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6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895

  “嗯,这个想法不错,不过要明确一点,成立这个机构的目的是要加强党对大型企业的领导,这个领导我的理解是多层面的,含义比较广而深。”扶了扶眼镜,老人抬起目光,看着坐在下首的几位同志。
  “目前国企改革已然拉开大幕,我们的责任重大,如何来更好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让作为我们公有制经济主体的核心骨干企业迎难而上,有所作为,这是摆在我们在座大家面前的历史责任,可以说我们的探索将是历史性的,会为下一步更好的抓好国有企业发展工作奠定基础,……”
  下边几个人都记录得很认真,不时点点头。
  “这个筹备组的人员要精心挑选,不要拘泥于框框架架,因为我们这是在做一项以前从未做过的工作,所以要敢于打破窠臼,体改委那边有不少头脑清醒思维新颖的同志,可以好好选一选嘛,还有一些在地方上表现优异,有着丰富经验和创新意识的年轻同志也可以选一选嘛,……”
  下边的几个同志对于首长的要求都略感诧异。
  体改委那边选人当然没问题,体改委在国家机构改革中已经撤销,变为体改办,体改委虚设为一个国务院议事机构,所以在人员上可以选用,但是地方上选人就有点儿难度了。
  既要在大型企业工作方面有经验的,还要对改革探索上有新意见地的,而且大家都注意到了首长提到了年轻干部,这是一个泛指虚指,还是有感而发?
  似乎是注意到了下边同志的一些感受,老人点点头:“选人用人上,要多考虑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大型企业工委,面对的就是大型企业,那么大型企业如何巨轮出海,这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都要面对的问题,WTO日渐逼近,我们的企业都要在这个规则下学会迎风搏浪,这对于我们的国有大型企业,对于我们大型企业工委都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总理,这一点上,我们也都有一些考虑,一方面如您所说体改委内还是有些同志思路开阔,头脑清晰,同时也有丰富经验,地方上的干部,我们觉得在大型企业的运作经验上,在对未来走向世界迎接全球化挑战上的综合性应对上,恐怕……”
  “你啊你,不要小瞧了地方上的同志嘛。”老人笑了起来,“眼光放宽一些,不要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别人都不放在眼里,事实上我们地方上一些国企发展势头很猛,不少省市都提出了要打造世界五百强,要大船出海,迎接挑战,一些年轻干部表现出了相当果敢的魄力和勇气,也展示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远见,这些地方国企的表现一样值得我们未来大型企业工委的同志在未来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老人这番话表达出来的意思就很清晰了,不要关上门来称孤道寡,看不上地方上的干部,要全方位多角度的选人用人,优中选优。
  这个意思也让一干人若有所思,看来首长对下一步大型企业工委的期望值很高,也寄予了厚望,希望大型企业工委在下一步工作中云集各家智慧,有所作为,而不是坐井观天,当井底之蛙。
第003章
新出路
  其他人都已经离开了,只剩下一名中年人留了下来。
  “大人,大型企业工委的工作责任和目标我们已经有了大略的框架,但是我们还是觉得不够完善,总觉得太过宽泛或者笼统,流于形式了,有些抓不住重点。”
  中年人字斟句酌。
  当筹备组暂时让自己负责的时候,他才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之前也以为就是一个临设性的机构,甚至会是一个短期过渡,但是接手之后,才感受到来自中央的巨大期望。
  这么多大型企业未来的发展靠什么?
  靠班子,靠人才,靠前瞻的思路和远见。
  大型企业工委要抓的首先是人,要选好人用好人,才能让这些负重前行的企业能和国外企业竞争不至于落败。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种种企业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丰富的经验,但是总体来说,和国外企业,尤其是那些大型跨国巨头们从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和发展速度来看,国内企业还是落后了,而且距离还在拉大。
  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晰那,如果不迎头赶上,那么这种距离会逐渐演变成全方位的,甚至变成战略性的差距。
  “但是这项工作以前我们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和感受,尤其是未来国家要加入WTO,我们的国企,尤其是这些大型央企,要和国外那些跨国巨头们同台竞技,怎么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心里没太多底气,很着急,但又觉得有些迷惘。”
  “哦?”老人身体微微后仰,目光明亮锐利,落在对方身上,“寿喜,压力这么大?”
  “大人,我说的是实话,我们一班人都心急如焚,感觉到肩头担子很重,国家和欧美国家的谈判日益加快,大家都清楚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大势所趋,而一旦加入,我们国家就必定要在很多方面履行当初的承诺,而我们的企业,尤其是我们的国企在这方面却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国家才会推动国企改革,以应对未来的局势变化,确保我们的国有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不遭遇失败。”
  魏寿喜语气诚恳中透露出几分焦急,“国企改革是一场攻坚硬仗,但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造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国有企业,让这些大型国企成为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经济体系的中流砥柱,让更多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巨大红利,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和一旦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涌进来的国外巨头们同台竞技中保持我们自己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要能够经受得起他们的挑战和贴身肉搏。”
  “嗯,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推进国企改革的意义所在,怎么,心里没底?”老人含笑问道,他感受到了对方内心的焦灼,为其打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共产党人千难万阻都跋涉过来了,难道就没有这点儿勇气和信心?”
  “大人,不是没信心没勇气,而是我们担心因为我们自己工作上的不足而影响到全局战略啊。”
  说来说去还是缺乏信心,但这恰恰是责任心的表现。
  魏寿喜不是那种邀功诿过的人,他希望自己承担的每项工作是真正能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组织,这样重大一份担子交在自身上,虽然自己只是一个临时筹备小组的办公室副主任,但是他深知责任重大,务求做到最好。
  老人微微点头,他能感受到对方的压力。
  魏寿喜也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干部,在财政部和国家计委工作过多年,后来又调到中组部工作,可谓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正因为如此,对方才越发感受到肩头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这一次中央成立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目的就是要作为推进大型国企改革的一个坚实后盾,从组织人事上、从宏观战略决策上来加强党对国企改革的各项指导引领。
  可以说中央对大型企业工委寄予了厚望,绝非简单的一个临设性的上传下达机构那么简单。
  中央的一些战略决策,组织上对大型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些构想,对一些事关国计民生行业的宏观规划,都要通过大型企业工委来得以落实体现。
  “寿喜,要有信心,我们国企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一来我们还有一段时间可以缓冲,二来,我们坐拥地利,外国跨国巨头们进来,他们也会有一个水土适应期,我们大型企业工委现在的责任就是要帮助我们的大型国企尽快适应新形势,尽快转变自身机制,尽快形成战斗力和竞争力,你提到的我们的职责和目的,就是要围绕这几点来。”
  老人的话让魏寿喜稍微放松了一些,他接上话道:“大人,我们现在基本上确定了两个大点,这也是中央提出来的目标职责,第一就是抓好大型国企组织领导配备,尤其是班子成员配备,从组织队伍上确保中央政策精神能够在大型国企中贯彻落实;第二就是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角度来抓好大型国企班子建设,要让大型企业班子成为一个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和经验的班子,不断探索新时期下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发展的新路径、管理的新模式。”
  “嗯,这个目标责任确定得很好,第一点和第二点相辅相成,既要确保党的引领指导作用,又要积极推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班子建设,这两者不矛盾,而且还要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老人点头微笑,认为筹备组在前期的一些工作还是有效果的,虽然筹备时日尚短,但是能迅速从理论上明确方向,这也就是一大进步。
  “大人,我们觉得这两点虽然算是把大框架确定下来了,但是我们还是觉得不够,缺乏一些丰满的血肉,或者说太虚化了一些,我们希望找到一些更具有明确指向的东西来,嗯,让企业也能有一个较为具体的构想。”
  魏寿喜努力想要把自己内心所想表达出来,但是总觉得有些词不达意。
  “嗯,我明白寿喜你的意思。”老人点点头,“前两者代表中央对大型企业工委的意见,那么大型企业工委要严格遵照中央意图来执行落实,那么我们大型企业工委在此基础之上也要有大型企业工委自己的一些东西,相对细化具体的东西,比如,在落实党的领导下,我们应当采取那些方式和措施来呢?再比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不是一味照搬西方那一套东西,有没有需要结合我们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特点?……”
  “……,再比如,如果这些过于笼统抽象,我们大型企业工委是不是应该在更具体的一些方面来有所作为,国家经济宏观战略和产业规划的角度来拿出一些东西来?……”
  魏寿喜听得很认真,手中的笔飞快的记录着,特别是听到首长提到了后面的东西,结合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宏观战略和产业规划这个角度,他也是脑海中一动,大型企业工委要有自己的东西,要在中央大政方针之下更细化具体的一些东西,当然不是指细化到具体个案上,而是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产业规划来谋划,这一点应该加入进去。
  “首长,您提到的宏观战略和产业规划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好,不过这可能需要和国家发计委、经贸委以及信产部等部委协调,……”魏寿喜稍微迟疑了一下,这一步跨得有点儿大,但更具主动性,他当然乐于见到,但这需要更高层面来协调。
  “这没什么,都是为了工作,中央成立大型企业工委的目的也很明确,走市场经济道路,但是同样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国有经济怎么来发展壮大?这条路值得探究摸索,大型企业工委就是要先行一步,做一个探索者和引领者。”
  老人的态度很坚决,这也让魏寿喜大为放心。
  “在这一块工作上,我提到了,既不能默守陈规按部就班,也不能生搬硬套东施效颦,而要走汲取外来先进经验与我们国有企业特点相结合并加以创新的路径,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发展的路径,同时也要主动为我们国有经济在未来总体经济格局中的定位发展寻找新方向新途径。”
  魏寿喜默默点头。
  “所以在大型企业工委筹备工作上,要多角度多层次的物色挖掘优秀人才,特别是一些既有政府部门工作经验又在企业中有着突出成绩,特别是在企业改革中有新思路新创意的干部,……”
  魏寿喜意识到大人对现有的大型企业工委筹备组的工作还是不太满意,至少是期望上有差距,特别是提出了要有新思路新创意,要有突破性的思维这一块上,显然还没有达到他的要求,而且认为这和筹备组的人员组成结构有一定关系,大多都是来自部委,实际经验上欠缺一些了。
  这恐怕需要改变。
第004章
新动向
  “魏局长你好。”接到对方的电话时,茅向东还真有些惊讶。
  听闻对方好像调到国务院下边某个筹备小组筹备负责大型企业管理的一个部门,初步定名为中央大型企业工委。
  这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以及权限都尚未对外公布,应该还是一个研究阶段,但毫无疑问应该是针对今年就要全面启动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特别是中央直管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工作。
  茅向东和魏寿喜并不算熟悉,自己走马上任担任组织部长时,对方还在中组部干部五局工作,但是联系并不多。
  因为对方是负责企业干部管理,而中组部所管的企业干部,和地方上就没多大关系了,顶多也就是在牵扯到所在地方时征求一下意见,但拿更多的都是程序上的,考察考核都主要是在企业内部。
  所以当对方自报家门时,茅向东都愣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茅部长,有些冒昧打扰了。”魏寿喜话语里还是相当客气的。
  他和茅向东的确不熟,因为对方虽然担任汉川省委组织部长,但是时间并不长,他和对方联系也很少,汉川没有什么大型央属企业,加上他的工作范围也相对较为狭窄,所以和对方没啥交道。
  “魏局长,你太客气了,有什么需要我们汉川这边协助的么?”茅向东有没有多客套,既然人家都把电话打到自己这里来了,那肯定是有什么具体事务,所以他也就开门见山。
  “的确有点儿事情,嗯,可能你也知道我现在调到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筹备组这边工作,按照中央领导指示,我们工委需要选拔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眼界思路开阔、创新精神强的干部到工委里边来工作,近年来汉川国企表现不俗,我想了解一下,有没有一些合适的人选,比如说在国企改革或者企业经营发展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嗯,最好是经验丰富一些的干部,……”
  魏寿喜的话让茅向东心中忍不住泛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这是在对号入座么?
  这边省里刚确定要让沙正阳到中央部委上挂锻炼,魏寿喜就打来电话了解,而且这指名点姓要在国企改革或者企业发展经营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汉川最大的省属国企就是长河集团,沙正阳在其中各方面都表现卓越,难道不是为此而来?
  只是茅向东还是有些想不通。
  如果上边有着意思,还用得着这么云遮雾罩的绕圈子来?魏寿喜是中组部干部五局副局长出身,眼界很高,恐怕寻常人要想向他推荐干部,也很难获得机会,尤其是在中央如此重视大型企业工委的筹建情况下,所以这种可能性还真不大。
  或者真的就是赶上了这个机会?
  那沙正阳就真的踩着狗屎运了。
  见电话里茅向东半晌没吱声,魏寿喜有些讶然:“茅部长,……”
  “噢,魏局长,我在听。”茅向东想了一想,“这两年省里国企的确有一些新的改革举措,嗯,我高官河集团组建,也就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精神,要打造世界五百强企业,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中西部地区打造第一家世界五百强,……”
  魏寿喜很耐心的听着。
  “魏局长这么突兀的一说,我刚才就在思考,我们长河集团的确有一个年轻干部表现很突出,而且也是我们省里的青年后备干部报到了部里边,不知道魏局长是否知道?”
  “哦?哪一位?”魏寿喜一愣,他还不太清楚,而且他现在主要工作都放在大型企业工委筹备这边来了,虽然部里边的职务还没免,但实际已经没有在那边办公了。
  “嗯,长河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沙正阳。”茅向东略显矜持的问道:“不知道魏局长有没有印象?”
  “哦,是他?就是那个在《半月谈》上那一位,嗯,长川实业的班子建设改革,我有点儿印象,他是长河集团的副总?副厅级?”魏寿喜有点儿印象了,“他很年轻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