况都很和我们情况相若,我们的优势,他们也有,我们的劣势他们也存在,关键就在于谁能在发展中领先一步,把优势转化为胜势,胜势转化为定势。”
  桑前卫放下菜刀,若有所思,“是啊,时机很关键啊,有时候错过一个时机,就是错过一个时代,错过一个时代,那就是历史的罪人,我们不能当历史的罪人。”
  沙正阳看桑前卫触动很大,也不多说。
  桑前卫有他自己的考虑,湖滨区的情况摆在那里,他是副书记兼常务副区长,应该还是有一些话语权的,但如何来说服书记区长认可他的观点,那就要看他的能耐了。
  沙正阳不清楚桑前卫前世中仕途上是如何低开高走的,但是这里边离不开几个因素,他自己的德能勤绩,机遇,组织的认可,或者也就是领导的欣赏看重,几者加在一起,就是升迁的必备要素。
  中午饭是在桑家老院子里边吃的,对于沙正阳和焦阳这两个外来客人,农村里也不计较,本身这正月里走亲串户就很密集,来人来客都很正常,沙正阳和焦阳也都在饭桌上享受了一回桑前卫亲自下厨的手艺。
  说实话,还真不赖,起码是水准以上,但沙正阳觉得比自己的手艺还是逊色了一点儿。
  焦阳抽了个时间也和桑前卫聊了十来分钟,具体谈什么,沙正阳也懒得多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