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5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9/895

  “去年年底洪副总理来真阳视察,对真阳的印象比较好,国务院办公厅一位联系洪副总理的领导因为需要了解一些情况写情况专报,所以下来之后找我专门谈话,算是有了一些联系,我觉得也许可以通过侧面渠道让洪副总理了解到我们这个项目的一些现实具体情况,……”
  沙正阳这番话半真半假。
  的确洪副总理在视察真阳之后国务院办公厅的同志要对真阳的一些具体工作情况作详细了解,用于写情况专报,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内部的一些情况通传,同时也要作为一些调研报告的资料使用。
  沙正阳自然义不容辞,而且办公厅的人也知道洪副总理对这位年轻县长印象极佳,下来之后也曾几度提及,所以也都还是很看重沙正阳。
  当沙正阳主动结交之下,自然也有了那么几分交情。
  当然这几分交情要说起来还是有些浅了,只不过这种情况下,尝试一下也无不可。
  通过这种渠道来传递消息其实并不是十分合适,关键在于如何拿捏好分寸。
  沙正阳仗恃的就是洪副总理视察时间距离现在尚短,对真阳对自己的印象还很深,若是拖过两年,恐怕就那不好说了,现在如果有人能提及一句,起到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那就足够了。
  说白了,现在就是需要这样一个机会,而且是要副总理主动过问的机会,不能让外经贸部认为这是汉川省在绕过他们找了总理。
  沙正阳突然抛出的这样一条线让尤万刚和钟广标都是颇感诧异,但联想到洪副总理到宛州考察时的情形,他们虽然不在场但也略有耳闻,只是没想到沙正阳这家伙抓机会抓得这么好这么紧,居然由此而搭上了国务院办公厅的线。
  事实上你要说像尤万刚这样的高官在国务院办公厅里就没有一两个熟人,那肯定不可能,关键要在很短时间里把这条消息通过正常渠道转到首长那里,这就不容易了,而且你还得要做得自然,不能引发其他负效应。
  尤万刚和钟广标感触之余也没有多想,同意了沙正阳的意见,如果沙正阳的这个曲线渠道也未能达到目的,那就真的只能请两位主要领导出面直接找国务院了,那个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有负面的影响,但也顾不得了。
  ……
  陈一冈接到这个有些陌生的电话时还有点儿没反应过来,但是当那个清朗的声音响起时,他立即就想起了对方是谁。
  实话实话,对方给他的印象很好。
  “你好,小沙,怎么这个时候想到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你们真阳又有什么好的典型事例了?”陈一冈声音很轻,但是却带有一份自然而然的亲和力。
  “哦?你没在真阳县了?”陈一冈有些讶然,没当县长了?难道升任县委书记了?从对方语气里来看,不太像,而且他印象中对方担任县长时间也不算长才对。
  几句话之后,陈一冈大略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想要来拜访自己。
  陈一冈也清楚拜访自己的肯定不是因为来燕京看望自己,如果是私下的拜访,不会用这么正式的语气,肯定是有公务,不过虽然接触时间不算太长,但陈一冈还是知道这位能在二十度岁就能干到一县之长,应该有足够的政治觉悟和判断力,不会有什么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而且陈一冈也清楚洪副总理对这一位年轻干部很有好感,哪怕是回京之后也还两度提及对方,这很罕见。
  基于此,陈一冈同意了对方的拜会要求。
  半个小时后,沙正阳已经到了陈一冈的办公室里。
  他准备得很充分,但是他也知道这不是决定性因素,对方不会因为这些资料详实或者在汉川省委省政府心目中很重要就会通融。要让对方认可自己的想法,关键在于自己的构想或者观点能对对方有作用,或者说对方认为自己的东西值得让首长一看。
  所以他并无绝对的把握,但是他必须要来试一试。
  如尤万刚所说,一旦上升到公务层面,可能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哪怕是省里也需要认真考虑。
  陈一冈看得很认真很仔细,沙正阳也很有耐心。
  之前沙正阳也介绍了自己的来意和想法,对方未置可否。
  但沙正阳也知道这算是很给自己面子了,能看一看带来的东西,能听一听自己的介绍,这份人情已经很大了。
  如果无法打动对方,沙正阳也就准备到此为止,他也没有理由要求更多。
  当沙正阳注意到陈一冈将自己交给他的材料中部分重新回看时,他心里也有些激动,这是一个好征兆,意味着对方对自己的东西感兴趣了。
  陈一冈的确有些动心。
  之前沙正阳介绍来意时他就心中微微一动,能源行业体制改革已经筹划了很久,应该从92年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因为这个领域较为敏感,所以在推动的时候一直遭遇很多阻力,而且在很多方面也还需要探索,避免走偏带来的不利影响。
  但是在94时这个筹划骤然加速,无他因为从93年开始,中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而且94年的进口增速很惊人,特别是按照外经贸部和地矿部这边的预测,这种趋势几乎不可逆转,而且增速会越来越猛。
  按照相关方面的预计,去年原油进口数量是2200多万吨,预计到2000年,中国进口原油可能会突破5000万吨,但事实上从今年头两个月的进口增幅来看,可能在今年进口就要突破3500万吨,到2000年铁定突破6000万顿,对外依存度到2000年有可能会突破30%,这是一个非常惊人且危险的程度。
  能源体制改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行业改革那么简单了,这还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结合到了一起,更是平添了几分悲壮的色彩,如何既要确保中国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又要面对不断攀升的原油进口数量来实现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大课题了。
  陈一冈清楚办公厅在这个方面也在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甚至也在实质性的推动一些做法的尝试。
  而现在似乎汉川这个构想和方案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补充。
第043章
各有所图,勾起兴趣
  陈一冈的认真阅读给了沙正阳很大鼓舞,这是一个积极的风向或者说姿态。
  如果说没有多大可能,或许对方已经会考虑用什么样的言辞来婉言推拒了,但现在对方仍然在阅读,说明可能有戏。
  当然也不排除对方觉得需要给自己留几分薄面,所以就多看一看,以示重视。
  不过沙正阳觉得自己恐怕还难以获得对方的如此殊遇。
  沙正阳从不高看人心,陈一冈和自己看似处得不错,有些亲近,但是双方距离差距使得对方不太可能为自己付出多么大努力,洪副总理的一时高看不能说明什么,长期在办公厅里工作的他们怕是见惯了这类情形。
  也就是说,顺水推舟或者锦上添花的事情他们不吝一做,但是若是要煞费苦心或者雪中送炭之事儿,那就很难了。
  现在沙正阳要赌的就是自己这篇文章乃至加以佐证的相关资料能否勾起对方的兴趣。
  唯有对双方都有利的东西,才能使得这样的合作得以延续长久,也才能是对方产生动力。
  能源体制改革按照常理应该是国务院体改委来推进,但是体改委承担的责任太多太重,使得能源体制改革这一块一直进展不大。
  加之高层已将传出明年国家机构改革后,体改委可能要缩权为体改办,保留的体改委实际上已经是虚设,其原有很多权责还不明晰。
  加上从93年后中国一跃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持续猛增,原油对外依存度也是一路攀升,所以能源安全战略也纳入了中央的统一考虑。
  这也和能源体制改革结合在了一起,作为国务院的办公厅这方面来进行统筹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一块更多的还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具体承担。
  应该说这不是陈一冈的主要工作职责范围,但是在国务院办公厅里,工作包罗万象,很多工作没有一个十分明晰的界限划分。
  像有的工作你既可以交给具体行业分管的部委,也可以交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进一步研究,同样国务院办公厅自身亦可对这项工作来做一个研究分析,关键在于这项工作的轻重缓急以及领导对这项工作的关注程度。
  而后者往往是最难把握的,某位领导在某个时段可能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但是在过了某个时段,或者换了一位领导之后,这项工作就不是那么紧迫了,这都有可能,这要看作为下边人的审时度势的分析判断和揣摩上意的能力了。
  陈一冈对能源这一块的工作还是一折比较清晰的认识的,毕竟连续四年的原油进口高速增长在中央高层也引起了高度重视,特别是洪副总理更是多次听取了相关的专题汇报,这一点也是让陈一冈有些意动的主因。
  中石油这两年先后在秘鲁和苏丹以及中亚推进出海战略也就是一个前瞻性的行为,但中石油在中亚哈萨克斯坦方面的战略受挫有多方面因素,既有国内认为付出成本过高的因素,也有哈国态度不积极的原因,更有俄罗斯方面表现出来的抵触敌意有很大关系。
  目前中石油在秘鲁和苏丹的项目都还算正常,但这两地的开采条件和运输条件都无法和有着一定基础的哈萨克斯坦相比,中石油折戟,这个长河能源集团能行?
  陈一冈不清楚汉川方面在这样一个突破性举措上有多大把握,但是沙正阳找上门来肯定是得到了汉川省委省政府的授意。
  至于说为什么走这样一个渠道,陈一冈也是浸淫机关一二十年的老人了,自然清楚里边门道,而且沙正阳也并没有隐瞒什么。
  一边阅读,陈一冈也一边在思考如果要让这些东西送到首长面前,该如何来运作才合适。
  “小沙,这篇文章,还有这个方案都是你亲自操刀弄出来的?”陈一冈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谱儿了,但是有些关键的细节问题,还是需要搞清楚,避免出现一些低级失误。
  “不完全是,方案是我在省委党校学习时和一个舍友晁汉忠一起做出来的,我的一些想法看法,加上他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嗯,他是我们省发改委矿业能源处的处长,算是我们两人的合作吧。”沙正阳并不吝惜分功与晁汉忠。
  实际上本身晁汉忠也在这个方案中出力不少,当然创意想法是自己的,但是涉及到行业中很多具体的东西,自己连审批程序运作规则都不清楚,就全靠晁汉忠来弥补了。
  只不过晁汉忠也是一个耿直人,他认为这些东西只要行内人都清楚,关键是创意想法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直婉拒是作者之一。
  “至于说这篇文章,算是我到长河能源集团之后调研的一些想法,当然也得到了我们省里尤高官和集团公司钟广标总经理的指点,……”沙正阳坦然道:“现在我们准备着手推进得这个方案就是尤高官挂帅,钟总和我来协助,具体由我来落实,……”
  “嗯,我明白了。”陈一冈点点头,只要是沙正阳自己的东西就好。
  虽然他也很好奇沙正阳工作领域的如此大跨度跳跃,居然还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就拿出了成绩,但是这也恰恰是一个亮点,或者说噱头,领导和首长对此都会更多看一眼,要看这一位的新东西。
  “这样,我个人觉得汉川方面和你的观点和方案都很有意义,只是你也清楚这份东西还是需要走一个过程,当然我也明白你们的苦衷,时间不等人,这一点我会和领导说清楚。”陈一冈想了一下,“我想三天,最迟五天之内会给你一个答复。”
  也只能如此了,沙正阳出来的时候也很清楚这应该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了,没有谁会给你一个准信,再是紧迫急促,那也得要有基本的程序。
  至于说陈一冈如何去把这些东西交到首长案头上,这就不是沙正阳操心的事情了,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对办公室里的各种具体操作手法很熟悉,该让领导看到的绝不会耽搁。
  ……
  “汉川省?”方劲松疑惑的接过材料,却没看,只是看着自己的下属,他需要对方给自己一个说法,“汉川省什么时候有这么高的站位,关乎到中央的能源战略决策来了?”
  “汉川省对其全省的能源产业进行了战略整合,成立了长河能源集团,可能也是结合中央提出的打造世界五百强战略,长河能源集团是汉川省的头号种子,从其资产规模和营销收入来看,还是颇为可观的。”陈一冈耐心的解释,不过方主任这一关,其他都白搭。
  “那又如何?”方劲松皱起眉头,“中石油和中石化这边的改制整合方案都还在研究,汉川省虽然走的快一步,但是还是要服从中央的统一战略部署才对,他们这是打算干什么?”
  “方主任,我觉得还是很有新意的,而且我觉得操作性也比较强,你还有没有印象,中石油去年在中亚的项目被否决了……”陈一冈提醒道。
  “嗯,我有印象,据说当时中石油兴致高昂,但后来也就没有了声音,但我听说是几方面因素,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那边对中石油还是有些抵触,哈国开出的条件过高,国内评估之后认为不合适,否了,……”
  否决这个方案据说也还是引起了中石油方面的不满,为此还引起了一些争议。
  从经济价值和地缘政治角度来说,可能否决是合适的,但是从能源战略安全角度来说,这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哪怕可能在地缘政治上会引起俄罗斯方面的一些不满,但是中石油认为可以从其他方面来进行弥合,而不是在这个项目上退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9/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