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895

  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个全县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状况调查摸底一样把她累得连回家和老公做事儿的心思都没有了,弄得老公的意见都很大,直说要找这位县长唠嗑唠嗑,不兴这么把女人当牲口使唤了,起码你也得当做人用才对。
  “县长,差不多了,都在这里了,调研报告我写了两篇,一篇是关于咱们县里乡镇企业发展历史的,重点对发展历史和目前现状做了一个整理,另外一篇是按照你的要求,解剖麻雀,找了两家较为典型的企业进行分析研究,我觉得做得还行。”许红菱挺着饱满的胸脯,颇为得意的道。
  辛辛苦苦两个多月,这一朝才算是出成绩,许红菱也想证明自己并不比柳彦差。
第053章
自我展示,解剖典型
  沙正阳似笑非笑的看了对方一眼,伸手接过对方递过来的资料,“这么有信心?”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你看看不就知道了?”许红菱傲娇的一仰头,“按照你的要求,我们对全县24个乡镇的113家乡镇企业进行了清理,现在还存活继续生产的大概还有38家,已经停工但尚未倒闭的27家,倒闭但资产尚未处置的19家,尸骨无存彻底消失的29家。”
  “还有38家在继续生产?”沙正阳一边看一边问道,看样子许红菱他们对这一轮乡镇企业的调查还是很细致的。
  “虽然还有38家企业存活还在生产,但真正称得上正常运转或者说状况较为良好的只有11家,还有17家发展有一定困难,但还算能勉力维持,还有10家就属于比较困难,或许稍不注意就只能停产了。”
  许红菱手上还有一份复印件,她一边看,一边介绍。
  “这运行良好的11家中其中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万的有4家,100万到500万5家,100万以下的2家,那17家中发展有一定困难,但还能维持的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500万的有7家,100万到500万和100万以下的各5家。”
  “看你这口气,那10家比较困难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太多希望重振旗鼓了?”沙正阳问道。
  “根据我们的了解,除非有特殊情况,基本上很难再挣扎起来了,它们的负债都很重,大多都是资不抵债,完全是靠惯性在维持,稍有风吹草动,某一笔货款回款不了,可能就只有倒下了。”
  许红菱在这一轮调查中也是很花了一番心血,对各类企业的情况都进行了细分,逐一造表并做了分析。
  沙正阳默默地点点头。
  乡镇企业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迎来了一轮大发展,但是进入九十年代尤其是94年以后开始进入了快速衰退期,并会在98年以后彻底落伍。
  相比之下私营经济会迎来一个发展高峰期,也是乡镇企业的衰退期使得乡镇企业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改制,在这一轮改制大潮中,一大批具有活力的企业开始脱颖而出,甚至成为未来国内民营经济中的代表。
  “红菱主任,那你能说说你对这11家企业中印象最深或者说最好的几家么?”沙正阳问道。
  “印象比较深的有两家,一家是生产高速公路隔音板的,已经有六七年的历史了,原来这家企业是生产钢制构件的,但是效益一直不太好,后来他们新来的厂长在90年的时候专门聘请了一位省交通厅的总工程师,这个人对高速公路隔音设施研究很有造诣,设计出了一种隔音板,能够很大程度减轻高速公路对路两旁带来的噪音污染,所以厂里把这位退休了的总工程师邀请到厂里做顾问,开高薪,后来陆续开发出一系列产品,……”
  “哦?!”沙正阳大感兴趣,90年的时候,汉川省都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这位厂长居然就有这么敏锐的眼光,很不简单啊,“那目前这家企业的生产规模如何?”
  “就目前来说,这家企业生产的规模在全县乡镇企业中效益最好,去年实现产值1900多万,实现利润380多万,但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很看好未来全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势头,急欲进一步扩大规模,但是也面临着在新产品开发上的巨大投入,同时在贷款上也受到一些制约,……”
  沙正阳注意到许红菱皱了皱眉,立即问道:“还有什么问题?”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这家企业那位总工程师可能想要离开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厂里希望留下他,但是却开不出合适的条件来……”许红菱摇了摇头,“可能人家想要自己去开一家厂,或者说有私人企业来挖角吧,本阿里这位刘工和厂里关系处得很好,这么些年了,也有感情,但是感情不能代替利益,你光是一点儿工资奖金,恐怕……”
  沙正阳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几笔,点点头,“我明白了,这家企业其实在技术上很依赖于这位刘工,但乡镇企业主导权在乡镇上,很难给予对方以其他方面的满足,这就是一个矛盾,或者说弊病。”
  “是啊,集体资产,怎么来量化,不像私人老板,觉得你能给他创造利润,他就敢把股份都给你,只要你能给他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大的价值,他就能做这个主,可集体企业,谁敢表这个态?还想不想当书记镇长了?”
  许红菱的观点让沙正阳也有些意外,这个女子的观点也很开放激进啊,看不出呢。
  “唔,这个企业的问题很有启迪意义,对了,你把它列入了麻雀解剖?”沙正阳翻了翻后边的分析报告,一眼就看到了这家叫宛州公路环保设备厂的企业,名字倒是取得挺有范儿的。
  “嗯,我觉得这个企业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所以做了一个分析。”许红菱点点头,“这样一个企业如果因此而没落下去,我觉得太可惜了,这家企业两百多号工人呢,每年光发工资奖金都要发接近一百万,在咱们乡镇企业中虽然规模不是最大,但是效益却是最好的。”
  “继续。”沙正阳低下头,继续记录。
  “还有一家企业我也觉得很典型,鸿达塑胶制件厂,隶属于王营镇,这家企业之所以典型,是三起三落,这家企业创建于85年,当时的厂长和宛州电器厂的厂长有点儿关系,所以就拉到的一些活儿,为宛州电器厂生产塑胶件,后来又为汉宏厂生产一些塑料制件,后来汉都的飞燕冰箱厂成为其最大客户,生产冰箱用塑胶件,只可惜91年之后飞燕冰箱一落千丈,这家企业濒于倒闭,……”
  许红菱如数家珍。
  “换了新厂长之后,这家企业改为生产磁化壶,正好赶上当时那啥,对了,《编辑部的故事》最热的时候,不是有个百龙矿泉壶么?他们也赶上了,火了一波,92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那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数目啊,只可惜好景不长,93年锐减为700万,94年就只有两百多万了,而且由于盲目贷款扩产,债务猛增,举步维艰,……”
  “一直到去年这家企业又改回去生产塑胶件,成为三洋若斯和华峰电器的主要塑胶件供应商,才又活过来,现在他们也有意扩大生产规模,但是也面临着资金短缺,生产设备老化的困难,……”
  “这家企业也的确很具有典型意义,几起几落,不简单,现在这位厂长是谁?”沙正阳问道。
  “杨新生。”许红菱回答道:“当兵回来的,很有点儿执拗的韧劲儿,不服输。”
  “好,这算一家?还有么?”沙正阳对许红菱的眼光倒真有点儿看好了,选的这两家企业都很有看点。
  “还有一家,盛丰调味品厂。”许红菱抿了抿嘴,“这家企业规模比较小,年产值不到一百万,但是这家企业比较有意义的是它吸纳了二十多名残疾人,从1956年建厂以来,一直是集体企业,但是都是关关停停,后来83年以后,叶氏豆豉的传人叶传胜把自己酿制豆豉的秘方贡献出来,与这家企业一道创办了盛丰调味品厂,91年实现产值60万元,去年实现产值72万元,上缴税收3万元,……”
  沙正阳看着对方,“红菱主任,你专门提到这家企业,肯定有原因吧?”
  “嗯,这家企业现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或者说危机吧,叶氏传人和现在镇上派过去的厂长矛盾很突出,有意要撤出,准备把他的老盛丰品牌带走,因为酿制秘方实际上在厂里已经不是秘密,所以要争的其实就是‘老盛丰’这块牌子,所以我担心因为这样的冲突可能会导致这个企业陷入分裂的境地,影响到企业存续,……”
  “哦?当时这个‘老盛丰’品牌是他们一起创立的么?”沙正阳讶然问道,这还涉及到了商标注册权了。
  “是啊,现在各说各有理,企业职工也是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许红菱摇了摇头,“镇上支持自己派过去的厂长,而职工则大多数站在叶家人那边,……”
  “这也是一个典型啊,在无形产权上没有厘清,而企业的权属以及未来发展导向上都存在定位的模糊,我估计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之争的问题,哪怕暂时压下去,未来也会爆发出来。”
  沙正阳放下手中的笔,把身体靠在椅背上,若有所思。
  “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些制约发展的问题,无论通过那种方式,只要能激发活力,有利于企业壮大,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和财富,或者说再直白一点,能交更多的税,这就是值得的。”
  许红菱目泛异彩,看向沙正阳的目光也越发奇异,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第054章
攻坚克难
  许红菱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家伙天生就是一个鼓动家,最擅长的就是惑人心神,很容易就能把一个人的思维带入他的轨道中去。
  就像刚才那样,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几句话就能一针见血,让人下意识的跟随着他的思路走,认可他的看法观点。
  许红菱已经琢磨到了沙正阳的意图,对方是要拿乡镇企业开刀了。
  这是在双管齐下啊。
  各乡镇合金会最大窟窿来源就是这些乡镇企业,呆账死账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来自这些乡镇企业,当然这其中有些企业早已烟消云散,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存活着,但如何来从这些企业中把这些呆账死账收回来,如何激发起这些企业的活力,却是一道难题。
  而要让这两者实现平衡,达到共赢,那就更难上加难。
  很显然这个家伙就是要挑战这一道难题。
  “县长,你是要对乡镇企业进行改制吧?”许红菱瞪着一双妙目,注视着沙正阳。
  “嗯,国企都在改革,乡镇企业没有理由还拘泥不化。”沙正阳并不意外。
  许红菱鬼女人很精明,貌似妖妖娆娆像个靠脸盘子和身段吃饭的女人,但从上一次王省长来的讲解和这一次对乡镇企业的摸底调查就能看得出来,这女人不是花瓶。
  能有这等嗅觉,也不奇怪,毕竟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谈特谈改革开放,但是究竟怎么改,很多人完全是在跟潮流打嘴炮,其内里根本就不明白改革究竟要改什么,改革的目的又是什么,而改革又该如何来改。
  “但是国企改制现在更多的是转变经营权,我知道您想说诸城经验,但诸城经验也还有很多争议,未必就能普遍推广,在产权性质上的异化,也很容易授人以柄。”
  许红菱注意到了沙正阳目光里掠过的一抹惊讶之色,心里格外得意。
  她就是要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花瓶,一样对各项工作有着自己的见解。
  “唔,不错啊,红菱主任,看样子也是花了一番心思来研究工作嘛,这是好事。”沙正阳表扬了一句,“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它有国有企业所不具备的灵活性,但是这种灵活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正在不断衰减弱化,而它又不具备国有企业天生政治正确的根正苗红,在技术、人才等各方面都与国企有着距离,无论是政府还是金融部门对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无法和国企相比。”
  “所以现在乡镇企业就进入了一个尴尬期,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些乡镇企业或许就会在几年之内迅速衰败下去,演变成一个个要么穷庙富方丈,要么就是退回到低水准低技术的大锅饭阶段,最终都只能归于湮灭。”
  许红菱认真的思考着,好一阵后才道:“你这么肯定?从目前来看,的确乡镇企业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感觉好多企业的问题都不尽一致,而且不少也都是可以通过具体政策和对策来解决的。”
  “你把问题看得太简单,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会发现,目前国内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集体企业,甚至以后的私营企业,归根结底都是一个问题,核心就是产权问题,产权和经营权的问题不解决好,就要出问题,而且是出大问题。”
  沙正阳的话并未让许红菱心服口服,她质问道:“举例说明。”
  “嗯,好吧,看你这么勤奋好学的表现下,我就说一下,你刚才提到的三个企业,我的理解,或许他们存在问题的表面现象是千差万别的,但实质上,都还是可以归结到产权问题上来,第一家,生产高速公路隔音板的企业,表面上看是刘工对自己的技术和知识获得收益不满意,但实质上还是认为自己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话语权,尤其是在掌握企业生存关键技术前提下,所以我个人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让刘工以其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明晰产权,……”
  “同理,鸿达塑胶也一样,其实它前期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是在设备和技术上并没持续更新和研发,所以落伍了,后来抓住契机进入磁化壶行业,赚了一笔,但后续又没有了投入,再度衰败,现在借助宛州产业转型,又赶上了机会,但资金缺乏,归根到底,产权不明晰,投入就没有可持续性,管理层经常变化,一天一个主意,而明晰了产权,老板可能经常换么?不可能,管理层会经常换么?那要看老板认为管理层是否能给他带来持续的利益,……”
  “至于说盛丰这家企业,那就更明显了,‘老盛丰’这个品牌的无形产权,还有叶家人捐出来的酿制秘方,其实都是一种产权,而且对于这家企业来说,才是核心产权,既然如此,在人家所获利益无法获得满足时,肯定会找到各种理由来挑刺,嗯,归根结底,就是利益,……”
  “所以,综上所述,产权归根结底就是利益问题,产权决定利益,而唯有利益,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出活力和动力!”沙正阳一锤定音。
  如此物化的理论,让许红菱一时间也无法接受,但是当她细细的琢磨下来,才发现沙正阳所言并非毫无依据。
  归根朔源,你会发现,到最关键点,就是利益的分配问题,而利益分配的依据就是产权归属问题,不明晰产权,你就无法对利益作出合理有效的分配,也难以服众,这也制约了一个企业的发展。
  一个多小时时间几乎是眨眼间就过去了,当许红菱扭动着腰肢,略显夸张的髋部在晃动中带起美妙的弧线消失在门外后,沙正阳才发现自己竟然心境有些起伏。
  和一个长得还算漂亮且还颇有见解的女人谈话时间还真的是过得很快,沙正阳几乎没有觉察到多少,时间就过去了,而他也发现自己似乎很享受这种感觉。
  揉了揉太阳穴,沙正阳端起浓郁的红茶,抿了一口。
  钟广标昨天打来电话告诉了自己两个消息,一个是省委组织部已经启动了对袁成功的考察程序,如无意外,六月底之前,袁成功可能会离开,去向不明,但是有可能是外地市担任副厅级干部。
  难怪这几天他都感觉到袁成功心情不错,兴奋中又有些紧张,当然隐藏得很好,沙正阳也是在无意间觉察到袁成功的这种期待心情。
  还有一个消息就是国务l院副总l理洪继荣可能会在七月至八月间要到汉川考察调研,宛州就是其中一站,并要在武汉主持召开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工作推进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