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6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3/895

  这几天她也一直在和沙正阳进行交流,也逐渐了解了沙正阳对未来长川实业的一些构想。
  建筑和房地产是沙正阳最看重的,因为建筑是长川实业中分量最重,而房地产不但因为和建设业务息息相关,而且沙正阳认为从明年开始国家会加大对住房体制改革的力度,未来十到二十年房地产业会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期,这将是房地产业的一个最好的时代,加之这个产业会对其他诸多产业都产生巨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所以沙正阳对其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建材板块。
  徐利平用了四十分钟来介绍建筑这一块的情况,在座的众人也听得很认真,这可能会是未来长川实业几年发展规划的基点,而建设业务更是根本中的根本。
  “……综上所述,建设业务是我们长川实业中最具竞争力同时也是能带动其他板块发展的一个基础产业,只有把这一块做大做强了,才能使得我们长川实业未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还能有效的带动辐射房地产、建材和运输、仓储以及商贸等业务,公司办公室与战略规划和管理部对这一块业务有以下一些建议,以供公司参考。”
  “第一,全面整合相关资源,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良性竞争。目前建设板块分散,各方面都各自为政,自立山头,这几大的消耗了企业相关资源而未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效果,甚至在相互之间还存在着恶性竞争,互挖墙脚等不良习气,这极大的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徐利平在这个问题上的调研做的很扎实,甚至很是花了一些自己私人关系来作了解,目的就是要拿出的东西让人信服。
第111章
不想打酱油
  傅蕾听得相当认真,而且用笔记本不断记录着一些数据,虽然这在给她的资料上都有,但是她还是喜欢用这种最简洁明了的方式来掌握情况。
  徐利平的调查摸底工作做得很扎实,如果他的这些情况数据都没有谬误,那么傅蕾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判断,未来的长川建设实力的确很雄厚,基本上可以达到全省第一流的建筑企业水准。
  无论是建筑总包,还是在石化工程和矿山,还是在道桥和水利水电,亦或是市政工程,这个由六大建筑公司整合起来的超级建设企业,基本上把所有建筑领域的高等级资质都具备了。
  这不仅仅是资质问题,而是在技术人员储备和设备方面都拥有相当强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长川实业相当大一部分资产和员工都压在了这一块上。
  当然这个建设企业的实力很雄厚,并不代表这个企业的实力就强,如果从其去年的营销收入和利润综合来看,这个企业就显得相当的平庸,甚至很垃圾。
  长河能源集团内部的所有建设项目都被其垄断,而且还几乎拥有不受限制的信贷融资,如此优势之下,所有人都发现偌大的长川建设(包含三大煤建)几乎就是把着门坎耍横,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业务都是在长河能源集团内部,百分之二十来源于汉川省级政府和武阳、秦都两市的政府工程,甚至在汉都市都没能拿到一个像样的工程项目,更别说在外省市开展业务了。
  业务范围的狭窄也就罢了,问题是其利润率也低得可怕。
  不到百分之五的利润率,让占用了巨大资金流的这个企业显得很是寒碜,哪怕可以用冗员太多造成的成本过高来解释,也很难说服大家你这个4.5%的利润率怎么对得起这么多有利条件和优势资源对你的倾斜。
  徐利平介绍完毕之后,就是对这个板块的评估和建议。
  这个评估和建议是由战略规划和管理部与办公室、审计部拿出来的意见,综合了长川建设的几个明合暗独的企业的状况分析,给出了建议。
  建议并不复杂,那就是将长川建设打乱整合后按照各自的优势领域进行重新组合,成立两家企业,一家以石化、矿山、水利水电为主兼顾其他的建设公司,一家以道桥、市政为主兼顾其他的建设公司,这样既可以确保一定程度的竞争,同时也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扬长避短,良性竞争。
  “老曹,你说说你的看法。”沙正阳点将。
  曹汉锦是除了梁逢春之外另外一个保留下来的副总。
  对这位曹总,沙正阳也是做过一番了解的,他是搞后勤出身的,后来深得前任长河石油常务副总张科的看重,便提拔到担任办公室主任,再后来张科有意提拔其担任长河石油总经理助理但却遭到了谢福才的坚决反对,最终未能如愿,后来才调任长川实业担任副总。
  这个人在经济上没出问题,说明还是相当谨慎,而且沙正阳也和对方接触过,总的感觉是颇知进退,看问题也还是比较精准,对日常事务也很熟悉,但看问题深度上还有些欠缺。
  “那我就来说说。”曹汉锦皮肤白皙,头发梳理得很有风范,一件休闲衬衣穿在他身上很有点儿儒商气息,虽然在沙正阳、徐利平和傅蕾先后进入长川实业之后他显得很低调,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无所作为了。
  作为长川实业的“元老”,曹汉锦早就知道吴庆龙和李伯丰没有好下场,原来肆无忌惮也就罢了,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风色。
  省里本身就是有针对性的要解决这些遗留问题,而且现在本身企业进行整合之后就面临着大幅度的调整,可笑吴庆龙还觉得这个总经理非他莫属,拖了这么久只让他主持工作却不扶正本身六意味着很深的含义了。
  所以曹汉锦一直和吴庆龙和李伯丰保持着距离,甚至在梁逢春主持工作期间也显得很淡然,分派的工作不推不压,但是也绝不主动积极,因为他很清楚梁逢春只是一个过渡,别说省里或者集团公司,就连自己都觉得梁逢春不够格,这样庞大一个企业集团,岂是梁逢春的能耐能操盘的?
  当然曹汉锦也不认为自己就有机会可以操盘长川实业,这一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同样他对沙正阳的到来还是持怀疑态度,当然这是在之前的看法。
  之前在他看来,沙正阳或许在搞企业上是有一套,东方红集团打造出来不是花架子,那是实打实的本事,但是那是白手起家,而且那是乡镇企业。
  沙正阳在那里一言九鼎,完全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意图来干事儿,所以当踩准了节奏瞄准了方向,那么一炮而红进而迅速壮大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是在长川实业,在国企中,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东方红没有多少包袱,而长川实业呢?
  东方红没有那么多羁绊,头上没有那么多婆婆,而长川实业呢?
  东方红内部沙正阳可以一言而决,而长川实业呢?
  别看现在沙正阳董事长兼总经理,还是党委书记,还有徐利平这个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但是傅蕾呢?贾治国呢?
  别看傅蕾是个娇滴滴的女人,但是曹汉锦却知道这个女人没那么简单,不但有背景,一样有能力有手腕,短时间里沙正阳你或许可以压一压对方,但是久而久之,你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能耐本事和业绩来,恐怕傅蕾就不会买你的帐了。
  同样贾治国也不会俯首帖耳,纪委系统通过对长川实业的“清洗”已经立下了威,同样也让公司内部很多人大为忌惮,在很多开展业务时,就免不了缩手缩脚了,曹汉锦都听到不少闲话,那就是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拉倒,要去多花点心思拉点儿业务,那还得要评估一下有没有风险。
  当然这种说法有点儿夸张,或者说有些人这是在借纪委的廉政制度来调侃某些东西。
  但不得不承认,在以前的很多业务开展过程中,免不了一些诸如公款吃喝和赠送礼物特产等方式来拉近关系,同时一些红包规则和隐形回扣等行为一样在各个企业中大量存在。
  当没有出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司空见惯的潜规则,而一旦出了问题,牵连出来,似乎人人都跑不掉,这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来大家一直按照这个规则进行运作的商业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曹汉锦不认为沙正阳的到来就能让乱成一团糟的长川实业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巨变。
  但这两个月的情形却让曹汉锦觉察到自己之前的判断似乎有一些偏差。
  第一是省里和集团对沙正阳的支持力度超乎寻常,超过了他之前的预测。
  沙正阳启动的改革措施在曹汉锦看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却不能以这样狂飙突进的方式来集中推进,而应当考虑从某一个小一些企业的来试点,取得一些成效之后再来逐步推进,但沙正阳却毫无顾忌的在建筑、建材和房地产这最重要的三大板块全面启动。
  曹汉锦相信在这两个月里无论是省里还是集团公司,甚至沙正阳本人恐怕都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带来的各种利益冲突可想而知,一些利益受损者不可避免的会以各种方式来阻挠和破坏。
  你要断人家财路,你要破人家饭碗,人家能不和你斗一回?
  但是沙正阳表现出来的强硬和淡定,也包括他的周密准备让曹汉锦意识到恐怕这一位的狂飙突进是有底气而来,而不仅仅是省里和集团公司对他的支持。
  或者说省里和集团公司的支持早就在这一位的算计之中,他也很清醒的知晓省里和集团公司对其的支持力度会前所未有,而这一点和中央的政策精神方向把握息息相关。
  第二是沙正阳对长川实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方略有着相当精准的定位和认知。
  在这一点上曹汉锦本来是颇以自己的头脑清晰和看法独到自傲的,但是从这一段时间沙正阳安排徐利平有针对性的调研,以及沙正阳在这一块上的改革方案上表现出来的前瞻性,曹汉锦就不得不承认自己走眼了,不得不承认省里安排沙正阳这个年轻人出任长川实业董事长是有备而来。
  正因为如此,曹汉锦这段时间才主动和对方接触,想要了解对方在对未来公司的主业发展上的一些看法和安排,而对方表现出来的善意也让曹汉锦意识到自己原来那种待价而沽的心态需要改变了。
  公司还缺一个副总,如果自己不能表现出足够的价值,恐怕沙正阳会毫不犹豫的继续引进符合他用人口味的人才,在这一点上曹汉锦发现沙正阳比之前他接触过的任何一个领导干部都更大胆更激进。
第112章
荟萃
  心念百转,但曹汉锦脸上的表情却是丝毫不变,一副沉静自若的气度,“那我就先来说说?抛砖引玉吧。”
  “说吧,都的要说,老曹你在咱们长川实业也算元老,自然也有你自己的见解,这一次咱们就是凝聚大家智慧,要拿出一份咱们长川实业未来发展方略来,可以说咱们现在是绑在一条绳索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也希望大家不要顾忌什么,说清说透,有不同意见最好,也能让大家从不同角度看到不一样的问题。”
  对于曹汉锦,沙正阳并无太多偏见,处于这个时代中和那个环境下,你要说谁有多干净,谁都是一尘不染,估计没谁能干到这个位置上,但是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度,自己心中要有一个底线。
  从这个角度来说,曹汉锦还算过关,但至于说曹汉锦能力本事,沙正阳解除了对方几回,只是觉得对方还算知进退,识时务,其他还看不出来。
  这一次党委会,实际上也是对整个公司党委成员们的一个考察,也就是对公司管理层的一个考察。
  目前长川实业还远未达到真正的完善的现代企业规范,党委会其实就代替了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集决策和执行为一体了,这种模式看似高效,但是弊端也不少,尤其是从监督机制上来说更是欠缺,但就目前来说,也只能如此,只有随着企业日渐规范化才能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那我就说说。”曹汉锦清了清嗓子,“办公室与战略规划管理部把建筑板块放在第一,其实已经充分说明了建筑板块在我们长川实业中的特殊地位,刚才那些数据也足以说明建筑板块的重要性和基础地位,我不需要再赘言,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建筑板块我们下一步该如何来作,如何来谋划,让其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了话题,曹汉锦的开场白很到位。
  “我注意到前期沙总和我谈过,强调了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我们长川实业是国企,而且是全省最大的超大型国企集团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肩负着国企改革攻坚战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我们的责任重大,既要下海游泳,迎接市场经济挑战,为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企业,同样我们还要承担作为国企所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沙正阳有些讶然。
  之前他是和曹汉锦谈过,但是也是浅尝辄止,一掠而过,根本没有谈到这么深,但是曹汉锦显然是捕捉到了自己近期的一些观点想法,而且还自己加以琢磨研究,才得出了这样一些观点。
  光凭这一点,曹汉锦就不简单,之前自己还是小觑了这一位。
  “建筑板块容纳了我们长川实业一半的职工,同时其产值在整个长川实业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其利润率和资产回报率却很让人失望,如何来盘活这一块,让其真正成为我们长川实业的顶梁柱,先前办公室和战略规划管理部已经提出了一些意见,我注意到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扬长避短,组建两个各具特色优势的建筑企业,形成良性竞争,这一点我基本赞成。”
  基本赞成,但是同时也意味着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这让包括沙正阳在内的其他人都感兴趣起来,想要听一听这位长川实业的“元老”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
  曹汉锦也不卖关子,直抒己见:“组建两个各有优势的企业我是赞同的,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我能长川建设这一板块的庞大资产和实力,三大煤建公司任何一家企业摆在省里都能数得上字号,当然我们要打造的是进入全国市场甚至进入海外市场去参与竞争的企业,所以整个板块整合后形成两个企业是可行的,但是我注意到办公室和战略规划管理部过于强调要形成各自优势特色,我的感觉是过于强调专业化,而忽略了其综合化的实力,……”
  沙正阳抿着嘴,琢磨着对方的意思,对方看样子是不太认同组建这种专业性更强的两家企业,而认为应当兼顾综合实力。
  “我仔细分析过我们我们长川建设加上三大煤建这几家企业,长川建设的前身是长油建设、秦都石化建筑和武阳石化建筑,也就是说三年前这还都是六家企业,而根据我的了解,三年前,长油建设在全省建筑行业排名无论是以总资产还是产值来计算,都是排在前三,而东神煤建和长流煤建都排在全省前十,其中东神煤建排在第六,长流煤建排在第七,哪怕是最小的伏虎煤建和武阳石化建设排名也都在全省建筑企业中的前二十,秦都石化建筑排名在全省第十一,……”
  “这其中辜科凡、魏君雍、吕雪松等人多次荣获过全省优秀生产工作者的称号,他们在管理上也都相当有一套,可以说各有特色,……”
  “长油建设算得上是一家综合性的大型建筑企业,魏君雍执掌的秦都石化建筑虽然规模略小,但是管理团队能力强,效益好,技术实力强,吕雪松的长流煤建更是走出汉川,在秦省和甘省都有业务,做得有声有色,现在要把这几家企业进行整合,我个人觉得完全可以是打造出两个各具优势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这个综合性我觉得从其实力上来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是在其未来业务的倾向上略有侧重罢了,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他们不必过于拘泥于所谓优势特长,而更应该利用未来国内建筑产业大发展时期,力争做到更强,……”
  大家都听出了曹汉锦的意思,要把目标定得更长远一些,长川建设和三大煤建进行整合后组建新的两家建筑企业,那么这两家建筑企业的定位都应当是综合性的大型建筑公司,只不过在未来业务的发展上略有侧重,而不宜现将其方向确定,让其按照某个指定方向去发展。
  “嗯,老曹的意见很中肯啊,我们的想法还是太主观了一些,先就把这未来要成立的企业的发展方向确定了,老曹的意见则是要鼓励他们在发展中来自我完善,侧重和倾向应当在发展中自己来选择,我的理解是这样,老曹,是不是?”
  沙正阳的话让曹汉锦也很吃惊,这家伙的领悟能力很强大,一下子就捕捉到了自己的意思,他也没有掩饰:“对,沙总,纵观当下我们省内建设企业,我们没有理由自轻自贱,如此好的资源,这么多优势,现在省里又有这么好的政策支持,我们理所当然的要把这两家企业做大做强,我个人观点,下一步的竞聘中,不但要以各个团队的模式竞争,同时也要在未来三年的业绩数据来作为考核的标准,假如第一年未能达到考核标准。”就应当按照规定予以处罚,而第二年的业绩仍然无法达到标准,竞聘则应当取消重新进行竞聘,……
  这也是应有之意,竞聘不是万能灵丹,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这一块实际上在竞聘规则中已经有罗列,但是在业绩考核标准的具体数据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并按照当下的标准和未来公司对其提供的支持力度来确定。
  虽然早已经意识到能够走到这一类岗位上的角色都非易与之辈,但曹汉锦今天的表现还是超出了他之前的预料,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曹汉锦显然是做过充分准备的,这个态度就更重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3/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