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6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3/895

  沙正阳不慌不忙的把话题打开,“企业属性不用说,那就是用产品说话,在市场上论胜负,但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巨大结构性弊病,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扭转的。”
  “国企职工的主人翁身份如何来定位?你能一句话就把他们打发了?这会引发一些体系性的反思质疑,需要通过制度层面来解决,这就是社会属性,怎么来解决,国家应当要有政策老保障他们的这个后顾之忧问题。”
  “还有就是国家属性。”沙正阳继续阐述,“特定的国企,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要承担国家属性,甚至要把市场属性排在其后,这和企业本身的本质属性是相背离的,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也需要一些政策制度来解决,当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每个特定领域都要具体分析,另外就总体来说,承担了国家属性,那么就需要在一些资源和政策上予以补偿,这可能在其他经济成分来看,就不太公平,如何来界定,这也是一道难题。”
  完美诠释。
第095章
犀利深刻,敢于担当
  “沙总,这就是你对国企涉及到民生二字的理解?”王凡还不肯罢休。
  “嗯,还有一些需要补充的,涉及到我们国企职工,企业属性如果越来越重要,甚至国家属性和社会属性逐渐被剥离,那么是不是应当对之前他们的付出做出一些补偿,比如企业现在彻底推向市场了,要和市场经济接轨了,但是原来职工短期内无法适应,可能面临种种问题。”
  沙正阳在谈及这个问题时,异常严肃,格外认真。
  前世中从1998年到2002年的国企改革攻坚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谓凤凰涅槃。
  如果没有这一轮国企改革攻坚,也就没有未来的中国经济向好的基础。
  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国家在考虑其负面影响时,仍然有所不足。
  这可能是时代局限,谁也没有遭遇过这种局面,在沙正阳现在看来,从民生层面的政策兜底和社会保障上,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下岗失业,降薪转岗,重新技能培训,这种种角色转换对于职工个人的心理冲击,对他们所在家庭的冲击,结合起来就可能会对整个社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冲击,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性问题,中央需要严肃而认真的考虑,需要为他们划定一道维系他们生存和尊严的底线,这道底线应当由中央政府来保障。”
  这又是一番振聋发聩的观点,已经大大超出了作为企业的角度,而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从国家,从中央的高度!
  似乎是注意到了自己的话题跑偏,沙正阳略微收了一收。
  “不好意思,我有点儿激动了,话题也扯得有点儿远了,主要是我所在的长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即将面临着这样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旦完成了对三大煤业的三产业务整合,长川实业的职工人数将超过万人,管理团队竞聘只是第一步,而且据我所知,所有参与竞聘的团队都提出了减员增效,裁汰冗员的措施,而且最低标准都是要裁汰百分之二十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会有两千五百人以上的职工将要离开他们现有的工作岗位,有二千五百个家庭的顶梁柱丧失了收入,那么这会对这二千五百个家庭带来多大的影响?”
  “如果没有一个制度性体系性的政策来保障兜底,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他们未来的就业生存问题,这将极大的损害我们党和政府在他们乃至他们背后的家庭成员这样一个巨大群体中威信和形象,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稳定压力,这一点绝不容小觑。”
  “这就是你所提到的民生问题?”褚玉林点点头,问道:“你觉得政府应该在这方面更有所作为?”
  “嗯,涉及到一个巨大的群体,那就是民生问题,他们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虽然这是为了以后更好,但是摆在面前的现实是他们的利益受损了,那么国家如何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避免社会矛盾激化,尽可能平稳的度过这段过渡期,这是非常关键的。”
  沙正阳仰起头,似乎在思考什么,“所以我们在竞聘规程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越是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也就是能消化消纳更多岗位,避免裁员人数的方案,得分会更好,当然,这和你在方案中设定的营收和利润目标肯定有冲突,这就要看你这个团队如何来实现最佳平衡了。”
  ……
  从沙正阳办公室离开,褚玉林和王凡回到所在的宾馆,开始整理各自的采访资料。
  来汉都一个多星期了,原本觉得三五天就能搞定的一篇文章,现在看来似乎有越来越庞大,话题敏感度也越来越高的感觉。
  这既是好事,但是也就意味着难度更大。
  敏感度高,更容易吸引眼球,但是同样也意味着你所要承受的审查力度越大,如何把握这个尺度更是考验操刀者的政治智慧。
  东苑宾馆是每一次褚玉林和王凡来汉都时所定的宾馆。
  虽然是一家三星级酒店,但是因为地理位置有些偏,偏处东郊,所以客流量不大,环境相对幽静,服务质量也不错,这恰恰成了褚玉林和王凡最看重的一点。
  褚玉林默默的把录音笔里录下的内容选择性的重新听了两遍,然后开始在自己笔记本上寻找关键片段来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还要在一些重要金句和词语上细细咀嚼,体会其含义。
  做这样带有较为浓郁政治意义的采访是需要反复锤炼斟酌的。
  因为被采访者是根据自己的提问即兴回答,那么难免在有些话题上会带有个人情绪和倾向,如果不影响原则的,当然可以用,但是如果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解的语句,就要重新进行修饰,寻找到一些更具建设性和积极性的语句来调换,当然这也要征得被采访者的同意。
  王凡的工作方式略有不同。
  他更看重自己所记录的,尤其是自己专门考虑之后的提问,对方回答具有相当个性化或者特殊性的问题答案,这才是他最看重的。
  那种随大流的常规性话题答案,他不感兴趣,这在任何人嘴里都能获得,有些人甚至比沙正阳级别还高得多,话题性也强得多,但是回答无新意,那就毫无意义。
  王凡和褚玉林在采访时都各有侧重,王凡更倾向于一些尖锐的、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和话题,而且还会试图引导对方的回答,寻找一些更具冲击性和挑战性的答案,这也是他们二人组合写出的东西更有深度文章来。
  而褚玉林的问题则更倾向于政治正确和广度上,以确保文章能够获得发表,否则作为新华社的记者,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恐怕你别说文章上媒体,甚至连获得这样的采访机会也未必会给你了。
  所以褚玉林和王凡这对组合很好的结合起来,把这个度拿捏好,最终使得二人很有点儿金牌组合的感觉。
  看见王凡又在咬笔头,这是王凡陷入了深思状态的表现,褚玉林笑了笑,往往有这种动作,也就意味着这一次的采访最终获得的东西肯定会具有话题性和冲击性。
  褚玉林喜欢这样的结果,平庸的东西哪里都能找得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们俩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好的题材,但是一年下来能够真正激起震荡和争论的东西也就那么两三篇已经算是相当难得了,有时候经年也难得遇到一个好的题材,遇到了好题材但又能最终成功发表的就更难了。
  但这一次褚玉林觉得有机会冲击一下,为自己二人再度赢得一回赞誉。
  自己这个伙伴在制造话题冲击性上具有很高的水准,但是能不能确保刚好踩着这个线过关得以发表,那就要看自己把握节奏尺度的水准了。
  在来采访之前,褚玉林和王凡也是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的,否则他们也不会来。
  曾经汉川省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最年轻的县长,打造出汉川省最大的非国有企业集团——东方红集团,而且还推动了企业的改制,现在又成为汉川省最大国有企业集团的班子成员,推进的出海战略,获得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这些头衔有一个落在某个人身上,已经很难得了,但却是落到了一个人身上,这就不能不让人侧目而视了。
  “阿凡,怎么样,这一次选题不错吧?”
  褚玉林是广东人,虽然已经在燕京生活多年,口音变了,但是在称呼上仍然喜欢沿袭家乡的风格,他觉得这样更亲切。
  “褚哥,不是不错,而是非常好,几年没有遇到过这样犀利的人物了,不但思维超脱,而且还敢说。”
  王凡不断的用手中的钢笔在标注着,增添一些内容,有些是自己的一些补充,有些则是一些旁白介绍。
  “的确敢说,之前我和尤万刚钟广标都谈过,他们都有些担心这一位沙正阳的语言过于锋利,所以一再要求发稿之前他们必须要审阅一遍,我同意了,但这一次,我可能要让他们失望了。”褚玉林嘴角露出一抹得意的微笑。
  “哦?褚哥打算冒得罪汉川省里的风险?”
  王凡扬起眉毛,看来这两三年没有出更好的成绩让褚哥也有些按捺不住了,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机会,当然要把其发挥到极致。
  “谈不上得罪吧?”褚玉林眼睛微微眯缝起来,眼角多了几分冷意,“我征求过沙正阳本人的意见,他不认为他自己的观点有什么大逆不道,就算是有些意见可能会有一些争议性,但是他也赞同我的观点,那就是有争议性才能引起上边的重视和关注,他觉得这值得。”
  褚玉林最后一句话语气也深沉了不少,表情更见严肃庄重。
  王凡有些讶然,褚玉林接着道:“年轻干部中有如此魄力,敢于担当的太少了。”
第096章
内参
  王凡默然半晌,才缓缓点头:“的确如此,以他的年龄和现在的级别,换了是我,可能都未必愿意如此行险,只需要老老实实熬资历,厅级干部唾手可得,就算是省级干部,以他的头脑能力,只怕几率也相当大。”
  “是啊,正因为如此,才能显得此人的可贵之处。若是一个领导官员只顾着自己的乌纱帽而罔顾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义务和道德使命,那么这个人也就只是一个蠹吏而已,不值一提。”褚玉林也是感慨不已。
  “褚哥,那我们在发表这篇东西的时候也该好好斟酌一下,我们固然需要发人深省的东西来为上边提醒和建议,但同样也需要考虑到上边从他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接受度,嗯,或者说,我们也该有一些东西能让这一位的付出有所获才对。”
  王凡的话让褚玉林也很惊讶,对方是很少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的,这该是他来考虑的,但对方这一次却主动提及,说明这一次的东西的确敏感性太高,可能应发的争议强度也会很大,连要制造争议性的王凡都要建议自己谨慎行事了。
  “我明白,总要对得起我们这一趟煞费苦心的调查采访吧,所以我考虑还是要侧重于从企业角度,略微淡化一些从政府社会角度的观点建议,当然,必要的一些观点还是拿出来,但我觉得可以适当简略一点,不展开,留有余地,让人自己慢慢去回味。”
  褚玉林的话让王凡竖起大拇指,“高,褚哥,还是你懂这里边的分寸,有时候留有回味余地,往往效果会比和盘托出更具效果。”
  “唔,《半月谈》这边我准备做出来之后,我再考虑把这篇东西提炼一下,换一种方式,走内参渠道,……”
  褚玉林的话让王凡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褚哥,这就最好不过了,也算是我们能对这位沙总的付出有一些回报吧。”
  他们两人以褚玉林为首,走内参,需要褚玉林来决定。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需要考虑题材、时效、真实性、紧迫性以及社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还要经过上级层层审批,即便是褚玉林也不能轻易动用这个权力。
  “回报不回报我倒是觉得这一位看起来很洒脱,换了别人,恐怕早就趋之若鹜了,但这一位可真的是能沉得住气,不过这样也好,我觉得君子之交淡如水,保持这种距离,也许是最适合的。”
  褚玉林若有所思,或者是这个家伙欲擒故纵?那这家伙城府也太深了。
  ……
  陪着郭业山漫步在百花山公园的竹林小径中,沙正阳心情很不错。
  新华社这两位记者的态度他能感受得到,这是两个很有些棱角的角色,不是等闲记者那么简单,来的目的也不是单纯的做一个采访,而是真正想要挖掘出一点儿东西出来,这正合他意。
  采访时如何来说,沙正阳也是经过了慎密的考虑,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哪怕有些新意都难以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要让对方主动的来为自己的目的摇旗呐喊,那就得打动他们,让他们也觉得在这个话题上拓展开来,深入进去,能有大的价值意义,这才能达到目的。
  这些记者一样嗅觉灵敏思维敏捷,加之见多识广,又有无冕之王这块招牌扛着,特别还是新华社的,你想要随意摆弄他们,最终的结果就是被他们摆弄,甚至还得要把你给摆弄在坑里去。
  所以要想实现自己的意图,你就得打动他们。
  初一接触,沙正阳就清楚这两位不是靠单纯的人际关系或者小恩小惠能打动的。
  这和那些个借机混吃混喝捞点儿好处的野鸡记者不一样。
  你想要打动他们得靠有价值的东西,要让他们感动触动,要激发起他们的情感道义,乃至于认为这是他们作为新华社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才能让他们主动行动起来。
  沙正阳相信自己做到了这一点,这从后续和他们的对话就能感觉得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3/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