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5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6/895

  下午两点半准时开课,这种培训班的课程比较灵活,既有四五十分钟一堂的,也有一课需要将好几堂课,甚至十堂八堂的。
  比如课程表上的《新时期下的“三农”工作》就是12个课时,这也就意味着光是这一门《新时期下的“三农”工作》,就要足足学两天,当然,不可能集中学,而是要分成五六天来学完。
  看见桑前卫也提着一大口袋学习用的资料书籍,沙正阳乐呵呵的道:“桑区,没想到我们还要当同学,您这样子是准备要当优秀学员啊。”
  沙正阳是指桑前卫带着几个厚实的大笔记本,显然是要准备作课堂笔记用的。
  “既来之则安之,组织安排来学习,那么就要丢开一切,安安心心的学习。”桑前卫显得很豁达洒脱,“我反正是打算心无旁骛的用好这三个月时间来学习,专门和区里打了招呼,什么时候都别找我,平时我电话都不开。”
  “这么放得开?”沙正阳笑着问道。
  “嗯?莫非你还要分心二用?地球离了谁就不转了?”桑前卫打量了沙正阳一眼,“正阳,你的事情……”
  “我现在来学习,就是这个事情。”沙正阳含笑道:“学完了,也就该有一个结果了。”
  桑前卫立即明白了,点点头,“那就好,只要有结果就好,最怕就是那种悬而不决。”
  “桑区,我也想开了,总要试一试才知道行不行,如你所说,我还年轻,也还经得起挫折,怕什么?”沙正阳坦然道。
  “嗯,那就不说了,你心里有底就好。”桑前卫想了想道:“我有个战友也在长河能源集团里,是东神煤业的副总,这个人做事还是比较实在了,嗯,如果有机会,我来搭个桥,你也可以从他那里了解一下情况。”
  “行啊。”桑前卫敢开口的,沙正阳当然信得过,几个煤矿并进来,内部还是颇有些不服气的情绪,尤其是在长河石油有限公司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但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随意插手,“不过最好还是等到明确了之后,……”
  “嗯,正阳,你成熟了。”桑前卫满意的点点头,“我还有些担心,但现在看来,你没问题。”
  沙正阳这才明白过来,刚才桑前卫的提议竟然是一个小考验,看看自己在政治上是否成熟了,幸亏自己用了太极推手。
  沙正阳有些“幽怨”的一眼桑前卫,桑区,可不带这样的,我可是格外尊重你的啊,你咋能这样耍我呢?
  见沙正阳有些目瞪口呆的模样,桑前卫这才笑了起来,“我说的也是实话,不过你考虑很周到,以后条件成熟的时候,你如果觉得有需要再和我联系吧。”
第117章
渐入佳境
  党校的学习从第一天开始就让沙正阳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生活。
  中午可以睡午觉,没人干扰,两点钟午睡结束,洗个脸,清醒一下头脑,然后拿着笔记本和资料袋,按照课程安排前往课堂。
  课程的安排也很科学合理,既有小班课,也有合在一起的大班课,虽然没有作硬性要求,但是大家都还是很遵守纪律,一般都是把手机关机,要打电话都是等到下课再出去打,基本上没有上课时电话突然响起的声音。
  第一天的课程很传统,《新时期下如何正确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意义》,这是专门邀请了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一位教授来做的授课。
  下午两堂课,都是这位教授的授课。
  教授的授课内容还是相当具有内涵的,他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的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出台改革开放的背景,再到当下中国处于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的国际新形势下的新挑战都作了相当精辟的阐述。
  起码沙正阳觉得这位教授还是相当有水平的,准确预言了中国必将加入WTO,但是不会那么顺利,而会一波三折,甚至也分析了加入WTO之后中国政府将如何在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上在产业体系建设上的举措。
  晚上是虽然没有课,但是确实对下午这堂课的一个分班讨论,每个学员都要求用半个小时作书面准备,然后进行发言,谈自己对这堂课乃至教授观点的一些看法。
  这种一边学习一边探讨的方式对于大家都是一级领导干部的学员们来说还比较新鲜,不过经历过几次党校学习的学员们却不陌生了。
  先撰写自己的观点提纲,然后适当加以丰润,最后在交流发言中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即兴发挥。
  那种完全靠秘书来为自己撰写讲话稿的方式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你可以简短,你可以只针对某个具体观点,你甚至只反对某一个问题观点,但你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随大流。
  沙正阳没有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意思,但他还是就中国加入WTO之后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提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有些新意,不过在大家都畅所欲言的环境下,并不显得有多么突出。
  沙正阳回到寝室里时发现晁汉忠一个人站在窗前注视着窗外,阳台的栏杆上摆着一包未开封的香烟,很显然,这位戒烟者还在和烟瘾作斗争。
  不过一个人独自在寝室里能克制住抽烟的冲动,足以说明这个人的自制力。
  “晁哥,你们班这么早就结束了?”
  “嗯,言简意赅,虽然教授讲得不错,但很多观点也还是都被大家讨论烂了的,你们在区县里可能接触少一些,我们省直机关里这些部门要经常接触到这一类的东西,很多文件其实也就是跟随着形势而变下来的。”
  晁汉忠转过身来,暗下来的天色做背景,让他的身影显得更深邃。
  “唔,也是,我们三班这些学员听了之后倒是觉得很有意义。”沙正阳也不太在意,学员们经历不同,在很多问题上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是啊,现在每天都有新变化,我们都要随时面对新问题,很多东西也就是一些指导性的,还得要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来。”晁汉忠点点头,“你在真阳当县长,恐怕也不容易,不过我了解了一下,真阳好像这两年在宛州的经济发展增速一直高居榜首啊。”
  晁汉忠的确是去了解了一下沙正阳,毕竟要和自己当三个月的舍友,尤其是对方还这么年轻且有名,了解一下更多的情况也有助于以后相处。
  “还行吧,真阳的条件总的来说在宛州算是不错的,紧邻市区,区位优势大,交通也很方便,现在宛州翠屏机场也选址在真阳,加上市委对经济发展很重视,我们在招商引资上也有一些比较大的举措和动作,吸引了不少外资企业的进入。”
  沙正阳也没谦虚什么,人家肯定是作了了解的,还不如说些实实在在的,“宛州确立了以家电电子和食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一直按照这个方向在努力,加上本身宛州几大国企改制也比较成功,所以这一块就算是立了起来,加上基数比较小,起点低,所以感觉发展速度很快,但实际上你要和嘉州、汉都这些城市比,相差不是一星半点。”
  晁汉忠看了一眼对方,心里也是有些感慨。
  这家伙说你胖,你就还喘上了,你宛州和昭阳、涪岗这些城市比一比也就罢了,怎么就能和嘉州、汉都这些城市也摆到一条线上去了,合适么?
  人家是副省级城市,你就一个地级市,而且经济实力更不可同日而语,居然也在这里大言不惭的说这些?
  “正阳,不能那么比,嘉州和汉都那不一样,都是副省级城市,嘉州马上还要直辖了。”晁汉忠笑了笑。
  “晁哥,我知道你肯定心里在笑宛州市不自量力,不过我倒是不觉得。没错,嘉州和汉都的确与宛州差距很大,城市地位也不一样,但在现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一切皆有可能,就看你敢不敢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大干了。看看深圳和苏州、无锡这些城市,91年时候汉都还在苏州和深圳之前,无锡更是位列其后很远,但看看现在汉都早就被苏州和深圳远远甩在身后了,甚至无锡都比汉都GDP略高,如果说深圳是特区,有中央支持扶持,那苏州和无锡呢?”
  沙正阳含笑反问道:“这里边固然有苏州和无锡地处沿海这一优势,但是光是沿海这个优势来作为理由,恐怕还是有些说不过去的,沿海沿海,那么沿海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里?我觉得沿海的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思想开放,思路开阔,能迅速接受新鲜理念和新生事物上,可这些,难道我们汉都和宛州就做不到么?这好像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吧?”
  晁汉忠被沙正阳的话反驳得一时间无言以对。
  他也在琢磨沙正阳话语中的道理,但他得承认,对方并非强词夺理或者胡搅蛮缠。
  沿海地区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里?
  比如基础设施优势,比如区位优势,比如科研教育资源优势,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要说论科研教育优势,汉都恐怕比你苏州、无锡这些城市更有优势,好歹重点大学和央企院所这些也比你苏州无锡多得多吧?但为啥汉都却逐渐被苏州、无锡超越了?
  要论区位优势,宛州地处天下之中,人口乃至劳动力更是丰沛,但别说啥追赶超越,现在比起苏州、无锡这些城市来更是望尘莫及,这难道都是哪些客观条件优势么?
  恐怕沙正阳所说的关键是思想理念,从上至下的思想理念,似乎你地处内陆,天生就该比人家沿海地区慢一拍,天生就该等到人家尝试了,你才去效仿,自己就从未去尝试一下敢为天下先,就这种心态,这种观念,你怎么去领先?被人家赶超似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关键是这些思想观念的决定因素主要还是在干部身上,而干部的思想理念转变还是在各级领导班子身上,这就是所谓的钢班子能带出铁队伍,而班子强不强,关键在头羊。
  “正阳,没想到你倒是把这些问题看得很透啊。”晁汉忠吸了一口气,点点头,“你说的的确有些道理,有些因素并非天堑,关键在于我们的干部,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如果成天只是把追赶超越这些话题停留在嘴巴上,却不在思想根源找根子,不在落实执行上下功夫,光是玩嘴皮子,那都是白搭,我们就是天天在党校里学习一样没辙。”
  找到了共同的话题,而且也在观点上取得了一致,那么接下来的话题就自然更好打开了。
  两个人越说越来兴趣,一直到10点钟休息铃声响起,寝室里灯灭了,二人仍然意犹未尽。
  沙正阳也觉得自己这个舍友挺不错,虽然话语不是很多,但是提的问题或者说的观点都能到点子上。
  晁汉忠是在省计委工作,自然接触的范围也很广,尤其是其负责的能源矿产处这一块,恰恰也就和沙正阳很关心的一些情况有关联,所以也是有意结交询问,这也让晁汉忠有了发挥之地,自然不会保留什么。
  尤其是在对省内的石油和煤炭行业的一些内部情况,晁汉忠也介绍了不少外边人不太清楚的情况,也让沙正阳收获颇多。
  其中免不了也要谈到省里新组建的长河能源集团,晁汉忠也提到了长河能源集团目前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机制,有利于加强竞争力,但是几大煤企的加入又让长河能源集团显得有些臃肿。
第118章
艰难,把脉
  会议结束了,钟广标最后一个从会议室里出来,显得有些孤独寂寥,整个身体就像是背负了沉重的包袱,让他有些疲惫不堪。
  明亮的走廊照着他形单影只,他努力的振作了一下精神,加快脚步回到自己办公室。
  接手越久,越是能感觉到自己肩膀上的巨大压力。
  尤万刚没有骗他。
  对方说他早就想卸掉长河石油有限责任公司(长河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担子,但是一直未能如愿,一直到省里决定组建长河能源集团之后,这个担子才算是成功的交到了钟广标手上,但之前钟广标一直对尤万刚的这个态度持怀疑态度。
  在他看来或许长河石油有着国有企业都有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毕竟是这么大一个资源型企业,各项业务也在正常进行,没有理由像尤万刚所说的那么悲观,而且现在还把两家炼化企业也合并了近年来,形成了一体化,对于企业竞争力也有很大的提升,所以他觉得尤万刚是不是有点儿危言耸听的味道。
  但是随着调研日深,了解越多,钟广标的心情开始越发沉重起来了。
  他现在甚至没有多少精力去过问几大煤企那一块,对于他来说,摆在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长河石油和两大炼化的问题。
  冗员众多,社会包袱沉重,设备陈旧落后,技术研发投入低,开采成本日高,利润越来越少,这些问题他早就有思想准备,但唯有一个问题他没有想到,或者他没想到会这么严重,那就是可开采的油气资源竟然枯竭得如此厉害,而新勘探区域的情况不尽人意不说,而且还面临着和中石油那边各种扯皮纷争。
  这一个月他都一直在跑秦都和武阳两个地市,这两个市是长河石油的主要作业区,尤其是武阳,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消息都不太好。
  长河石油有自己的勘探研究院,技术实力并不弱,这几年里一直在划定区域内积极开展勘探作业,但是反馈回来的消息都不太好。
  或者说真的有价值的作业区都已经被中石油早早登记,哪怕人家还没有开展钻采作业,但也属于人家了。
  部分有些价值的区域则是两家登记扯皮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言难尽。
  因为这种扯皮纠纷,双方的冲突从前几年就随着长河石油这边的开采量下降而日趋激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6/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