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895

  “比如,高端装备制造、尖端材料、芯片、信息产业,这些就比较有难度了,一来这个范围很大,二来,外资和私营企业在这些领域表现出了勃勃生机和强劲的竞争力,国企应对他们的竞争,该如何来保持自己的优势?三来,有些行业领域,国有企业的劣势,表现会很突出,比如信息产业,私营企业更为灵活的机制更敏锐的嗅觉使得他们如鱼得水,而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笨拙了,这一块上,如何来解决?”
  不得不说蔡政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还是相当厉害的,沙正阳和他探讨过相关产业,比如高端装备制造和尖端材料产业,这一块是未来中国工业的基石,这两块上欠缺了,那么一切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这两块的范围有太大了。
  或许国有的科研院所在研发力量上具有厚重的实力,但是要把研发力量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该怎么来运作?是和国有企业合作,还是不拘一格,与外资和私营企业合作?
  和国有企业合作那是老一套,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和外资合作,风险更大,与私营企业合作,应该是最新突破,但是优点缺点一样多,特别是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合作,这都需要探讨,而在这种合作中,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是否可以加入进去成为助推剂和催化剂?
  另外在信息产业上,沙正阳也提到了,未来信息产业会非常关键,这个信息产业是广义的,并不只局限于计算机相关产业,而包含更广泛的知识经济产业。
  蔡政对沙正阳提出的这个信息产业应该归类为第三产业之外的第四产业很感兴趣,两个人为此探讨过许久,当然蔡政不完全认同沙正阳的观点,认为沙正阳的一些理念太过模糊,更多的还是归类于第三产业中。
  这个理念本来也就是一个前瞻性的概念,沙正阳本身也似是而非,但他认为随着社会发展,也许第四产业的观念会逐渐形成。
  “政哥,这些问题该如何来解决,恐怕不是你我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花上几天时间来就能解决的,我们只能提出一些思路和想法,顺带也可以有一些我们自己的建议,但是因为这涉及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是大型企业工委,只能从大型企业工委管辖范围来考虑问题,如果延伸一下,嗯,是不是可以把大型企业和国有资本与其他性质和形态的企业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也纳入进来进行研究呢?我觉得是可以的。”
  沙正阳的话有些绕,连蔡政都听得有些迷糊。
  “正阳,你能不能说具体一点儿,举个例子。”蔡政忍不住问道。
  “那我举个例子吧。比如芯片产业,或者比如电脑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这细分类,谁都知道这是信息产业皇冠上的钻石,国之重器,不能操之于别人手中,但是我们面对的却是欧美在这一块上绝对领先优势,如何来破解这个困局难题?”沙正阳问道。
  蔡政大概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点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觉得这类产业以国家来牵头投入巨大,但是效果却未必好?也会有一些其他负面作用?”
  “对,这些本身就是纯粹产生于实验室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细分产业,在美国,这种结合,加上风险投资的发达,使得其结合得十分完美,而在我们国家却明显慢了几拍,未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这类机会还会不断涌现,我们前面没抓住,那后边该如何来抓住?”沙正阳沉吟着道:“骤然要让我们国家一下子学美国,国情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不太可能,但是我们也还有一些其他可以借鉴的,比如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
  沙正阳的话让蔡政很敏感,他立即道:“中金和国投,不是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了么?”
  “远远不够,而且说实话,做得远谈不上好。”沙正阳嘴角露出一抹哂笑,“如果国家投入巨资变成了一个专门为盈利为奔走的企业,那意义何在?把目光聚焦于金融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板块不是说不行,对经济发展的确有好处,但是却缺乏战略大局观和责任意识,或者说他们在下意识的规避风险,因为新兴的高端战略产业风险很大,他们不愿意承担,但是你不愿意承担,谁来承担?都交给私营资本,他们现在能不能扛得起?中国还缺乏一个时间段来过渡,让私营资本壮大起来,走市场经济模式让私营经济进入这些板块,还需要假以时日,……”
  “你的意思是国有企业中应当有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扶持战略产业为目的的企业?”蔡政沉声问道。
  “大概是这个想法吧,不以盈利为目的,那这个企业怎么来生存?也是一个问题,包括我们大型企业工委怎么来考核,都很棘手,所以这还是需要寻求一个平衡点,但是可以明确盈利不作为主要目标,而要以推动国家确定的战略产业和关键核心领域的突破发展为主要目标,只不过这种具体的划分又是一个问题,只有慢慢来探讨研究,而且也不可能是咱们这一家来说了算。”沙正阳叹了一口气。
第014章
抢手货
  这类问题对沙正阳和蔡政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考验,他们需要预先判断会出现哪一类问题,然后还要根据大型企业工委的管辖范围以及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对未来这类问题的解决意见,这类意见还需要归纳总结起来形成一种规则制度,用来指导和规范企业在这方面的业务推进。
  蔡政也很佩服沙正阳的思路开阔和深度,起码自己是很难想到这么深远的问题,更多的是被约束在了这类框框里,只会在这类框框里思考问题,一直到沙正阳跳出这种窠臼引导他的思路出去考虑,他才意识到工作应该有更具创造性的去突破和创新。
  也难怪沙正阳能被高层领导看重,哪怕是上挂锻炼都要安排到本来并不适合的这个筹备组来,这并非无因。
  就这个问题,沙正阳和蔡政也经过几番研讨,大致拿出了一个方略来。
  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核心产业,如何来布局和引到国有大型企业来推动发展,同时对一些新兴的,国内还处于短板和欠缺阶段的产业,又该如何来弥补?
  沙正阳提出了可以考虑以政策性基金来扶持一些私营企业,通过基金持股的方式形成混合制所有企业,也可以考虑将科研院所所持有的技术专利以企业入股形式来加入,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一体。
  这一具体的方略交到了魏寿喜那里,魏寿喜审读了好几遍,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说法。
  ……
  朱凤厚找上门来时沙正阳也还在反复琢磨这事儿,不过朱凤厚一来就给他一个大震撼。
  朱凤厚给他打电话时他也刚到魏寿喜那里去汇报结束,和国家发计委那边的对接总算是有了一些成果,但是那边态度始终不积极。
  也可以理解,大型企业工委这边有些越权的感觉,再说你还没有挂牌呢,这么积极,不是打那边儿的脸么?显得你多么敬业求进,那边多么懒散怠政?
  但对于沙正阳来说,他可管不到那么远,自己的工作要完成,日后的事情轮不到他操心。
  “正阳,有没有兴趣这边挂职结束后到我们秦都挂职?”
  沙正阳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朱市长,到秦都挂职,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就是到秦都来挂职工作,帮我一把。”朱凤厚毫不客气的道:“我觉得在部委里边挂职锻炼纯属浪费,理论始终要联系实际,你在县里边干过县长,但是宛州总体条件在咱们汉川还是比较好的,可你看看秦都,我建议你到咱们秦都去好好见识见识,你在真阳搞得风生水起,到秦都能不能也替我搞一个县的试点,不指望像真阳那样,只求你能替我们招商引资几个项目,在产业脱贫上见点儿成效就行,我估摸着这个难度恐怕比你在真阳拉来几亿投资都难。”
  沙正阳笑了起来,“朱书记,您别给我上激将法,真样情况怎么样,我干得如何,我自己心里有数,我能不能行,我自己也有底儿,不过去秦都挂职,这可有点儿让人意外,我才在大型企业工委挂职,什么时候回去还说不清楚,您都替我把后边事情想完了,是不是有点儿太远了?”
  “我这么早做安排也很正常啊,你挂你的职,省里边我先去找茅部长,再找一找周书记和王省长,秦都现在面临的困难他们很清楚,能帮秦都一把的他们不会不管,至于说你的事情,我不是说了么?你到秦都也一样可以挂职,一样可以像现在一样工作,甚至在秦都还更近,你也可以兼顾长河集团的工作嘛,我们秦都也是你们长河集团的主要作业区嘛。”
  朱凤厚一反以往的作风,开门见山,直白坦率的表明了自己的意图,“正阳,要说这事儿还是和你有关系,你们长河集团中止了东神煤业和伏虎煤业的扩建项目,这对于我们秦都地方上的GDP增长影响很大,同样也给我们秦都解决劳动力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据说这个意见就是你提出来的,所以要说你也是‘罪魁祸首’啊。”
  “朱书记,说这个话就有点儿过了,我就一副总经理,不对,那个时候我还只是总经理助理,决策拍板的都是尤省长和钟总,我有那么大能耐?”沙正阳连连摆手,“当然,我不否认我的观点,未来三年应该是一个煤炭市场过剩期,煤价也会大幅回调,这个时候上马扩建项目,只会给自己带来无谓的麻烦,我们是企业,要从企业盈亏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不是中止这个扩建项目,相反,未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扩大对三大煤业的产能扩建,其规模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大,同时我们未来也许还会借助煤炭产业优势,延伸其产业链,……”
  朱凤厚大喜过望,本来他是只打算要把沙正阳给忽悠到秦都去帮自己,没想到这一来居然给自己这么一个利好消息,“正阳,你别是忽悠我,给我上兴致吧?”
  “朱书记,您认识我这么久,觉得我是玩嘴炮的人么?”沙正阳笑了笑,“我实话实说,目前的确不是上马扩产煤炭产业的时机,未来两三年里煤炭产能过剩的局面会日益突出,带来的就是煤价下跌,这种情况下上马扩产不合适,但是我认为2001年以后,这种局面会开始扭转,……”
  “从2002年以后,估计会迎来一个全国性的煤炭市场紧缺局面,所以我的意见是煤炭扩产建设项目可以放在2000年前后来进行,而且可以一步到位,将扩建规模放到着眼未来十年的目标上来看,同时亦可启动诸如煤化工以及利用煤电优势的相关高耗能产业的项目上来,我觉得这可能会是一大优势,秦都也可以确立这个产业优势。”
  朱凤厚默默点头,他之所以来燕京找沙正阳,一门心思想要把沙正阳招入麾下,原因有几个。
  第一沙正阳在银台和宛州的表现有目共睹,人虽然年轻,但是在招商引资和推进产业培育和发展上的确是很有一套,连王云祥都对其赞不绝口,这种实战型人才是目前秦都最需要的。
  第二就是沙正阳和他好歹也还有几分渊源,大家也算知根知底,用生不如用熟,沙正阳的能力作风和性格他也大致了解。
  第三就是沙正阳对产业形势的判断更是无人能及,当初沙正阳反对东神煤业上马扩建项目时是遭到个各方的攻讦和诟病,特别是常务副省长李铭和煤炭工业局一帮人都对其极为不满意,如果不是尤万刚和钟广标的力挺,加上王云祥对沙正阳很看好,恐怕沙正阳就真的很难过了。
  但现在才过去半年时间,整个国内经济形势已经有了一些微妙变化,东南亚金融风暴一波接一波,像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连番遭到进攻,甚至波及到了日韩,整个亚洲经济形势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虽然中国的经济不同于其他国家,但是全球一体化的格局正在日渐形成,日韩和东南亚经济形势都受到了极大冲击,中国要独善其身,显然不可能,只是说在受到的影响上不会向其他国家那样大罢了。
  正因为如此,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而受此影响,煤价上涨势头已经停止,处于徘徊阶段,而且很有可能要掉头向下,因为煤炭市场上已经隐隐有过剩的苗头。
  朱凤厚作为汉川省煤炭第一大市的市长自然对此极为关心,现在李铭一帮人已经闭口不谈此事,而当初高调宣扬伊东煤业扩建项目的向文博更是打落牙齿和着血往肚里吞。
  一旦下半年煤炭市场过剩,煤价下跌局面形成,明年项目扩建产能完成,那又该如何?
  难道建成即压产?
  这可就真的成了天大的笑话了,可不压产,连原有产能都需要控制,新建暴涨的产能如何来消化?
  煤炭产业是秦都市的支柱产业,一煤独大的格局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这也是朱凤厚最为揪心的,甚至省委在安排自己去秦都担任市长,实际上也就有这个因素,希望自己能够用五到八年的时间来逐步改变秦都市这种极不健康的产业格局。
  周远望和王云祥在和他的个别谈话中都专门提到了这一点,要求他要有前瞻性的思维,要大胆突破,不要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所以正因为如此朱凤厚才倍感压力。
  朱凤厚知道这其实是省委省政府对自己的一个考验,这个考验如果过关,未来自己的前途就会一片光明,而如果表现不尽人意,那就不好说了。
  秦都局面非一朝一夕形成,是历史原因,也有前几任的领导们没有重视或者根本就没有从长远考虑的因素在其中,现在任务压在自己肩上,自己避无可避,就只能迎难而上,所以他也有底气去向省委省政府要来沙正阳,总不能让自己单枪匹马去力挽狂澜才对。
第015章
两手准备
  “正阳,我不和你废话,你在京里顶多也就是半年时间,我问过茅部长,最迟国庆节之前你就会回汉川,没准儿七八月间回来也有可能,有没有兴趣到秦都?”朱凤厚直截了当。
  “秦都的情况不比宛州,要更具有挑战性得多,虽然说是煤炭资源富集,富可流油,但是我们秦都两区六县,除了三个县有煤,其他区县都是纯粹的农业区县,发展极不平衡,省里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市就占了四个,我们市里也迫切希望能尽快发展起来,解决老百姓贫困问题,……”
  “朱书记,这个问题您问我,我真不好回答。”沙正阳沉吟了一下,斟酌着言辞。
  到秦都?这可是一个有点儿意思的选择项。
  到秦都多半是让自己挂个副市长,按照朱凤厚的意图,多半是要让自主抓招商引资,这倒也符合自己的胃口,问题是这种挂任让自己还兼着长河集团的副总,就有点儿矛盾了。
  倒不是说没有这种挂任的先例,实际上武阳和秦都这种挂任兼职模式是最常见的。
  长河石油副总挂任武阳副市长,长河石油的董事长兼任武阳市委书记,伊东煤业副总兼任秦都市副市长,这种情况都曾经有过,尤万刚升任副省长之前就是以长河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长河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兼任武阳市委书记,然后升任副省长的。
  问题是自己情况又有不同,那些挂任兼任的大多有点儿镀金的味道,并不在地方上作具体工作,很多时候更多的是协调地方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但是朱凤厚话里话外的意思显然不是如此,那肯定是要拿自己主要劳动力使用的。
  那到时候自己在集团这边的工作反而要成为副业了,主次易位,集团能同意么?省里会答应么?
  可要让自己两边都要接受具体工作,自己恐怕又有点儿力有未逮,那太累了。
  “有什么不好回答,说来听听。”朱凤厚已经打定主意,所以也就要先把沙正阳本人说服。
  他相信对方也是想要做一番事业出来的,在企业上意义不大,1除非你能到那些副部级央企去执掌一方,像省里这类省属国企,再怎么干,就算是干到正厅级,你要下地方担任一方主官那都很难,即便是要去,也多半是去一些偏远地市,如秦都或者巴原这类穷地方。
  但是你在地方上干,只要拿得出成绩来,像沙正阳这类早已经被上边挂上号的年轻优秀干部,要想上位很容易。
  “朱书记,我也不瞒您,现在长河集团的工作任务也很重,钟董对我还是有一些安排考量的,未来长川实业……”沙正阳的话头被朱凤厚打断:“正阳,你不用给我说这个,你现在在长河集团内的分工我了解过,出海战略交给晁汉忠了,你就负责长川实业,而且你在年底忙不迭的推傅蕾担任总经理,不就是给自己减负么?再说了,长河集团真要有什么不得了的事情非要你去接手,我在这里表个态,全力支持,怎么样?”
  沙正阳张口结舌,一时间只能苦笑:“朱书记,我就有那么紧俏么?就算是我有这个意思,省里那边恐怕也……”
  “那是我的事儿,我去解决处理,现在只要你点头,我就去办!”朱凤厚斩钉截铁。
  一句话,就是少在那里忽悠我,你什么条件我都答应,只要你跟我走,其他事情我去摆平。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沙正阳觉得自己再要在那里装模作样,恐怕就有点儿虚伪矫情了,再说了朱凤厚再怎么对自己也还是有几分恩德的,东方红集团股权改制,自己也得要承他的情。
  “好吧,朱书记,您都这样说了,我还能说什么?”沙正阳摊摊手,“只要省里下文,我没意见,坚决服从。”
  朱凤厚心满意足的走了,却把一肚子心事丢给了沙正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